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出遊時請勿採食菌類菇類植物!

2020-12-25 澎湃新聞

警惕!出遊時請勿採食菌類菇類植物!

2020-05-15 0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期,野生菌類菇類植物生長旺盛,為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請市民遊客在出遊時不要採食的任何菌類菇類植物!謹防中毒!

有毒無毒蘑菇僅憑肉眼難以辨別,一旦誤採誤食,發病急,無特效藥物,病死率高,對群眾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極大。只有做到不採不食,才可以避免中毒。

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種有毒品種,我國每年都會發生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毒蘑菇毒性成分複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噁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嚴重者可死亡。

毒蘑菇中毒後,病情兇險,病死率高,且沒有特效療法。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幫助,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鑑別方法,民間流傳著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並不可靠,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資料:樂遊松江

編輯:秦天

原標題:《警惕!出遊時請勿採食菌類菇類植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菌類植物種植要使用植物補光燈嗎?
    菌類是一個很龐大的家族,可食用菌類的植物有很多種,它們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有很多的菌類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吃的最多,最常見的菌類植物就是金針菇和蘑菇了。市場需求大,那種植戶就會多,在種植的過程中,很多人都覺得菌類植物屬於不需光的植物,那完全無光環境菌類植物能生長嗎?下面以金針菇為例來看一看。
  • 最受歡迎的十種蘑菇菌類食材
    種種跡象都可見古人對菌類美食的熱愛。顯然,蘑菇們的審美觀是千差萬別的,沒有蘑菇(真菌)就沒有森林,地球上70%~90%的植物都同真菌建立了特殊的共生關係。真菌的菌絲依附在植物的根繫上,植物向真菌提供必須的糖類,真菌則以水和礦物質回饋。
  • 採蘑菇的小姑娘採的是什麼菇?
    毒蠅傘的子實體從土裡冒出來時很像一顆白色的蛋。從地面冒出來之後,蕈傘會被眾多小型白色到黃色的金字塔型瘤狀物質所覆蓋。這些瘤是外蕈幕(在毒蠅傘未成熟前包住整個菇體的一層膜)脫落後的殘留物。如果在這個階段進行解剖,會在膜下面發現到有特色的淡黃色表皮層,很容易識別。當毒蠅傘成長時,紅色蕈傘會破壞外菌膜而露出來,而上面的瘤則變得比較少;這些瘤不會改變大小,但是會和延展表皮層面積有關聯。
  • 【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2020-09-03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宇寧採摘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專家:科考時連標本都捨不得採
    但是,他們採摘的並非是雪蓮花,而是一種叫做「水母雪兔子」的珍稀植物,由於生長緩慢以及不合理的採摘,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植物學家表示因為這一珍稀植物數量稀少,科考時連標本都捨不得採。隨後,俞灝明嶽雲鵬也各自採了所謂的「雪蓮」,三人手拿戰利品合影留念,並向觀眾喊話
  • 野生植物不要採!郊野這些有毒植物快認清
    野生植物不要採昨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環境園藝研究所特色花卉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徐曄春就野生有毒植物話題接受本報記者採訪。他指出,郊野離城市較近,自然條件較好,公共運輸便利,成為市民休閒娛樂、休憩的好去處。
  • 「科普」切勿食用野生蘑菇、斷腸草等野生植物,謹防中毒!
    在一年中萬物復甦的春季,各種野生植物開始生長,是各類野生菌及植物生長的旺季,也是誤食野生蘑菇及其他有毒植物中毒事件的高發季節。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稍緩,不少市民已經按捺不住出門踏青的心情了。有時看到路邊的野菜、菌類,還會採摘起來,開心地回家煮著吃。
  • 在野外遇到它,請帶回家,藥食兩用,可遇不可求!
    談到蘑菇,可能更多人只認識那些平菇,杏鮑菇,金針菇之類的常見蘑菇,這類蘑菇算是餐桌上的熟客了,也許還有些農村生活經驗的,會去山裡採些紅蘑,松蘑,草蘑等等,而今天我們來說一種蘑菇,雖然不常見,但卻讓熟悉它的人,如雷貫耳了,去農村的時候如果遇到,請一定要到回家哦。
  • 重慶的貼梗海棠迎春綻放,吸引鳥兒採食花蜜,攝影愛好者拍照片
    春暖花開時節,重慶市南川區花山公園的貼梗海棠迎春綻放,引來各種鳥兒採食花蜜,繪就出一幅鳥舞春天圖畫。貼梗海棠已經傲然開放,好像是在輕輕地告訴人們春天已經到來,溫暖就在身邊。貼梗海棠有的開花了。吸引了很多小鳥過來採食花蜜,畫面看上去很美。
  • 這幾種菇類在家裡也可以種植,好吃又健康,一起來了解下吧
    而且由於雞腿菇種植過後需要等中心的輔料溫度達到七十度以上時進行翻堆,所以程序上相對來說會比較麻煩一些。而且雞腿菇種植時一定要進行覆土才能發好菇,覆土層一定要選擇土質比較疏鬆,富含營養物質,經過高溫殺菌的疏鬆土壤。經過半個月左右雞腿菇就可以開始出菇,為了防止雞腿菇出現老化,應當及時的採收。採收一茬之後就要及時的進行水分補充,正常的可以出三到四茬菇不等。
  • 菌菇類該怎麼清洗?菌菇類清洗方法Pick起來
    菌菇類該怎麼清洗?菌菇類清洗方法Pick起來時間:2020-11-30 16: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菌菇類該怎麼清洗?菌菇類清洗方法Pick起來 菌菇類清洗方法 小編為大家說一說菌菇類清洗方法,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1、首先將野生菌準備好待用。
  • 藥食兩用香草植物——藿香
    小時候,初夏的時候,父親會把煮開的沸水晾涼一會,然後抓一把藿香葉子放在一隻大口的缸子裡泡一大罐藿香茶,泡出來的茶湯碧綠青翠,柔柔的嫩綠中透著淡淡的植物芳香,安然又寧靜。因植物散發著淡淡的香氣,也叫排香草。因葉子的形狀似薄荷葉,所以又稱大葉薄荷。因產於亞洲的熱帶地區,古人認為藿香出自交趾(古代越南、廣西一帶的舊稱),故名「兜婁婆香」。「兜婁婆」為梵文音譯。《本草綱目》:「豆葉曰藿,其葉似之,故名。」佛教經典《楞嚴經》云:「壇前以兜婁婆香煎水洗浴。……兜婁二字梵言也。」
  • 癌細胞擴散時,身體會有什麼感受?3名癌症患者說出真相
    癌症早中期發現時還能通過積極的治療活下去,而晚期治療希望不大。就是因為癌症晚期不僅僅是腫瘤癌變嚴重,更棘手的是癌細胞已經擴散了。不僅手術難度極大,而且接受放化療時的痛苦也很難忍受,好多患者都在化療時就承受不住疼痛。並且癌症的病人每天都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意外會在什麼時候來,也許某天晚上閉起眼就再也睜不開了,身體和精神上都飽受折磨。癌細胞在身體擴散時,會有什麼感覺呢?三名癌症患者說出了真相。
  • 溪邊這種植物,酷似薰衣草,常被忽視,殊不知是藥食兩用珍貴野菜
    溪邊這種植物,酷似薰衣草,常被忽視,殊不知是藥食兩用珍貴植物,它還是夏季最佳食用野菜薰衣草,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即使沒有見過,但至少也聽過,可以稱得上是花園景點中的翹楚。又記採食之法,採嫩苖葉煠熟,水浸淘浄,油鹽調食。千屈菜為藥食兼用野生植物。其全草可入藥,嫩莖葉可作野菜食用,在我國民間已有悠久歷史。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發掘了千屈菜的食用價值。一般在每年的初夏到仲夏間到野外採摘,然後從易折斷的部位將千屈菜的嫩莖葉摘下,並清洗乾淨,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既可以涼拌、炒食、也可以做湯。
  • 信鴿的菌類疾病防治
    麴黴菌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菌類,它廣泛地存在於大自然中,無論是空氣、土壤、植物還是動物都可能存在麴黴菌。但是,麴黴菌的存在並不一定會導致鴿子患病,正常的健康鴿子對這類菌類都具有一定地抵抗力,當鴿子自身免疫降低時,病菌就會乘虛而人,侵人呼吸道或者黏膜組織,進而對鴿子的健康產生威脅。
  • 專家:科考時連標本都不捨得採
    早在今年7月9日,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屬菊科的「水母雪兔子」已經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這種植物分布在中國雲南(麗江)、西藏(亞東、錯那),生長於高山流石灘、山坡巖縫、山頂沙石地中,因為高原高山地區環境比較惡劣,因此生長極為緩慢。
  • 綜藝節目讓嘉賓採摘瀕危植物!植物學家:科考時連標本都不捨得採
    昨晚播出的《極限挑戰寶藏行》節目踩雷了——飛行嘉賓劉宇寧被指採摘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雪蓮花」,而引發爭議。植物學家稱珍稀到科考時連標本都不捨得採目前,水母雪兔子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已新增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今天上午,@光明日報發文稱,本是聚焦生態和扶貧的一期欄目卻因為這一幕讓不少觀眾如鯁在喉,因為嘉賓們採摘的雪蓮正式名稱為「水母雪兔子」,因為不當採摘,已經極其瀕危。
  • 有一種植物的嫩芽,冬春可採,食藥兩用,它就是……
    有一種植物從根部鑽出的嫩芽,肥碩、短壯,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季和冬季採收味道最佳,可以烹調出多款美味佳餚,鮮嫩清香,它就是人們喜歡食用的佳品——竹筍。在元代郭居敬編撰的《二十四孝》中,有一則《哭竹生筍》,講述了孟宗「孝感天地」的故事。原文是:「吳。孟宗,字恭武。少喪父,母老疾篤。冬月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
  • 採之汲全植物面膜帶走你的熬夜臉,元氣滿滿的一天即刻開啟
    採之汲全植物面膜帶走你的熬夜臉,元氣滿滿的一天即刻開啟 2020-11-11 10:16:54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