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寶劍是清乾隆墓中陪葬的一把陰劍,此劍有5尺長,它劍柄特長,上雕9條金龍,象徵「九九歸一」。其劍鞘用名貴鯊魚皮製成,嵌滿紅藍寶石及金剛鑽,堪稱價值連城,是一件國之重寶。平常的劍一般都是直的,這把劍劍身卻稍帶彎曲,有點像蒙古刀,拔出後劍身似有冤魂附體,寒氣逼人。乾隆生前頗為喜愛,死後也將之與眾多珍寶一起,帶入自己的裕陵中。
為了防止自己的墓被盜,乾隆在建裕陵時特意挑選了一批啞巴工匠,以防秘密洩露。當時國力強盛,修陵花了200多萬兩白銀,依山而建,地宮上方建有高大的方城明樓,清廷常年在此駐守有幾千護陵兵。
但世事難料,隨著滿清政府的下臺,裕陵也失去了保護。1928年7月,國民革命軍第6軍團12軍軍長孫殿英借「演習」之名,指使部下第七旅旅長韓大保率兵一團、工兵一營、迫擊炮一連從陵區西面的葦子峪開進陵區,用了7天7夜時間,悍然盜掘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陵墓,令九龍寶劍又重見天日。
孫殿英自認為所做之事是自孫中山辛亥革命後對滿清的「最後一擊」,一開始洋洋得意,對別人也不隱瞞,常道乾隆墓中珍寶如何。直到當時的南京《中央日報》報導了「匪軍盜掘東陵的慘狀」,引起了全國的憤慨,滿清遺老們痛哭欲絕,各界一致強烈要求嚴懲孫殿英。到得此時孫殿英也慌了手腳,他害怕蔣介石找他算帳,於是四處跑關係上下打點。他把乾隆朝珠中最大的兩顆送給戴笠,又將慈禧口中含的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將墓中珍寶「金玉西瓜」送給了宋子文,最後終於讓事情不了了之。
為了自保,1939年,孫殿英又將最珍貴的九龍寶劍交給戴笠,委託他交給蔣介石。當時正值抗戰,戴笠便把九龍寶劍交給手下軍統頭子馬漢三保管。馬漢三是軍統北平站站長,為人貪財怕死。1940年他不慎被日本人逮捕,為了保命,他將私藏的九龍寶劍交給大名鼎鼎的川島芳子。後抗戰勝利,風水輪流轉,馬漢三又率軍統捕獲了川島芳子,在搜家時把九龍寶劍搜走。不久事情敗露,戴笠在第一監獄提審川島芳子時意外得知了這一消息,大怒不已,馬漢三趕緊將九龍寶劍交出,又送上好多字畫古玩,才得以暫時保住性命。
可誰能想到,九龍寶劍最終還是沒能保住。1946年3月17日,戴笠帶著九龍寶劍從青島坐飛機去面蔣,不料上海大霧,飛機不能降落,只好改飛南京,卻到江陰時飛機失事,在岱山機毀人亡,機上的十箱國寶也全部燒毀。當軍統頭子沈醉從江寧農民手中尋回九龍劍時,它的劍鞘和劍柄早已被火燒得一乾二淨。於是沈醉將它和戴笠的遺骸一起放入棺材中,運回靈谷寺志公殿暫放。直到數月後,蔣介石親選無梁殿西側一片前有小池塘的坡地,將戴笠安葬,被燒毀的寶劍也放在了棺內。
1951年,因為戴笠生前殺害過無數共產黨員和民主進步人士,在南京各界的強烈要求下,戴笠墓被平毀。由陵區東山頭村數位農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用鐵鎬沿戴笠墓水泥的接合處將墓扒開,棺中的東西被一股腦倒進墓前的池塘中填埋,而戴笠的棺材則被農民運回去箍桶用了。一代名劍,最終化作了紫金山上的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