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李安的哪一部電影畫面最美,那一定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大海的浩瀚與奇幻,神秘與無窮,李安將觀眾對大海的所有想像都完美地用電影表達了出來。
很多人在看完電影之後,都認為整場電影都是一場奇遇,但是卻忽視了它裡面那些想要表達的更深層的情感。
你更相信派口中哪一個故事版本?最開始,我們所聽到的最夢幻的故事是派和老虎相互依偎活下來的版本,在兩人長久地相處中,老虎竟然控制了飢餓,沒有對派下口,才讓派倖存了下來,但其他的動物全部都死於非命,成了餓虎的盤中餐。
直到故事進行到了那座恐怖的島上:白天,這裡簡直就是天堂,享之不盡的食物和淡水;晚上,這裡就是地獄,翻湧的酸水足夠融掉骨頭,蓮花中還殘留一顆未被消化殆盡的人牙。這座島會吃人,會消化一切。
最有意思的是,當派準備好離開那座島的時候,遠觀那座島的樣子,活像是一個側臥著的女人模樣。結合派所說的第二個故事,是不是這座島,就代表著派已經死去的母親?那隻老虎,是不是就是派自己?
李安很聰明,在日本懷疑第一個動物版故事真實性的時候,讓派說出了第二個自相殘殺版的故事,兩個記錄這篇報導的日本人其實就是觀眾視角,他們更願意相信第一個奇幻、不殘忍,甚至有一點點溫度的故事。
所以李安在這裡告訴了觀眾他給出的答案:「所以你跟隨了上帝。」大多數觀眾其實在觀影過程中,最深刻的還是這部電影唯美的畫面,《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足以令人深思的劇情倒是沒有引起太大的話題度。
但仔細想想,李安就是想用最震撼的畫面將一個最波濤洶湧的故事,它也許不一定只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那些動物真的能從被關上門的牢籠裡被水衝出來嗎?我看未必。
有的時候說真話,未必別人願意聽。反倒是說一段奇遇,人們才會驚呼:原來這麼神奇。人性總是趨利避害的,派在說出第一個動物版故事的時候就已經說明,他其實自己也是抗拒第二個故事的,本來在海上經歷過九死一生的他,早就打破了信仰、脫胎換骨,其實真相是什麼早就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大家信,就行了。
看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其實我更傾向於派就是老虎本身。他動物性的一面拯救了自己,他從上岸那一刻就已經選擇了忘記,老虎成了派內心的原始本能,也成為了救贖他的關鍵。如果沒有這隻老虎的「陪伴」,派可能根本撐不到上岸。是老虎時刻警醒著他,他才頑強地靠著最後的精神和力氣漂到岸邊。
我不相信這隻老虎轉頭消失在了海邊的叢林中,我更相信這隻老虎其實是消失在了派的內心裡,再也沒有出現過。對孩子,這部電影像童話,對成人,這就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