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智南:生命,生活和自然,遠比藝術更精彩

2021-01-09 國際藝術之大觀

老外

做藝術需要真情實感,更需要自信、專注和堅定的立場。真情實感的藝術作品才有可能打動觀者,而自信、專注以及堅定的立場是你可能成功的前提,如果我們再將愛注入到作品之中,那你將會讓更多的觀者感受到溫暖…

——蔣智南

新疆人物系列1-01

蔣智南

蒙 古 族

1963年生於河北承德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秘書長

北京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

新疆人物系列1-02

蔣智南的水彩畫題材非常廣泛,從都市風景,到靜物,再到人物,無不涉獵,且無不精湛。他多次赴歐洲和美國遊歷採風,積累了大量的創作素材。

他喜歡水彩,喜歡水彩畫所特有的水性特徵,更痴迷於它「失控」時所產生的意外驚喜,他覺得「水彩帶給他的意外驚喜就像生活,似人生。」他不願放棄水彩「探險」,近十幾年來,他都在追求繪畫的精神自由。

蔣智南的作品輕鬆唯美,作品中充滿了具有靈性的光影,它們折射出他明澈、豐富的內心世界。他簡單,專注,執著,他的作品很少表現沉重的題材,因為有了對現實生活中沉重的體悟,讓他反而對眼前的美好的事物更加珍惜。。。

新疆人物系列1-03

他說 「生命,生活和自然,遠比藝術更精彩。」

他喜歡靈動的光線,喜歡變換的雲,他覺得光影和雲都是上天賜予人類最精彩的禮物,是住不住的美麗,剎那間投射在心裡,帶來震撼和感動。或許這就是他迷戀水彩的原因。水彩與他一路相伴,譜寫著他靈動的水樣人生。

新疆人物系列1-04

新疆人物系列1-05

新疆人物系列1-06

新疆人物系列1-07

新疆人物系列1-08

新疆人物系列1-09

新疆人物系列1-10

新疆人物系列1-11

新疆人物系列1-12

新疆人物系列1-13

新疆人物系列1-14

洋妞-01

洋妞-02

洋妞-03

布魯塞爾的馬車-01

布魯塞爾的馬車-02

西部牛仔的馬

西部牛仔-01

西部牛仔-02

西部牛仔-03

趕集-01

趕集-02

趕集-03

紐約中央公園的馬車

馬六甲小景

羅馬的清晨

巴扎見聞-01

巴扎見聞-02

巴扎見聞-03

相關焦點

  • 水彩畫家蔣智南:用感恩的心抒發對生活的熱愛
    蔣智南是一位非常熱愛生活的畫家,他敏於觀察、情感細膩而性情奔放。他對人物神情的捕捉異常精彩,用光大膽明快,色彩溫潤、優雅,將水彩幻化莫測的性能控制得從容自如、擒縱有度。馬車和人物是他最樂於表現的題材。我認為水彩技術性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讓技術為藝術服務,這樣的作品才與藝術相關。我喜歡在探索水彩藝術過程中的無限可能性,痴迷於水色的無限變幻,特別是創作過程中由於「失控」所帶來的快意,那是水彩藝術所特有的。一個藝術家首先應該真誠地面對生活,有感而發,用自己的語言來表現生活。
  • 清美教授蔣智南 | 一幅畫,要畫虛,需要修為
    當他又拿起畫筆能為病友們畫速寫的時候,讓他相當的開心和自信。2000年8月,他的女兒出生了,這是他生命中最生動最鮮活的作品!車禍以及女兒的出生,讓他對生命和生活有了許多新的認識和感受,生活態度和藝術創作都開始有所改變,他更加注重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強調作品中的光影效果,試圖用光影狀態下的主題來體現生命瞬間的精彩。如「百葉窗前的天使」、「花香長漫」等。
  • 清華美院教授蔣智南水彩專輯 寫生示範
    清華美院教授蔣智南水彩專輯 寫生示範 中國影響力美術人物專業平臺
  • ...趙燕作品在方贄畫廊展出|女畫家|畫廊|趙燕|蔣智南|清華大學...
    《水色世界——趙燕水彩作品展》日前在位於青島市李滄區東川路59號融源文化藝術街區31號樓59-57號的方贄畫廊舉辦。畫展展出畫家趙燕老師包括花卉、人物、動物等題材的水彩作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秘書長、北京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蔣智南擔綱本次展覽的藝術支持,他表示,趙燕作為一位女性畫家,她非常敏銳的觀察力,能夠有感而發的用自己的藝術語言表達她對生命、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我很喜歡她作品中的優雅和淡淡的憂傷,「她近幾年創作的人物畫也有很大的進展,比較好的把握住人物的形態和色彩的塑造,對畫面水色的控制也恰到好處,特別是在處理空間虛實上做了大量的探索
  • 你所了解的峨眉山,遠比你想的精彩
    你所了解的峨眉山,遠比你想的精彩 今天,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 「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1220 車禍燒傷,男友死亡,金馬獎的馬甲線女神告訴你,生活遠比電影精彩
    都說一個演員的成功一半靠演技,一半靠機遇和運氣藝術來源於生活不過會加上「濾鏡」但生活很現實遠比電影裡殘酷的多而往往發現真實的生活會比電影更精彩高中時期Rima遠赴邁阿密求學就是在美國的這段時間將她本就坎坷的人生道路差點截斷
  • 重塑我們生活的「審美與價值觀」 讓藝術回歸自然造化的本意
    策展人孔森表示,「此次展覽,在雅和俗、專業和業餘、傳統和現代之間尋找共鳴與迴響,讓『美』的認知綻放得更加純粹,更貼近現代人的心靈,如此,讓藝術創造的靈感和源泉回歸到生活之中,回歸自然造化的本意,希望以『造化』萬物生長的可能,再出發!」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17日。
  • 走好自己人生路,唱好自己人生歌,讓生命更精彩,讓生活更綿甜
    唱好自己人生的歌,就是要懂得: 我們掌握不了命運,卻能將自己掌管;不求生命輝煌,但求人生無悔;不求做事驚天地,但求一生無愧慚。回顧走過的路,無論是長是短,是直是彎,只求平平安安;盤點做過的事,無論是大是小,是早是晚,只求沒有遺憾;反思處過的人,無論是老是少,是女是男,只求無悔無怨。出言以禮相待,做事以誠為圓,做人以和為先。
  • 靈石英武小學:讓每個生命更精彩
    桃花節——點燃對生命的熱愛4月23日,英武小學有一個特殊的節日——桃花節,這是別的學校沒有的。無須任何裝飾,滿園的桃花就是大自然饋贈的節日布景,師生徜徉在花間,看桃花、聞桃花,和桃花一起攝影留像;吟桃花、誦桃花,和桃花一同翩翩起舞;歌桃花、畫桃花,與桃花共享春風。紛紛飄落的花瓣,在花開花落的瞬間演繹生命的春華秋實,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被悄然喚醒了。因此,在《英武小學生行為習慣誓言集錦》中,有這樣幾句最樸實的話「不折樹枝不踩草,不丟垃圾行為好。綠地人人都有責,保護環境能做到。
  • 生活遠比電影精彩,也更殘忍
    1、《地球脈動2》9.9分2、《肖申克的救贖》9.6分3、《控方證人》9.6分4、《天才:總決賽》9.6分5、《瑪莎和熊》9.6分6、《宇宙時空之旅》9.6分7、《我們的父輩》9.6分8、《霸王別姬》9.6
  • 「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學與生活美學
    我們的先賢老子和莊子反覆強調「無為」,認為人要清心寡欲、與世無爭,即便是社會精英,也要進入無我狀態,即「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而如果我們一味地像那些隱居終南山的人一樣,清心寡欲、無為生存,這樣做又忽略了道家的「有為」。畢竟,道家強調的是有為與無為的平衡。清新自然的生活,可以點亮眾多懵懂的人們,蕩滌橫流的物慾,回歸自然,與彼此、與天地萬物和諧共存。
  • 車禍燒傷,目睹男友死亡,這個斬獲金馬獎的馬甲線女神瑞瑪席丹(Rima Zeidan)告訴你:生活遠比電影精彩
    原標題:車禍燒傷,目睹男友死亡,這個斬獲金馬獎的馬甲線女神告訴你:生活遠比電影精彩第54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過去不久除了斬獲影后的惠英紅一位初露鋒芒的新人也備受關注她就是瑞瑪席丹(Rima Zeidan)藝術來源於生活不過會加上「濾鏡」但生活很現實它遠比電影裡殘酷的多
  • 生命的物語——徐昊盆景藝術
    生命的物語——徐昊盆景藝術原創作者|空港本文首發「空港的美篇」,中國盆景獲得授權發布浩瀚神秘的宇宙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  宇宙中的地球是一粒塵埃,地球上的人類更是一粒塵埃。所以,人們為了健康快樂的生活,必須要遵循自然、保護自然、熱愛自然。
  • 《家和萬事興》片方回應:生活遠比劇情更殘酷
    其實生活遠比戲劇更殘酷  《家和萬事興》這部講述現代年輕人婚姻困境的電視劇,劇情可謂極致到讓人目瞪口呆。其中一場戲份令人印象深刻,劉嘉佑跟著映雪回張家尋找曉君,受弟所託送他們回來的劉嘉誠在樓下等待,卻與對映雪心心念念的前夫洪德不期而遇。跟蹤洪德的陳凱文分別打電話給了嘉誠妻子楊蘭和洪德第二任妻子殷美美。楊蘭接到消息後立刻趕到了張家找映雪算帳。
  • 現實版《太子妃升職記》歷史遠比電視劇更精彩
    但畢竟你們還是「圖樣圖森破」,歷史遠比電視劇更精彩。今天我就要告訴你們,在五千年的風和雨中,藏了一個真正的超能升職太子妃——西漢的王政君。一個人的童年往往能洞悉其一生。可惜好景不長,王政君的兒子在一次喝酒之後,竟然暴斃。更可惜的是,他死的時候沒有一個兒子。在這當中,當年情敵傅昭儀的孫子伺機繼承了皇位。
  • 生命無痕,藝術有跡
    感謝學校和老師們給我一次分享的機會,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生命無痕,藝術有跡》 。小女來到中英文學校已經9年了,她已從天真懵懂的模樣成長為如今的懂事知禮,有理想有抱負,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孩子。細嗅薔薇,靜待花開,仿佛只是一瞬間,一朵稚嫩的花朵就這樣悄悄綻放著它自在的芬芳。而這一切的改變,都離不開學校優質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離不開老師們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 專訪民族音樂理論家烏蘭傑:「草原音樂是生態、生命、生活的藝術」
    蒙古族音樂理論家、教育家烏蘭傑接受中國網草原頻道記者專訪「草原音樂是生態的藝術、生命的藝術、生活的藝術」烏蘭傑介紹,他的母親潔吉嘎是當地有名的民間歌手。烏蘭傑認為,草原音樂是生態的藝術、生命的藝術、生活的藝術。
  • 美好生活,因你更精彩!
    從土生萬物至土生萬「悟」,就是對土地和生活在土地之上的人類文明最精準的總結和哲思。也正是從物到悟,我們中原文化才能夯實根基,一步步走向未來,屹立東方。以土為原材料,經過傳統工藝製作而成的精美瓷器,從古至今都頗受大眾喜愛,千年不變的窯火,釋放著燎原的熱情。「CHINA」也成了外國人多年稱讚不絕的名詞。
  • 生命短暫,藝術恆久
    ,生命短暫」,將藝術的不朽與生命的價值和做了對比。反過來說,「生命短暫,藝術恆久」則道出了人生之有涯,而藝術之無窮。非洲也有民謠說,「藝術遠不及生活重要,但如果沒有藝術,生活就非常貧乏了。」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孜孜不倦地追求藝術,便成為人類與生俱來的基因,藝術來源於平淡的生活,也正是生活的驚豔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