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鋒芒畢露,並不是一件壞事。
作者 | 秋葵媽媽
來源 | 秋葵媽媽(ID:QKMM99)
01
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總受同學欺負。
孩子告訴老師家長後,還是受欺負,你該怎麼辦?
難道只能轉學嗎?
轉學後遇到同樣的情況又該怎麼辦?
近日,一檔熱播的綜藝裡,秦昊在聊到女兒米粒在學校被欺負的時候,忍不住掩面痛哭。
事情是這樣的:
米粒在學校的時候,被一個男孩撞了一下,於是告訴老師。
老師讓男孩道歉,米粒也原諒了男孩。
可就此之後,這個男孩總是有意無意撞米粒一下。
一次舞蹈課上,男孩還得寸進尺,還將米粒擠出位置,逼到到牆角。
小米粒就一直躲,不敢吭聲,也不敢還手。
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這麼欺負,換做是誰,都會難受。
我們從小就被父母教導要善良禮貌,遇到什麼事互相讓一下就過去了。
這樣的價值觀深深影響著我們,直到我們將這種觀念傳承給下一代,才發現:
與人為善確實能讓孩子交到朋友,但一味忍讓,只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就如同伊能靜的女兒一樣,一直不還手,男孩只會得寸進尺,將你當成軟蛋欺負。
我們要在教育孩子善良的同時,更要讓孩子明白,善良要有一個度。
02
青年編劇柏邦妮曾在《奇葩說》中,說起過一個自己的故事:
上小學時,因為自己身材偏胖,每次體育課,都會遭受男生們的嘲笑。
面對這些嘲笑,柏邦妮從來沒有反擊過。
她默默承受著這些嘲笑,獨自消化所有的負面情緒。
這些嘲笑,讓她逐漸自卑,喪失信心,至今都不敢在別人面前運動,因為那會讓她感到羞恥。
多年後,她感慨:
如果我能夠穿越回過去,我會告訴那個很小的自己,被傷害時,你一定要勇敢地打回去。
我們不是要打敗他,而是要向他證明,我不是一個軟弱的人。
身體上的傷也許能癒合,心理上的傷害,卻是一輩子的。
我們可以善良,但面對不懷好意時,一定要學會反擊。
善良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珍貴的品質,但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
正如艾默生所說: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等於零。」
善良的玫瑰,只有長出鋒芒畢露的尖刺,才不會被人隨意蹂躪。
無論是大人孩子是孩子,都應當如同玫瑰一樣,長出一些刺來。
善良的同時,鋒芒畢露。
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03
《悲傷逆流成河》中,易遙被同學欺負多次後,選擇了用拳頭回應。
易遙的還擊本是正當防衛,卻不被朋友認同。
他們認為,無論事情是因什麼而起,打人就是不對的。
在承受了這些不理解後,易遙回答:
仙人掌渾身帶刺,無法成為花朵。
即便沒有成為花朵,卻可以保護著自己柔軟的內心。
生活的意義,從來不是妥協和忍讓。
如果不能用善良開出一朵花來,倒不如讓自己身上長滿刺。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在《開講啦》被觀眾提問:
「如果您的小孩有一天跑過來跟你說『我同學欺負我,他們打我』,你會不會跟他們說『打回去』呢?」
她不假思索地答道:「打回去。」
接著分享了自己孫女的一件小事:
小孫女剛上幼兒園時,被一個男孩子抱起來扔到地上。
因為頭被凳子磕到,腫起來一個很大的包。
李玫瑾得知這件事後,語重心長地對小孫女說:
下次那個男孩再抱你,你掙扎不掉就揪住他的兩隻耳朵往兩邊拽,一拽他一疼就會放下你。」
你的退讓,只會讓欺負你的人得寸進尺,愈演愈烈。
善良未必高尚,張牙舞爪也不等同於沒有教養。
不惹事,是因為我們明白人與人之間應該和氣友善;
反擊,是因為我們懂得保護自己。
善良,要留給值得的人。
04
著名作家三毛,從小受父母傳統思想的薰陶。
在她的世界裡,為人處世,就是要處處有素養。
發生矛盾和爭執的時候,更是要學會忍讓。
出國留學的那段時間,三毛秉承這種優良美德,用最大的善意對待室友。
三毛的與人為善,被室友當成了好欺負的信號。
她們對三毛頤指氣使,將整理床鋪、端茶倒水這些本應自己完成的事情推給三毛。
後來,三毛忍無可忍,在一次和室友的爭吵中爆發。
溫柔善良的姑娘,瞬間變成了一隻炸毛的刺蝟。
室友們不再敢將三毛當成保姆使喚,對她的態度也是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就如詩人餘華所說:
「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有時候,遷就和忍讓,並不能換來別人的理解和尊重,甚至還會被視為好欺負。
後來,三毛在《西風不識相》中寫道:
「如果善良只是一味地付出,那麼這種善良,我寧願不要。」
真正的善良,不是一味地對別人好,更不是無條件地遷就。
善良,應該是有回應的。
善良,應該是你來我往的互相幫助,應該是他鄉遇故知的惺惺相惜。
05
楊絳先生在《走到人生邊上》裡寫: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
這個世界,你若敢好到毫無保留,對方就敢壞到肆無忌憚。
善良本身沒有錯,但過分的善良和忍讓,會讓最初的善意變成一股助長惡力量。
善良教會我們不主動傷害別人,善良也教會我們,不做任人欺負的軟蛋。
為人父母,既然擅自將孩子帶到這個複雜的世界,那就應該好好保護他們,教會他們如何在這個世界生存。
善良是孩子的天性,但必要的時候,也應該教會孩子露出獠牙。
正如《前半生》中賀涵說的那樣:
「所謂菩薩心腸、金剛手段,是做人應該有的態度。」
教會孩子鋒芒畢露,並不是一件壞事。
至少,這會化作鎧甲,保護我們的孩子不受傷害。
點亮「在看」,願每個孩子都能學會保護自己。
-END-
作者簡介:秋葵媽媽,一個願意和孩子做朋友的寶媽。這裡有親子美文,實用可行的育兒乾貨,本文首發秋葵媽媽,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一起做有遠見的父母!
想看往期精彩文章,戳下面標題:
孩子斷紙尿褲的最佳年齡,不是1歲,也不是2歲,而是...
這3句話最傷孩子心,父母爛在肚子裡也別和孩子說
4歲男童身亡,只因早上喝了它,這些早餐別給孩子吃
北京疫情來勢洶洶,未來2天非常關鍵,大人和孩子都要注意這4個「關鍵點」的防護
蚊子會傳播新冠病毒嗎?讓寶寶遠離蚊子的科學靠譜辦法都在這裡了
一位媽媽的自白: 6歲前沒保護好孩子的這種能力,腸子都悔青了
親愛的寶爸寶媽們:
給我們加顆小星星吧
微信再次改版,如果沒有及時打開我們推送的文章,就很難再找到我們了。
懇請大家給「拜託了媽媽」加個【星標】、點個【在看】、有空給我【留言】,別讓我們彼此將錯失在茫茫文海之中~!
現在就馬上就
按照下面的步驟動動手置頂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