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將臺青復工記之 當好兩岸文創品牌經紀人

2020-12-27 海峽之聲網


工作中的陳建佑(張笛攝)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上海6月24日消息(記者 張笛)「我想做文創品牌的顧問、經紀,陪伴他們一起成長。」陳建佑對文創情有獨鍾,2016年,他放棄了得心應手的臺企運營總監的工作,踏上創業之旅。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他一邊整理新到的布藝作品,一邊跟我聊起他的創業經歷、復工感受。

深藏於心的夢想

陳建佑來自臺北,曾在臺企任職多年的他聊起自己的創業經歷,不僅內斂、也帶著理性和堅定。「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文創。但是,我那時候在臺灣看到,很多文創品牌還沒有辦法養活自己。」

彼時,文創於陳建佑而言是心頭好,雖思之念之,卻因「柴米油鹽」的現實不得不放手。他只能將夢想深藏心底,選擇就業,成為企業的一名市場運營總監。「我在企業做商場的品牌門店管理,比如培訓加盟者、管理門店等。」

2013年,陳建佑被派到大陸,先後到成都、寧波等城市開拓市場。「我在企業的時候,每年有5次假期,我喜歡到處旅行。那時候,我就有職業病,喜歡去逛商場。」那幾年,陳建佑去了大陸十幾個城市。每到一處,他便會沉下心去發掘這個城市獨特的氣質。上海落滿梧桐樹葉的衡山路,青島別具風情的八大關、哈爾濱璀璨的冰燈公園等均留下了他的足跡。


陳建佑作為企業外派臺幹時期照片(陳建佑供圖)

2016年,陳建佑發現成都多了幾家不太一樣的書店。「我看到言幾又、方所這樣的書店裡,已經有文創品牌的空間。」成都是一個悠閒、有文藝範的城市。陳建佑喜歡這座城市的文化氛圍,更被這裡新萌生的創意書店激發出了潛藏在他心底多年的創業夢想。「我覺得他們缺乏符合大眾消費習慣的文創產品。當時,他們的設計作品價格都偏高,不適合書店的顧客群體。我就想,我可以把臺灣的文創品牌,帶到大陸來銷售。」

臺灣的文創產業發展起步較早,其文化源泉主要來自於大陸自明清以來遷臺的閩南人、客家人帶來的中華傳統文化。此後,臺灣吸收了日本文化、歐美文化,再融合了原住民文化,促使傳統文化呈現多元性發展。

據《2017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顯示,早在2016年,臺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機構總數已達63339家。


布藝產品(張笛攝)


不期而遇的機會

2016年,成都、上海、杭州等城市興起了越來越多的文創集市、文創書店,大陸的文創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於是,陳建佑選擇把握機會,在當時的工作地—寧波邁出了創業第一步。他在兩岸挑選了幾家文創品牌,並在大陸進行推廣。但隔行如隔山,陳建佑十多年的品牌管理經驗,並沒有為他的創業之路提供捷徑。「我原來的行業,是非常完整的商業體系,我可以根據數據來判斷。可是文創產業,我創業3年了,才有數據。」

陳建佑所謂的數據,便是消費者對不同文創產品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那麼,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的文創產品?為了能夠與更多顧客溝通,陳建佑從寧波到了上海。「上海市場接受度更大,消費能力更好,可運用的空間更多。」

虹橋天地、大學路、南豐城、北洋徑……陳建佑帶著一箱箱的物品走進了上海知名的市集活動。「在市集,我可以跟消費者溝通,了解我們的產品在市場的接受度,這樣我反饋給品牌方他們需要提升的地方,也可以跟書店等渠道的工作人員來介紹這些產品。」


陳建佑在集市的工作照(陳建佑供圖)

2019年,陳建佑入駐了麥可將兩岸文創園的文創館,他籤約的十幾個文創品牌包含了木藝、陶瓷、玻璃、布藝等多個門類。「我想做文創品牌顧問和經紀,陪著他們成長。」

在文創館,陳建佑舉起手中的杯子告訴我:「我推廣的這款雲霧玻璃杯,原本只有黑色、白色、藍色三個顏色。現在,這款杯子已經有十幾個顏色了。」

這款杯子設計獨特,有著流線型的杯口,水墨般暈染效果的杯身,受到了許多顧客的喜愛。「這款杯子在網易嚴選預售,短短20天,銷售額就達到7萬多。」陳建佑笑著說。


雲霧玻璃杯(張笛攝)

時刻等待的復工

3年來,陳建佑與眾多兩岸的文創業者共同成長,他們也為2020年的發展做好了新的規劃。春節前夕,陳建佑返回臺灣,並利用假期與工廠協調打樣和樣品拍攝事宜。然而,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我原定2月初就回上海,但是因為疫情,就推遲了。到了2月底,我看到習主席表態,要推進復工復產,我就知道能回來了。」

陳建佑對復工的信心來源於大陸疫情防控的新聞報導,也來源於大陸各地高效的防控措施。「我在臺灣看到,武漢封城後,大陸控制得很好,上海也控制得很好,我們沒有必要恐慌。我覺得疫情可怕不是讓人生病,而是讓人恐慌到不敢做事情。」

陳建佑想回上海復工的想法,卻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因為他們對大陸不了解,所以會擔心我。」於是,陳建佑用一個禮拜時間說服家人,並於3月5日順利返滬。他笑著說:「我覺得自己對這次的情勢判斷得很好。那時國外的疫情還沒有爆發,我可以居家隔離。14天後,我就到麥克將園區行動起來,幾乎沒有耽誤什麼工作。」

陳建佑所在的麥可將兩岸文創園聚集了近五十個兩岸文創團隊,疫情防控期間,文創業者們並未停下前進的腳步。「我借這個機會沉靜下來,先把文創館重新布置,又和設計師門好好聊聊品牌發展的方向,還為許多產品重新設計了宣傳文案。」

轉眼到了4月小陽春,桃紅柳綠的上海漸漸萌發了更多生機與活力。陳建佑積極參與上海的市集活動。「我當時就評估,4月份開始市場會有活動。」回顧這段特殊的復工過程,陳建佑的眼神傳遞著「我所料不差」那份自信。

的確,與那些因為害怕疫情而留在臺灣的年輕人相比,陳建佑不僅有一份為了事業無所畏懼的勇氣,還有對社會民情客觀評估的能力。正因為如此,他的復工復產之路才更加順利。「我5、6月還要參加好幾個市集活動,這都是因為我在3、4月份的準備工作很充分,人家才會把機會給我。「


陳建佑(右三)作為臺青代表與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合影(陳建佑供圖)

築夢遠航靠責任

「我在企業當幹部的時候每年都有5次旅遊的機會,開始創業以後我就沒時間出去了。」當聊到自己的業餘生活時,陳建佑自嘲地笑了。他說:「創業者是沒有業餘生活的。」

創業是艱辛的,也很有成就感。於陳建佑而言,支撐著他繼續往前走的不僅是那份無愧於心的責任,還有大陸相對寬鬆的創業氛圍,和蓬勃發展的經濟形勢。「大陸惠臺政策讓我們感到方便很多,園區也會主動跟我們說,我符合什麼 政策,可以申請哪些補助。比如,辦公區域的使用、車馬的使用,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節約成本。」

在陳建佑看來,創業之路漫漫其修遠兮,是以「5年」作為時間單位來衡量。因此,需要創業者在起步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我會建議臺灣的青年,先來大陸就業,或者生活,再創業。你要有生活經驗,才能了解大陸需要什麼。」

當下,創新創業成為了一股熱潮。但創業成功不僅需要不同凡響的創意和熱情,也需要引領市場潮流的眼光和品味,還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和決心。



 

相關焦點

  • 麥可將臺青復工記 之 文創等於十分情懷加十分打拼
    劉亦展接受採訪(張笛攝)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上海6月24日消息(記者 張笛)6月,位於上海閔行的麥可將兩岸文創園裡鮮花盛開,樹下的長椅上不時有遊客駐足休憩,時而拍照留影,時而低語交談工廠的接班人連泰瑞結合自己的文創情懷,陸續引進了紙箱王、青木堂、魯班學堂等兩岸知名的文創品牌,將這裡改造成了文創園區。劉亦展因此與麥可將結下緣分。「我當時是紙箱王的運營總監,被派到大陸拓展業務。2016年,紙箱王項目落地麥可將,是第一家進駐的企業。」劉亦展一直探索文化創意與商業發展的結合。入職紙箱王前,他曾在臺灣開過8家不同主題的餐廳。
  • 麥可將臺青復工記之 魔都有個「魯班學堂」
    於是,他在上海閔行的麥可將文創園成立了「木忘初心」魯班學堂。    2016年底,魯班學堂開始招收第一批學員。「我們當時不知道學員從哪裡來,只是通過公眾號發了招生信息。沒想到,短短2個月就招滿了。」黃上智與作品「兩岸一夢」(胥昆德攝)兩岸一夢
  • 走近「麥可將」,臺灣文創氣息撲面而來!
    1992年,麥可將園區總經理連泰瑞的父親——老一輩的臺灣企業家老連總來到上海,在這裡投資建設了紡織睡衣工廠——麥可將文創園區的前身,1999年,連泰瑞接班經營,從小愛好藝術的他,心中一直有一個不曾熄滅的文化創意夢想,正值當時工廠的經營形式需要轉型,決心實現自己的夢想——將之打造成為一座結合文化、藝術、歷史的文創園區。
  • 兩岸青年文創熱展 臺青贊陸市場吸引力大
    以「文創兩岸,情系一家」為主題的市集,包含非遺實演區、匠心好物區、玩美生活區等三大主要版塊共100個展攤,通過產品展銷、藝文展演、手作體驗等活動內容,集中展示兩岸青年的優秀文創產品。主辦方之一中國國民黨青工總副會長吳雨霖稱,在臺灣6.3萬家文創企業中,許多創業者都有很高的意願到大陸來發展。他表示將通過培訓和實習等方式,助力臺灣文創青年開拓大陸市場。
  • 兩岸情深:臺青雲集講述在陸抗疫故事
    在陸臺青講述兩岸共同抗疫故事海峽之聲廣播電臺8月16日福州消息(記者 黃夏蕾)2020海峽青年(福州)雲上峰會15日舉行,在本屆峰會上,高雄臺青歌手宋彤、福州臺青咖啡師郭屹凡
  • 臺青逐夢之旅 圓滿結束 !七個路演項目,已有三個項目獲得投資人青睞,將安排赴臺盡職調查~
    參訪【麥可將文創園】!      麥可將服裝公司成立於1977年臺灣─板橋夜市,40年來秉持著匠人精神,專注於家居服的設計,生產,開發。堅持對家居服裝精雕細琢,做到最好產品質量。1992年落戶上海閔行區,口碑享譽國內外,2007年政策使老廠房外移江西,舊址歷經寫字樓轉型為文創園區。現場參訪團的同學們體驗了文創製作一 木製玫瑰花。
  • 打造國際級文創品牌,上海世博源·兩岸文創高地項目即將啟動
    不論是臺北故宮,還是陶作坊、霹靂布袋戲,追根溯源,中華文化才是這些品牌最深厚的土壤,由此可見兩岸文創交流融合的重要性。2017年霹靂天命之仙魔鏖鋒二斬魔錄當前,國家發展「一帶一路」戰略,兩岸又都在做文創產業,若是可以抓住這個歷史機遇, 推動文創產業的「一帶一路」發展,對於兩岸來說將是雙贏的選擇。
  • 在廈門「寶島夢工廠」逐夢的臺灣品牌與臺青們
    中新社廈門5月1日電 題:在廈門「寶島夢工廠」逐夢的臺灣品牌與臺青們  中新社記者 陳悅  「五一」假期到來前夕,身著賽德克族民族服飾的阿智,在被稱為「寶島夢工廠」的海峽兩岸旅遊集市,和十多位夥伴們認真排練臺灣少數民族的民族舞蹈。  這個活潑愛笑的大男孩來自臺灣臺中,此前在臺中已經有五六年導遊從業經驗。
  • 搶先預告|11/12-15大學生設計展-12家臺青、3位臺灣設計師聯手進場創作!
    眾所注目的【江蘇臺青文創專區】在本次又會有什麼亮眼表現呢?從頭到尾參與的小編,直接劇透本次臺青展出的三大特色!本次展覽受到江蘇臺青的熱情關注!共計12家臺青參與,來自南京、蘇州、揚州、泰州甚至上海市的臺青參會,由於參加數量增加,為保障每個臺青企業都有表現的舞臺,江蘇省及南京市臺辦特別與主辦單位協調,將臺灣美食獨立成【臺灣食集】,同時將臺青的文化科技融合的產品在【江蘇臺青文創專區】展出,現在有文創、有美食、有科技、有教育,充滿濃濃的臺灣味!
  • 「讓臺灣青年了解真實的大陸」——臺青範姜鋒「雲上」復工記
    新華社廈門5月3日電(記者付敏 李慧穎)從臺灣回到廈門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如何中轉去其他城市,小微企業復工有哪些支持政策……春節過後,臺灣青年範姜鋒團隊製作的30個協助臺青復工的「懶人包」在網絡上推出,目前已受到數萬粉絲關注。
  • ...帶來「海」的禮物 ——暨海峽論壇首屆兩岸文創IP大賽圓滿落幕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9月19日廈門消息(記者周愛華)9月19日上午,海峽論壇首屆兩岸文創IP大賽頒獎儀式活動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大賽以「海派創意設計王,就是你!」為主題。以海峽論壇的「海」字Logo為題,徵集口號、吉祥物及相關衍生文創產品。
  • 臺灣戲曲專家:「26條措施」增加臺青就業機會
    「26條措施」提到,臺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臺灣文藝工作者可進入大陸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王學彥認為,這的確將增加臺灣戲曲人才的就業機會。
  • 第二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動員宣講會走進麥可將文創園
    11月10日,大賽組委會走進麥可將文創園,為廣大文創業者帶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動員宣講會。&nbsp&nbsp&nbsp&nbsp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產品設計專業主任王華傑教授應邀擔任本次宣講會嘉賓,他以《敘事與體驗——國際視域下的精工工藝與時尚品牌創新設計實務》為主題,從「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外精工工藝的對比」「文創產品的研發路徑」「敘事性設計要領」等方面進行分析,結合文創產業發展現狀,對紅色文創產品在思想性、藝術性和創新性上的發展趨勢作了深入淺出的探討
  • 探訪唯美客文創聚落:從「一平方米孵化」文創項目到「無邊界」服務...
    唯美客文創聚落董事長特助張釗瑞來自臺中。他說,這一平方米可以讓臺灣青年先「試試水溫」。  三四十平方米的店鋪內,有近20個這樣的「一平方米」,展示著瓦楞紙拼成的各種動物公仔,結合農民漆畫元素的帆布包、手機殼,臺灣少數民族手作飾品等,充滿著兩岸文創設計師的奇思妙想。
  • 臺青面對面|「透南風」育青姐姐分享來廈創業路
    黃育青是一位80後,作為一名來廈創業的臺青,他在2017年加入了「透南風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並從2017年起開始進行兩岸青年文化交流
  • 創業臺青的生意經:融入大陸的思維和消費觀
    中新社福州8月26日電 題:創業臺青的生意經:融入大陸的思維和消費觀作者 陳思暢 林春茵一年過半,臺灣桃園青年簡以信的紅酒生意有了起色。26日,正在浙江紹興參加2020全國臺企聯第十期臺商二代精英特訓營的簡以信在電話中和記者聊起了他的生意經。簡以信告訴記者,他7歲就隨在大陸做生意的父親「登陸」廣州。
  • 臺青「媽祖故裡」開店 盼兩岸直航
    更令人心動的是,湄洲島和大陸各地一樣,給予「想做事」的臺胞各種便利,鼓勵臺青入主旅遊、餐飲、民宿、文創等產業。圖為顧客在「馬蹄鐵」餐廳點餐。 呂明 攝  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很欽賞鄭雅萍的闖勁,並幫助她落足在祖廟山門旁「迎賓最佳位置」的一隅。  2018年,鄭雅萍把「馬蹄鐵」搬到了湄洲島,成為島上首個全臺資、由臺灣青年全運營的餐飲店。
  • 兩岸創業 | 在廈臺青範姜鋒——創業經紀人是如何養成的?
    2016年5月4日,他受邀參訪廈門雲創智谷時,得知這裡正在建設兩岸青創孵化器——青創時代,便將自己的文創企業搬了過來,由此也認識了現在的大陸合伙人、廈門啟達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小貴。二人因理念相同,攜手打造了啟達創業海峽雙創基地,致力於協助臺灣青年創業。
  • 快去麥可將!超high市集今明來襲,美食、手作、義賣……
    快去麥可將!抑或是帶上家人來一次不一樣的公益之旅——6月20日-21日,麥可將公益市集正式上線!同時滿足吃喝玩樂、教育、體驗、購物,只有2天,就在麥可將文創園區。過去3年,麥可將舉辦超過50場的二手公益市集。「我們希望有能力後能投身公益,更希望當拋磚引玉者,讓大家都能參與其中一起幫助弱勢團體、動物流浪之家等組織。」麥可將有關負責人表示。
  • 廣東臺青:疫情確實影響兩岸交流,但對臺灣人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廣東省珠海市是珠三角臺商聚集地之一,參加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記者,今天上午前往珠海市臺協參訪。2001年,為鼓勵和吸引更多臺商在珠投資,推動珠海經濟發展,珠海市政府無償劃撥8000多平方米的土地給協會,由珠海臺商自籌資金1800萬元,興建了樓高7層半的珠海臺商活動中心,這裡也成為在珠海打拼臺商、臺青的共同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