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上官婉兒情人,將妻女「送給」李隆基,因愛上太平公主而死

2020-11-17 歷史裡的女人

說起唐朝風流才子,李白算一個,如果按樣貌評比的話,那李白就輸給崔湜(shí)了。

崔湜36歲拜相,是唐朝最年輕的風流宰相,其才貌吸引了很多女政治家,其中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兩個好姐妹,都是崔湜的情人。

崔湜不但自己依靠女人,還把老婆女兒送到東宮服侍李隆基,有人說他是吃軟飯的,但他卻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對決中,毫不猶豫地選擇情人。

面對天子的拉攏收買,他竟然無動於衷,最後和情人同歸於盡。難道崔湜和太平公主的愛情,被過於嘲弄了嗎?

崔湜——有顏有才,迷倒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

崔湜出身名門士族博陵崔氏,弟弟崔液、崔滌都非常有文採,他們家時常自比東晉的王、謝二族。

崔湜長相俊美,很有才華,年紀輕輕考上進士,36歲拜相,連宰相張說都感慨:論才華,我們不相上下,但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宰相,不容易!

武則天時期,崔湜剛入仕途,被分配編纂《三教珠英》。這是一本關於儒道釋三教典籍的書,主編為張昌宗和張易之兩個武則天的情人。

二張兄弟都是靠美色往上爬的男人,在編書的過程中,崔湜與他們接觸甚密,為後來的際遇埋下了種子。

第一個看上崔湜的是上官婉兒。據《舊唐書》載:

「時昭容上官氏屢出外宅,湜託附之。由是中宗遇湜甚厚,俄拜吏部侍郎,尋轉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上官婉兒是武則天的女秘書,唐中宗的昭儀,她不顧身份檢點,和崔湜來往密切,倆人情人的關係幾乎是半公開的秘密。

據《朝野僉載》記載:

「(崔湜)有馮子都、董偃之寵。」

馮子都與大將軍霍光的老婆私通,董偃是漢武帝嶽母館陶公主的情人,一句話說明,崔湜和他們一樣,靠女人上位。

崔湜憑藉一張俊臉和出眾的才華,先後與上官婉兒、安樂公主、太平公主搞曖昧,誰的勢力更強盛,他便依附誰。

更有甚者,他還因「妻美,並二女並進儲闈(太子宮中)」,將自己妻女全都送入宮中接近太子,有人諷刺他說:「託庸才於主第,進豔婦於春宮。」

可見崔湜是個見風使舵的男人,對待感情並不忠誠。但是,他和太平公主的關係,卻出乎意料的牢固。

為何李隆基想收買崔湜?

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前,曾經主動找到崔湜,讓他投靠自己。為什麼找他呢,原因有三點:

1、崔湜曾擔任李隆基的東宮官吏,和李隆基有過來往。根據《舊唐書·崔湜傳》記載,玄宗在身為太子期間,曾「數幸其第,恩意甚密」。由此可見,李隆基可能很早就想拉攏崔湜,常常到他家做客。

2、李隆基手中有崔滌這個王牌。崔滌是崔湜的弟弟,和崔湜不是一個陣營,是李隆基這邊的人,李隆基想利用這層關係,讓崔滌做通崔湜的思想工作。

3、崔湜太平公主的情人,他曾侍奉過上官婉兒、安樂公主等多名女性,這樣花心的男人,想挖走太容易了。不僅如此,崔湜比別人更能得到太平公主的信息和情報,一旦將他策反,太平一黨基本上就輸定了。

但是,崔湜卻拒絕了李隆基!

據《舊唐書·崔湜傳》記載,李隆基策反崔湜前,弟弟崔滌特意囑咐他:「主上若有所問,不得有所隱也。」但無論李隆基如何循循善誘,崔湜始終不為所動,堅定地站在太平公主一方。

不僅如此,回去之後,他還加速了和太平公主密謀,策劃利用姓元的宮女,在李隆基經常使用的一種叫做「赤箭粉」的補藥中下毒。

可惜最終計劃破滅,李隆基反手就將太平公主一網打盡,崔湜也被流放,後被賜死。

崔湜拒絕李隆基,難道真與太平公主情比金堅?

1、崔湜與太平公主,早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了。崔湜上任後,一直為太平公主服役,為太平公主在朝中網羅黨羽,他們雖然是以感情建立基礎,但在政治場上立場鮮明,一致對外。以感情裙帶關係,穩固政治聯盟,是武周時代的特色。

2、李隆基雖然有意拉攏崔湜,但卻並非真心啟用。崔湜深知自己幾斤幾兩,李隆基對他的收買,不過是眼前利益驅使,他早有崔日用、張說之輩,一旦崔湜倒戈,他的結局並不如跟著太平公主有前途。

3、最重要的是,崔湜認為太平的實力遠高於李隆基,他壓根沒把天子放在眼裡。李隆基之前,唐朝百年光景多次政變,在崔湜的印象中,女性政治家技高一籌。而且,李隆基此前對太平公主並非全無對策,他將公主貶走京都,但太平依舊可以掌控朝政,足見她勢力龐大。崔湜認為,選擇太平公主,萬無一失。

結語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很多人覺得,崔湜對太平公主情比金堅,甚至有人認為,太平公主最愛的就是崔湜。

然而,真實的情況很複雜,愛情在權力面前,沒那麼重要。李隆基高估了崔湜,崔湜也高估了太平公主,在這場站隊中,靠女人的崔湜終於栽了跟頭。

相關焦點

  • 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來自上官婉兒墓的秘密
    《唐昭容上官氏墓誌》文面上的請託人是當時的睿宗皇帝。但是接下來,撰文者毫不掩飾太平公主痛惜上官婉兒之死的感情,很顯然是特意交代。我們據此認為,上官婉兒的禮葬,完全是出於太平公主遊說唐睿宗的結果,而實際上葬禮的資助者也正是這位當時說一不二的大唐公主。  墓誌所記載的上官昭容的下葬時間是景雲元年(710年)八月二十四日,那麼墓誌的製作時間則在這個日期之前不遠。
  • 【考古】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
    墓誌文中最關鍵的話緊接著皇帝制命出現,曰:「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弔祭,詞旨綢繆。」這句話怎樣理解呢?按照唐代墓誌撰寫的慣例,撰文者大多會在序文末尾對出資製作墓誌的請託人(一般是志主的子女或家庭重要成員)點名奉承一番,以昭顯後者的孝友或慷慨。《唐昭容上官氏墓誌》文面上的請託人是當時的睿宗皇帝。但是接下來,撰文者毫不掩飾太平公主痛惜上官婉兒之死的感情,很顯然是特意交代。
  • 紅顏薄命終有因,不殺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李隆基能否坐穩龍椅?
    太平公主在人生參與的第一次政變裡賺了個盆滿缽滿,於是她又策劃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政變,也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唐隆政變。這一次政變,太平公主不是在幕後,她和李隆基姑侄兩人聯手,政治目標清晰,殺掉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也是在這次政變中,李隆基殺了太平公主的同盟者上官婉兒。說到上官婉兒,我們還要把目光前移。
  • 李隆基為什麼要執意殺掉上官婉兒?斬斷太平公主臂膀才是主因
    但這一次李隆基不幹。李隆基呵斥上官婉兒居心不良,命人斬殺了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死後,太平公主很是傷感,出錢並且派人料理上官婉兒的後事。李隆基趁機殺掉上官婉兒,細細想之,倒也不例外。第一點是李隆基極度厭惡女人當權的紅妝時代。
  •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兩位奇女子之間心心相惜的姐妹情誼
    歷史上記載的上官婉兒是韋後的左膀右臂,而在墓志銘中記載,上官婉兒是李唐陣營的。韋後欲效仿則天女皇,要唐中宗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做接班人。上官婉兒為了阻止這件事情,先是泣血死諫,接著自請退位,然後又要削髮為尼,最後求死,終於讓唐中宗收回了成命。
  • 太平公主,愛上了侄子李隆基,史上最荒淫的公主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亂倫關係實際上是《大明宮詞》的情節,在歷史上並非如此。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她是史上最不正經的公主,太平公主竟愛上了自己的侄子李隆基,她的婚姻、男伴侶都是野史關注的焦點,相比她的權謀而言,野史筆記的作者更喜歡她的情史。今天要說的一件野史趣聞,主人公就是她和她的侄子——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
  • 李成器為何將太子之位讓給李隆基,李隆基為何要殺上官婉兒
    三弟為大唐立下不朽功勳,他才是唐玄宗,李隆基對曾經將皇位讓給自己的宋王李成器始終十分感激,李成器的這個舉措得到了極大的回報,封地和賞賜自不用說,後半輩子過得風平浪靜、富貴愜意。在他死後,唐玄宗還將他追封為「讓皇帝」,恩惠蔭及子孫,而這一切都應歸功於他明智的決定。
  • 李隆基為何執意殺掉了上官婉兒?
    而武則天的身邊也聚集了一批女性政治家,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兒媳韋皇后,身邊的近臣上官婉兒都是權力欲望極強的女性政客。而這三個人都在武則天死後的權力爭奪中落敗,並且全部都被誅殺。這當中上官婉兒的死確實有些冤枉,但是只要涉及到了政治就不能夠以常理來判斷。上官婉兒死於李隆基發動的政變之中,和韋後一道被殺。
  • 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到底是什麼關係?
    婉兒的第二段婚姻直到太子李顯逼迫武皇退位,正是被武皇器重的上官婉兒給他做了內應,為什麼身為武皇心腹的婉兒要去做李顯的內應,或許是因為祖父上官儀的仇,或許是因為太平公主,或許是為了自己心中所謂的正義,總之,武皇的時代至此結束。
  • 李隆基在政變奪權時,為何執意殺掉已經投降的上官婉兒?
    這時蠢蠢欲動的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準備出手了,李隆基衝進了宮中,殺掉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後有準備衝入裡宮,這時太平公主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拿出與太平公主一起起草的遺詔,向李隆基表示自己已經投順於他這一邊了,但是李隆基並不想放過上官婉兒,依舊將她殺死,太平公主得知上官婉兒的死訊十分生氣,但是她無力回天。
  • 李隆基為什麼要殺唐朝第一才女上官婉兒?甚至不惜篡改歷史
    在文採上,上官婉兒繼承他祖父上官松的文風,形成了以「綺錯婉媚」著名的上官體,對唐詩的發展和推動不可忽視;在治理上,上官婉兒在武則天時期,尤其是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之後,基本上所有武則天發布的詔令都是由上官婉兒執筆。《太平廣記》中記錄:「其軍國謀猷,殺生大柄,多其決」,因此上官婉兒有著「巾幗宰相」的美名。
  • 李隆基為什麼一定要殺上官婉兒?因為不殺她李隆基就很難當上皇帝
    李隆基之所以殺掉上官婉兒,主要是因為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關係密切,李隆基怕她兩個人聯手自己更加難對付。再加上李隆基本來就對唐朝這時期的女性掌握大權並且左右朝政很反感,李隆基為了減少競爭對手也要除之而後快。
  • 韋後、上官婉兒、安樂公主、楊貴妃,她們為什麼都被李隆基害死?
    唐朝最美的四個女人,韋皇后、安樂公主(李裹兒)、上官婉兒、楊貴妃。她們的死都與一個男人有關,即最初的臨淄王、後來的玄宗皇帝李隆基。因此有人將其定為「四美」之死的罪魁禍首,是李隆基暴殄天物,故意害死四個絕色尤物。
  • 唐玄宗為何怒殺上官婉兒,且沒有任何通融餘地?
    是因為上官婉兒本是太平公主的政治同盟,有力支持了李隆基的「唐隆政變"。2013年發現的上官婉兒墓,解開了許多歷史謎團。從墓誌中我們可以發現,上官婉兒同太平公主的關係遠比同韋後的關係深厚。那麼,李隆基又為什麼要殺上官婉兒呢?畢竟在「唐隆政變"之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姑侄兩人關係還是不錯的,沒有太平公主的支持,李隆基的政變也絕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李隆基又為什麼要殺太平公主的同盟者呢?
  • 上官婉兒+太平公主+韋後+安樂公主,幾個想學武則天的絕色美女、才女 |九維
    他的老婆韋後、女兒安樂公主卻是狠角色。 韋後把婆婆武則天當榜樣,想當女皇;安樂公主則想著媽媽當了女皇后,接媽媽的班。志向都挺大。上官婉兒也勸韋後行武則天之事。 為了實現夢想,韋後私通武三思,與武氏勢力結成聯盟,形成韋、武集團。
  • 千年萬歲,椒花頌聲:同為李唐時代極負盛名的兩位女人,怎會沒有交集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的「惺惺相惜」
    (李明:《來自大唐的秘密上官婉兒墓考古解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關於毀墓者,有說李隆基所為,有說上官婉兒的仇人政敵(李唐皇室之人)所為,目前大多認同是李隆基為之。「平定太平公主叛亂的李隆基,顯然將上官婉兒視為太平公主一黨,其主要證據就是太平公主安葬上官婉兒。這一推測不僅說服力強,而且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信息,更揭示了當時政治鬥爭的複雜和殘酷。」
  •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的面首崔湜曾密謀毒死玄宗,玄宗得知後令其自盡
    但是崔湜並不滿足於此,為了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他先後依附於武三思、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甚至成為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的面首。當然這樣的崔湜也並沒有什麼好的結果,在李隆基賜死了姑姑太平公主之後,崔湜也被流放嶺南,進而被賜死,結束了他豐富多彩但並不光彩的一生。當時的他不過才43歲。 崔湜最初的官職並不大,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升任從七品下的殿中侍御史。
  • 上官婉兒墓出土,碑文6個字顛覆歷史,專家:難怪李隆基要殺她
    唐隆元年(710年),時為臨淄王的唐玄宗李隆基聯合姑母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一舉將控制朝廷、謀求皇位的韋後集團徹底消滅。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核心成員都在「唐隆政變」中被殺,唐朝頂級的政治女性僅剩太平公主一人。
  •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為何被斬首?
    上官婉兒有這樣的大才,武則天也就不計較婉兒的祖父和父親曾經死在自己手上、婉兒可能尋仇這個了,而且上官婉兒當時的才學可以說是文學界的領袖,武則天喜歡其才華;其次是上官婉兒長得漂亮,而且會打扮,武則天喜歡她與自己年輕時候很相像,且上官婉兒應對朝政大事兒有膽有識,武則天對上官婉兒是寵愛有加。
  • 稱量天下的女相,上官婉兒
    此時此刻,上官婉兒終於成功地洗去了家族曾經的屈辱,現在婉兒的生活徹徹底底告別了「卑賤」二字。 掌握了權力之後,婉兒也開始像武則天、韋後等人那樣肆意地為自己找起了情人。她的情人中有風流倜儻的才子崔湜,也有單純為了政治需要,鞏固地位而不惜肉體布施的武三思。對於這些情郎,婉兒的回報向來很慷慨。她幫著崔湜升到了宰相,又幫著武三思拉攏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