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吸引整個業界目光的第二輪全國藥品帶量採購招標工作正在上海藥事所展開。本輪採購共納入33個品種,包括阿比特龍、阿卡波糖、白蛋白紫杉醇等,覆蓋糖尿病、高血壓、抗腫瘤和罕見病等領域。
據現場媒體消息,早上七點半就陸續有藥企來到招標處,粗略統計共有122家企業參與投標。而且從目前流出的品種降幅來看,此輪集採整體降幅預計比前兩次更大。
以大品種阿卡波糖為例,此前在河北省兩病藥品集採中阿卡波糖片(50mg)入圍企業是杭州中美華東,中選價格為0.61元/片,相比於華東此前中標價格降了59.1%,相比原研藥企拜耳更是下降了70.6%。
顯然受此影響,在本輪集採中拜耳給出的價格極富誠意,單片價格為0.1807元,低於中美華東的河北中標價,比規定的最高有效申報價還低了近80%。而且在本輪阿卡波糖競標中,共有中美華東、綠葉製藥以及拜耳三家競爭,報價分別是13.96元、9.6元和5.42元,規格都是50mg/30片。按照入圍規則,申報企業三家的最多入圍兩家,中美華東可能面臨直接出局。
除此之外, 格列美脲片(1mg)競標中,原研賽諾菲放棄報價,重慶康刻爾製藥給出的報價是0.053元/片。武田製藥在坎地沙坦酯的競標過程中直接出局。
競標過程不可謂不殘酷。
跌破地心的集採價將成常態,高值耗材成為下一個集採目標
全國藥品集採在短短幾年時間裡,以顛覆式革新改變整個醫藥行業生態。在幾輪集採過程中,採購品種逐步增加,集採範圍從11個城市試點向全國擴張,降價幅度每每創下新高,招採規則也逐漸完善。
對此,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向藍鯨財經表示,全國第二輪集採開標藥品降價幅度會大於第一次集採,這是因為國家談判人員的談判能力經過上一輪後有了進一步提高。另此次規則有所變化,主要體現在從獨家中標拓展至6家中標,入圍的企業越多,藥品價格降幅會越大。並且,這次集採中上海已經發布了各省需要的採購量,也在客觀層面上實施了真正的帶量採購。可以看到,國家在體系化層面已經具備更好的談判要素,這體現在價格談判,進入規則、數量,各省計劃採購數量、實施周期差異化、區域選擇優先權、懲戒規則等方面。
據上海證券最新研報稱,此次帶量採購對於競爭較少,單價較低(1毛/片)的品種來說,降價幅度可能會低於50%,但對於超過5個申報企業,競爭較為激烈的品種,降價幅度將可能超過50%。
而且國家明顯有意將集採常態化、規模化,除了國家醫保局組織的全國集採,各地方也在陸續試點各種形式的帶量採購,例如近日河北省開展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帶量採購;武漢開展胰島素專項帶量採購;湖南在全國率先開展抗菌藥物帶量採購;福建省對14個未過一致性評價藥品開展帶量採購等。
此外,山東省醫保局已經明確提出,在國家組織集中採購基礎上,山東省醫保局將以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帶量採購的藥品範圍。同時還將加快推進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
業內人士向藍鯨財經表示,山東省醫保局的動態很可能就是今年醫保的新方向,高值醫用耗材與此前的醫藥市場一樣,具備極大的降價空間與廣泛的覆蓋面。
面對挑戰,藥企向創新化、國際化轉型
面對常態化、規模化的集採,藥企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對此,富煜亞洲總裁姒亭佑向藍鯨財經指出,現在的藥企面對巨大挑戰。隨著國家老齡人口增加,醫保支出將高速增長,但醫保收入增速在沒有開闢另外財源的情況下,醫保收入增長趨緩是趨勢,大面積的限價成為醫保常態,後續的DRGs、依據藥物經濟學定價…等一系列措施控費,將讓我國醫保體系完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未來藥企行業面對醫保控費的壓力將分為醫保內市場與醫保外市場,醫保內市場將兩極化發展,一是向製造方向發展,拼成本優勢、超低毛利及規模化,藥企集中度將不斷提高。藥企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做出更新更有療效的藥物,才能在這紅海中搏出一條生路。其他沒有優勢的小型藥企在這個過程中可能被淘汰或轉型布局其他非醫保細分產業,或部份轉型成為頭部藥企的代加工廠。
目前我國研發的新產品如果僅面向國內市場,未來產品上市後將較難覆蓋投入的研發成本。另外將會出現一批有技術有國際視野中小型研髮型的創新藥企,研發能在國際立足能授權國際大藥企,進入國際市場競爭,在國內則能與國內大藥企合作或授權或自我發展。
另外,他認為,國內藥物全球市佔率從1993年的0.5%左右,到現在已佔全球11%,藥企在國內市場搶佔持續擴大的市場份額的同時,在國際化過程中還存在巨大的機會。伴隨著國家的「走出去」戰略,國內藥企在國際化能力將決定未來的10~20年企業增長速度超越行業均值的一個發展方向,國際上爭取企業下一個持續增長動力。
當然,他也承認在走向國際時某一個臨床失敗在醫藥研發過程中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事,所以需要做好產品管線與戰略規劃。要走國際化之路,企業需有國際化的視野與相應的準備,國際化的投入與國際化一流人才,只有具備強大的實力才有機會獲得未來價值,未來有待企業家的努力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