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頭版點讚曲阜等地保糧食安全:強產業穩鏈條,優質產品供得上

2020-12-25 人民網

民以食為天,能源是工業的糧食。保糧食能源安全,就能保障經濟發展的安全線,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能源安全是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真抓實幹保糧食。今年以來,一系列超常規措施密集出臺,疫情防控不誤農業生產。糧食生產穩字當頭,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比2019年增加120.8萬噸。夏糧產量再創歷史新高,早稻生產也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總產量達2729萬噸,比2019年增加102.8萬噸。據農業農村部消息,秋糧豐收也已成定局。我國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齊心協力保能源。各地各部門立足實際,細化煤電油氣保供措施,分類施策、壓實責任,統籌多種能源聯調聯動,有力保障重點地區、重點場所能源需求,確保能源供需銜接有序。發電和電網企業採取有力有效措施,確保生產生活用電安全穩定供應,前三季度發電量同比增長0.9%。

黑龍江:穩政策、強基礎,糧倉豐收有底氣

褚麗娟是黑龍江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的農民,這些年,她帶領村民成立了玄武湖大米專業合作社,在田間地頭琢磨種地的門道:「咱農民把地種好了,國家的大糧倉才牢靠。」

「之前本來擔心受疫情影響趕不上農時,沒想到各項服務更妥帖了。」褚麗娟說,從備耕開始,種什麼品種、施啥有機肥,有微信群答疑,和專家線上互動,一點沒耽擱。「大棚育秧的時候經常颳大風又降溫,專家支招讓加固大棚、用熱風爐增溫,辦法可實用了。」

科技種田,「雲培訓」成了亮點。寧安市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大力開展網上培訓,每天晚上,不少農民準時拿起手機,通過直播聽專家授課。

綠色種田,讓綠色發展理念紮根群眾心中。農業部門組織多批次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指導綠色生產。「現在明顯能感到黑土變疏鬆了,更有勁兒了!」褚麗娟說,這幾年保護黑土地,增施有機肥,效果真不錯,黑土耕層正在變厚。「地力提高了,咱種出的水稻質量才更有保障。」

「我們村是響水大米重要產區,過去村民不知道咋種好。現在專家指導,補貼給力,操心少、風險小,村民種糧積極性更高了。」褚麗娟快人快語,這幾年水稻產量穩,大傢伙兒種地精神頭十足。「前年合作社開始種有機稻,雖說投入大,可回報也多,有機稻每畝能多收700元,鴨稻共作每畝至少多收1000元。」

農民願種田,糧足天下安。「今年黑龍江省糧食播種面積2.155億畝,同比增加近50萬畝;糧食總產預計達1550億斤,增產3%以上;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將達到850萬畝,比上年至少增長30%。」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金會表示,「我們用實際行動維護糧食安全,努力實現農業現代化。」

山東:強產業、穩鏈條,優質產品供得上

山東曲阜市陵城惠農優質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超過40家,麥地從當初的50畝已經發展到8000多畝,今年麥收收購糧食700多萬斤。「生產鏈條上每個環節都關係著糧食安全,我們合作社上連農戶,下連加工企業,作用大著呢。」合作社負責人於新立說。

規模化種植,離不開機械化耕種。在合作社為農服務中心,聯合收割機、無人機等機械設備一溜排開。「我們整合農機約500臺,種地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於新立說,「以前打藥背著噴壺,一畦畦打,現在遙控著飛機在天上飛,一片片灑。不僅省力氣,效果還更好。」

機械化種植,離不開高素質農民。於新立說,為了提高農民種田技能,合作社每年聘請專家,對社員進行兩次專題技術培訓。

高素質農民,做好標準化種植。「我們種的是小麥良種和高品質大田小麥,對種植標準要求高。播種方式、數量都有要求,小麥良種還得人工去雜保證純度。」於新立說,「嚴格標準種出來的小麥,良種公司、麵粉企業都願意要。」

在曲阜市瑞福源面業有限公司麵條加工車間裡,工人們正在自動制麵條機上收攬散裝面入袋。「我們和惠農優質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籤了協議,以每斤高於市場價0.1元以上的價格,收購了他們200多萬斤優質小麥,僅此一項,農戶每畝地能增收10%。」公司總經理李福磊說,「麥種品質更好,適合生產壓麵條、包餃子的專用麵粉。糧食安全不光要數量夠,我們企業還要再加上一道品質安全鎖。」

山西:穩生產、保供應,關鍵時刻靠得住

「頭燈、安全帽、自救器、證件,佩戴齊全……」在山西焦煤西山煤電杜兒坪礦,工人們在索道大廳前排成一隊,進行入井前的安全確認。

煤炭需求大,為了保障出煤量,杜兒坪礦的工人跨兩個工作面開採。杜兒坪礦綜採二隊黨支部書記李通說:「關鍵時期煤要供上,我們更得頂得上。」

「綜採二隊一個隊產量23萬噸,創造了礦上單個隊組產量最高紀錄。在運力最緊張的時候,原煤外運每天也能達到9000噸以上。」杜兒坪礦調度室主任王濤說。

關鍵時刻頂得上,源自於不斷的創新。引進新工藝新技術,實施煤炭清潔高效開採,杜兒坪這個64年的老礦區蹚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爺爺用大鐵鍬挖煤,父親那一輩是半機械化,這幾年開始建設無人值守智能礦山。」杜兒坪礦技能大師工作室主任、掘進一隊副隊長董林一家三代都是礦工,見證了煤炭開採的巨大變化。「現在我們礦是礦山出煤不見煤,原煤出坑進筒倉;矸石上山不見石,矸石山上披綠裝,煤礦四周成了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山西是能源供應大省,省能源局數據顯示:2019年山西煤層氣地面開發和利用量穩步增長,煤層氣產量71.4億立方米,增長26.4%;利用量66.1億立方米,增長29.6%。現今,作為全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山西堅持走煤炭「減優綠」之路,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開發新能源,繼續為國家能源安全做貢獻。

(本報記者朱雋、丁怡婷、吳奇強、方圓、潘俊強、付明麗)

(責編:鄭浦麗、邢曼華)

相關焦點

  • 優質糧食工程如何助力中國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提高中國綠色優質糧食產品供給水平,滿足消費者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轉變,中國官方自2017年啟動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在這一工程幫助下,孫建龍與中國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合作,不僅獲得了優質種源和現代化種植技術,產出的優質糧食也由訂單企業直接回收。合作社因此擴大了種植規模,初步實現標準化生產。
  • ...穩如泰山——泰安市在全省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工作視頻會議上的發言
    市委、市政府將糧食安全作為落實「六穩」「六保」工作的首要內容,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研究部署,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目標考核體系。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工作領導小組,協調聯動、專班推進,推動糧食安全責任制落實。二是構建縱橫合力。
  • 河南省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王國生書記、尹弘省長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一手抓兩頭」,提出要推動供應鏈、產業鏈高效運轉,著力抓好穩鏈、補鏈、強鏈,打造更強創新力、更大附加值、更高完整度的產業鏈條。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同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細化政策舉措,全力以赴做好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工作。  一是抓好產業鏈協同復產。
  • 天時器利人和讓保供穩價安心平臺行穩致遠
    一邊是農民在田間地頭愁賣,一邊是市民宅於家中愁買,農時無法等人,生活不能中斷,怎樣破局?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應運而生。在廣東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期,為落實省委主要領導關於「確保米袋子、菜籃子供應,做好較長時間準備,絕對不能斷供或造成恐慌」的指示精神,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動員所有力量和資源,緊急發出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倡議,在B2B農產品電商平臺「一畝田」上僅用了一天一夜就搭建起了廣東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
  • 擴面提標 穩糧保供 讓農民安心種好地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轉型發展蹚新路#擴面提標 穩糧保供我省新推出系列省級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糧食安全保障備受各界關注。
  • 保糧食豐收底氣更足
    「目前夏糧長勢較好、豐收有基礎,春播進展總體順利,糧食生產有了個好開局。」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服務跟得上嗎?農業農村部專門成立農資保供組,春耕不結束,熱線電話不撤銷、跟蹤服務不鬆勁,督促各地壓實責任。」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介紹。集中採購、領導包片、建立流動超市……各地各部門創新舉措打通農資運輸「堵點」,目前全國農資門店營業率達到90%。加快產能恢復,保障農資供應。
  •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切實守住管好「天下糧倉」
    高水平、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不僅可以「為食者造福」,讓城鄉居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也可以「為耕者謀利」,增加種糧農民收入;還可以「為業者護航」,促進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糧食安全是應對風險挑戰的重要支撐。糧安天下。
  • 津門裡巷|「網」助六「保」 「數」穩「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實現「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無論是「一網羅盡」的權威資訊,還是「雲端生活」的日常體驗,抑或「智能科技」相關產業的逆勢上揚,都充分彰顯了網際網路時代的「數字」基因,成為戰勝疫情的重要力量。當戰「疫」進入了復工復產、「六穩」「六保」的下半場,網際網路、大數據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硬核」擔當。網絡為「媒」,傳「聲」定「音」穩「民心」。
  • 差異化產品創新助推優質專用小麥產業發展
    「大雪」節氣剛過,當前,冬小麥正處於分櫱和越冬期,近期主產區幾次降雨降雪及時補充了土壤水分,為小麥安全越冬和來年夏糧豐收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我國小麥整體品質偏低,適合加工成麵條、饅頭等產品的優質麥大約只佔四分之一。」國家糧食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孫輝舉了幾個例子。
  • 外媒看鹽都|《人民日報》頭版點讚鹽都區大岡鎮佳富村
    12月18日,人民日報頭版「十三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新亮點專欄,以《佳富村:風景佳百姓富》為題,重點介紹了鹽都區大岡鎮佳富村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佳富村是以革命烈士丁佳富名字命名的紅色文化村,近年來,村裡緊扣「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目標,將特色資源化為發展依託,通過發展帶動各類生產要素向村莊集聚,保護自然基底,提升鄉村吸引力,著力營造安居、宜居、樂居的生活家園,使之繪出一幅優美的田園畫卷。
  • 唱響穩糧四季歌——新疆農信助力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
    糧食穩則天下安。近年來,新疆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始終將金融支持自治區制定的穩糧戰略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引導轄屬83家行社以糧食安全為基礎,用金融活水澆灌豐收之花。為克服出行不便,各行社還積極改進和創新信貸模式,推廣以「農貸通」為主的線上農貸產品,引導農戶通過手機申請貸款,有效提升了農戶的貸款辦理效率。各行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又第一時間開展了整村建檔、批量授信工作,要求農區客戶經理不但要「走出去」,還要「紮下根」。
  • 就業是「六穩六保」的首位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並在「六穩」的基礎上提出要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保」是首次在政治局會議中提出。無論是「六穩」還是「六保」,就業都位居首位。
  • 市經信局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衝擊,我市堅持「頭雁」標準,搶抓復工復產先機,抓「六穩」、促「六保」、拓「六新」,持續加大了企業服務的廣度深度力度,在新製造業計劃引領下「雙引擎」協同發力,工業經濟逐步回歸正常軌道,在全省爭先創優中不斷進位。一、主要指標完成情況(一)規上工業增加值。
  • 石泰峰:爭分奪秒幹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全力以赴做好「六穩」「六保...
    他強調,各地要緊緊抓住當前施工黃金期,明確責任、倒排工期、強化督導,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推進項目實施,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力爭各類項目早建成早達產。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搞好服務保障,一對一、點對點地幫助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對急事難事要領導牽頭、專人盯辦、全力攻克,確保幫得到位、幫得有效。
  • 光明日報頭版點讚濟南:在社會民生領域大刀闊斧 為百姓幸福加碼
    12月17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在頭版刊發了題為《聚力民生暖民心——2020年我國民生改善成就掠影》的文章,其中點讚了濟南全面放開落戶限制、不斷完善醫保政策、推出景區措施等做法。全文如下:受疫情衝擊,貧困群眾外出務工受阻,扶貧產品銷售和產業扶貧遭遇困難。  戰疫情、戰貧困,各地多措並舉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組合拳」,緊緊圍繞就業是民生之本,把產業發展和就業創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雙引擎」,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堅決打贏這場總攻戰。  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31家民企和社會組織主動發出倡議,結對幫扶掛牌督戰貧困村。
  •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匯聚...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引發強烈反響;2、胡春華強調,確保平穩有序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3、胸懷兩個大局 做好「三農」工作——論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4、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就美國「2021財年綜合撥款法案」涉華消極條款發表聲明
  • 成都益民集團在新疆建牛肉保供基地
    項目現場打造異地牛肉保供基地 豐富成都市民「菜籃子」據介紹,該項目是成都益民集團落實中央、四川省關於「菜籃子」工程建設工作要求,以及成都市「米袋子」「菜籃子」強基行動方案的重要舉措之一,旨在延長成都益民集團肉類保供產業鏈條
  • 聚焦「三穩四保一加強」 奮戰年度目標任務
    這充分證明,「三穩四保一加強」是廣大中央企業在嚴峻鬥爭實踐中得來的、行之有效的寶貴經驗和行動指南。 清醒頭腦、科學研判,認清落實「三穩四保一加強」的困難和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深遠而廣泛,必須正確認識危與機的辯證關係,紮實做好在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更好落實「三穩四保一加強」工作要求。
  • 落實「六穩六保」,培育發展新動力
    在疫情衝擊下,能源央企如何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同時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帶著這些問題,求是網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  求是網: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談到要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紮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全面落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任務。華能作為發電行業的排頭兵,要如何助力「六穩」、落實「六保」?
  • 聚力「六穩」「六保」|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盤活困境項目重構產業鏈條
    2020-06-23 06:07:5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盤活困境項目重構產業鏈條以資本為紐帶進行金融招引,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讓閒置項目「重獲新生」2020王棟說,更關鍵的是這個項目還是園區內「液化氣—烷基化油—汽油」產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盤活這一項目就能盤活一個產業鏈條。為困境項目尋求源頭活水,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將目光瞄準了中化集團旗下的全資二級子公司——中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化集團有優良的產業背景,化工板塊是該集團的優勢產業,而且東營區域烷基化裝置60%的原料來自中化,該集團還擁有1600個終端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