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盧思葉 編輯/莊怡)近期,繼深圳、蘇州之後,數字人民幣落地上海,首先在上海同仁醫院開展了試點測試。
1月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員工食堂中,一位醫生通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提供的技術,藉助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實現點餐、消費、支付一站式體驗,完成了數字人民幣在上海的第一次應用。
1月6日,據財聯社報導,知情人士透露,數字人民幣硬錢包主要是為不願意或者使用手機困難的人設計,底層技術是晶片加NFC(近場支付)技術。硬錢包可視卡可匿名也可實名,按照匿名或實名程度的不同,對相關錢包金額上限有不同要求。
脫離手機的「硬錢包」模式
不同於此前使用手機支付的數字人民幣,此次試點是繼深圳手機掃碼、蘇州碰一碰支付之後,第一次實現脫離手機的「硬錢包」支付模式。
現場圖片顯示,硬錢包卡片是一種可視卡,右上角的水墨屏窗口中,可以看到消費金額、卡內餘額、支付次數。
參加試點的是上海首例新冠肺炎病人的發現者——同仁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於亦鳴醫生。當日,他取出醫院新辦理的屏顯卡式硬錢包,在員工餐廳的支付終端上輕輕一刷,便完成了支付,過程與普通刷卡類似。
「硬錢包」完成支付中,圖源:新華社
據財聯社報導,知情人士透露,這種「可視卡」底層技術是晶片加NFC(近場支付)技術,且央行有統一標準。該產品主要是為不願意或者使用手機困難的人設計,如銀髮族等。不過,該產品仍在試點階段,還有很多改進空間。
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可匿名也可實名。按照匿名或實名程度的不同,對相關錢包金額上限有不同要求。該硬錢包可在銀行或相應機具及手機等設備上完成充值,技術類似於NFC圈存。
人民日報指出,脫離手機的可視卡式的硬錢包支付模式,為運用智能終端困難的人群使用數字人民幣、跨越數字鴻溝提供了可能。
同仁醫院透露,未來,圍繞大健康產業發展,同仁醫院將進一步在醫院診療支付、體檢檢查、停車繳費等支付場景,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在全國各地逐漸推開
經歷了多年的研究,2020年開始,數字人民幣的推進節奏明顯增速。
去年10月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宣布聯合人民銀行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由深圳市羅湖區出資1000萬元,通過抽籤方式將一定金額的資金以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方式發放至在深個人的數字人民幣錢包,社會公眾可持紅包在有效期內至羅湖區指定的商戶進行消費。
11月11日,繼深圳之後,蘇州的數字人民幣紅包也來了。蘇州市面向所有符合條件的蘇州市民發放總計2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紅包數量共計10萬個,每個紅包200元。
深圳試點時,數字人民幣支付方式主要是由商家手持POS機掃消費者的付款碼。到了蘇州試點中,數字人民幣錢包又引入了線上支付和「雙離線」支付等新形式。
據此前媒體報導,用戶既可以「碰一碰」使用NFC實現雙離線支付,又可以使用數字人民幣App掃碼付款。其中,「碰一碰」實現了全國首次大部分商戶支持NFC支付。
所謂雙離線模式,是數字人民幣特有的支付方式,在無網或弱網條件下,用戶進行交易或者轉款時不連接後臺系統,而是在錢包中驗證用戶身份、確認交易信息並進行支付的方式完成交易。
「碰一碰」實現雙離線支付,圖源:中新經緯
目前,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正在全國多地逐漸推開。12月29日,北京首個公開的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落地,豐臺區麗澤橋西金唐大廈內的一家咖啡店內啟動了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測試,獲得授權的消費者已經可以用數字人民幣錢包支付購買各類商品。
同日,數字人民幣北京冬奧試點應用在北京地鐵大興機場線也啟動了。活動中展示了多種形態的數字人民幣錢包,包括超薄卡錢包、可視卡錢包和徽章、手錶、手環等可穿戴設備錢包等。花樣滑冰世界冠軍申雪作為受邀體驗者,使用數字人民幣可穿戴設備錢包滑雪手套,通過NFC功能「碰一碰」即通過地鐵閘機進站。
進入2021年,近日,深圳第二輪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的中籤結果出爐。與首輪數字人民幣紅包相同,本輪深圳發放的紅包單個金額仍為200元,但數量增加至10萬個,除了工、農、中、建外,還新增了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兩家銀行作為參與方。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