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體育電影不再令人感動了?

2021-02-08 青年力

拓寬邊界

用體育的殼談論其它社會議題

是體育電影的唯一出路

六月,兩部體育電影上映,《絕殺慕尼黑》和《冠軍的心》。

6月13日首映當天,《絕殺慕尼黑》排片只有慘澹的4.9%,遠遠低於22.6%的《最好的我們》,票房自然也不盡如人意。

隨著時間推移,該片依託口碑加成,票房和排片出現了短暫「逆襲」,在上映第六天,上座率反超《追龍2》,宣發方還一度打出了「給我10%排片,還你一個奇蹟」的口號。

 

不過,逆襲只是相對而言的。《千與千尋》上映後,《絕殺慕尼黑》的排片又開始一路走低,目前在5%左右徘徊,票房漲勢已接近尾聲,很難超過8000萬。

 

但相比劉奮鬥執導、楊坤主演的《冠軍的心》,《絕殺慕尼黑》的確已經算是創造了奇蹟。前者號稱劇本寫了五年,票房卻只有區區70萬,僅僅五天後,就幾乎找不到排片的院線。因為觀看人數不足,豆瓣上甚至沒有評分。

 

近年來,不少文娛從業者都在嘗試「文體結合」,但幾乎沒有成功者。為什麼本該熱血澎湃的體育電影,在票房上總是不盡如人意呢?

 

1

 

《絕殺慕尼黑》講的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絕殺的故事。那場比賽,蘇聯以51:50的比分,擊敗在奧運會上從未敗過的美國隊,首次獲得奧運會金牌。

 

雖然電影復原的是真實歷史事件,但考慮到人物弧線,導演和編劇做了不少藝術加工。

 

電影中,年輕球員亞歷山大·別洛夫突患重病,一度生命垂危,主教練拿出給自己兒子的治病錢去給他墊付醫療費,才讓別洛夫撿回了性命。而主教練兒子患了腦癱,亟需錢送至國外治病。

 

如果隊伍獲得奧運會冠軍,蘇聯體委會將頒發獎金。最後,別羅夫在關鍵時候完成絕殺,成為球隊英雄;奪冠後,隊員們有感於主教練對別洛夫的幫助,紛紛把獎金捐給了主教練。

 

隊長保羅斯卡斯來自立陶宛,在電影中,被設置成了一個斤斤計較的反蘇分子形象,總是想著叛逃。決賽前,他已經聯繫好了外逃的幫手,到了最後關頭才良心發現,回到了球隊。

 

這些情節大多不符合史實,因此遭到了當事人的反對。事實上,完成絕殺的亞歷山大·別洛夫在當時非常健康,沒有疾病。身患絕症,英年早逝,是後來的事了。主教練也並沒有想過將孩子送出國外治病,保羅斯卡斯更是畢生效忠蘇聯,從未想過叛逃一事。

 

然而,從劇作的角度來看,這些改動雖然刻意,且稍顯老土,卻是必要的。

 

體育電影中,體育元素只是表象,內核在於解決主角在生活上面臨的難題——多半是貧困或親人病痛——從而得到社會認可,進一步完成心理救贖。觀眾代入主人公的視角,會產生「我也能行」的心情,得到激勵。這便構成了體育電影的觀影心理基礎。

 

可以如此總結:當我們在談論一部成功的體育電影時,看的不光是體育,還有人生。

 

2

 

根據項目不同,體育電影也會分成不少子類,其中最常見,影響最為深遠的,無疑是搏擊類電影。

 

雖然其他項目的體育電影也不少,足球、籃球、橄欖球等領域都有各自的代表作。但比起搏擊類,這些項目需要的場地更大,調動的演員更多,機位更加複雜。成本一路走高,數量自然相對就少了。

 

搏擊見血,直接迎合人的獸性,屬廉價的暴力片,因此一度泛濫。《洛奇》一連拍了五部;《終極鬥士》一拍也是四部,直到把觀眾的情懷耗盡方止。

劉奮鬥執導、楊坤主演的《冠軍的心》也是一部搏擊題材電影。相比《絕殺慕尼黑》,《冠軍的心》則完全是一個虛構故事。因為缺乏真實事件的嚴肅感,所以更考驗編輯設置故事大綱的功力。

 

但故事卻相當老套:拳臺上,主角譚凱失手打死了自己多年的兄弟,心理重壓下,選擇退役離場。多年之後,一次偶然,他得知兄弟的心臟移植到了女孩麗川的體內,為了給麗川籌集治病的錢,他再一次拾起拳套,走上拳臺。 

 

主角譚凱的人設,很像2005年韓國電影《哭泣的拳頭》中的姜泰錫,講的都是底層小人物的逆襲之旅——中年危機的大叔,亟需一份獎金解決生活困境。

 

《哭泣的拳頭》是「雙雄模式」,冠軍卻只能有一個。於是編劇討了個巧,故意不交代錢的去向,也是為了給觀眾留下一點美好念想。

《哭泣的拳頭》只是一個範例。將眾多搏擊電影(《洛奇》《勇者無敵》《百萬美元寶貝》等)拆解開來,不難發現其套路都高度一致:主角突破重重險阻,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摘得桂冠。而冠軍通常都有獎金,數額還不菲,於是連帶著把主角生活中的問題也給一併解決了。

 

我們面對的現實世界高度複雜,一個人成功與否,受到很多因素的交互影響。而大多搏擊電影卻有個不太好的傾向:把一切都簡單化、線性化,仿佛只要不怕苦不怕死,突擊訓練上幾個月,就能得到好結果。精神可嘉,但並不符合實際狀況。

 

或許導演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為了免於流俗,後半部分,《冠軍的心》沒有走尋常路,而是效仿香港電影《阿虎》和《阿郎的故事》,把主角寫死了。患心臟病的女孩也只好跟著去世。整部電影徹底成了悲劇。

《阿虎》劇照截圖

要麼生,要麼死。這是搏擊的懸念所在,卻也和現實生活造成了天然割裂。《我不是藥神》中的程勇不賣仿藥,還可以開紡織廠;即便入獄,也有放出來的一天。生活畢竟不是賭場,人只要活著總有出路。而為了故事扭曲生活本質,恰恰是編劇大忌。

 

不光是《冠軍的心》,大多數搏擊電影,都逃不出這個窠臼。

 

3

 

除了上述問題,無論任何類型的體育電影,都還有個致命傷:受眾面小。

 

首先,觀影人群大部分為男性,這就在性別上做出了割裂。其次,每一個體育門類的受眾都是固定的。如果不是心血來潮,一個籃球迷,不大可能會去專門觀看足球電影。

 

近些年來,體育愛好者的基本盤一直在縮小。2017年6月發行的美國《Sports Business Journal》中,對25個運動項目的有線電視觀眾年齡中位數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截至2016年,25個項目中,僅有5個項目的觀眾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下,而16個項目在50歲以上。

 

其中,職業摔角觀眾年齡中位數達到54歲;UFC和拳擊達到49歲。本該是年輕人的運動,卻成了老年人的專利。

造成該現狀的原因複雜,難以說清。但體育受眾的縮水,直接反映到了電影票房上。《洛奇》1976年首映時,票房1.17億美元。當時也是拳擊運動的鼎盛時期,阿里、弗雷澤、福爾曼接連登上舞臺。而到了1990年,搏擊運動開始從純拳擊往綜合格鬥方向轉化,《洛奇5》的票房只剩4000萬美元出頭。考慮到通脹,跌勢不可謂不慘重。

除了搏擊之外,美國歷史最高票房的體育電影,是2009年的《盲點》,主打橄欖球題材,全球票房達到3億美元,其中北美本土貢獻了六分之五。這個數字,或許代表著傳統體育電影所能企及的天花板。

 

相比商業體育發達的歐美,中國的相關產業多奉行舉國體制,缺乏民眾基礎。效仿拍體育電影,更是多了些東施效顰的味道。因為缺乏有影響力的正規商業賽事,《冠軍的心》只好把故事安排在地下。對觀眾而言,陌生感更重。

 

即便大製作也規避不了這種尷尬。《激戰》和《破風》有林超賢、彭于晏這班名導和卡司加持,票房表現也只堪稱平平,都沒超過1.5億。

 

隨著《摔跤吧!爸爸》的大火,2017年成了國產體育題材的大年,相關影片扎堆出現,但鮮有成功者。央視出品的《誰是球王》總票房 99萬,《我是馬布裡》889萬。而主打籃球和奧運題材的《不敗雄心》和《八萬裡》,票房分別只有1.3萬和2.3萬,恐怕連劇組的盒飯錢都收不回來。

 

唯一的國產成功範例,當屬《羞羞的鐵拳》。但其本質上是一出掛著搏擊元素的喜劇,觀眾走進電影院,心理預期多來自開心麻花,和體育沒有太大關聯。

國界之外,《摔跤吧!爸爸》是這些年來罕有的能夠跳出流俗的體育電影,其借著摔跤運動的話題,對印度政治、文化乃至女權運動進行了一次全方位探討,在中國內地斬獲近13億人民幣票房,全球表現只比《盲點》低幾百萬美元。可以說,這部影片的出現,把體育電影的邊界成功拓寬了一圈。

 

時代在變化,過去「過關斬將」的劇作公式不再有效。對於體育電影而言,拓寬邊界,借體育的殼談論其它社會議題,是唯一出路。但這勢必也會對導演和編劇的知識面和理解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值班編輯:張茹


相關焦點

  • 體育題材電影《破風》:跌宕起伏的劇情盡顯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
    因此,在《破風》這部電影中劇情重點突出的不是車隊比賽最終的輸贏,在騎行比賽的過程中,隊友間的合作與彼此的成長,才是最為的敲擊人心的,也是最令人感動的。那麼,誰來當這個為隊裡犧牲的「破風手」顯得十分的重要了。
  • 十大真實故事改編的經典體育電影 | 收藏
    這同時也造就了體育裡最不缺故事,球隊逆轉絕殺、對手間的恩怨情仇、教練的運籌帷幄等等,而體育電影正是這些故事的記錄者。圈哥今天為大家分享十部關於體育的經典影片,而且都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還等什麼呢,收藏起來假期慢慢欣賞吧導演: 約翰·李·漢考克豆瓣評分:8.4
  • 為什麼好萊塢不再投放哈莉貝瑞
    為什麼好萊塢不再投放哈莉貝瑞讓我們深入了解為什麼好萊塢不再迷戀Berry了。這一切都始於GothikaGothika在工作室帳篷電影中擔任一些角色後,貝瑞在Monster's Ball之後的第一個主要角色 是被 指控在心理恐怖驚悚片Gothika中被謀殺的精神病學家 。
  • 電影《完美對壘》,馬東錫本壘打逆轉大局,曹承佑向體育精神致敬
    電影韓國電影《完美對壘》講述了體育人們不放棄的精神,主演曹承佑、楊東根、馬東錫。這部電影沒有浪漫狗血的愛情主線,是一部體育人致敬、激勵人心的體育主題電影。在棒球運動員崔東原(曹承佑)、宣銅烈(楊東根)和樸萬秀(馬東錫)中扮演主角的是永不妥協、永不放棄、努力工作的運動員。
  • 體育電影,看的是「拼搏」
    這部影片之所以備受期待,不僅因為其體育題材和明星效應,更是因為「女排精神」對於全體中國人的特殊意義,在今年更顯出超越體育層面的價值。「你為什麼打排球?」《奪冠》從最早的《中國女排》到春節檔點映時更名,推遲8個月後重新定檔國慶,最後臨時提檔到9月25日。
  • 盤點十大經典體育電影 拳擊成為奧斯卡最愛(圖)
    《鬥士》劇照,這部電影點燃了很多人心裡關於夢想的火焰。(資料照片)深圳商報記者 吳 吉  他不是體育明星,他甚至不是運動員,但他兩次登上了美國《體育畫報》的封面。這個讓《體育畫報》熱血沸騰的人,就是沃爾伯格,電影《鬥士》的男主角。
  • 春節假期到了,有哪些值得觀看的經典體育電影?| 收藏
    春節假期到了,在凜冽寒冬裡,沒有什麼比在家裡看一場電影更愜意的事了。最近,圈哥在【體育圈人】發起了一波推薦電影的活動,有不少朋友發來了他們推薦的體育電影,來看看是否有你的菜吧!如果你心儀的體育電影沒有上榜,也歡迎在評論中提出,推薦給其他朋友。「體育即人生」,在體育比賽中,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正是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性,使得無數的人們愛上體育。這同時也造就了體育裡最不缺故事,球隊逆轉絕殺、對手間的恩怨情仇、教練的運籌帷幄等等,而體育電影正是這些故事的記錄者。
  • 十個:《順流逆流》那一部令人感動的電影
    現此時我的心中吹起了一陣風現此時我的心中也知我猶原寂寞-電影原聲<殺手驪歌>女孩祖從睡夢裡白晝醒來,腦袋昏昏沉沉,嘴裡一股子酒精的味道,祖心想:媽的,又喝醉了.她睜開眼睛,卻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完全陌生的房間裡,一片凌亂不堪的景象,牆是陌生的,床也是陌生的,扭頭一看,旁邊還有一個赤裸的男人,媽的,他真帥.可是,這個男人也是陌生完全沒有印象的
  • 周星馳的電影為什麼「不再好看」?
    票房是一方面,電影評分基本都是徘徊在5.5到7.1分之間。難怪有人看完《伏妖篇》或者《新喜劇之王》後感慨:總算還了星爺一張電影票。周星馳的《美人魚2》2018年就已經開拍,但是到現在仍然杳無音訊。關注量明顯少了!其實準確地說,也未必是周星馳的電影不再好看了,而是他和我們的期望值之間越來越有差距。這差距起源於他的高起點。
  • 體育電影的春天來了?!
    是的,金雞、金像、金馬「三金大滿貫」的導演陳可辛攜手「鞏皇」鞏俐,將推出體育電影《中國女排》。在此之前,陳可辛導演籌備的同屬體育電影的《李娜傳》剛殺青不久。於是,有網友認為陳可辛和體育電影「槓上了」!無獨有偶,近日體育電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中國桌球》和定檔11月15日上映的《父子拳王》。
  • 電影《破風》影評:體育題材電影的新高度
    中國編導網微信號:biandaov  講《破風》,應該從它的類型講起。或取材於真實人物,或改編自虛構小說,或脫胎於編劇想像,均能通過對主角迎難而上、愈挫愈勇、突破自我的過程描寫,來展現拼搏進取的勵志主題和體育精神。  國內第一部關於體育運動的電影是《一腳踢出去》,由第一代導演張石川和左翼作家洪深執導,還涉及到踢假球的故事情節。
  • 《奪冠》能引領體育電影奪冠嗎
    在新冠疫情肆虐、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的沉悶背景下,在歷經改名、爭議、刪減、撤檔(僅此一項就更改了5版)等諸多波折之後,姍姍來遲的這部體育電影無疑投射了國人太多的沉澱、期待和想像。有人稱其為中國版《摔跤吧,爸爸》,有人預言它將橫掃賀歲檔,有人期待它能打破受眾年齡壁壘,讓女排不再停留在上一代的記憶中。
  • 2020,「中國體育電影元年」?
    數據整理自網絡眼紅印度的國內電影從業者紛紛發出疑問:為什麼國產體育電影沒有誕生這樣一部「爆款」?早在1958年,謝晉執導了中國第一部彩色劇情片《女籃五號》,隨後《水上春秋》《沙鷗》等體育電影構成了早期體育電影的風格。此後很久中國再未出現具有代表性的體育電影,更多的還是披著體育外衣的類型電影,如《羞羞的鐵拳》和《飛馳人生》。
  • 那些難忘的體育電影(二)突破盲點
    之所以放在這個系列裡,是因為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個高二的小朋友輾轉找到我,說想要轉載第一篇關於體育電影的文字在他們學生的公眾號裡,之所以一定要跟我直接溝通,是要談稿費和版權的問題。小朋友的法律意識和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讓我非常感動,也再一次堅定了我的一個想法:中國是有希望的,這些希望就在孩子們身上。至於孩子們的稿費,就留給他們繼續活動吧。
  • 比《你的名字》更令人感動的日本電影:《比海更深》
    樹木希林是日本國寶級的女演員,出演過不少電影,演技精湛,實力非凡。在《比海更深》裡,她再一次飾演阿部寬的母親——上一次,是在是枝裕和的作品《步履不停》裡,有意思的是,那部電影裡,阿部寬也叫「良多」。就在這時,前妻詰問他:「那麼拼命想當一個好爸爸,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沒有努力呢?」而就在不久之後,母親和前妻坐在一塊聊天,心懷渴望的母親問良多的前妻,還有沒有重歸於好的可能?前妻給了一個否定的答案,母親很失落,但也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她向良多前妻拋出一個語重心長地疑問:「怎麼就會變成這樣了呢?」
  • 為什麼魯伯特·格林特不再演電影了?
    魯伯特·格林特因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扮演羅恩·韋斯萊一角而一舉成名,但為什麼他沒有在更多電影中露面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最令人感動的動漫電影,第一名竟然是......
    大家在看動漫電影的時候有沒有感動到流過眼淚呀?筆者はアニメ映畫で涙を流した事はないのですが、作品に沒入して感動してしまう方も多いようです。小編雖然沒有看動漫電影流淚,但是因沉浸在作品中而感動的情況卻有很多。そこで今回は「人生で一番泣いたアニメ映畫」をアンケート・ランキングにしてみました。
  • 事實上,體育電影也可以很無節操
    由布拉德·皮特飾演的這位經紀人,是全片中的唯一主角,而也因為此,電影從一開始就無關乎體育。電影在講的不是運動員如何突破自身,進而達到一個不可能目標的故事(這也是大部分體育電影在講的),而是一部講述一個人如何對抗整個體制的電影。
  • 中考體育不及格?學會這3跑步法,體育老師:1000米不再氣喘籲籲
    每年全國各地的中考考試之中,都會在中考之前進行一場「體育中考」。而各地現行的體育中考標準,一般都是30分左右。中考就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很多中考考生,因為體育中考只有十幾二十分,與「重點高中」失之交臂,或者因為體育中考的分數拖後腿,讓考生直接沒有高考的機會。那麼中考體育不及格?
  • 求知//《令人感動的一幕》
    《令人感動的一幕》作者:夢昕悠悠主播:默言生命中總有很多讓我們感動的人或事,但動物之間的這種依戀,還是第一次聽說,當聽他人說起時,有一種激動想哭的感覺,因我能感知到那種情景,眼眶熱熱的,心裡是暖暖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