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筆記之------《 孩子王 》 陳凱歌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影像敘事表意延伸出畫框之外。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 第五代 」 中國導演,通常指的是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學生,受過專業影視技術的訓練,並成長於滌蕩的共和國歷史時期,發演於80年代中期新聲代導演。
第五代青年導演們在當時以更加叛逆、尖銳的姿態,創造了新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影像風格,令中國電影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進而引發了中國電影80年代的一場美學革命。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與影片所試圖呈現的思想主旨結合在了一起,使得每一幅畫面所要表達的含義遠在畫框之外:一個個意象能指被賦予的含義也不再單一,而是更加複雜且深刻。
同時立意於 「 意在境外 」 ,追求 「 象外之象 」 ,蘊涵了 「 第五代 」 導演群體面臨社會轉型時,對於時代精神的深刻思考和歷史反思。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影片中,會經常使用大遠景和固定機位,來表現穿過者對於傳統鄉村面貌的客觀和審慎姿態,同時還使用封閉式構圖、畫中框的方式來表現主人公鄉村教師老杆的壓抑與絕望。
畫中框構圖的安排運用在孩子們在教室裡學習的茅草屋這一電影空間塑造上,營造了鄉村的文化環境對主人公帶來的壓抑、促逼和窒息之感。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老杆對著鏡子裡被分成兩面的自己吐口水,一方面老杆厭惡自己鄉村教師行為的無能為力,另一方面鏡子的使用也暗示人物內心所處的精神分裂的內在撕扯狀態。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只要主人公老杆一進入教室,攝影機前面就一定會有窗戶、茅草屋等遮擋物。而他只要一進入大自然,這些框框架架就消失了。這種自然事物遠遠大於個體之人的構圖手法,其背後的隱喻不言自明。
影片著重表現在力量、體積、數量、面積等參數上遠大於個體之人的自然或者客觀物象,意在表現這些異常強大的客體是主人公身為,實踐主體所無法戰勝的。
主人公所無法戰勝的強大力量發源於實踐主體,所以來生存的文化環境內部,正如人們無法拔著自己的頭髮以離開地面那樣,實踐主體無論如何也無法脫離甚至拯救自己身處的大環境。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隱喻了中國傳統的鄉村封建文化力量之強大,僅憑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撼動,表現出老杆面對鄉村教育和根深蒂固的所謂的 「 民族劣根性 「 時的無能為力。
這正是中國電影 」 第五代 「 領軍人物之一陳凱歌導演80年代作品非常重要的意象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