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心草墜江案宣判,一年前的往事再度浮出水面。事件被完整還原,事發當天,李心草的確沒有遭到控制和脅迫,也的確喝醉了,但是為什麼她要跳江?值得深思。
一年前的9月9日,也就是事發當天,昆明市盤龍區鼓樓派出所值班民警告訴李母,說四個孩子相約跳江,而後,又說李心草酒醉自殺。作為家長的李母,不明不白的就失去了女兒,完全搞不清楚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後來,在涉事酒吧的監控錄像裡,發現了李心草曾被羅秉乾打耳光的畫面。事情曝光到網上,這才引起輿論關注。
當天的事情現在已經基本查清,其實和當時警方的結論相差不大,之前是「醉酒自殺」,現在查出的真相是:「醉酒墜江」。的確不是他殺。
可是,李心草是主動跳下去的,她為什麼要跳江?
我們可以還原一下當時李心草的心理狀態。
聲明:以下內容純屬個人臆測,並非事實。
兩男兩女,一起去外面吃飯喝酒,到夜裡也不回宿舍,男子打的什麼小算盤大家心裡也都明白。
根據警方和法庭調查的事實,有兩點可以確定,第一,李心草的確醉酒,而且達到了意識混亂的程度,第二,她和兩個男生並不熟。
我們代入李心草的角色,最初一起出來吃飯,這沒什麼。而後來兩次去酒吧喝酒,而且沒能趕上最後一班地鐵,據說只差13秒。
她們錯過了最後一班地鐵
我不負責任的猜測一下:或許這13秒,出於男生的一種「挽留」,大家一起出來喝酒,女孩要回去,男生則希望再玩一會,甚至晚上可以進一步發展點什麼,耽擱一下,就把地鐵錯過了。
第三次進入酒吧喝酒,在活著的人嘴裡,肯定說是大家的決定,而事實究竟如何,恐怕沒有人知道了。按照常理,一個沒怎么喝過酒的女生恐怕不會主動提出再去酒吧喝酒,這時候她也不知道怎麼辦,宿舍回不去,和兩個男子在一起,也不好去酒店,深更半夜沒地方去,那麼回到酒吧可能是一個最安全的選擇。
通過酒吧的監控我們看到,最初兩個男生坐在一起,而後來,不知怎麼,李心草坐到了羅秉乾的身邊,這才有後來,李心草醉倒在羅秉乾身上的事情。
她們錯過了最後一班地鐵
後來李心草坐到了羅秉乾身邊
為什麼這麼安排?我依然只是猜測。
這時候李心草內心產生了焦慮(猜測),畢竟這是她第一次夜不歸宿,而且還是和兩名陌生男子,更加讓她焦慮的是:她感覺到自己醉了。
之前四個人就喝了24瓶啤酒,而這次,先是每人喝完了一杯調製酒(烈酒),然後開始繼續喝啤酒,這次他們又點了一箱。
啤酒真的那麼好喝嗎?
午夜12點左右,李心草在監控中又喝了5瓶啤酒,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醉酒狀態。之後兩次醉倒在羅秉乾的腿上。
在李心草的角度,她應該是意識到了危險(猜測),代入女孩的視角,第一次夜不歸宿,本來就慌張,深夜,和兩個並不熟悉的男生在一起,而自己即將失去意識了,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她可能也有一個比較合理的猜測。
所以這時候她很焦慮,很慌亂,這才有她先後四次走出酒吧的舉動,她想逃離。
之後李心草坐在地上哭,甚至已經第一次做出了要跳江的舉動。或許正是因為害怕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她寧死也不願意那樣。
幾人再次返回酒吧,李心草表現出暴躁的情緒,甚至還摔了酒瓶子,或許都和這種心理有關。凌晨1點37分,她第五次走出酒吧,又再一次被弄了回來。
幾人讓李心草躺在椅子上,羅秉乾給她頭下墊了個包,並且俯身說了一些安撫的話——這是出於羅秉乾的個人供述,但是此舉,在已經意識不清的李心草眼中是什麼樣的感覺?為什麼來照顧我的不是我的閨蜜?而是一個男人?他想要幹什麼?我猜測,這時候她的焦慮再一次加重了。
羅秉乾起身之後,李心草也跟著坐了起來,並且扔東西,她的慌亂和恐懼是顯而易見的,她多次想要逃離,可是仍舊被「抓」了回來。之後她便一直哭泣,為什麼哭泣?按照這個邏輯也就不難體會了。
接下來,她被羅秉乾扇了耳光……
羅秉乾供述中成他是喝了酒感覺暴躁,會不會是因為女孩的不配合而感到暴躁?
即便羅秉乾是好意,但是這幾個清醒的耳光,讓李心草怎麼想?
之後李心草往自己的頭上倒了一杯水,她想要自己清醒下來,做最後一次逃離。她第六次離開酒吧,攔了一輛計程車。
這時候李某某昊追了上來,可能是出於好意,攔下了計程車,告訴司機:她酒喝多了不要拉她走。結果李心草下車,直接衝到江邊,跳了下去。
或許,她那時候想的是逃離。
以上全都是我的個人猜測,並不代表真相。
只是,這種猜測至少代表著一種可能性,因為喝醉了就跳江,顯然也是不符合邏輯的。
然而,即便我的猜測是事實,法庭的判決也沒法按照這個思路走,畢竟任何的侵害行為都還沒有實施。男生想要幹什麼,他們只會說,我們只是吃飯喝酒而已。
可是,如果當晚,李心草沒有跳下去呢?
事情會望著哪個方向發展?
法律並不能全方位無死角的保護你,更多時候,女孩需要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首先,女孩應當知道,不是十分信任和親近的人,不要和人家約晚飯。
其次,應當給自己設置一個絕對的時間,在幾點鐘之前,必須回家或者回宿舍。
第三,要懂得拒絕,不,我一定要走了,沒人有權攔你,不,我不能再喝了,也沒人可以強迫。
最後,是寫給家裡有女孩的家長的,你們應當讓孩子喝一次酒,在安全的情況下喝醉一次,讓她知道自己的酒量,也讓她明白,喝醉之後可能發生什麼。超過半數的性侵都和飲酒有關,如果算上那些沒報案的,這個比例可能會超過九成!
告訴孩子,無論什麼情況,感覺到危險,都可以給父母打電話。哪怕你逃課了,哪怕你夜不歸宿,哪怕你和陌生人喝酒喝到了半夜。責備你總比你出危險要好。
看到這篇文章,可以轉發給你的朋友,希望李心草這樣的悲劇再不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