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於心理學總是充滿好奇,一個人不露聲色地通過一個人的語言,動作甚至是一個表情,一個眼神就可以把另一個人的心裡所想都看穿,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心理學神秘又不那麼神秘,神秘的是它需要你用心觀察,結合書本上的知識靈活作用。
不神秘的就是,其實所謂的心理學就是來自對生活經驗的積累,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統計學範圍。它就是不斷通過觀察人不同的行為所折射出的心理變化。這樣說來你還覺得心理學很神秘嗎?
心理學運用很廣,如果是用在配合警方破案上,又會擦出怎麼的火花呢?
長洱的《犯罪心理》就講了一個犯罪心理學家和刑偵大隊隊長一起破案的故事。
林辰,永川大學心理學博士,因得罪了陳氏財閥集團的陳先生被打壓,丟了工作,只能不停換工作,在實驗小學當宿管。
刑從連,戰鬥民族混血兒,市局刑警隊隊長。典型高富帥,辦事我行我素,不拘小節,不服從不合理的命令。
兩個陌生人被一件白沙迷案聯繫到一起。一個不顧財團監視威脅,運用自己擅長的犯罪心理學分析嫌疑人的心理。一個不顧警局局長的警告,帶著林辰參與案件偵查。看似錯亂迷離的案子就在他兩的配合下慢慢被破解。
最近市三醫院的太平間,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具穿戴整齊的屍體,而床角總會撒下一把白砂。白砂很乾淨,無雜質,與工地和沙灘的砂子又明顯不同。
春水街,一老婦見水果店主把爛果子倒進好果子裡,就多嘴了幾句,被店主拿刀追砍受傷。婦人逃進隔壁店鋪,一坐在椅子上的老人卻在她推門時倒在地上,衣服口袋裡漏出白砂。醫生鑑定老人已死亡了幾個小時。
中心公園,一經常來公園鍛鍊身體的三十歲男子,從吊環上摔下來,因顱腦損傷死亡。據目擊者稱,男子用腳倒吊在吊環上,突然吊環斷裂,男子摔在地上大聲慘叫了一段時間才死。而吊環下的地面是草皮退化成的沙地。
林辰所在學校的一名住宿生失蹤,林辰接到一個電話,對方問他是不是實驗小學的宿管林辰?並讓他到顏家巷六號來接一個小朋友。林辰趕到地方剛要帶孩子離開,卻被戴上手銬帶到市公安局。
刑從連早上遇到一個走失兒童,孩子扒著他的車窗,從口袋裡抓出一把白色砂子問刑從連能不能帶他去吃肯德基,用沙子交換。而接二連三的案件都與白沙有關,於是刑從連從孩子那問到沙子來歷,抓住林辰進局裡詢問。
林辰遇到了自己的師弟付郝,付郝是刑警隊外聘犯罪心理學專家。林辰說孩子的白沙是從自己房間裡偷拿的,而醫院太平間的沙子和心理學的沙盤治療用的沙子是一樣的。為什麼案子裡都會出現白沙呢?
林辰頂著颱風暴雨回到宿舍,安置好學生後,在自己房間發現書桌上發現一封疊成心形的粉色信封。信被飄進來的雨水打溼,封面上自己的名字暈染開。打開信封一團糊在一起的白沙掉出來。
那是一個叫於燕青的學校園丁放在那的。女孩總會偷偷看他,給他寫過很多這樣的信,但他以為女孩暗戀他,給他寫的都是情書,他從沒拆開看過。
林辰用袋子裝好沙子,展開信紙,上面是一首詩:親愛的,我終於能平靜面對死亡了。我不再膽怯和恐懼。死神雙臂溫柔,他烏黑瞳仁綻放出溼潤的花朵,我終於嗅到它的芬芳。我看到他指尖伸出無數根系,一頭扎進人間,你可不可以摸到?
醫院太平間穿戴整齊的屍體,水果店傷人和死去的老人,公園斷裂的吊環,毫無關聯的事件都因一把白沙聯繫到了一起。
林辰讓刑從連關注給他留下那封信的女人的行蹤,很可能這個叫於燕青的女子與案件有著莫大的關係。
很快刑從連從現場周邊的視頻監控裡發現了於燕青的身影。她推著清潔車進入過醫院的太平間。她站水果店對面的路邊冷漠地看著發生在面前的傷人事件。案發前35分鐘,公園外的十字路口她穿著一身紅群,塗了口紅,鮮豔奪目,意氣風發,正朝公園走去。
一位保潔阿姨來找林辰要工具房的鑰匙。說是於燕青辭職了,說她把鑰匙交給了林辰,但林辰並沒有鑰匙。林辰有不好的預感,支走阿姨並報了警。警察打開地下室,在工具房找到了於燕青的屍體。
屍體赤裸著蜷縮在牆邊,身上有很多傷口,鮮血灑滿工具房。現場還找到一把學生常用的小刀和一支殘留興奮劑的針管,法醫鑑定女孩是自殺。
一切都太順利,警方想要什麼線索,什麼線索就自己跑出來。因為太合理,反而顯得不合理了。
小編也才開始看這部小說,感覺這部小說可能又是一部幾個故事做引線,牽連出一個大案子的模式。一般這樣的小說在邏輯上要求極為嚴格,一不小心就會思緒混亂,漏洞百出,莫名其妙,很考究作者的寫作和思維能力。這部《犯罪心理》到底是不是一部佳作呢,讀者一起去文中尋找答案吧。
整部小說篇幅較長,但是感覺邏輯還挺清晰,閱讀起來應該很容易,喜歡刑偵小說的朋友可以試試看。
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我為我點讚吧,歡迎收藏分享,評論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謝謝畫師們的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