傳奇古剎天寧寺

2021-01-14 中國旅遊報


天寧寺塔建於遼天祚帝天慶九年至十年(1119年—1120年),為北京最珍貴的建築藝術之一。在這座磚塔內,還包裹著一座隋塔。相傳,隋仁壽二年(602年),阿羅漢送隋文帝一匣舍利,內有幾十顆舍利子,隋文帝將其分送全國各地,命建塔供奉。其中一顆,就讓來自幽州(今北京)的和尚釋寶巖帶回宏業寺(今天寧寺),建塔安奉。這便是天寧寺塔的由來。隋代時,天寧寺塔為木塔,到了遼代,在隋塔外面建了現在這座磚塔。天寧寺現存清乾隆年間《御製重修天寧寺碑》記載:

京師廣寧門外有招提曰天寧寺,中矗浮圖,高十餘丈。考圖志,隋時建,寺曰宏業,有僧藏舍利塔中。


天寧寺塔建在一個方形大平臺上,由磚砌成。塔座是兩層八角形雕獅和坐佛的基座。然後是三層仰蓮瓣,託起塔身。塔身隱作券門、直欞窗,並浮雕金剛力士、菩薩、雲龍等紋飾,形象生動。再上是十三層密簷,不設門窗,這是典型的遼、金密簷式塔的形制。


天寧寺塔有兩大奇觀。一是三層仰蓮瓣,有360個蓮瓣。過去每月初八,寺僧向每個蓮瓣內注油,點燃360盞燈以供佛祖。每當此時,燈光將塔身照得通明,與天上星月相映生輝。遠近百姓聚眾觀燈,飛火流螢,共同祈福。二是十三層密簷,每層系綴風鈴,有3000多個鈴,每逢風起,鈴聲鏗鏘。燈火與鈴聲,是天寧寺別具特色的景致。


清初著名詩人朱彝尊曾寫詩讚曰:

檻外開皇塔,三千六百鈴。

天風吹不定,一夜枕函聽。

砌咽寒蟲語,窗搖獨樹形。

故人眠未穩,吟傍佛前燈。


康熙年間的查嗣慄也寫過一首《塔燈》:

燈明三百六十點,

最好天寧雲外塔。

風撼三千四百鈴,

恨無梯級上青冥。


這首詩正好映襯了天寧寺蓮瓣燃燈、風鈴作響的過往。


天寧寺塔由遼宣宗耶律淳所建。遼代時,今天的北京是遼國的南京,也稱燕京。遼的都城在今天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稱中京。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在位時,命其叔耶律淳駐守南京。遼天慶五年(1115年),完顏阿骨打在今天的哈爾濱建立金朝,勢力迅速強大,南下搶佔遼的地盤。遼保大二年(1122年),金軍攻陷中京,天祚帝逃到南京(今北京),又向北逃到內蒙古大青山。同年,南京官員擁立耶律淳為帝,尊號「天錫皇帝」,史稱「北遼」,封天祚帝為湘陰王。耶律淳僅當了3個月皇帝便因病去世,天祚帝復闢,重新掌握政權,但氣數已盡,於保大五年(1125年)被金軍俘獲殺害,成了亡國之君。遼朝至此滅亡,由金取代。擁立耶律淳稱帝的大臣耶律大石掌管北遼軍事,在北遼失敗後投奔天祚帝,後遠遁西域,開立了西遼。


天寧寺塔為耶律淳駐守南京時所建。當時的南京城中心在今天北京廣安門一帶,天寧寺塔恰在城中心,是當時遼南京最顯著的建築。1992年修繕天寧寺塔時,工作人員在塔的寶頂中發現了一塊遼代建塔碑,上刻《大遼燕京天王寺建舍利塔記》曰:

皇叔,判留守諸路兵馬都元帥府事、秦晉國王,天慶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奉旨起建天王寺磚塔一座,舉高二百三尺,相計共一十個月了畢。


這裡講的「天王寺」,就是今天的天寧寺。「皇叔」即耶律淳,他當時被封為「秦晉國王」。


天寧寺塔拔地而起近60米,高聳壯美。當時,塔上雕塑均有彩繪,十分華麗奪目,風吹鈴響,悅耳動聽,燈火通明,光芒四射,成為遠近聞名的地標式建築。歷代都有歌頌天寧寺塔的詩篇。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皇帝主持重修了天寧寺,還為修寺寫了碑文,讚美天寧寺塔:

天寧古名剎,廣福資人天。

寶塔凌空起,相好妙莊嚴。


清初詩人、文學家王士禎曾是康熙年間詩壇盟主,官至刑部尚書。他曾寫《天寧寺觀浮圖》詩讚云:

千載隋皇塔,嵯峨俯舊京。

相輪雲外見,蛛網日邊明。


近代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也曾稱讚天寧寺塔:「富有音樂韻律,為古代建築設計的一個傑作。」


除了讚美天寧寺塔壯觀的詩文,也有嘆息其毀敗衰頹之詩篇。明初著名畫家王紱擅長山水畫,尤精枯木竹石。其畫竹兼收北宋以來名家之長,具有揮灑自如、縱橫飄逸的獨特風格,人稱其墨竹為「明朝第一」。永樂元年(1403年),王紱被舉薦進京(當時明朝都城是今天的南京),供事文淵閣,參與編纂《永樂大典》。永樂十年(1412年)拜中書舍人,派往北京,從事從南京遷往北京的遷都籌備工作。永樂十一年(1413年)、十二年(1414年),他兩次隨明成祖朱棣北巡北京,並創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圖》。王紱在北京期間,看到了被元末明初戰火毀壞的天寧寺,寫了《遊天寧寺》詩,描繪了當時天寧寺的荒涼景象:

古寺尋幽竟夕暉,

敗垣芳草路依微。

鳥啼空院僧何在?

樹老閒庭鶴自尋。


值得一說的是,明萬曆四年(1576年),萬曆皇帝曾為其母按照天寧寺規模與建制,在今天北京西部昆玉河畔西八裡莊修了一座慈壽寺,寺內也建了一座慈壽寺塔,又名「玲瓏塔」。於是,天寧寺塔和慈壽寺塔便被稱為「姊妹塔」。清光緒年間的一場大火,將慈壽寺內建築全部燒毀,只留下慈壽寺塔,現在這座塔坐落在玲瓏公園裡,與天寧寺塔遙相對望。


相關焦點

  • 常州旅遊:登中華第一佛塔天寧寺,賞「天堂南山,夢幻竹海!」
    常州旅遊較之周邊的南京、揚州、蘇州等地,貌似"稍遜一籌」,但實則常州又有她的不同尋常之處,且看天寧寺、淹城等眾多文化古蹟,還有著南山竹海生態旅遊區這種風景如畫的風雅之地。天寧寶塔高153.79米,為中華第一佛塔,遊客可登塔俯瞰常州美景。
  • 揚州:GDP江蘇第7,旅遊收入1000多億,天寧寺西園,曾是乾隆行宮
    揚州除了名園,瘦西湖,個園,何園,還有古剎,比如重寧寺,大王廟,以及大明寺,天寧寺,仙鶴寺,旌忠寺,文峰寺等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天寧禪寺,常州有一個,廣東雷州也有一個。揚州市城北豐樂上街,有一座天寧寺,紅牆黛瓦,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這裡現在不要門票,裡面有許多人擺攤賣古玩,文玩字畫一類。就像北京的報國寺一樣,成了文玩市場。
  • 臨清天寧寺供奉十九羅漢?
    天寧寺位處臨清土城南門——欽明門門外東側,為古臨清四寧寺(大寧寺、靜寧寺、滿寧寺、天寧寺)之一。
  • 「天寧寺」也有「分身」的存在
    由於它的始建歷史起源以及社會地位,使得人們在提起「天寧寺」的時候,常州的這座成為了最著名的一座「天寧寺」。我國有許多寺廟,重名的並不鮮見,可是為什麼只有天寧寺最多,據不完全統計,至今香火旺盛的天寧寺就有好幾十座。可見天寧寺的「分身」並不少。先不說遠的,在同屬一個江蘇省,就有好幾座天寧寺。南通和揚州也分別有天寧寺,只是被本地其它名剎的光芒給掩蓋了,以至於在江蘇,人們提到天寧寺,肯定聯想到的是常州天寧寺,已經成為了常州的特色歷史文化之一。
  • 東營名片: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政府以北,天寧寺文化旅遊區內。自2007年,天寧寺開始籌建。2013年6月,大雄寶殿落成暨佛像開光法會舉行。截止到2015年1月,天寧寺現已建成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觀音殿、地藏殿等建築。
  • 江蘇揚州高旻寺 千年禪香香不斷古剎春秋禪意深
    它與鎮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寧波天童寺全稱我國佛教禪宗的四大叢林,不僅在國內享有盛名,而且影響遠及東南亞各國。1983年,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正式將高旻寺列為全國重點寺觀之一。相傳高旻寺創建於隋代,屢興屢廢,且數易其名,清初重建為行宮。康熙四十二年(1730),康熙第四次南巡揚州時,曾登臨寺內天中塔,極頂四眺,有高入天際之感,故書額賜名為「高旻寺」。
  • 1100多年了,豎立在街道上,寧波天寧寺塔
    天寧寺塔坐落在寧波市中山西路天寧寺舊址,建於唐鹹通四年【863年】,是長江以南唯一的一座唐代磚塔,也是我國僅存的唐代寺前雙塔實例。清《四明談助》記載「天寧寺鹹通磚塔。分左右兩塔在天寧寺前」。民國《鄞縣通志》記載「鹹通四年造此磚記」及「文在左側無匡線。
  • 常州天寧寺6月3日恢復開放!
    時隔五個月,常州天寧寺終於開放了!除了恢復開放以外,還發布一些列優惠政策。1.自開放起一個月內,常州市民憑有效身份證免費入寺遊玩(登塔半價)。常州天寧寺是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屬於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有著東南亞第一叢林之稱。常州天寧寺與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和寧波天童寺並稱為中國禪宗四大叢林。常州天寧寺的特點是五大:殿大、佛大、鍾大、鼓大、寶鼎大。常州天寧寺寶塔始建於2002年4月,在2007年4月30日開光。
  • 太谷大佛山天寧寺
    天寧寺(古稱「天凝寺」)坐落在太谷城東南九公裡處的鳳景山上,修建於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寺內有正殿大佛閣,閣內有一尊數十米高的石佛。
  • 北京最浪漫千年古剎,擁有滿園丁香花,遊客直言仿若人間仙境!
    今天,蟀大叔跟大家介紹一個北京最浪漫千年古剎,擁有滿園丁香花,被譽繁花之寺,淨化心靈之處!遊客直言仿若人間仙境,是個時間放慢腳步的地方! 法源寺也被稱為「繁花之寺」,老北京曾有「憫忠寺(法源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極樂寺的海棠,天寧寺的芍藥」之說,如今前三均不可追,只剩法源寺而已。 法源寺「丁香詩會」起源於明、清,赫赫有名的紀曉嵐、洪亮吉、顧亭林、何紹基、龔自珍、林則徐等人和名噪一時的宣南詩社,都在這裡留下過流連的足跡和詩篇。
  • 看西城天寧寺房價走勢
    其中西城天寧寺12月二手房參考均價90494元/平,環比11月上漲4.97%,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76%。一、天寧寺二手房房價走勢西城天寧寺12月二手房參考均價90494元/平,環比11月上漲4.97%,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76%。最近一年中,7個月房價上漲,5個月房價下跌。
  • 天寧寺一進一進,深藏了故事與過往,驚詫了我
    回溯上次去天寧寺,有好幾年了。那時天寧寺的佛教博物館,曾讓我驚豔。記得那次不久又去一次,只為再次遊玩少見的博物館。 天寧寺和乾隆行宮遺址的西園以及小秦淮河邊的御碼頭青石碑,一起構成了乾隆皇帝揚州行的共同故事,至今還在流傳。
  • 北京有座古老的《天寧寺塔》,這種木質結構的建築挺少見
    不過在西二環邊還留了一座將近千年的古建築,雖不是木質結構,但也是比較的彌足珍貴,那就是廣安門外的天寧寺塔。天寧寺塔建於遼代末期,距離今天正好差不多九百年了。關於天寧寺的始建年代,是有不同的記載的,往最遠了看,可以推到北魏孝文帝的時期的光林寺。有許多文獻中都提到隋代的幽州有座弘業寺。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三十一座,北京之天寧寺塔
    位於北京西城區廣安門外天寧寺內,中國遼代的佛教建築。該寺廟始建於公元5世紀北魏孝文帝時,初名為「光林寺」,到隋仁壽二年,即公元602年更名為「宏業寺」。一直到明永樂時期才得以重修,宣德年間更名為「天寧寺」直至今日。天寧寺坐北朝南,現今仍存古塔一座,便是「天寧寺塔」。據梁思成先生考證,該塔在明、清兩代曾進行過多次修葺,是北京現存最著名、最古老的古塔之一。天寧寺塔的始建年份目前還無法確定,但據近代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考證,天寧寺塔的建造年代應為遼代大康九年,即公元1083年。
  • 北京鬧市中的幽靜,千年天寧寺舍利塔,看一眼,心就美了、安靜了
    遼金兩代幽燕地區佛寺眾多,許多寺院是在皇家直接支持下興建或興盛起來的,如憫忠寺、昊天寺、天寧寺、竹林寺、雲居寺(遼代屬涿州)、戒臺寺、獨樂寺(薊州)、永安寺等。而寺內有佛塔的不在少數,寺與塔結緣的佛塔有如天寧寺塔、雲居寺南塔和北塔、昊天塔、萬佛堂花塔、靜琬法師塔、鎮崗塔(金)、圓正法師塔(金)、海雲禪師塔(金)等。這些佛塔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樣式,有密簷式、樓閣式花式、經幢式、組合式等。
  • 天寧寺塔:北京城中最古老的地面建築,歷史與藝術在這裡交融
    天寧寺歷史關於天寧寺的始建年代,有不同的記載,往最遠了推,可以到北魏孝文帝時期的光林寺。許多明清的記載都提到弘業寺就是天寧寺的前身。但這一點尚有待考證,主要看看日後會不會勘測到地宮和舍利。可以確定的是,今天的天寧寺至少在唐代已經出現,當時寺名為天王寺,金代改稱大萬安禪寺,直到明宣德年間才得了天寧寺的名字。天寧寺一直有皇家背景,但在元初幾乎被戰火全毀,後直到明永樂時,才得以全面重建。
  • 北京小學天寧寺分校(東址)(市重點)周邊小區詳情!
    本文是小編使用【估房go】,為大家整理出的北京小學天寧寺分校(東址)周邊二手房信息。北京小學天寧寺分校(東址)(1)性質:公辦(2)學段:小學(3)學校規模:學校佔地面積100055平方米,教職工64人,教師64人,其中:中教高級以上2人。
  • 西漢辭賦家嚴助的故宅,在唐朝時改建為寺院,宋朝定名天寧寺
    孩兒橋,在建國路改造之前,位於建國路上的天寧寺街口,現在的位置大致在華庭街入口處南側的人行道上。建國路東側和人民路西側當中,有一條窄窄的市河。這條市河在香花橋和眾安橋的中間河段,有一條支流,往西而去,那就是傾脂河。傾脂河,因傳說西施每天梳洗後,將含有脂粉的洗臉水傾入河中而得名。
  • 這家咖啡館藏身文創園區內,默默守護著天寧寺古塔
    最有名的就是它旁邊有天寧寺舍利塔,兩者僅一牆之隔。冬日的午後,趁著陽光還好,我探訪了這家默默守護古塔的小館。餐單設計也很別致,「花間駐」下有一行小字「不記來時路 只向花間駐」,文字下方是咖啡館與天寧寺的大合影,封底則是李白的那首《月下獨酌》,充滿了文藝調調。店員推薦了一款拿鐵咖啡,端上桌的時候確實很驚豔,大紅色的杯子裡咖啡與牛奶充分混合,上面的心形拉花看著就讓人舒服,味道也正宗。我去的那天店裡沒有鬆餅了,就點了一份蜂蜜麵包做甜點。因為是工作日的下午,店裡最初只有我和另一位顧客。
  • 9月22日起東營天寧寺恢復對外開放 每日遊客限流1000人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 記者從東營天寧寺獲悉,東營天寧寺自2020年9月22日起恢復對外開放。7、東營天寧寺作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免收門票。敬請各位香客遊人勿自帶香火來寺,共同維護寺院的清淨莊嚴,整潔有序。閃電新聞記者 張潔 東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