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曼谷吃了一頓分子料理

2021-02-07 造洋飯書

今天又邀來一位好朋友和我一起寫《造洋飯書》——請大家歡迎李茶!我們兩個高中讀寄宿學校時就經常一起吃食堂,以後也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些我們吃過的神奇館子吧。


有次李茶和我討論以後要不要移居曼谷,原因是感覺在那邊不用很麻煩很累就可以過上快樂人生。還有就是,曼谷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好吃的街頭銅板美食,最近幾年的亞洲最佳餐廳也都出現在這個城市。下面這家是我們很早前就盯上的 Sra Bua by Kiin Kiin,北歐米其林主廚做的泰國菜,一個是最性冷淡的地區,一個是最熱辣的菜系,聽起來感覺……感覺……他咋就不像我們唱評戲的呢(有人能 get 到這個梗嗎請告訴我)。


餐廳開在曼谷 Saim Kempinsky 酒店裡面,看裝修就知道是走浮華路線的館子。因為今晚的 Tasting Menu 裡大大小小加起來有20多道菜!所以接下來我快速地鋪墊一下 Sra Bua by Kiin Kiin 的背景就直接開始吃吧——


丹麥主廚 Henrik Yde Andersen 在多年前的一次東南亞旅行中,被泰國菜驚豔到,回到哥本哈根開了間叫 Kiin Kiin 的泰國餐廳。

Kiin Kiin 玩的是分子料理,是全球唯二的米其林星級(一星)泰國菜。另一家是倫敦的 Nahm。

Sra Bua 是 Kiin Kiin 的曼谷分店,在泰語中是「蓮花池」的意思。

餐廳的 Dress Dode 是 Smart Casual,本來是很正常的著裝要求,但因為去泰國只穿了人字拖+背心,所以為這頓飯我們還臨時買了可以遮住腳趾和手臂的衣服。



左:Crispy Kaffir Lime Scented Lotus Root

中:Squid and Prawn Chips topped over with Oyster Aioli

右:Roasted Cashew Nut Soya Meringue

開場叫做「Street Food」,把一連串泰國街頭小吃弄成 Fine Dinning 的樣子,三個盤中分別是墨魚蝦片、檸香脆藕、泰國豆奶做成的蛋白霜,口感都是脆脆的,但舌頭沒有留下任何記憶點,現在看照片都想不起的那種……



左: Edible Shells

上:Tuna with Lemongrass

右:Miang Kham Cornette

左下角橘色粉末是分子料理的標誌做法,口感類似費列羅,內含泰式酸辣醬汁。

勺子的一口草,mix 了蝦肉粉絲+羅望子+檸檬草,三種絲狀物在嘴裡咀嚼出很衝的草本味道。

右下角的泰式手卷,呈盤方式蠻特別的,味道也是辛辣路線。



Chiang Mai Sausage

很街頭感的兩根串串,一串牛肉一串清邁香腸,很嫩,還不錯吃。

Street Food 的部分到此結束,以上都是免費贈送的主廚招待。一上來就被各種味道轟炸,有點擔心等下味覺麻痺。



Moo Ping:shrimp cake and sesame shrimp toast

Tom Yam Goong with oyster sauced shrimp noodles

Sra Bua 上菜都是一個一個的 set,這也蠻符合亞洲特色的。第一組 set(兩菜一湯)是重現傳統的 Thai food。

蒸籠裡是兩道泰式點心(確定不是廣式早茶嗎?),一邊是喜聞樂見的蝦餅,一邊是裹了蝦仁的酥炸麵包。

接下來是份特別奇葩的冬陰功!把冬陰功裡的蝦撈出來做成蝦麵,然後留下一碗仿若刷鍋水的清湯。泰國人民好不容易才發現這些食材配搭著吃原來那麼美味,硬被分子料理拆成兩道菜。(趙麗蓉奶奶的話再次回想在耳邊——就你們這種人,把我們的好東西都給糟蹋了!)



Miso Flan & Pad Krapow

第二組 set,是一道「蛋」和一道「雞」。

蛋是一個 Flan 布丁,加了味增有點跳戲成日本料理。雞是炸雞心,拌在野生泰國米裡吃。作為內臟愛好者的我還蠻好吃的呢。



Exotic tasted Scallops with Tamarind and Pumpkin

扇貝真的是不需要多厲害功力都能做出好味道的食材,本來這道煎扇貝配上南瓜蓉應該就很好吃,但可能是為了與泰式口味對接,澆上的醬居然是酸!甜!醬!原本食材該有的天然鮮甜味完全被醬汁蓋過,主廚好像還嫌不夠甜,還加了一片糖片。接下來的主菜幾乎每道都是帶甜味的,真的有點挑戰我的忍受力。



Pomegranate Salad with Raw Shrimps

菜單上寫的是沙拉,端來的是一盆…………棉花糖!上面蓋著香菜、豆芽、薄荷。接著服務生開始表演分子料理桌邊秀——把花生碎、大蒜、辣椒以及一碗不知名湯水一起倒入了搗藥皿,叮叮咚咚折騰了幾分鐘,製成了一碗醬汁,淋進碗裡,棉花糖遇水瞬間萎縮,變成一口味道類似青木瓜的泰式沙拉(所以還是沙拉)。



Warm Lobster with Frozen Curry Pearls

然後迎來當晚第二場桌邊 Show,這道菜是 Kiin Kiin 的招牌之一。上桌的時候只有左邊龍蝦的部分,服務員會在旁邊用液氮現場製作「醬汁」,把咖喱極速冷凍變成塊狀粉末,也就是盤中右邊的部分,整個過程煙霧瀰漫仙氣特別足。

所以這道就是泰式咖喱龍蝦,聽起來就很好吃對吧!But……龍蝦被做成中式的糖醋口味,雖然肉質還是又韌又Q彈,但被糖醋汁浸泡後軟掉的外皮令口感大減分。液氮紅咖喱炫技成分太大,急凍過後的咖喱香味根本釋放不出來,和龍蝦 match 不到一起,割裂感很強,即便一同入口也不能夠融合在一起。



Moo Palo

兩顆泰式餛飩,一顆是蝦滑 or 魚滑餡兒,酥皮這顆好像是牛肉餡的,味道不難吃但也說不上多好吃,和上海餛飩差距還很大。



Quail in Aromotic Coconut Milk

一道泰式椰漿料理,鵪鶉餡兒的炸餃子配韭蔥,你們看他家主廚有多愛糖片!這道又給你一片!我覺得雖然大家在豆花和粽子上存在分歧(我本人是甜豆花,鹹肉粽黨),但至少鹹甜之爭沒有殃及餃子,這道菜算是顛覆了。



Banana Cake with roasted almond, salted ice-cream and caramelised milk

吃到這裡我們都已經差不多是極限,終於到甜點的部分了!這道菜在社交網絡是出鏡率也非常高,服務員把一截樹皮直接搬上桌,裡面有掰碎的香蕉蛋糕和海鹽冰淇淋(前面吃了那麼多甜味的主菜,到了甜品居然又是鹹的了),焦糖牛奶繼續做成了粉末狀,配了些烤杏仁片,味道還是蠻不錯的,作為甜點來說不會很膩。



Freshly tasted The Flowers of Thailand

Koh Samui

最後兩碗植物系的 Sorber,用的都是東南亞特有的花卉和香草。

海星這一盆叫做「蘇梅島」,整個做成一碗沙灘的樣子,但是都不能吃哦(吃了幾間奇怪的餐廳後會習慣性把莫名其妙的東西放進嘴裡)!只用吸管吸一口埋在裡面的「Bvlgari AQVA marine」!真的,那味道會讓你以為自己在喝香水!


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的 Tasting,總算是吃完了,加開了一瓶6k的酒+稅+服務費,大概14k泰銖。


倒不是說分子料理有多荒謬,但是看起來先鋒的廚房實驗,最難的恰是最傳統原始的部分,那就是主廚對於食材的理解,思考每一個元素的提取與重組是不是真的有意義。作為頂著北歐米其林光環的泰國分子料理,Sra Bua by Kiin Kiin 只能算吃著好玩。用實驗手段重新解構人們已經熟悉的料理,的確是會帶來口目一新的感覺,但如果想要吃點便宜好吃的東西,真的,還是去 Huai-Khwang 夜市吧。





相關焦點

  • 在曼谷這家餐廳吃了10道分子料理,體驗了一次被食物「欺騙」的感覺
    今天要推薦一間我自己慕名已久的西餐廳,主打分子料理,菜品很有創意。距離曼谷四面佛很近,好找。一人份套餐包含了10道創意分子料理,分享5道我覺得不錯的,戳視頻↓R Thai Tapas 分子料理這個餐廳就在曼谷萬麗酒店Renaissance Bangkok Ratchaprasong Hotel的一樓R bar,從四面佛走過來幾步路。分子料理是美食、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 2019曼谷米其林指南┃一位難求的印度分子料理,你吃過嗎?
    坐標:曼谷逼格:一位難求的印度分子料理頭銜:假如你還沒有吃過Gaggan? 那麼你的時間餘額不足了,還剩1年的時間,創始人兼主廚Gaggan Anand就要正式關閉餐廳了。主廚Gaggan Anand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青年時在西班牙殿堂級的El Bulli餐廳學習分子料理,五年前來到曼谷,以自己的名字開了這間餐廳,主打Progressive India Cuisine(革新印度料理)。
  • 福利 送你一份曼谷分子料理餐廳的高端芒果糯米飯
    不久前暹羅飛鳥君在曼谷這家分子料理正宗泰菜 Osha 去吃了一回。對食物和環境狂拍一通之後發到了朋友圈,然後就 ……好!多!
  • 中秋節來一頓「分子料理」?你小時候吃的棉花糖就是
    本報記者 張 蘊小夥伴們心心念念的中秋佳節就要到了,這一中華傳統節日,除了闔家團聚、品茶賞月之外,剩下的重頭戲就是大快朵頤了。然而在吃膩了中華料理、日本料理、印度料理、各種西餐之後,似乎再難有什麼美食能讓人們眼前一亮,那麼這個中秋不妨試試光聽名字就很「高大上」的分子料理吧。
  • Gaggan曼谷的分子料理神話【亞洲50佳餐廳第1名】
  • 【曼谷餐廳】玩味食物的頂級分子料理餐廳——Osha-bangkok
    因為在美國太受歡迎,連續開到第九家店才回曼谷開店。也因為是回到自己的國家展店,所以對這間曼谷分店特別重視,耗資重金打造出泰式風味的裝潢,從外觀看很有夜店設計風,走進室內又更有泰式皇家風。      2014年歐沙回到泰國曼谷開設了首家旗艦餐廳, 剛開店便被BK雜誌評為曼谷最佳新餐廳,並在2014 CHIM曼谷慈善周的前20名餐廳榜單中,名列第16位。
  • 剛剛,曼谷也有米其林啦!好吃又好玩的泰式分子料理SRA BUA BY KIIN KIIN
    也許是第一年評星,米其林曼谷指南顯得頗為謹慎,沒有三星餐廳上榜,只有3家二星餐廳,14家一星餐廳。11月策劃泰國之行時,估計能趕上米其林指南首發,按照自己的推測預訂了5家曼谷的餐廳,其中3家不負我望,分別摘到二星和一星,另外兩家雖然沒有評星,但身為亞洲50佳餐廳常客,也在米其林推薦之列。
  • 我吃了Top50亞洲最佳餐廳第1名的曼谷gaggan,印度菜也能玩轉分子料理!
    恰好預留給我們的座位光線不錯,暗喜了一下。點了之前朋友好評的一款cocktail巫師毒藥,杯子造型很有趣,有點像阿拉丁神燈,喝到一半才發現壺口可以直接當吸管,美酒當前,智商瞬間變為負數。Who killed the Goat?▼ I want my curry!!!
  • 一分鐘讀懂分子料理
    今天我們聊一個近年在海外噱頭十足的廚藝概念觸動味蕾的奢侈盛筵Molecular Gastronomy分子料理重新搭配和塑形你所吃的並非你所見的這就是分子料理的科學原理只要一提到分子料理大家首先會想到那些造型花哨繁瑣的菜餚專業一些的小盆友
  • 分子料理真有那麼神奇?其實你小時候就吃過
    感覺一頓飯吃下來,智商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但很多人喜歡這種搞腦子的餐廳,把你熟悉的食材,做成另外的樣子和味道;或者讓你以為吃到了你熟悉的食物,其實並不是你以為的那樣。在其他領域,這叫詐騙(起碼算調戲)。但在餐飲界,這叫分子料理。
  • 去曼谷什麼值得吃?不是最全但應該是最好的「曼谷美食特輯」
    一線頭牌肯定是日料和中餐,第二梯隊中應該有泰國菜、韓國烤肉、越南河粉……但好像沒有人會想到印度菜,港真除了咖喱,印度在料理版圖上實在沒有太多存在感。 可是曼谷的這間印度館子,連續兩年擊敗東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登頂亞洲料理的冠軍寶座。
  • 泰國最銷魂的滋味 | 曼谷好吃的咖喱料理精選~
    營業時間: 11am-2:30pm; 5:30pm-9:30pm預定網址:  http://kks.me/a6yfN Sra Bua 於去年剛摘得米其林一級星星是哥本哈根著名餐廳KIIN KIIN的姐妹店由於餐廳擅長將泰式傳統料理和創意分子料理相結合
  • 曼谷這6家料理餐廳,隨便挑一家都可以嘗到亞洲最高水平
    幾乎每個泰式餐廳必有的菜式,建興的也吃過,覺得還行。Nara 這道更厲害,用的軟殼蟹,加入咖喱醬快炒,然後混入蛋汁,中和辛辣的味道。咖喱香氣滲透到蟹肉中,又不掩蓋螃蟹的鮮美,啊寫到這好想來一碗米飯!點評:因為在曼谷一直吃高級館子,穿襯衫拿刀叉還要聽服務員做介紹,幾頓下來也挺累的。
  • 曼谷 Thonglor | 一天吃8頓並不是個傳說
    但到曼谷的第一頓還是想去The COMMONS 轉轉,從酒店走路過去很近。▲ Losterlab意猶未盡的我第二天早早起床又跑來了這裡, 這種時候當然需要一杯咖啡喚醒身體每個細胞,恰巧這裡有推崇本土咖啡的ROOTS Coffee,點一杯就可以曬著太陽眯著眼睛慢慢享受曼谷的清晨啦
  • 美食丨曼谷這6家料理餐廳,隨便挑一家都可以嘗到亞洲最高水平
    幾乎每個泰式餐廳必有的菜式,建興的也吃過,覺得還行。Nara 這道更厲害,用的軟殼蟹,加入咖喱醬快炒,然後混入蛋汁,中和辛辣的味道。咖喱香氣滲透到蟹肉中,又不掩蓋螃蟹的鮮美,啊寫到這好想來一碗米飯!點評:因為在曼谷一直吃高級館子,穿襯衫拿刀叉還要聽服務員做介紹,幾頓下來也挺累的。
  • 還沒吃過傳說中的分子料理?你out了!
    但這些都是分子料理中技術所必須的,處理得當的話,可以令食材得到傳統料理方法難以得到的質感。龍吟料理主廚山本徵治。圖片來源:nihonryori-ryugin.com如果要說傳統料理方法是一種藝術,那麼分子料理可以算得上一門科學。
  • 【吃點東西】洛杉磯分子料理 想吃格調來這裡就對了
    廢話不多說,我們立刻上吃的。Not Your Everyday Caprese caprese salad 是一道特別簡單卻又經典的意式沙拉——小番茄莫扎利拉和新鮮羅勒,加一點鹽和橄欖油就可以輕鬆在家自製。
  • 棉花糖、果凍……神奇的分子料理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吃膩了中華料理、日本料理、印度料理和各種西餐之後,如果期待今年中秋和「十一」長假還有什麼美食能讓我們眼前一亮,不妨試試「分子料理」吧。是不是光聽這個名字,就很「高大上」。曾獲法國美食總統獎的郭紅曉被稱為「中國分子廚藝教父」,作為餐飲業國家級評委的他介紹說,分子美食學就是用科學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學特性,然後創出「精確」的美食。
  • 分子料理是什麼?其實有一種你小時候就吃過
    其實分子美食學就是用科學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學特性,然後創出「精確」的美食。「分子料理」就是把食物看成一個一個分子的綜合體,改變食物本身的味道,製造驚奇。比如它可以讓馬鈴薯以泡沫狀出現,也可讓荔枝變成魚子醬狀,還可以把巧克力做成義大利麵的樣子……比如:大家都吃過的棉花糖,就是分子料理的代表作!
  • 別鬧了,棉花糖也算分子料理?
    聽起來是不是都很高大上?經常和各種頂級餐廳或者四五位數的人均消費綁定出場的這種神秘餐飲,其實你已經吃過了。不相信嗎?請看本文給你展示分子料理背後的真相。曾經大熱風行的分子料理在許多人耳中應已不是陌生詞彙,外型嶄新但味道熟悉或是外型熟悉但口味卻大變樣的食物,顛覆了我們對食物的固有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