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金剛川》這部電影的小夥伴,都十分佩服解放軍不屈的鬥志。這部電影,把解放軍不怕死、不怕累、為了祖國、為了榮譽不惜奉獻自己的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時,感嘆當今和平的來之不易,應該好好珍惜。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影中的「喀秋莎」精確擊中,一舉殲滅美軍的陣地。這個「喀秋莎『是怎麼精確打擊美軍?這個「喀秋莎」又是什麼來頭呢?
其實,這個「喀秋莎」的全名是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這個火箭炮被蘇聯在二戰中大規模生產,並投入使用。可以說,這個」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聯製造的,是蘇聯國家的,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我國抗美援朝所用的」喀秋莎「可能是引進蘇聯,或者購買蘇聯的。
那麼,這個「喀秋莎」有什麼優點呢?其實很明顯,從影視中就可以看出來,這種火箭炮可以一次發射多枚炮彈。這也是瞬間將美軍隱藏基地炸毀的原因之一。其次,這種火炮價格低廉,容易生產。從電影中可以看到,當時」喀秋莎「多次發射,由於裝彈時間長所以絕對不是一架火箭彈,推測至少有三架」喀秋莎「火箭炮。
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喀秋莎「可以裝在卡車上,這樣一來就變成了移動炮臺,靈活性機動性大大提高,可以很好的打擊敵方。
當然,「喀秋莎」的缺點也顯而易見,換彈時間長、精度較低。其實,這些缺點並不算是缺點,為什麼這麼說呢?換彈時間長可以由數量彌補,多搞幾架」喀秋莎「輪流發射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精度低,但是每次可以發射16發火箭炮,假如幾架依次發射,恐怕沒有人會倖免吧。
抗美援朝一戰,我軍也明白了炮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所以在以後的發展中我國也陸陸續續有了自己的火箭炮,畢竟只有把自己武裝起來,挨打的才不會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