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兒童節,定為每年的6月1日,它是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而設立的節日。
但是令人震驚的是,繼三鹿奶粉事件之後,時隔12年,「大頭寶寶事件」捲土重來。湖南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將一款名為「倍氨敏」的含乳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銷售給牛奶過敏兒童,多名幼兒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醫生檢查後發現,這些孩子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發育遲緩等症狀,並診斷為佝僂病。
今天我們請南京市第二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豔為大家科普一下佝僂病的原因及預防,並指導寶媽如何為孩子正確選購奶粉。
什麼是佝僂病?
佝僂病又稱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在我國屬於重點防治的小兒「四病」之一,是由於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現在條件那麼好,怎麼還會營養不良呢?結合郴州「大頭寶寶」事件來說,永興縣這些幼兒由於牛奶過敏,都選擇了上述固體飲料來替代奶粉。但它不是嬰幼兒配方奶粉,更不是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營養素的種類和含量相距甚遠,長期飲用造成營養缺乏。
近年來,我國嚴重的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發病率已逐年降低,但輕、中度佝僂病發病率仍較高。據調查,在0~3歲兒童中,潛在的、輕型的佝僂病發病率在10%~25%。
佝僂病臨床表現是什麼?
陳豔醫師介紹,佝僂病常見於3月~2歲嬰幼兒,發病緩慢,早期不容易引起重視。孩子一旦患病,會導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合併肺炎及腹瀉等疾病,影響寶寶生長發育。主要臨床表現如下:
1、早期表現一般發生在6月齡以內,尤其是3月齡以內小嬰兒,主要表現為神經興奮性增高,如多汗、夜驚、煩躁、愛哭鬧等;
2、繼續發展可能導致骨骼改變:6月內可出現顱骨軟化,7~8個月可出現「方顱」,就是所謂的「大頭寶寶」,1歲左右下肢呈「O」型或「X」型畸形;嚴重者出現雞胸(胸骨向前凸)或漏鬥胸(下端向內凹陷呈漏鬥狀)的胸廓畸形。
孩子患佝僂病後,生長發育將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會波及到成年後的健康,如胸廓畸形引起心肺功能障礙、骨盆畸形導致女性難產等。
我的孩子一直在補鈣,為什麼還會得佝僂病?
佝僂病的本質是維生素D或鈣缺乏導致骨礦化不良與骨形態異常。陳豔說,門診經常有家長問:我的孩子一直在補鈣,為什麼還缺鈣,還會得佝僂病? 那是因為只給孩子補鈣,忽視了維生素D的補充。殊不知,鈣的吸收必須有維生素D的參與。其實,佝僂病的孩子最主要缺乏的是維生素D,而不僅是缺鈣。缺乏維生素D,即使補再多的鈣,人體也無法吸收和利用,補鈣也只是「虛」補一場。維生素D缺乏時,腸道鈣吸收減少,但體內又需要鈣參與細胞代謝,就只好把骨裡面的鈣「動員」出來,造成骨質的脫鈣。骨質缺少鈣,猶如造房子的混凝土少了水泥,自然不堅實,骨質軟化易變形,形成骨骼畸形。因此,保證充足的維生素D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
對於寶寶來說,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呢?
1、日照不足:曬太陽能夠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寶寶如果缺乏戶外活動可能導致日照不足,阻礙維生素D的合成;
2、維生素D攝入不足: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較少,即使純母乳餵養也難以達到所需量,僅依靠食物來獲取維生素D遠遠不夠;
3、生長過速:嬰幼兒正處於快速生長發育時期,骨骼的生長需要大量維生素D,特別是早產或雙胎嬰兒體內貯存不足,且出生後生長速度較足月兒快,更易發生;
4、疾病因素:肝膽、胃腸道慢性疾病可影響維生素D和鈣、磷的吸收、利用;
5、藥物影響:長期苯妥英鈉、糖皮質激素等可影響維生素D的代謝與功能。
佝僂病危害多多,我們該如何預防呢?
佝僂病的預防要從圍產期開始,1歲內嬰兒為重點,持續到3歲,切記以下幾個要點:
1、孕媽要多進行戶外活動,食用富含鈣、磷、維生素D以及其它營養素的食物。妊娠後期適量補充維生素D有益於胎兒貯存充足維生素D,預防先天性佝僂病;
2、額外補充維生素D:中國營養學會最新指南中明確指出,足月嬰兒出生後2周就應該每日補充維生素D 400IU,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或雙胎兒每日補充維生素D800 IU。
「大頭寶寶」事件後,家長如何正確選購奶粉呢?
母乳是嬰兒天然的最好的食品,對嬰兒的健康生長發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健康的母親可提供足月兒正常生長到 6 個月所需要的營養素、能量和液體量。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無法進行母乳餵養,需要採取配方奶粉餵養嬰兒。「大頭寶寶」事件死灰復燃,家長買奶粉時該如何辨別呢?
有些寶寶吃了普通的奶粉後有一些不適的症狀,就需要用特殊配方的奶粉。一歲以內嬰兒對牛奶蛋白過敏是最為常見的,發病率在2%~5%。牛奶蛋白過敏可涉及全身各個系統,並以皮膚和消化系統症狀為最主要表現,如反覆溼疹、蕁麻疹、嘔吐、腹瀉、便血等,常伴有生長發育滯後。明確牛奶過敏診斷後,母乳餵養者應繼續母乳餵養,母親日常注意迴避牛奶及其製品。當母親飲食迴避後症狀不緩解且伴有生長障礙時,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及時更換特殊醫學專用配方——胺基酸配方。嬰兒使用胺基酸奶粉至少應堅持半年以上,或到過敏寶寶9-12月齡之後,再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轉奶。即從胺基酸配方逐步降級成深度水解蛋白配方、適度水解蛋白配方和普通配方奶粉。家長們不能自行決定購買使用特殊醫學用途配方,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寶寶奶粉的選擇真的不能疏忽大意,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寶寶的奶粉是很重要的,畢竟,貴的不一定合適,而適合寶寶的才是最好的選擇。
通訊員 魏林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來源:揚眼】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