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陶,本來是一個地名,現在的館陶縣城位於河北省東南部,是個人口三十來萬的小縣城。古時候凡是封地在這裡的公主,都叫館陶公主。歷史上一共有四位封號叫"館陶"的公主,其中以漢文帝之女館陶公主劉嫖知名度最高。
都說劉嫖這個名字有點怪,其實這個"嫖」是「勇健輕捷」的意思,並非現在人們所理解的那個意思。不但名字怪,做事也比較出格,我們來聊聊她與相差四十歲的養子董偃的不倫之戀。
01館陶公主何許人也?
館陶公主劉嫖是漢文帝劉恆的長女,漢景帝劉啟的大姐,是漢武帝劉徹的姑姑。
劉嫖這一生最大最成功的策劃,不是策劃自己,而是策劃別人。在她的策劃下漢武帝劉徹登上了政治舞臺,漢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威風一時,誰說女人在歷史中無關緊要,只是陪襯?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女人在改變著歷史的進程。
劉徹十六歲登基,成為漢武帝,館陶公主功不可沒。這時候的她,既是劉徹的大恩人,也是劉徹的丈母娘和姑母。
後來,陳阿嬌因「巫蠱」案被劉徹廢了皇后,打入冷宮。以館陶公主當時的身份,是完全可以與劉徹理論一番的,光是說一句「如果不是我當初如何如何」,就夠劉徹反省半天的了。但是,館陶公主當時正深深陷人一場「不倫之戀」中。她沒有精力操心女兒的命運,更沒有底氣"據理力爭「。
按《漢書·東方朔傳》上的記載。館陶公主是在丈夫陳午死後,才與」養子「董偃好上的:「(陳)午死,主寡居,年五十餘矣,近幸董偃。」
實際上,早在陳午死之前,館陶公主與董偃的關係就已經有些曖昧了。
02養子董偃
史料記載董偃的母親是個珠寶販子,常年出入館陶公主家做生意。
據說珍珠粉有美容的功效,相傳慈禧太后和埃及豔后都喝它美膚。不知道董偃的母親是不是給董偃灌過珍珠粉,反正,他白皮嫩人見人愛。館陶公主自然也喜歡上了,對他說」我替你母親撫養你吧!「
按道理講館陶公主當初說這樣的話,應該沒想很多的,難道一開始,就把一個幾歲的小孩子當男寵來培養?那樣的話,未免把館陶公主說得太志向遠大了。
館陶公主把董偃留下來,當養子培養,最初的目的,也或許帶有很多慈善的成分。收養一個出身貧寒的小孩,讓他受到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生活,這樣的事情,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應該被表彰吧!
」女慈善家」館陶公主,對小董偃的「義務教育」是抓得不錯的,又是請人教他騎馬射箭,又是請人教他讀書算術、音樂書法,她要將董偃培育成一名「三好」學生:身體棒、學習好,藝術才能也不錯。
時間流逝,董偃長大以後,更是離不開館陶公主了,館陶公主在家的時候,他就是她的「男秘書」,各方面都侍奉得很周到,館陶公主外出的時候,他就是她的專職司機,為她駕車,再加上董偃這人沒有架子,從來不仗著自己是公主的司機而飛揚跋扈,他待人接物溫柔可親,館陶公主周圍的人都很喜歡他。
館陶公主與董偃年齡相差近四十歲。一般來說,年齡如此懸殊,又是乾媽與乾兒子的關係,應該是不會有什麼緋聞發生的。但不知是館陶公主太寂寞了,還是董偃有戀母情節,或者出於報恩心理無法拒絕,這一對養母養子,日久生情,終於在男主人陳午死後,公開「非法同居」,沉溺在愛與欲的海洋裡,不可自拔了。
03主人翁與綠帽子的出處
董偃「傍富婆」的行為,當然有招來不少人犯紅眼病,也有人對館陶公主「老牛啃嫩草」的行為很是不齒。後來連最高領導漢武帝劉徹也知道了這事,有一天他找藉口去看望姑母館陶公主,其實是想看看他這個「新姑父」到底長得什麼樣,所以一進門,就單刀直入地對館陶公主說:「我想看看主人翁呢!」
這就是「主人翁」這個詞最早的出處,這個詞算是漢武帝的一大發明,只是用「翁」來稱董偃,未免把他叫老了點,那時他正是英姿勃發的青年。
現在我們說「主人翁精神」,是一種敬業精神。如果要和董偃聯繫起來,只能說董偃做小情人做得比較敬業,因為他能讓館陶公主開心嘛。
董偃出來見劉徹的這一身行頭很有意思,先看他頭上戴的「綠頭幘」,這「幘」有帽子的裝飾作用,但還不等同於帽子,古代一般為平民所戴,就是在頭髮蓋上一條方巾,一直垂到前額。
李白《古風》中有一句「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就是諷刺那些通過不正當手段得勢的男人的。
這董偃在皇上面前嚇得大氣不敢出,根本不敢自報家門,還是公主代他說道「館陶公主皰人,臣董偃冒死拜謁。」
武帝親手將他扶起來,看見帥哥受寵若驚又無比謙恭地望著自己,不由好開心,就賜他衣冠。這一次終於讓他戴上真正的帽子啦,而且又一次親熱地稱董偃為「主人翁」,特許他和館陶公主起陪自己飲酒。
館陶公主一見小情人的地位得到最高領導的確認,就一遍遍地殷勤地給劉徹敬酒,對陪劉徹前來的隨從,也賞了不少的金錢錦帛,皆大歡喜。
連天子都叫董偃「主人翁」,還有何人再敢輕視呢?這次歷史性的會面之後,不少人爭先恐後投到「主人翁」門下,「主人翁」真是「當家做主人」了。
04不倫戀的收場
「主人翁」事件之後,武帝時期著名的諧星東方朔,拿這次「主人翁」的事來說,他擺出一副御用文人的衛道士嘴臉,對漢武帝劉徹痛訴董偃的罪狀,一開口就說,董偃和館陶公主「敗男女之化,亂婚姻之禮」,說他們攪亂了婚姻禮法,搞亂了社會風氣,然後又嚴厲指出董偃應當砍頭!
其實,東方朔本人很好色。
《史記》上說他「取少婦於長安中,妤女,率取婦一歲所者即棄去,更取婦。所賜錢財,盡索之於女子」。
按照王立群教授的說法就是東方朔娶妻有三條鐵律:
一是專娶京城長安的女人;二是專娶小美女(好女、少婦);三是一年一換。皇上賞給他的錢財,他都用來打發舊美女,迎娶新美女了。
自己喜新厭舊可以大玩美女,董偃始終如一和館陶公主做情人就不可以。
其實漢武帝看來,董偃和館陶公主的事情也無關大體,但是東方朔慷慨陳詞:
第一,以家臣的身份私通主人;第二,不婚而居敗壞風氣;第三,蠱惑陛下沉迷聲色犬馬,這樣的人是國之大賊,死有餘辜。
這一番話說得劉徹心服口服,從此,劉徹就慢慢冷落了董偃,董偃老擔心劉徹會找岔子殺他,大概是患了抑鬱症,不到三十歲就死了。
這件事漢武帝也有責任,為什麼不早一點關心長輩的再婚問題呢?不過後來他按館陶公主的遺囑把他們合葬在一起,也算是對得起館陶了。
館陶公主病逝於公元前116年,這時候陳阿嬌仍然在寂寞的長門宮裡度日如年,當她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的時候,十分傷心,而更令她傷心的是、母親臨終時、留給武帝的遺囑,竟然是希望自已與小情夫董偃合葬。不但沒有提到自己的父親陳午,更是沒有提到自己。
要知道、這時候、館陶公主與女兒陳阿嬌已經整整十四年沒有見面了。
05結語:親情如星星,愛情像月亮
館陶公主在心裡早就擺了一個位置,那裡用來安放她與董偃唇齒相依魂牽夢繞的愛情。至於丈夫陳午,她從未對他心蕩神迷過,而與之有血緣關係的女兒阿嬌呢,只是她政治上的一顆砝碼而已。有時,親情如星星,愛情像月亮,月亮出場,星星也就黯然失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