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辭賦家嚴助的故宅,在唐朝時改建為寺院,宋朝定名天寧寺

2020-12-22 正春和

文| 董紹桐

1

上世紀嘉興的建國路,從南到北近千米,除了北端的北麗橋外,整條建國路上,只有一座橋——孩兒橋。

孩兒橋,在建國路改造之前,位於建國路上的天寧寺街口,現在的位置大致在華庭街入口處南側的人行道上。

建國路東側和人民路西側當中,有一條窄窄的市河。這條市河在香花橋和眾安橋的中間河段,有一條支流,往西而去,那就是傾脂河。

傾脂河,因傳說西施每天梳洗後,將含有脂粉的洗臉水傾入河中而得名。

它由北市河從孩兒橋下流過,沿天寧寺街南側、平家弄南側,一直往西,在現在禾興路和環城路的交叉處折向南,沿著現在禾興路的西側人行道,蜿蜒向南……

當然,平家弄之前的傾脂河,上世紀五十年代就不見蹤影了。天寧寺街的那段河,在五十年代後期填沒。所以,孩兒橋,早已失去了它作為橋的作用。

2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嘉興人看到的孩兒橋,就是建國路上的一小段路面,也就三米左右長短。在五十年代,人們看到的孩兒橋是平橋,很普通,有欄杆,也就是一般的鐵欄杆。

傾脂河雖然很窄,但由於是活水,橋東北側,銀行旁邊寬大的河埠頭,仍是居民們洗濯的場所。

五十年代末期,原先磚頭路面的建國路改鋪澆水泥,傾脂河已漸漸淤塞,所以把天寧寺街南側的河道填沒,橋欄杆已沒用場,連同原先豎立在橋東南側的一塊碑(可能是記載孩兒橋的)也都拆掉,而且在原先橋西邊的河道位置上,開了一家清真館子「春華園」。

那是一幢兩開間兩層樓的房子,專賣牛肉鍋貼、冷麵和牛肉湯,當然還有熱炒,生意很是興隆。橋東面,也在河道位置上開了家皮鞋店,生意也很好。

「春華園」的南面,是嘉興最早的「震昌」和「生生」兩家緊緊挨著的照相館,後來幾經變遷,在九十年代末建國路改造前,是有名的「生生照相館」;路對面,皮鞋店的北側,是中國人民銀行建國路儲蓄所,雖然只有兩個門面,但門外的鐵拉門,到底顯現了銀行不一樣的氣派。

3

孩兒橋,它早已失去了橋的功能,但關於它的故事卻比其它附近的橋生動有趣得多。首先,把它和菩薩橋、香花橋扯在一起。傳說從前孩兒橋石欄上雕刻的孩子半夜裡會跳下來玩,過香花橋上香,到菩薩橋拜菩薩,於是人們便說「嘉興城裡三座橋,孩兒上香拜菩薩」。

《閒窗括異志》中,講過這麼一段故事:「嘉禾北門有孩兒橋,橋柱四角皆石刻孩兒,因名之。不知何時所建。歲時既久,遂出為怪,或夜出叩門求食,或於月夜遊戲於市,人多見之。一夕有膽勇者至夜審伺,果見其二三石孩徐徐自橋而下,遂大呼有鬼,以刀逐至其處,斫去其頭,怪遂絕。」這個故事被嘉興人記住了,綿延傳述八百年。

還有一個有關孩兒橋的故事。古時候嘉興有一個人在朝官拜丞相。皇帝昏庸,一心只想求長生不老之藥,聽說吃了公雞蛋便可成仙,同僚中妒嫉丞相的人就說丞相能找到公雞蛋,於是皇帝限丞相三天完成這個無法完成的任務。

丞相的孫子才十來歲,在第三天代替爺爺來到金鑾殿,稱爺爺要生小孩而無法上朝。皇帝驚問男人怎會生子?丞相孫子馬上說,男人不會生子,公雞怎會下蛋?

皇帝顧忌這麼聰明的孩子長大後,會危及皇室,藉口收為幹皇子,而將丞相這孫子殺害。丞相悲痛不已,辭官回禾,在嘉興鬧市區造了這座孩兒橋,紀念這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在老百姓口中,則又是一種說法。塔弄中的銅棺塔,又名孩兒塔。棺中小兒因漫罵祖母而被路過的縣官處死。小兒祖母賣掉家產,置一銅棺埋葬小兒,又痛定思痛——終究自己溺愛,而使小孫子死去。

於是,在傾脂河上造了這座孩兒橋,希翼千人踏萬人跨,救贖小孩的罪過,讓他早日重投人生。這,也算是在給寵愛孩子的家長們,敲敲警鐘吧!

4

天寧寺街緊靠著孩兒橋。這條街中間的北側,有一座天寧寺,小街由此得名。

天寧寺,是西漢辭賦家嚴助的故宅,在唐朝時改建為寺院,宋朝定名天寧寺,寺中曾有宋徽宗的題詞。輔成小學校園裡的小土山,是嚴助墓。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天寧寺尚存大殿,供奉菩薩,仍有善男信女燒香拜佛,後面兩旁的廊廡,則辦了一所小學——天寧寺街小學。

1951年,小學撤併,原先的小學教室成了當時省立一中——嘉興一中的學生宿舍。

天寧寺街,和建國路上的竹籬弄、混堂弄(中和街)、張家弄(勤儉路)、塔弄一樣,都是兩米來寬的石板路,兩旁均是兩層的磚木結構房子。

狹窄的小街,昏暗的光線,「吾奴」「好倒夠」「嘸綿吃過呀」「內拉夜飯燒味?吾要去燒夜飯哩」……軟糯的嘉興話就從這些小街裡弄、窄房淺屋裡飄出來,這獨特的嘉興土話,是每個嘉興人的根,是每個嘉興遊子最眷念的鄉音。

--END

董紹桐女,祖籍濮院。1945年出生,在嘉興市實驗小學任教37年,擔任語文等科的教學工作。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曾任嘉興市民進二屆、三屆、四屆市委會委員,嘉興市二屆、三屆、四屆政協委員。著有《晚霞集》《夕照集》。

相關焦點

  • 「天寧寺」也有「分身」的存在
    白馬寺時至今日,佛教文化與本土文化衝擊,在本土衍生了好多佛教分支,也誕生了好多著名的寺院。像我們耳熟能詳的少林寺、普濟寺、靈隱寺、寒山寺等。今天,一起去了解一下其中的一座寺院。少林寺「天寧寺」,提起這個寺廟,首先想到估計就是江蘇常州的這座了。常州天寧寺始建於唐朝貞觀、永徽年間。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有東南第一叢林之稱。
  • 臨清天寧寺供奉十九羅漢?
    天寧寺位處臨清土城南門——欽明門門外東側,為古臨清四寧寺(大寧寺、靜寧寺、滿寧寺、天寧寺)之一。
  • 9月22日起東營天寧寺恢復對外開放 每日遊客限流1000人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 記者從東營天寧寺獲悉,東營天寧寺自2020年9月22日起恢復對外開放。根據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要求,為確保寺院安全有序開放,寺院將嚴格執行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日8:00-16:00,開放區域為寺院山門、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大雄寶殿,其它區域暫不對外開放。每日限額1000人,當遇到寺內人員密集度較大時,將根據情況採取限流措施。
  • 常州天寧寺6月3日恢復開放!
    時隔五個月,常州天寧寺終於開放了!除了恢復開放以外,還發布一些列優惠政策。1.自開放起一個月內,常州市民憑有效身份證免費入寺遊玩(登塔半價)。常州天寧寺是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屬於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有著東南亞第一叢林之稱。常州天寧寺與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和寧波天童寺並稱為中國禪宗四大叢林。常州天寧寺的特點是五大:殿大、佛大、鍾大、鼓大、寶鼎大。常州天寧寺寶塔始建於2002年4月,在2007年4月30日開光。
  • 北京有座古老的《天寧寺塔》,這種木質結構的建築挺少見
    不過在西二環邊還留了一座將近千年的古建築,雖不是木質結構,但也是比較的彌足珍貴,那就是廣安門外的天寧寺塔。天寧寺塔建於遼代末期,距離今天正好差不多九百年了。關於天寧寺的始建年代,是有不同的記載的,往最遠了看,可以推到北魏孝文帝的時期的光林寺。有許多文獻中都提到隋代的幽州有座弘業寺。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三十一座,北京之天寧寺塔
    位於北京西城區廣安門外天寧寺內,中國遼代的佛教建築。該寺廟始建於公元5世紀北魏孝文帝時,初名為「光林寺」,到隋仁壽二年,即公元602年更名為「宏業寺」。到了唐開元年間又更名為「天王寺」,到金大定二十一年,即公元1181年更名為「大萬安禪寺」,並且在進入元代之後該寺院毀於兵火,殿宇無存。一直到明永樂時期才得以重修,宣德年間更名為「天寧寺」直至今日。天寧寺坐北朝南,現今仍存古塔一座,便是「天寧寺塔」。據梁思成先生考證,該塔在明、清兩代曾進行過多次修葺,是北京現存最著名、最古老的古塔之一。
  • 各個朝代女子髮型圖鑑,西漢簡約,宋朝清新,盛唐時期美呆了
    其實除了漢服以外,每一個朝代的妝容和髮型也是有著很大差異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不同朝代女子的髮型都是什麼樣子的,西漢時期簡約大氣,宋朝清新婉約,盛唐時期的髮型美呆了,來看看你最喜歡哪一種。一、先秦▲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們就已經能夠做出各種各樣的髮髻了,比如說我們現在比較常見的凌雲髻和神仙髻。
  • 傳奇古剎天寧寺
    天寧寺塔建於遼天祚帝天慶九年至十年(1119年—1120年),為北京最珍貴的建築藝術之一。在這座磚塔內,還包裹著一座隋塔。相傳,隋仁壽二年(602年),阿羅漢送隋文帝一匣舍利,內有幾十顆舍利子,隋文帝將其分送全國各地,命建塔供奉。其中一顆,就讓來自幽州(今北京)的和尚釋寶巖帶回宏業寺(今天寧寺),建塔安奉。這便是天寧寺塔的由來。
  • 北京鬧市中的幽靜,千年天寧寺舍利塔,看一眼,心就美了、安靜了
    遼金兩代幽燕地區佛寺眾多,許多寺院是在皇家直接支持下興建或興盛起來的,如憫忠寺、昊天寺、天寧寺、竹林寺、雲居寺(遼代屬涿州)、戒臺寺、獨樂寺(薊州)、永安寺等。幽燕地區遼金兩代的佛塔無論在數量、種類和外觀式樣上都超過唐代,其中位於薊城之中的天寧寺塔,其建築風格最具魅力,可以作為遼金佛塔審美形象的代表。天寧寺最早建於北魏時期,稱光林寺,此後名稱不斷變化,隋代稱宏業寺,唐代稱天王寺,金代稱大萬安禪寺,到明代改稱天寧寺。
  • 天寧寺塔:北京城中最古老的地面建築,歷史與藝術在這裡交融
    天寧寺最後一次大修在乾隆時期,乾隆敕命進行重建並擴大規模。當時寺院共有三路,中路有七進院落,頗為恢弘。清代前中期,天寧寺還是京城著名的花市和鼻煙(壺)大賣場,熱鬧非常。可惜到了清末民初,寺院走向衰敗,今天我們看到的規模已經很小了,現存的木構建築都是清代或民國的遺存。唯有最後一進院落的磚塔,尚帶有古舊的氣息。
  • 東營名片: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政府以北,天寧寺文化旅遊區內。自2007年,天寧寺開始籌建。截止到2015年1月,天寧寺現已建成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觀音殿、地藏殿等建築。初到天寧寺,就被宏偉的建築、佛法的莊嚴、精美的細節深深打動了,也成了吸引我們多次前往拍攝的驅動力。
  • 西漢文學:辭賦詩歌,風採各異
    西漢文學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西漢文學多種多樣,除了辭賦詩歌外,還有政論文和傳記,它們承前啟後,比如漢賦上承楚辭餘緒,統治漢代文壇四百年;而富有生命力的樂府民歌,為後世五言詩、七言詩的興起奠定了基礎;以司馬遷為代表的傳記文學家,其著作更是涉及多種文學體裁,為後世史學家提供了傳記文學體裁的標準。
  • 宋朝女嬰出生時不哭不笑,父親帶到寺院,高僧:不是你該來的地方
    很多人在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時,都會到寺院求神拜佛,希望菩薩和佛祖能幫他們度過難關。在宋朝時,有一名女嬰在出生時不哭不笑,父親為之發愁。當父親帶她到寺院拜佛時,高僧卻說:「這不是你該來的地方!」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咱們接著往下看。李師師的傳奇身世在北宋末期的東京城裡,有一個名叫王寅的染布匠。
  • 揚州:GDP江蘇第7,旅遊收入1000多億,天寧寺西園,曾是乾隆行宮
    古代揚州和益州,也就是今天的成都,是長江流域兩個商業中心城市,可見揚州商業之發達,所以揚州鹽商富甲天下,像江春,就曾為乾隆皇帝,在瘦西湖建造了一座白塔。個園,也是鹽商的宅邸。揚州市,東亞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揚州除了名園,瘦西湖,個園,何園,還有古剎,比如重寧寺,大王廟,以及大明寺,天寧寺,仙鶴寺,旌忠寺,文峰寺等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 宋朝女嬰出生時不哭不笑,父親帶到寺院,高僧卻說:不是你該來的地方
    很多人在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時,都會到寺院求神拜佛,希望菩薩和佛祖能幫他們渡過難關。在宋朝時,有一名女嬰在出生時不哭不笑,父親為之發愁。當父親帶她到寺院拜佛時,高僧卻說:「這不是你該來的地方!」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李師師的傳奇身世 在北宋末期的東京城裡,有一個名叫王寅的染布匠。
  • 為什麼有關宋朝的電視劇,大臣都稱皇帝為「官家」?
    看「官家」一詞,最早出自西漢文獻《西漢會要》:「官家之惠優於三代,豪強之暴酷於亡秦。」這句話裡面的「官家」並不是皇帝的特殊稱謂,而是多數古人對當時官府,即公家的代稱。對於這段內容中的「官家」,胡三省在《資治通鑑·晉成帝鹹康三年》註解為:「西漢謂天子為縣官,東漢謂天子為國家,故兼而稱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稱之。」其中,「三王」指的是大禹、成湯、周武。
  • 丁氏故宅:昔日黃縣首富家的大宅院,如今的龍口博物館
    丁氏故宅算得上是其中一個,它坐落在龍口東城區黃城西大街上,距離小編家僅有不到2公裡的距離。是國內保存較好的「四合院」式建築群。丁氏故宅丁氏故宅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佔地3.106公頃,建築面積8042平方米。是清朝山東望族丁氏遺留下來的宅居。當年的丁氏家族財力不輸於棲霞牟氏,在膠東半島富甲一方。
  • 尋古探幽——龍口丁氏故宅
    看了老於所寫《尋古探幽—遲浩田上將故裡》後,與老於取得聯繫,加為微信好友。由於志趣相投,成為無話不說、無事不談的忘年之交,並誠邀老於到龍口市黃城丁氏故宅進行尋古探幽。現存的丁氏故宅位於山東省龍口市黃城西大街,佔地3.106公頃,建築面積8042平方米,房屋243間,是「丁百萬」家族西悅來支系存留的部分住宅,不到原來整個丁氏八大支系故宅的十分之一。此故宅坐西朝東,為典型北方傳統的硬山式磚木結構,由愛福堂、履素堂、保素堂、崇儉堂四路和清代私家園林漱芳園組成。建築風格具有濃厚的京城府第和膠東民居的神韻;每路中軸對稱布局,五進四合院落,給人以莊重、穩定的感覺。
  • 1100多年了,豎立在街道上,寧波天寧寺塔
    天寧寺塔坐落在寧波市中山西路天寧寺舊址,建於唐鹹通四年【863年】,是長江以南唯一的一座唐代磚塔,也是我國僅存的唐代寺前雙塔實例。清《四明談助》記載「天寧寺鹹通磚塔。分左右兩塔在天寧寺前」。民國《鄞縣通志》記載「鹹通四年造此磚記」及「文在左側無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