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有「二桃殺三士」的傳奇典故,晏子用兩個桃就輕鬆除去三位勇士,成本低到忽略不計。
到了近代,有一樣寶貝更是厲害,它從墓中被盜出後,經手的四位主人沒有一個能壽終正寢,並都沒有好下場,此物本身最後也化為一塊焦鐵。
它是一把龍泉寶劍,因劍身刻有九條神龍,又稱為九龍寶劍。
九龍寶劍原本的所有人是乾隆皇帝,乾隆嗜好收集奇珍異寶,此劍正是他心頭所好之一,因此乾隆駕崩之後,九龍寶劍成為陪葬品,被帶入裕陵地宮。
在地下沉睡了將近130年後,九龍寶劍以戲劇性的方式重回人間——裕陵被盜了。
盜挖裕陵的,正是民國軍閥孫殿英,在1928年7月,他以演習為名包圍清東陵,動用炸藥,連挖慈禧和乾隆兩座陵墓,洗劫陪葬的珍寶,東陵大盜的名號從此無人能超越。
彼時清帝遜位未久,前清遺老遺少仍然眾多,消息傳出,震動世界。溥儀更是指天發誓要報此仇。盜墓實為不義,孫殿英也備受社會各界指責,一時間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為了挽回事態,逃避懲罰,孫殿英拿出盜來的寶物到處打點,其中當然少不了政府各路要人。
比如,慈禧枕在頭下的翡翠西瓜就送給了宋美齡,乾隆脖子上一整串108顆朝珠則送給了特務頭子戴笠。
最有權勢的人當然更不能怠慢,孫殿英千挑萬選,選出了這把九龍寶劍請戴笠轉送給蔣,既有收藏價值,又符合軍人身份,可以說恰如其分。
戴笠拿到寶劍後並沒有馬上轉交,而是由軍統平津辦事處主任馬漢三代為保管,待方便時再轉交。
寶劍到了馬漢三手裡,有兩種說法。
一是馬漢三見寶起意,意欲私吞,因此遲遲沒有轉交。不過這種說法我覺得不太靠得住,孫殿英是親自當面交給戴笠寶劍,事後他又曾對軍統要員文強提起,許多人都知道,要說馬漢三能瞞天過海,就算有這個擔子,怕是也沒這個手段。
更可信的是馬漢三不久在張家口敵後活動時被日軍抓獲,吐出了九龍寶劍的下落以求保命。
這把劍由此又落入日本著名女特務川島芳子之手,這已是它出土後第三次易主。
要說川島芳子,從血緣上說倒是與此劍有些淵源。她本是末代肅親王善耆之女,溥儀的堂妹,正兒八經愛新覺羅的後代。
但川島芳子從小就被父親送到日本撫養,成了著名的女特務,為日本從事間諜工作不遺餘力,也是愛國志士人人得而誅之的對象。
助紂為虐必將自食惡果,1945年日本戰敗之時,川島芳子在北平被逮捕,正落在曾被她抓獲的馬漢三手裡。
對自己曾被日軍捕獲之事,馬漢三一直守口如瓶,唯恐落下變節的名聲,他打算迅速處死川島芳子以殺人滅口。
但川島畢竟是名人,此事當即被戴笠得知,他親自飛到北平提審川島芳子。事到如今,川島芳子能咬一個是一個,一口供出馬漢三,並指他曾變節,龍泉寶劍就是證物。
戴笠派人到川島芳子家中搜查,果然搜出九龍寶劍,輾轉了一圈,寶劍終於又回到戴笠手裡。
按照接下來的劇本,戴笠終於能把此劍交還老蔣,事實上他正是這麼做的。
1946年3月17日,戴笠坐專機從青島出發直飛南京,隨身攜帶著這把寶劍。誰知飛到江寧縣岱山困雨溝上空,由於飛機失事,竟落得個機毀人亡的下場。
關於戴笠身亡,也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常規的飛機故障所導致。
另一種是陰謀論。據說戴笠聽說馬漢三曾被捕變節後,表示要對他進行處理。馬漢三了解戴笠手段,唯恐他下黑手,因此一不做二不休,在飛機上設置了定時炸彈,先一步暗算了戴笠。
到戴笠為止,九龍寶劍經歷四位主人,無一落得好下場。
戴笠機毀人亡自不必說,馬漢三在戴笠死後兩年多就被毛人鳳抓捕秘密處決。
川島芳子當然不會有活路,1948年3月25日在北平被執行槍決。
死在戴笠之後的是第一位主人,讓九龍寶劍重見天日的孫殿英,他在1947年湯陰戰役被解放軍俘虜,半年後在獄中病死。
短短幾年,先後經手九龍寶劍的四人全部身亡,寶劍也再也沒有迎來下一位主人。
戴笠死後,葬於南京中山陵園靈谷寺無梁殿西側,這柄劍在墜機現場被發現,帶入戴笠墓中陪葬。
但這還不是九龍寶劍最後的下落。
戴笠墓在1951年被破挖,開館後僅見戴笠殘骨、左輪手槍一支、皮鞋後跟一個、還有這柄九龍寶劍。
以上描述僅是事後分辨得出,事實上戴笠墓中之物都是從墜機現場收集而來經過大火焚燒之後的殘骸,都要經過仔細辨認才能看出一點聯繫,比如手槍燒成了一塊鐵餅,皮鞋後跟只是一塊疙瘩。
而那把著名的九龍寶劍,曾經的稀世珍寶,不但被燒得鞘柄俱毀,連劍體也被燒斷,再也看不出一點原有的神採,更像是一把燒焦的刺刀。後來經過考證才知道這就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九龍寶劍。
此後,經過諸多動蕩,寶劍殘骸也不知去向,再也無跡可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