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樂隊演奏的《喀秋莎》你會喜歡嗎

2021-02-07 演奏家網

演奏家網

中西樂器精彩演奏視頻、名家名曲、作品簡析、演奏技巧、樂理基礎、合唱藝術,多方位展現五彩斑斕的音樂世界。

《喀秋莎》是大家非常熟悉和喜歡的蘇聯二戰歌曲,不光是演唱,演奏的版本也特別多,不過有特色的寥寥無幾。


然而,下面這個由俄羅斯「Eccellente」室內樂團演繹的《喀秋莎》卻讓人為之一亮,在改編與配器上都動了一番心思。


此視頻本公眾號開辦之初就已播發過,只是當時上陣倉促,來不及細加品賞。


還是先看再評。



愛情歌曲《喀秋莎》創作於1938年,此時德國還未進攻蘇聯。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因姑娘與戰士的情愛維繫著前線與後方,歌曲以燎原之勢迅速流傳開來,並以無窮的力量激勵著殺敵的將士。


瑪麗亞·拉扎列娃(樂團小提琴獨奏者)根據勃蘭切爾所作的旋律,並按照室內弦樂隊的演奏形式對歌曲進行了改編。



首先,瑪麗亞的Solo音雖然偶爾跑偏,但曲調昂揚,結合飽滿的音程與和弦連續地大跳上行,華彩而具有號召力。進入主題旋律後,她與大提琴或樂隊輪番交換聲部主次,例如樂隊撥奏襯託小提琴獨奏,或瑪麗亞用分解和弦配合大提琴主旋。


他們將歌曲旋律演奏了四遍,每一遍都不重複,整體上遵循由慢到快、由松到緊的原則,其間,對同一旋律採用了音區對比、節奏變換及演奏技巧的改變等手法。


第五遍開始,樂隊進行了兩次變奏,氣氛變得越來越活躍,越來越彰顯戰鬥力。最後臨近結尾突慢時,又巧妙地加入《卡林卡》的旋律,既有新鮮感又增添了新的活力。接下來,隨著速度的又一次加快,調性從前面的a小調轉入b小調(二級關係調),並加大力度將樂曲推向高潮。


縱觀全曲,《喀秋莎》的意境與魅力一覽無餘。10人組成的弦樂隊挖掘了歌曲的精髓,發揮出弦樂器廣博的表現力,將「喀秋莎」蓬勃的青春和她對戀人的愛,化作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勵著前方將士保家衛國英勇奮戰。


仔細再聽,他們的音樂的確充滿著活力,充滿著戰鬥力。

相關焦點

  • 喀秋莎的前世今生
    呃……這個超級俄羅斯控。春節的時候我朋友歡樂地在家裡和我媽媽組樂隊唱《喀秋莎》,於是我今天就來給大家寫一寫這首歌的前世今生:) 我對這首歌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狂熱。甚至和歷史時代情懷都沒有關係,單純因為這首歌本身。
  • 最受歡迎的蘇聯歌曲《喀秋莎》你知道是如何誕生的嗎?
    事實上,這首歌不僅出現在蘇聯軍隊中的喀秋莎火箭炮出現之前,而且出現在蘇聯衛國戰爭爆發之前。儘管聽到這首歌時我們覺得它非常適合那段戰爭年代。《喀秋莎》歌詞創作者蘇聯詩人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喀秋莎》曲作者馬特維·勃蘭切爾這首歌曲創作於1939年,但當時並沒有流行,是兩年後發生的蘇聯衛國戰爭使這首歌曲脫穎而出,並伴著隆隆的炮火流傳了開來。
  • 「 喀秋莎」是位怎樣的姑娘?
    伊薩科夫斯基的家鄉是俄羅斯的斯摩稜斯克州的福斯霍達村,這個常住人口只有幾百人的小村莊裡,有著世界上唯一一座《喀秋莎》博物館。也許是這一次的故鄉之行給他留下了太多溫暖而美好的印象,在返回莫斯科之後,當回憶起和村民們在一起度過的愉快時光,他寫下了八行詩句,這就是歌曲《喀秋莎》的雛形,「1938年,作曲家馬特維·勃朗特爾邀請伊薩科夫斯基為他的爵士樂隊11月的演出季寫一首新歌。伊薩科夫斯基說,自己近期沒有新作,只有一首未完成的八行詩。
  • 《樂隊的夏天2》來了,你喜歡的樂隊上了嗎?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公布了陣容,一共33支參選樂隊,看到名單有人歡喜有人憂。很多人問:丟火車呢?麻園詩人呢?告五人呢?橘子海呢?對自己喜歡的樂隊沒有上樂夏而難過。第一季的節目從開始到現在,這個綜藝對參與其中的每個樂隊帶來的巨大的關注和紅利是清晰可見的。
  • 喀秋莎:中外經典歌曲18首
    這是一張名為《喀秋莎:中外經典歌曲》專輯。出版有一些年限,專輯裡一共 18 首歌曲,如專輯名字所說,都是中外經典,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前蘇聯歌曲《喀秋莎》、《山楂樹》,還有世界各地民歌如《鴿子》,《友誼地久天長》、和《哎喲媽媽》等。當然,還少不了我們中國的經典《五彩雲霞》等。作為一張專輯,雖然是不同國家的歌曲,不同風格的歌曲,但是都經過統一的編譯配樂,尤其前奏,都根據歌曲特點,加入了不同樂器或電子配聲。
  • 「喀秋莎」: 俄羅斯永遠的戀人
    從聽到《喀秋莎》開始,近衛軍第三師全體官兵的生命只持續了短短一個月。但他們英勇殺敵的事跡,卻很快傳遍了全蘇聯,伴隨著他們事跡的,還有歌曲《喀秋莎》。從此,《喀秋莎》便流傳開來,北到列寧格勒,南到基輔市,在1000多公裡的戰線上,在整個蘇聯,到處都在傳唱著《喀秋莎》。隨著戰爭的深入,《喀秋莎》也被傳唱到了東歐一些國家。
  • 深度丨為什麼是《喀秋莎》?
    之所以會把這種威力巨大的16管132毫米火箭炮叫作喀秋莎,是因為當時蘇軍對這種新式武器高度保密,根本就沒起名稱或代號,只是生產廠家沃羅涅日州的共產國際兵工廠在炮管上印了一個字母「K」,作為共產國際兵工廠的標記,於是蘇軍士兵就根據這個字母「K」,就給火箭炮用了最常見的女生名字「喀秋莎」,這個名字就和那首愛情歌曲一樣,迅速在蘇軍裡傳播開來。
  • 神仙綜藝來襲,喜歡樂隊的朋友不要錯過,《樂隊的夏天》來了
    最近又有一檔綜藝官宣了,就是大家很多人都很期待的綜藝《樂隊的夏天》,還記得去年的樂隊的夏天嗎,這個綜藝給我們的夏天帶來了一抹靚麗的色彩,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樂隊在這個綜藝上大放光彩,雖然說最後選出來的樂隊現在也沒有出圈。
  • 聽了經典的老樂隊或樂隊演奏後,你多大了
    我們將逐一講述幾個老團體或樂隊的歌曲,他們的歌曲在20世紀代或新世紀之初相當有影響力。1、動力火車《背叛情歌》這首歌是由動力火車在演唱的,這是電視劇《水滸後傳》的最後一首歌。你所想的永遠是美麗的,你認為美麗的只是一次,你認為曾經的只是昨天,一切都無法抗拒時間,時間在變,一切都在變,這就是真實的生活!2、樂隊黑豹當你談到黑豹樂隊時,你會想到竇唯;當你談到竇唯時,你會想到王菲;當你談到王菲時,你會想到李亞鵬和謝霆鋒……嗯,我們說這首歌~~在那個年代,如果你想表達這種深沉的情感,你就得搖滾。
  • 蘇聯戰士的最愛——「喀秋莎」
    提起「喀秋莎」這個名字,大家恐怕想到的是那首成名於二戰時期,鼓舞蘇聯紅軍將士英勇反擊法西斯的名曲。
  • 經典搖滾樂迷必看 | Skid Row(窮街)樂隊吉他手教你演奏
    近期,全球知名吉他品牌 Gibson 公司推出了一檔全新吉他節目《Riff Lords》,這檔節目會邀請很多著名 Gibson 和 Epiphone
  • 量身打造虛擬樂隊 Spark智能音箱和你一起即興演奏
    當音樂插上了「智能」的翅膀,你的耳朵將擁有全新的聆聽體驗。如今,更多無法想像的媒介形式層出不窮,當我們演奏音樂,即使沒有自己的樂隊,也無法身處音樂廳,同樣可以收穫玩音樂的樂趣。這也就不難理解,很多業餘玩家同時也是設備愛好者。Spark智能音箱,就是一款能與你一起即興演奏的智能吉他音箱,它是Positive Grid精心打造的產品。
  • 上甘嶺戰役中的「喀秋莎」:「戰士最愛你,敵人最怕你」
    「戰士最愛你,敵人最怕你」——上甘嶺戰役中的「喀秋莎火箭彈戰鬥部裝有TNT炸藥,落地後會發生劇烈爆炸來殺傷目標,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彈徑的火箭彈,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單個發射,也可部分連射,能在7-10秒鐘內將16枚火箭彈全部發射出去,再裝填一次只需5-10分鐘,因而火力兇猛。該火箭炮是由沃羅涅日州的「共產國際」兵工廠組織生產的。
  • 《樂隊的夏天》復活名單已出,你喜歡的樂隊回來了嗎?
    今年是《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去年的《樂夏》最喜歡的樂隊是刺蝟,被「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擊中,詞寫得非常棒!第一季的名氣也很大,所以,今年的《樂夏》在樂隊的選擇上多了很多,好多之前拒絕參加節目的都上了,音樂類型也變得多樣化了。
  • 以「藍」會友——中國布魯斯先鋒樂隊MOJOHAND到堅果!
    孤獨的明星 銀河留下你藍色的足印或許是你散落於天堂的水晶Oh預示著Lenny,Lenny最後的宿命MOJOHAND樂隊 -《Star》天生就敏感堅強 希望更細緻豁達精心策劃冷門的夢 我們造一個黑藍作坊享受著狹窄昏暗 抒發對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楊莊 未來會在何方歡迎各位來到我們的 黑藍作坊MOJOHAND樂隊 -《黑藍作坊
  • 《金剛川》中的「喀秋莎」,威力巨大,到底什麼來頭?
    這個「喀秋莎『是怎麼精確打擊美軍?這個「喀秋莎」又是什麼來頭呢?其實,這個「喀秋莎」的全名是BM-13」喀秋莎「這個火箭炮被蘇聯在二戰中大規模生產,並投入使用。可以說,這個」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聯製造的,是蘇聯國家的,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我國抗美援朝所用的」喀秋莎「可能是引進蘇聯,或者購買蘇聯的。
  • 《金剛川》裡的喀秋莎——來自地獄的少女
    看電影的時候,我對於喀秋莎這種武器非常感興趣,因為這種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居然有喀秋莎這麼美麗的名字,於是就查閱了一些資料,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來看看喀秋莎究竟長什麼樣,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名稱應該叫做喀秋莎是1939年蘇聯研發生產的一種多軌火箭炮,當時研製出來的時候是機密,所以大部分蘇聯士兵也不知道它叫什麼,不過因為發射車上有一個字母「K」,所以大家就給它命名為喀秋莎,這是俄語中對美好女性的愛稱,所以這個冷冰冰的武器就成為了來自地獄的少女。
  • 俄語版《喀秋莎》,實在是太美了~
    點擊上方「民歌中國」可以訂閱哦《喀秋莎》創作於1939年,描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對保衛邊疆的情人的思念。
  • 【一流樂隊】潮劇純伴奏《掃窗會之舉目雲山》司鼓:周松發、領奏:黃壯茂、演奏:廣東潮劇院一團樂隊
    揭陽市揭西縣人1960年畢業分配廣東潮劇院演出隊,後調入廣東潮劇院一團,任樂隊領奏。「文革」期間在汕頭地區文藝宣傳隊。1972年在汕頭地區潮劇團。1978年廣東潮劇院恢復建制,在潮劇院一團任樂隊領奏。擔任瀚百樂隊領奏近30年,其所帶領的廣東潮劇院一團樂隊,伴奏嚴謹,配合默契,音樂華麗優美。
  • 聽老兵講「喀秋莎」的故事(三)
    沒人能想到,這個決定拯救了蘇聯的命運。1939年4月,沃羅涅日的「共產國際」工廠生產的約11門實驗型火箭炮交付部隊,但這之後又足足拖了兩年才得以定型。因為當時的蘇聯最高國防委員會認為,這畢竟是一種新式武器,還要經過嚴格的測試才能大量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