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兩種人,好手好腳也沒啥病痛,卻搶著當窮人,專家不解

2021-01-18 飛魚談教育

農村很多人,每天都想著怎麼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怎麼能掙更多的錢?他們自尊心很強大,不想要別人的援助,想的是努力把自己的生活過好,不想被人看低了。不甘於貧窮的他們,或是外出務工,或是在家鄉創業,總之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他們就不會享用嗟來之食。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著怎麼通過奮鬥來掙錢,農村也有一些人喜歡佔小便宜,明明都是好手好腳的人,也沒啥病痛,咋要搶著當窮人?

原來,如果在村裡別評為貧困戶,可以吃低保享受補助,一年可以拿幾千塊錢,這意味著不用下地勞動,也可以解決吃飯問題。於是一些原本並不是很窮的人,還都是好手好腳的,卻搶著要這個名額。老農說農村有兩種人,搶著當貧困戶,只要能拿到實惠,也不怕被人笑話。

第一種是懶漢。這種農村人四肢健全,身體也沒啥毛病。但是他們很在意自己能不能評為貧困戶,有時甚至為此紅臉。他們原本可以出去務工解決家裡的經濟困難問題,但是習慣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工作方式,在外吃不了苦,不願意多勞動。於是,就回到村裡過著養老式的生活,每年村裡評窮人的時候,這種人最積極。而且懶漢當貧困戶還會當上癮,形成依賴,他們不會想著脫貧,而是想著怎麼可以一直當窮人,有人就說了,對這種人越扶貧,他們還越窮。

第二種是「偽窮人」。這種人的子女混的還可以,甚至在縣城裡有房子或門店,有的人還做點小生意,回老家開小汽車,顯然家庭底子並不差,但是為了當上貧困戶,他們通過和子女分家來達到這個目的。難怪有的村裡人說,村裡的富人都來當貧困戶,導致村裡真正貧困的人倒沒有得到幫助。不得不說,這樣的做法不可取,佔用了扶貧資源。

國家扶貧原本是為了幫助那些因重病致貧的人、孤寡老人,或是有殘疾無法工作的農村人。但是如果被「懶漢」和「偽窮人」搶走了名額,扶貧也會很難落到實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國家鼓勵村民舉報「假貧困戶」,只要他們沒上年紀,又有工作能力,或是家裡的子女在縣城有房子或門店,家裡有汽車,都是村裡的「偽窮人」,都可以撕掉他們的遮羞布。農村「偽窮人」增多,都是好手好腳的人,咋要搶著當窮人?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留言區討論、交流。

相關焦點

  • 農村窮人創業一千元以下的創業商機
    農村窮人創業一千元以下的創業商機,可以從網際網路的電商領域,線下實體店的服務領域以及農村實際需要方面考慮創業商機。即使現在農村的發展非常好,創業商機也越來越多樣化,但農村的農民創業資本不多,很多都是小本創業者,更有些可以講是窮人創業一千元以下的創業者,需要尋找適合窮人創業一千元以下的創業商機。
  • 十年以後,農村的窮人會變成什麼樣?
    十年以後,農村的窮人會變成什麼樣?又國家國民經濟計劃一般為「五年計劃」,題主思路也算超前來個十年後!十年以後農村的窮人,甭單說農村的窮人了,城市也是一樣,連最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啥時候人人也不可能平等,且不說十年百年千萬年,無論世界怎樣變,只要有人類,就永遠有富人窮人,信不信由你。但十年後,窮人的變化肯定有,也是隨著社會大環境而變化的。就是現在的窮人,比如農村的各種享受國家補貼照顧的「困難戶」窮人來說吧!
  • 現在農村有這五大「奇事」,城裡人不懂,專家解釋不了
    如今許多農村,遠眺就是一座小洋樓,有的甚至買了私家車,可見,農民變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村裡的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還有城裡人在鄉下修別墅,以養家餬口。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思想也發生了變化,現在農村有了這5個「奇事」,城市人不懂,專家不懂,你怎麼看?
  • 女星曾沛慈罕見公開發怒,發黑底圖吐心聲:好手好腳要做這種事?
    以歌手身分出道、轉戰戲劇圈闖出一片天的女星曾沛慈,去年以《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應思悅」一角,拿下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獎,被外界封為「 國民姐姐」,而向來陽光開朗的她,昨罕見公開發怒,po文直言:「好手好腳的是一定要做這種事是不是!!!」。
  • 窮人賺錢靠什麼,2020最新適合窮人創業的好項目,建議試試
    目前很多人面臨職場生活的壓力,都對於未來的生活可謂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尤其是現如今生活在農村的人,對未來的生活更是不知道該從何發展,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適合窮人的好項目呢?今天小編總結了2020最新適合窮人創業的好項目,投資少風險低,發展前景好的幾個小本項目,希望今後的生活中更多的人能夠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 適合農村的窮人創業項目:不起眼的冷門偏門小生意卻很暴利
    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的生活在農村的人在自己創業的路上都有了明確的方向,這更多的因素來自於國家對新農村的建設,農村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更多的農村人的人的生活都來自於打工,以前的農村人在創業的認知上並沒有明確的思路,如今的生活中很多年輕人返鄉創業,新農村的環境也越來越完善,使得農村的發展機會更加的充分起來了。
  • 國內知名專家東莞坐診,「對待患者的病痛,要像自己的病痛一樣!」
    11月29日,東莞國岸醫院迎來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喉專家丁健慧副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消化醫學中心副主任吳文輝博士坐診,談及為何選擇來東莞,兩位專家異口同聲。上午11時許,國岸醫院二樓耳鼻喉診室內,丁健慧正在為一名只剩下四成左右聽力的中年男子講解病情。
  • 農村老人說頭髮硬又粗的人,會一生好辛苦?有道理嗎
    我初中有個同學,他的頭髮和別人都不一樣,我們學校有二千多人,但唯有他的頭髮是卷的。在當時的農村,捲毛現象可以說是一大奇觀,因為當時農村生活條件普遍不好,很多人還都穿著帶補丁衣服,也自然不會有人花錢去把自己的頭髮,弄成捲毛的樣子。
  • 晚清時期的窮人到底是什麼樣?和電視劇上的完全不一樣
    這是一組反映晚清窮人真實生存狀態的老照片。【一名乞丐】生在王朝末代,窮人們生不如此。這張老照片中一名乞丐站在馬路上,他正準備去乞討。當時做乞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候一條馬路上的乞丐比行人還多。很多人可能不敢相信,可這就是真實的歷史。【挑夫】這是一種挑運貨物的工種,即苦力。當時交通欠發達,農村的人很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進過城。
  • 晚清窮人到底有多窮?這組百年前的老照片曝光,看完讓現代人痛心
    時間往回溯,那時候的人只會更加悲苦,尤其是晚清政府腐朽不堪,窮人的痛苦實在是現如今的我們無法承受的。在電視劇中,百姓安居樂業,就算有刻意體現世間百態的場景,也是加了美顏效果的騙人手段,只有真實的百年老照片能體現真實的過往,這組照片看完令現代人痛心。
  • 寄生蟲:富人穿鞋,窮人光腳,引發深刻思考
    《寄生蟲》為何那麼普適性,又有什麼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呢?其實這可以從影片的這張海報說起:富人穿鞋,窮人光腳,每個人的眼睛都打上了馬賽克,面目模糊,奉俊昊似乎一開始就將矛頭指向了韓國的社會制度,而並非貧富階級的任何一方,這個故事是關乎某群人的故事,而非某一個人。
  • 「窮人莫聽富人哄,桐子開花浸谷種」,農村人知道什麼意思嗎?
    在湖北麻城農村有句俗話叫「窮人不要聽富人哄,桐子樹開花浸谷種」,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說種田要適時播種,不要聽信人家的忽悠。農作物種子播種是有它的自然規律的,不是人家想當然的事情。在湖北東部,過去就流傳著這句農諺。
  • 變形計:農村娃被壕爸刪除拉黑,富人的客氣話,窮人卻當了真!
    相信很多網友都看過《變形計》這檔綜藝節目,這檔節目從2006年播出到現在,已經有整整13年的時間,雖然在播出的過程中也曾經受到網友的質疑,認為這檔節目對農村孩子而言,存在不公平,但是通過節目組的不斷努力和改進,逐漸提高了節目的質量,真正幫助到需要變形的孩子們。
  • 農村老話說「睡覺不要腳朝西」是啥意思?黑嫂認為,並沒有道理
    在農村,關於衣食住行這些方面,都有一系列的老話和俗話去規範,去指導。比如這句「睡覺不要腳朝西」,說的就是關於人晚上睡覺時,床的擺放位置以及人躺下時的朝向。那麼,我們在腳朝西的情況下,頭就是向東的,這樣就等於橫在了地球磁場之間。古代農村人常說不要睡在風口子裡,啥是風口子?就是刮南北風時,你睡在了一個通風的地方,並且橫在裡面,不管是南風還是北風都會直接刮到自己,容易衝出病來。
  • 德國變形記——富豪與窮人互換人生,結局令人心酸……
    香車美酒,超大豪宅,隨意血拼,歡迎來到富人的世界;饑寒交迫,家徒四壁,精打細算,歡迎走入窮人的生活。兩種看似毫無交際的人生,在德國一檔真人秀的幹預下,有了交叉點。節目之後,網友留言多種多樣,有的批評Peter一家不夠勤奮,有的批評Hartz iv讓人越來越頹廢,也有人批評節目本身毫無意義。小編看完後,也十分唏噓。在繁重工作和微薄薪水的夾擊下,窮人開始越來越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每天疲憊到完全沒時間去思考與改變自己的人生,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貧困邊緣渾渾噩噩。
  • 為什麼中國窮人光棍那麼多
    難道說世界上唯獨中國窮人最窮嗎?世界上窮的國家窮人多得是,有的國家窮人一個男人為什麼都能娶上幾個媳婦呢?中國窮人光棍為什麼那麼多呢?只因為別的國家女人多男人的少。甚至有的國家窮,窮人窮的更可憐就是資源豐富女人泛濫成災,女人都嫁不出去所以男人就沒有一個光棍漢。
  • 網友不解,專家:畫中有兩典故一神話
    網友不解,專家:畫中有兩典故一神話!▲畢建勳《子非魚》(局部一,全圖見文中)。看了這幅畫,很多網友越看越糊塗。1、五點疑惑這畫面上分明是一個穿著背帶雨褲的黃皮膚漁夫,站在龜裂的泥土上,張著大嘴,雙手舉著一條同樣張開大嘴的死魚,似乎在吶喊,但卻是一臉的著急和無奈。
  • 為什麼農村條件好了,人卻沒有以前快樂了?人和人越來越疏遠了?
    改革開放四十年,農村生活條件確實提高了,尤其是城市化的推動,讓農民有機會到城裡打工賺錢,少說一天一百多的收入,收入好的農民工,一天六七百也不稀罕。現在往往是,拼命打工賺錢,把家裡房子蓋得好,一磚到頂的樓板房,既有太陽能,還有空調,有些房上有太陽能電池板,家家都是網絡電視,家裡有電動車,摩託車,有些好些的,還有小汽車,可以說生活蒸蒸日上。但是人條件好了以後,感覺相互之間越來越疏遠了,人和人交流的時間少了,經常在農村的街道上,看不到一個人。
  • 70年代,農村有些窮人沒吃的,挖點野菜對付也不去捉魚吃,為啥?
    不過對於諸如此類的東西,農村的老人們其實一點也不愛吃,尤其是60和70年代的人,很多看都不看,也很難理解為什麼現在農村有很多在家的小媳婦兒都十分愛吃,甚至還買回來自己做著吃。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以前農村的環境還非常的乾淨,像是魚蝦這樣的東西在農村的水塘裡都很常見,農民真如果想吃的話就去捉那麼一兩隻,根本不需要去市場上買。
  • 農村流傳一句話:「男怕八月,女怕臘月」,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
    這充分體現出了古代社會女人的卑微地位,在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再去看「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俗語,其實會給人一種別有寓意之感。 很多人在看到這句俗語後,都會有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為什麼男女要怕「八月」,而女人要怕「臘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