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小伯樂
本文獨家發布於百家號,禁止搬運!
在支付寶、微信掀起移動端支付方式後,大範圍的代替了傳統的紙幣交易方式,只要有手機,基本就可以解決一切消費問題。
值得強調的是,雖然移動端支付引導了國內的潮流,但它本質上仍然上一種第三方交易平臺,比如微信和支付寶,都需要國家下發第三方支付牌照。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第三方行動支付規模已達到了56萬億人民幣,支付寶54.5%的市場佔比與微信39.5%的佔比,幾乎壟斷了國內市場。
央行推出「硬錢包」
不過近段時間,這一局面或將改變。是因為央行推出了「硬錢包」,重點是可脫離手機實現支付。
數字人民幣之所以被稱為「硬錢包」,是由於它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不通過任何第三平臺,與現金等值,或可理解為電子版的人民幣。
據1月5日最新報導,央行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卡片將正式在上海試點實行。事實上,在2020年末,數字貨幣就曾在深圳進行大規模的嘗試,並以紅包的形式發放了1000萬數字人民幣,市民領取後便可在試點內正常支付使用。
相比支付寶和微信,數字人民幣現已展現出了三大優點
第一:無需手續費,沒有第三方平臺涉足,國家領頭,安全可靠。而支付寶、微信這類第三方平臺,提現到銀行卡的時候就需要支付相應的手續費。
第二:實現商家與消費者的雙離線支付,眾所周知,使用支付寶、微信消費的時候都必須要求手機有電、有網絡,而數字人民幣很好的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僅需手機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
第三:「硬錢包」卡片在支付方式上脫離了傳統手機的束縛,並且沒有任何使用限制,對不擅使用手機的人來說,是個非常好的補充。
支付寶、微信的時代將結束?
要知道,行動支付是一塊大奶酪,近些年卻長期由支付寶和微信主導著市場。央行推出數字人民幣「硬錢包」,正是為了將行動支付國有化,那麼是否意味著微信、支付寶的時代即將結束呢?
其實不然,支付寶、微信雖然佔據了國內行動支付9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並未放棄技術更新的步伐,相繼推出「刷臉支付」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且支付寶、微信這兩個第三方行動支付端已經深入人心,即便「硬錢包」有著諸多優勢,也只能算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值得強調的是,雖然央行發行數字人民幣有收回行動支付市場的意思,但其本質上並不屬於行動支付,與微信、支付寶並不衝突,也沒有針對。
寫在最後
數字人民幣最大的價值,是利用「去中心化」的優勢,贏得國際信譽,結束「美元霸權」,打造一個屬於人民幣的全球結算體系。
數字人民幣追求的是星辰大海,絕非僅僅是國內市場。支付寶、微信也不會因為數字人民幣的出現而被遺棄,未來或將以輔助的角色,配合數字人民幣,為國內打造一個更公平、更全面、更便捷的行動支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