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商務學院MBA
地點:你家小區門外,路邊攤
預估人均:看你喜好,吃多錢多
楊森 副教授 院長助理
地點:你家小區門外,路邊攤
預估人均:看你喜好,吃多錢多
信息中心主任 教務處副處長
聚焦職業本科教育改革
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把職業教育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山西大學商務學院轉設為省屬公辦理工類本科職業學校,將全面開啟特色鮮明、國內一流、高水平示範性職業本科高校建設的新徵程。
近年來,經過全國職教戰線的共同努力,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比較快,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2019年以來,國家先後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重磅文件,這些舉措含金量高、針對性強,極具指導性。為做好學院職業本科教育改革,個人認為,我們可以重點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
加大「三教」改革力度
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我國職業教育有近千個專業、近10萬個專業點,但在教師、教材、教法上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成為影響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教師是根本,教材是基礎,教法是途徑,它們形成了一個閉環的整體,解決教學系統中「誰來教、教什麼、如何教」的問題。其落腳點是培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因此,在學院職業教育改革中,重點側重於教師、教材、教法改革,以此促進教學質量提升。而「三教」改革,我認為一定要以課程建設為統領,課程建設是「三教」改革的集成點。必須認識到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如果在課程上沒有得到體現,職業教育的類型就不可能體現出來。因此只有持續推進課程體系改革、推進課程建設,才能及時將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作為內容模塊,融入到教材中去,才能滿足職業教育的需求。
(二)
大力推進產教融合試點
提高服務區域經濟能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黨中央對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新定位、新要求,為職業教育在新時代推進內涵建設和創新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精髓和改革方向。國外的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周邊產業高度相關,這種區域性、深層次的產教融合,保證了職業院校的學生能夠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為了推進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向縱深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實施辦法(試行)》,陸續遴選企業進入,力爭到2022年培育1萬家左右的產教融合型企業。
未來,在職業本科教育改革路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國家產教融合政策,把推進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本科教育的核心任務,著力聚焦山西「六新」要求,積極對接區域戰略、對接優勢產業、對接重點企業,把「引教入企」和「引企入教」結合起來,引入產業先進技術體系、生產設備、培訓模式,與企業共同規劃專業發展、開發項目化課程、組建教學科研團隊、搭建實踐教學平臺、創辦技術創新機構,促進教師向「雙師雙能型」轉變成長,為學生畢業後從事技術服務、管理或研發等提供個性化培養,打通畢業生實踐能力與企業需求之間「最後一公裡」。
(三)
穩步推進1+X證書試點
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職業教育以職業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把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是國家職教改革方案的一大亮點,也是重大創新。我們可以充分利用1+X試點工作促進專業融入產業的契機,將「1+X」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標準和考核內容引入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加強課程內涵建設,做到課證融通,推動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無縫對接,教學過程與實踐過程無縫對接,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統籌推進「1」和「X」有機銜接,提升人才培養的靈活性、適應性、針對性,提高職業本科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