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臺青的生意經:融入大陸的思維和消費觀

2020-12-28 和訊

中新社福州8月26日電 題:創業臺青的生意經:融入大陸的思維和消費觀

作者 陳思暢 林春茵

一年過半,臺灣桃園青年簡以信的紅酒生意有了起色。26日,正在浙江紹興參加2020全國臺企聯第十期臺商二代精英特訓營的簡以信在電話中和記者聊起了他的生意經。

簡以信告訴記者,他7歲就隨在大陸做生意的父親「登陸」廣州。大學考入福建師範大學,畢業後,他留在福州另闢天地。一方面,他和福建莆田籍的女友已談婚論嫁,另一方面,他擔任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青年委員會副主委,和諸位臺青密切聯繫,「捨不得走」。

一畢業,簡以信開辦福州集信昌貿易有限公司,從事紅酒貿易。起初出師不利,貨款難收,房租催交,最辛苦時稱得上彈盡糧絕。他曾一家一家門店上門推銷,吃過閉門羹,也結交不少朋友。

這兩年,簡以信與幾位同校的臺灣籍學弟妹組團,為山西等地旅遊景區進行文創設計。多年的大陸生活經歷和商海實戰經驗讓他成為這些臺灣青年們試水市場的「擺渡人」。

在簡以信看來,兩岸的消費模式有很大不同,大陸的消費者對價格很敏感,大陸產品諸如服飾、食品等快消品的研發,更新迭代要很快,而臺灣更注重匠心精神,尤其對高端藝術品和高附加值產品更為專注。「但從島內來的臺青大多從事第三產業,也就是飲品小吃或文創,這是很需要速度的,了解市場需求再出品,風險才能降低。」

簡以信說,臺灣青年創業者需要向大陸青年學習,琢磨他們的思維和消費模式,學習其對網際網路的敏銳度和方向感,而不是堅持島內固有的方式來做事,才能接地氣。

「我和駐福州的臺青經常抱團取暖。」簡以信說,做文創、賣餐飲、開咖啡店、經營酒業,各行各業的臺青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怎樣「異業聯盟」,降低獲客成本。如今,他在深圳擁有多家門店,在福州則設立了境外電商倉庫。

今年疫情衝擊,簡以信紅酒生意難做。過年紅酒本來最為熱銷,銷售額能達到平常的兩三倍。但一夜之間,貨品變庫存,他只得轉戰「直播帶貨」,利用線上的平臺進行宣傳與銷售。他坦言,紅酒市場是廣闊的,但競爭也很大,大陸電商崛起,各種紅酒都能在網上搜尋到,他期許觸電「網絡直播」,培育受眾的品鑑能力。

在一場直播中,簡以信用紅酒來比喻閩臺雙城。他說,家鄉桃園如同窖藏的赤霞珠,醇香濃鬱,但已「尋常見」,無法留住懷有創業激情的他;而福州更像雷司令,層次分明,嚴謹中透著令人回味的變化,「就像創業一樣,痛苦中帶著一絲幸福」。(完)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臺青創業平臺看好大陸市場:抓住疫情過後發展機遇
    7日,談及未來大陸的發展機遇,亞臺青(成都)海峽青年創業園總經理郭弘揚說,希望臺青先了解真實的大陸疫情防控成效,再抓住新的商機。  當前,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向好,四川臺企超過九成已復工復產。同時,2020年一季度四川新增25家臺資企業,2家在川臺資企業增資,新增臺商投資總額為1.66億美元。未來一段時間大陸市場的發展機遇頗受臺商和臺青關注。
  • 職場指南|臺青登陸後如何更好融入大陸生活,專家這樣說……
    近日,一群臺青集思廣益提出「新時代臺灣青年六原則」獲得了國臺辦的認可也成為今年下半年大陸兩岸交流活動中向臺生提點的登陸準則●靠自己:憑藉自身的努力和實力得到認可;●接地氣:要融入當地特色與文化融入與價值認知;●不投機:不要用投機取巧或是非務實的方式來走捷徑
  • 臺灣年輕人:大陸其實很發達,對臺青創業就業的補助實實在在
    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記者,今天上午來到位於廣州市白雲區的匯龍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探訪臺青在廣州的發展現狀。作為大陸改革開放前沿地,廣州吸引了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前來學習、就業、創業,在「眾創五號空間」「廣州光機電研究院」和「廣州匯龍信息產業園」等3個國臺辦授予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引領下,廣州形成了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區級的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
  • 成都、重慶、臺北三地連線 是什麼讓創業臺青感嘆「捨近求遠不划算...
    為讓更多臺青了解並參與融入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戰略,9月17日,一場由成都、重慶和臺北50多位創業臺青代表參加的交流座談會在重慶舉行。活動承辦方——成都星點(高新)海峽兩岸新經濟青年創業園臺商負責人郭弘揚表示,將活動落地重慶,就是希望入駐園區的臺商代表能真切感受重慶城市氛圍和發展商機。他笑言,「對在川發展的臺商而言,大陸雖有很多疊加機遇,但『捨近求遠』不划算,抓住重慶這個『近鄰『』,成本會少很多。」
  • 「恵臺31條」持續釋放利好 大陸成臺灣青年創業熱土
    據了解,自今年2月底《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恵臺31條」)推出後,臺灣青年赴大陸創業的熱情愈發高漲,到訪蘇州的臺青數量成倍增長。「以前臺青在大陸的創業項目會面臨股權投資等諸多困難,項目的生存率也很低。」蘇州市姑蘇區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青年會(簡稱「臺青會」)會長吳文智表示,「恵臺31條」的推出為臺灣青年赴大陸創業釋放了非常友善的信號。
  • 臺青面對面|「透南風」育青姐姐分享來廈創業路
    黃育青是一位80後,作為一名來廈創業的臺青,他在2017年加入了「透南風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並從2017年起開始進行兩岸青年文化交流
  • 「讓臺灣青年了解真實的大陸」——臺青範姜鋒「雲上」復工記
    這家在臺灣青年中頗有名氣的創業基地自四年前設立以來,已累計孵化了上百家企業,範姜鋒也成為福建省首批臺籍「福建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去年,範姜鋒開始運營新媒體業務,「希望讓更多臺灣網友看到真實的大陸。」他說。五六個人的團隊,以臉書等平臺為載體,運作十多個自媒體帳號,不到一年時間,他們已累積了將近10萬的臺灣粉絲。
  • ...可以在大陸放飛,擼起袖子幹吧!」——臺灣青年暢談大陸創業機遇論
    新華社廈門9月19日電(記者鄧倩倩、褚萌萌)3年前隻身來大陸的臺青薛穎穜,如今傳媒事業已落地開花;「臺青大家長」鄭明嘉以12年大灣區打拼經驗,搭建起臺青「登陸」橋梁;來大陸二次創業的朱慧寧,在廈門成為擁有20萬粉絲的網紅主播。
  • 廈門臺青:大陸直播帶貨處於上升期,對臺灣年輕人來說也是機遇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速度加快,現如今,新聞資訊更快速流通、快速傳遞,加上新媒體普及技術一日千裡,兩岸新聞以手機閱讀同時同步方便快速,已無隔閡。尤其對於在大陸打拼的臺青來說,因為在臺灣更早接受「數位匯流」和「數位媒體」,他們應用起大陸新媒體來也是駕輕就熟。
  • 紀實微電影《臺青擺渡人》在廈開拍
    [新聞頁-臺海網]▲電影主人公臺青楊超閎臺海網11月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楊思萍 見習記者 程婷婷/文 吳曉平/圖)昨日,由百度百家號和海峽導報聯手打造的紀實微電影《臺青擺渡人》在廈門中山路老虎城四樓的龍威臺青基地正式開拍。
  • 臺青「登陸」打造「第一雲家園」:從直播帶貨到短視頻推廣
    柯承妘是一名「登陸」創業的臺灣青年。她告訴記者,受到疫情影響,學生變少,希望透過線上的方式,來招攬更多的學生到她那學習,「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錄製結束後,工作人員在電腦上進行視頻剪輯和包裝。不一會兒,這段教學視頻就上傳到了「臺青第一雲家園」的平臺。  說到「臺青第一雲家園」,不得不提在福州創業多年的臺青李正能。
  • 臺灣年輕人離大陸越來越遠?國臺辦:大陸絕不會放棄臺青
    今天上午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在回答臺灣記者有關民進黨當局操弄所謂「芒果乾」效應影響臺灣年輕人的問題時,發言人馬曉光指出,民進黨當局對「31條措施」「26條措施」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大陸不會放棄臺灣青年人
  • 川渝粵臺創園聚焦融合發展 助力臺灣青年逐夢大陸
    中新社成都11月27日電 (記者 王鵬)近年來,大陸各地設立的臺青創業園(下稱臺創園)正成為創業臺灣青年融入大陸的「第一站」。11月下旬,在四川舉行的川渝粵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上,多地臺創園負責人均表示,未來需融合發展,方能更好地助臺灣青年逐夢大陸。
  • 臺灣青年直播分享大陸創業經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盧興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陳強)6月12日晚,臺灣籍青年陳奕帆在廈門市啟達海峽雙創基地的直播間向兩岸青年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間的大陸創業經歷,並為那些想來大陸工作的臺灣青年答疑解惑。
  • 新臺商大陸創業青睞「輕資產」
    (圖為看好大陸母嬰護理市場前景的臺商邱雋熹(右)和他的大陸合作夥伴。葛鳳章攝影)不同於第一家月子會所自己出資、自有品牌的經營模式,這次邱雋熹選擇與大陸企業時尚媽咪集團攜手,以「輸出」方式助後者打造集月子中心、產後康復、嬰兒遊泳、醫學美容於一體的「母嬰會館」。
  • 臺青臺商告訴你選擇上海的理由
    已在大陸深耕多年的上海市臺協常務副會長、吉的堡教育集團董事長楊明潭在臺北會場說,「大家非常朝氣蓬勃,視野開闊,既然選擇創新創業,就意味著選擇了精彩的未來,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不懈奮鬥。」
  • 進入三伏天,臺青在廈門打拼「消暑」事業
    他出生於臺灣中醫世家,是第七代傳人,一直嚮往著能和父親一樣,落地廈門發展中醫事業,於是等到學業有成後,他就決定紮根大陸。 看診現場,林書安不忘與前來診治的民眾分享消暑妙招,他說醫書上記載中藥有1000多種,到了夏天特別適合吃石斛類、沙參類的藥材,像天冬、麥冬等養陰清熱,可幫助人們度過炎熱夏天。
  • 搶先預告|11/12-15大學生設計展-12家臺青、3位臺灣設計師聯手進場創作!
    還有,揚州臺青遊和璁、段雪玲會為所有參展臺青企業免費進行直播教學及帶貨,另外,南京臺青速快科技徐宗逸現場推出可憑學生證免費大圖智能輸出,讓各高校設計展學生能隨時藉由智能列印增加特色,在會場中充分以科技手段體現出兩岸融合發展大未來。快來跟隨小編搶先看!
  • 送咖啡、捐口罩……戰「疫」路上的臺青力量
    去年9月,他和夥伴們在福州開出第一家「拎咖啡」門店。這個臺灣青年的「咖啡夢」在大陸正一點一滴變成現實。 這名曾獲福建「五四青年獎章」的創業達人,把眼下的工作重點放在了協助臺胞臺企復工復產上。自疫情發生以來,他每天都整理一些防疫政策、信息和復產復工內容,編輯後刊發在公司微信公眾號上,向臺商臺青推送。 「最近幾篇復工防疫的文章,閱讀量少則幾千、多則上萬,由於公眾號的讀者主要是臺商臺青,這個閱讀量已經不錯了。
  • 福建戰「疫」臺灣青年劉信愔:盡心為返陸復工臺青做好服務
    會上,來自臺灣,就職於廈門啟達臺享創業服務有限公司的劉信愔講述了她的戰「疫」故事。據劉信愔介紹,廈門啟達臺享運營著臺灣青年創業基地,本身就是臺青企業。啟達臺享是兩岸融合的企業,從管理層到運營人員,各部門都由兩岸的小夥伴組成,共同為臺青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