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是三慶集團獨立投資的民辦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學院以工科為特色,經管、藝術協調發展。建院以來,學院圍繞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模式,完善內部管理,加強隊伍建設,改革和創新教育內容,堅持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完善,教學設備、信息程度、管理手段得到全面提升。
「十二五」期間,學院通過自籌資金、企業投資、政府支持等方式,不斷加強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逐漸走向深入,服務社會能力大幅提升,社會聲譽日益提高。
圖1:2016年教學科研暨校企合作會議
一、築巢引鳳,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學院投3500萬元為機械工程學院建成規模適度、設備先進的校中廠,同時經國家數控技術中心、國家快速製造研究中心等批准,在校中廠內建成國家快速製造培訓中心、國家數控培訓中心培訓中心、國家數位化技術培訓基地、山東企業實訓基地、濟南智能製造專項中心,從而提升了專業水平和影響,在使教師、學生了解、學習先進位造技術,獲取高等級技術證書及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機械工程學院依託校中廠實現「四真四化」教學:真生產型數控工具機、真產品、真工廠化生產、真企業化教學環境,實現教學職場化、運行可視化、操作實景化、項目綜合化。創新並成功實踐「先技能,後理論,技能理論一體再提升」三段式職業能力培養模式,根據學生邏輯思維弱,形象思維相對較強的特點,教學計劃改為第二學期前4周首先安排學生實訓,學習基本技能,然後針對學生遇到的困惑及必講的理論現場授課2周,之後工學一體達到技能理論一體再提升。在教學內容上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按照「321的教學設計」即教學內容與大賽作品設計製造二合一、企業產品開發與學生大賽作品二合一、創新思維培養與職業崗位的提升二合一組織教學,充分體現了「做中教、做中學」,實現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增強了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與企業「共舞」,訂單培養,提高就業質量
信息藝術與工程學院主動出擊,將職業院校的「獨舞」轉變為與企業共舞,訂單培養,提高人才培養水平與就業質量。
2015年7月,與甲骨文公司籤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共同投資3200萬元在校內組建了「甲骨文-凱文IT雲教育中心」,聯合培養企業級JAVA和移動網際網路軟體開發工程師。該中心的建成切實保障了教學科研需要,並為專業發展提供了更高層次的新平臺。此次校企合作,是建立「企校市場化實訓實習」深度合作的新模式,為凱文學院計算機軟體、網際網路等專業的學生進行生產性實習實訓搭建了一個知識與實踐無縫對接的良好平臺。這對於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複合性應用型IT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16年起雙方共建軟體技術(與甲骨文合作訂單培養)專業,納入統招計劃。
濟南知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凱文學院共建價值500餘萬元的網際網路+高端實驗設備,並為凱文學院開展師資培訓、學生就業推薦等工作。這些設備的投入使用將進一步提高通信、網絡和軟體實驗室設備的檔次,使學生可以在真實工作環境中得到訓練,有利於掌握時下最為前沿的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進一步提高其實踐技能,為將來的就業拓寬道路。雙方商定,將於2016年起共建網際網路+人才定向班,並於2017年起將網際網路+人才定向班納入統招計劃。
與濟南同創唐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展 「現代學徒制」。企業的老師從校企合作專業學生中選拔徒弟,帶領學生從事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互動設計、動漫遊戲設計、遊戲程序開發、unity3D虛擬實境等領域項目的研發製作和學生校內外實訓、推薦就業、扶持創業等相關內容。企業負責為參與商業項目實訓的學生開具實習證明;負責組織學生參加技能考試並獲取行業證書;負責解決學徒學生的就業等問題。現代學徒制的校企育人模式是當今發展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
三、依託政府,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2014年國家投資700萬元,建設《建築工程技術》、《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工程造價》三個專業組成的建築類省級品牌專業群。藉助品牌專業群建設資金,目前已有建築材料實訓室、測量實訓室、PKPM實訓室等19個實驗實訓室(場),實驗實訓建築總面積近4000餘平方米,總投資近1千多萬元。各個實訓室(場)面積和設備均能滿足40人以上學生實際動手需要。
目前學校投資3千多萬元,建築面積1萬多平米的建工大樓正在建設中,8月份交付使用,建工大樓的建成將進一步改善建築類專業的教學環境和條件。特別是其內部的建築工程結構工藝實訓場、道橋工程結構工藝實訓場、五個工種(鋼筋工、架子工、模板工、抹灰工和瓦工)實訓場,結構、工藝和設備設施較為齊全和先進,結合企業實際緊密,省內領先,非常適合學生實習實訓。
建築類專業群,按照「整合資源,使得投資收益最大化,滿足專業群實踐實訓要求,力爭實現目前職業教育實訓體系前端水平」的建設原則,構建了「三條主線【校外、校內和課外(職業資格證和各類大賽)】、三個階段(基本技能、單項核心技能和綜合技能)逐步遞進」的專業群實訓體系。
構建的課程體系是:兩個平臺(公共基礎課平臺、公共專業基礎課平臺)、三個關鍵模塊(建築工程技術核心課程模塊、道橋工程技術核心課程模塊和創新創業可持續發展課程模塊)和三個專業方向綜合模塊,即是「二個平臺+三個關鍵模塊+三個綜合模塊」的「2+3+3」課程體系如下圖所示:
三、與企業合作,引入真實項目,理實一體教學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高素質人才,同時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脫節問題,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汽車工程學院打破傳統的教學體系與模式,把職業標準、職業培訓與職業教育進行融合,引入了汽車4S店培訓員工的46個真實項目,構建以真實工作項目為主體的「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學校現已建成博世汽車診斷實訓中心以及汽車發動機構造一體化項目教學實訓室、底盤構造一體化項目化教學實訓室、汽車電氣一體化項目教學實訓室、汽車營銷一體化項目教學實訓室。
例如《汽車檢測與診斷技術》在博士汽車診斷實訓中心施行一體化教學。 學生利用國內最先進的博世FSA740汽車綜合分析檢測儀,對車輛進行檢測,學習汽車檢測技能。該分析儀可以精確地定位故障。將測量設備連接到車輛上相應的元器件後,在不必拆卸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測試 。
經過不斷建設,學院應屆畢業生就業質量不斷提升,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數年保持在96%以上。學院先後榮獲「全國民辦教育先進單位」、 「山東省就業前景十佳高校」、 「綜合實力前十強榮耀高職院校」、「最具就業推動力榮耀高職院校」、 「山東省高校後勤工作優秀單位」、山東省人社廳全省高校就業工作十所試點院校之一、「2013年度最具學生口碑高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