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本文教訓:①成為基督徒,等於積極選擇苦難;②忍耐是戰勝患難的秘訣;③信仰通過患難將更加成熟;④神的安慰常與受患難的聖徒同在;⑤通過患難得到能安慰患難當中弟兄的愛的能力(弗3:13;提後4:5)。
1:1 兄弟提摩太:提及提摩太為共同的發信人,這是為了恢復曾受哥林多信徒輕視的提摩太的權威(提前4:12;提後1:7)。曾替保羅去哥林多的提摩太,因哥林多信徒的輕視和自身年少膽怯的性格,其牧會事工遭到失敗(林前4:17),記錄本書信時,他已從馬其頓回來與保羅在一起。後來保羅差遣提多代替提摩太到哥林多教會,作自己的代理事工者(徒19:22)。亞該亞:包括古希臘大部分地區的羅馬的附屬國,它的首府是哥林多市。這表明記錄哥林多前書時,傳福音只局限於哥林多地區,但到記錄本書信時,已擴大到亞該亞全地區(林前1:2)。
1:3-11 問安後,反覆論及本書的主題「患難中的安慰」。保羅在小亞細亞受盡苦難,但通過差遣到哥林多教會的提多(7:6),了解到教會改善的狀況,因此保羅以激昂的情緒讚美在患難中賜安慰的神。
1:3-4 慈悲的父:意為極其恩慈的父親,讚美施慈愛和憐憫的神的屬性(多3:4-7)。賜各樣安慰的神:神保守卑微的人和在患難中的人(詩86:17;賽66:13),並且神是聖徒苦難中得安慰的根源(詩71:21;羅15:5)。
1:5 基督的苦楚:字面上指基督十字架的苦難,但在這裡指凡信靠基督的一切信徒要面臨的患難<伯2:7,關於苦難>。這種苦難不僅與基督的苦難相似,而且是為基督的身體(徒14:22;西1:24)教會而受的苦難,通過這種苦難與基督合一,因此也成為基督的苦難(徒9:4,5)。
1:6-7 本文中保羅提到自己所受的各種患難和哥林多教會所受到的安慰之間的關係。即保羅所受的苦難和逼迫是為哥林多信徒得到安慰和救贖,通過這些他們能得到得勝試煉和患難的力量。在這裡「苦難」並不是負面的,而是正面的和積極的:①成為當今工人的典範;②讓人明白基督代贖的大愛;③基督同在的看顧;④通過試煉得到更加成熟的信心;⑤能夠關心苦難中的弟兄(彼前5:9)。
1:8 亞細亞遭遇苦難:保羅為福音作見證時,在路司得猶太人用石頭打保羅,差點送命(徒14:19);在腓利比驅趕附在使女身上的鬼,招致使女的主人的控告,被囚禁(徒16:19-24)。特別是在以弗所,以底米丟為首的銀匠的騷動差點使保羅送命,陷入極大的困境(徒19:23-40)。
1:9 斷定是必死的:不是法庭的宣告,而是象徵苦難達到極致。這句話表示了在艱難試煉中的保羅的心理狀況。在本節我們能明白:①基督徒所受的苦難,可以使人離棄驕傲;②使人完全信靠神;③大患難可以使人經歷到更大的喜樂和得勝(林前15:31;腓2:27)。
1:10 曾救我們……仍要救我們……還要救我們:這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態,強調神的救贖行為和安慰不是一次性或一瞬間的,而是從萬世以前到永遠的永恆,具有無限性(伯42:2;傳3:14)。
1:11 以祈禱幫助:保羅身為大使徒還囑託別人為自己禱告,從這些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到主僕的謙虛和代禱的重要性<太9:2,代禱的果效和局限性>。
1:12-17 哥林多教會對保羅傳道計劃的改變有所誤解,為了消除誤會保羅寫了本文。首先,概括性地澄清自己的正直(12-14節),而後具體解釋傳道計劃改變的緣由(15節-2:17)。本文提示:①神的旨意比人的計劃更重要;②福音事工中最重要的是對神旨意完全地順服。
1:12-14 哥林多信徒誣篾保羅:①行為不誠實;②書信不夠真實,因此在這裡保羅辯護自己的真實。保羅以自己在神面前無虧的良心和在哥林多信徒面前正直的行為據理辯明自己的清白。在此我們知道:①人的真實首先受自己良心的審判;②其結果顯露在眾人面前;③為了維持內心的真實和行為的誠實,要行在神的光中(約1:5-7)。
1:13 一些哥林多信徒誹謗保羅的書信不真實,因此保羅明確表明,他的書信除了字面的意思以外沒有別的意圖和陰謀。保羅寫信是為了鼓勵哥林多信徒的信仰生活,正如他們所讀所理解的。
1:14 哥林多信徒對保羅的了解只是一部分,但保羅盼望到那最後審判的時候,如同自己因他們誇口一樣,他們也能因他而誇口(帖前5:2)。在這裡我們可以知道保羅在神面前真實的一生和一切判斷會在神審判的日子清楚地顯明(林前4:4,5)。
1:15-24 傳道旅行計劃改變後,哥林多信徒責罵保羅反覆無常,對此保羅作出解釋。哥林多教會中的敵對者惡意利用行程的改變,甚至懷疑、否定保羅所傳的福音。但他改變行程不是因個人的利益或感情,而是因順服神的旨意和為了保守哥林多教會的信徒(23,24節)。
1:15-17 論到保羅的行程計劃。第一次計劃是 以弗所→哥林多→馬其頓→哥林多→耶路撒冷,變更的計劃是 以弗所→馬其頓→哥林多→耶路撒冷(林前16:2-8)。但因福音的敵人——猶太主義者的緣故,沒能實現第一、二次訪問計劃。保羅實際的行程順序是:以弗所→哥林多(痛心的訪問)→以弗所(底米丟的騷動)→特羅亞(2:12,13)→馬其頓(寫了本書)(徒19:21-20:2)。
1:17 採用反問的表達方式,意思是「我定這個計劃難道是冒然的嗎?」或者「你們以為我以人的動機定計劃,隨己的方便行事,反覆無常嗎?」。
1:18 保羅以神的信實來證明自己的話的真實性,即如同神信實一樣,作為神的僕人我也沒有一次反覆不定過。
1:19 西拉:羅馬式名字,他是耶路撒冷教會重要的領袖之一(徒15:22),是參與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的同工及親友(徒15:36-41)。在你們中間所傳:三個人在哥林多傳福音的時期是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期間。他們在這裡停留一年六個月,建立教會,給許多人施洗(徒18:7-11)。
1:20 神的應許……都是是的:神通過先知或他的僕人給予的應許,基督已成就,並成為保障,因此,基督是信實的,神的應許必能實現。信徒可以「是」抑或「阿們」來回應對神的應許,把榮耀歸於神。
1:21 膏我們:在舊約把先知(王上19:16)、王(王上1:39)、祭司(出29:7)分別為聖時舉行的儀式。在這裡指從神那裡得到能夠擔當傳福音職分的權柄和恩賜 。
1:23-24 哥林多信徒雖然犯了許多罪,但保羅一直信賴他們,以愛來引導他們,表明了保羅真牧人的樣式。在這裡我們知道主的工人:①不是統治者,是服侍,侍奉者;②幫助信徒建立穩固信心的引導者;③一切事情不是在利益的驅使下進行,而是要在愛的動機下執行。
—《精讀本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