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為何怒殺上官婉兒,且沒有任何通融餘地?

2021-02-19 呼魯喚迅

來源 | 百家號另類視角看歷史

上官婉兒之死,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士人痛惜。她的才情和美好姿容,使之成為一個傳奇。

在唐初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上官婉兒一直在政壇扮演著一種特殊的角色,對當時的政治走向產生了重要影響。

上官婉兒影視形象

上官婉兒長期擔任武則天和唐中宗李顯的掌印官(秘書長),並負責詔書的起草工作,是勾通宮殿內外的關鍵角色。她又是士林領袖,在官紳中有深厚的影響力。

李隆基殺上官婉兒,之所以給後人帶來疑惑。是因為上官婉兒本是太平公主的政治同盟,有力支持了李隆基的「唐隆政變"。2013年發現的上官婉兒墓,解開了許多歷史謎團。從墓誌中我們可以發現,上官婉兒同太平公主的關係遠比同韋後的關係深厚。

那麼,李隆基又為什麼要殺上官婉兒呢?畢竟在「唐隆政變"之前,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姑侄兩人關係還是不錯的,沒有太平公主的支持,李隆基的政變也絕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李隆基又為什麼要殺太平公主的同盟者呢?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是雙方早有仇恨,具體說是李家對上官婉兒有仇恨。

中宗初年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私通且掌控朝政,引起太子李重俊嫉恨,李重俊矯旨殺武三思及其宗族,又到處找上官婉兒。上官婉兒為自保鼓動中宗殺死李重俊,這樣就和李家結了怨。

二是李隆基只是表面上和太平公主合作無間。兩人都雄才大略,且都有做皇帝的宏大志向。從日後李隆基同太平公主的衝突來看,兩人的提防早已有之。所以殺死上官婉兒,也就是殺死太平公主在內宮最關鍵的同盟,對自己未來主導的政治布局有利。

三是李隆基有意提高高力士等親信在宮內的地位,所以必須把上官婉兒這個宮內領袖打掉,換成自己的勢力。

李隆基影視形象

上官婉兒同李隆基的仇恨,其實就是同皇族的仇恨。她和武三思合作「抑李揚武",早就讓李家上下怒氣衝天。當時中宗身處深宮,朝政又被上官婉兒、武三思和韋後等人阻隔,對李家的這種怨恨並沒有直觀感受。這事追索起來,得從武則天時代說起。武則天時代重用上官婉兒,又寵愛侄兒武三思,甚至有讓武三思做太子的想法。於是兩個體制內的紅人勾搭在一起,成了情人。這很容易理解,武則天時代,上官婉兒是無主的女人,恰恰武三思又想固寵,兩人很自然成了情人和政治盟友。這種同盟關係一直持續到中宗時代。中宗初年,武氏家族和中宗關係大體可以。因為武則天生前立中宗為太子時,曾把李武兩家子嗣叫到一起祭天,讓兩家對天發誓世代親善、互相扶持。所以,中宗即位後,武家的榮華富貴仍得以保持。中宗最寵愛的女兒安樂公主還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祟訓。但武三思對自己當年無限接近皇位還念念不忘,內心顯然有更大的圖謀。在上官婉兒的運作下,武三思得以經常性地出入內宮,又和上官婉兒打成一片。中宗、韋皇后、上官婉兒和武三思四人竟經常一起打牌。於是,武三思又和韋後勾搭上了,甚至兩人還當著中宗的面親熱,中宗竟視而不見!原來,李唐本有草原民族血統,世居邊陲,男女關係一向比較隨便。李唐立國後,李家又把這種草原遺風也帶到了宮室。所以,李唐時代,男女關係還是比較開放的。我們都知道安祿山和他「乾娘"楊貴妃勾搭的事。唐朝的貴族女人一向過得愜意。比如太平公主就有幾個公開的情人。上官婉兒除了武三思,還和朝臣崔湜私通。中宗允許韋後和武三思私通,也有愧疚的意思。因為他和韋後是真正的患難夫婦,當年一起流亡。自己三宮六院,豈不能容忍韋後有個把別的男人?

只是這樣,朝政失控了。上官婉兒利用自己掌控皇帝大印之便,每每在詔書中「抑李揚武",武三思利用他掌控的三個女人(上官婉兒、韋後、兒媳安樂公主),越來越目空一切,不把皇族放在眼裡。甚至利用上官婉兒之手,把當年逼武則天退位的幾個重臣(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等)都殺死了。安樂公主李裹兒依父寵,尤其跋扈,經常和武崇訓一起,直呼太子李重俊為奴。武家權勢遮天,武三思武崇訓又目中無人。這樣下去,李家江山又有落入武家的可能。所以,李家上下都比較緊張。受辱的李重俊聯手大將軍李多祚,矯旨發動兵變,襲殺武三思和武崇訓,併入宮搜捕上官婉兒。事敗,李重俊被殺。從整個過程來看,武家上位與上官婉兒的幫助密切相關。李家(包括李隆基)對上官婉兒仇恨的種子早己種下。那麼,既然李家嫉恨上官婉兒,太平公主也姓李,為何還和上官婉兒結盟?因為太平公主是女流,又想做皇帝,他和李家男性對上官婉兒的恨,還是有溫差的。原因很簡單,一方面,太平公主的附馬武攸暨也是武氏族人,她對武三思並無太多惡感。另一方面,假如太平公主做皇帝,她競爭皇位的主要對手,就是李家男性。史書載太平公主「類其母"。這和武則天當年誅殺李氏家族、維護自己皇位的道理是一樣的。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最寵愛的女兒,可以自由出入內宮,她和上官婉兒的年齡也相仿。史書載她們僅相差一歲左右。一個是武則天的寵臣、一個是武則天的女兒,兩人很容易建立友誼。

這種友誼一直持續到中宗時期。據2013年出土的上官婉兒墓誌載,上官婉兒曾四次向中宗諫議反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甚至喝毒藥來死諫。這中間應與太平公主的策動有關。為什麼?因為那時候上官婉兒的情人武三思已被殺,影響不到她的政治活動。唯中宗之妹太平公主可自由出入內宮,兩人又是好友。兩人合作阻止安樂公主上位,既有動機又有一定必然性。既然武三思不在了,上官婉兒又想彌合和李家的怨恨,所以以太平公主為彌合同李家關係的中介,是再合適不過了。打壓李裹兒,就是上官婉兒送給李家男性最好的投名狀。上官婉兒是個老練的政客。之後的史實也證明了上官婉兒想彌合同李家關係的決心。中宗死後,韋後權勢燻天。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合謀,起草了一份詔書讓李重茂為太子。並讓李旦輔政,韋後攝政。雖然無法撼動韋後的地位,但詔書也把李旦引入中樞,極好地平衡了韋後的專權,也阻止了安樂公主李裹兒做皇太女的野心。但這份詔書被宗楚客更改,宗楚客力勸韋後做武則天。比較一下就應該知道,上官婉兒和韋後集團是保持一定距離的。可見,上官婉兒同多年閨蜜太平公主,關係不錯,合作也不錯。正是這種不尋常的關係,引起了李隆基的警覺。姑侄兩人,一個是中宗的親妹妹,一個是中宗的兒子。兩個人在扶立中宗上位上,作用不分仲伯。但雄才大略的兩位,又都想主導「唐隆之變"後的朝綱,甚至想做中宗的皇位繼承人。這樣,接近權力中樞的上官婉兒,自然是一個讓李隆基警覺的變量。所以,當李隆基發動兵變時,上官婉兒頭頂她和太平公主合作草擬的詔書,率全體後宮跪迎李隆基,以向李隆基表明她和韋後不是一夥的。並讓劉幽求代為求情。李隆基把劉幽求推到一邊,揮刀直取上官婉兒的脖子…

太平公主大慟,主持下葬了上官婉兒,並出錢5百匹絹。史書載李隆基修建了上官婉兒墓,應是史官的粉飾。修建上官婉兒墓的應該是太平公主,這才合乎情理。可能是太平公主諫議李旦這麼幹的。至於上官婉兒的墓,史學界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她的墓是自已建的,因為唐人有生前建墓的習俗;一種是通過對上官婉兒墓的考古,並未發現棺槨,墓內有被官方毀壞的跡象,這個毀壞上官婉兒墓的,只能是李隆基。三、殺死上官婉兒,李隆基才能讓親信高力士等掌控內宮李隆基殺死上官婉兒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要在後宮扶立自己的班底。只要上官婉兒在後宮,高力士等李隆基親信就很難出頭。可見,以上官婉兒為首的後宮女官同高力士等太監之間,一直有深刻矛盾的。所以,太平公主結盟上官婉兒,和李隆基結盟高力士,兩者之間是根本對立的。史實也證明了這點。高力士不僅在李隆基剿殺韋後的「唐隆之變」中出了大力,在李隆基後來發動的剿滅太平公主的"先天之變"中又出了死力。所以李隆基對高力士是感激的,一生寵愛。也是從李隆基始,太監受寵,直至太監在中後唐的專權。這一切的起因,都與太監當年對李隆基政變的支持有關。李隆基對後宮女官的提防,除了同太平公主的矛盾,也與上官婉兒私通武三思有關。太監作為「家奴",不存在私通宮外的問題。

唐朝大概沒有憐香惜玉的概念,蓋因為草原部落帶來的遺風,男女一樣剽悍。女人狠起來,男人是鬥不過的。所以唐初女人中出現了許多牛人,如武則天、太平公主、韋皇后、安樂公主等,有膽識,有謀略,把男人們壓得喘不過氣來。上官婉兒自然屬於這些牛人中的一員,李隆基不會把她和男人分開看的。擋我道的,一悉剷除。出生於官宦世家的上官婉兒,13歲被高宗封為才人,42歲又被中宗封為昭容,並負責起草詔書。其時上官婉兒己色衰。中宗大概不是看中她的美貌,而是看中她的才幹和在士人中的威望。上官婉兒在武則天時代就被重用,負責起草詔書,又與天下士人交好,主持各種士林大會,才華橫溢兼權傾天下,被人稱之為「巾幗宰相",能量巨大。通過在波詭雲譎的政壇中的長期浸淫,她變得非常圓通,左右逢迎,長袖善舞。讓中宗、武家、韋後、李裹兒還有太平公主,一直到死都對她沒有惡意。但上官婉兒不過李隆基的臨時盟友,又非同時代人。走進新時代的李隆基,必須扶持新勢力。對於無法擺脫舊時代烙印、且有巨大政治能量的上官婉兒,李隆基不僅疑慮,也有畏懼。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青年才俊,李隆基容不得上官婉兒,也最自然不過了。只是他扶立且不斷壯大的太監集團,日後造成了大唐深重的危機,甚至成了葬送大唐基業的關健因素之一,這大概是李隆基生前沒想到的。所以,後世之人對上官婉兒的惋惜,是同初唐的繁盛聯繫在一起的。這個初唐的精靈,也增益了整個大唐的光輝。

相關焦點

  • 上官婉兒墓出土,碑文6個字顛覆歷史,專家:難怪李隆基要殺她
    唐隆元年(710年),時為臨淄王的唐玄宗李隆基聯合姑母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一舉將控制朝廷、謀求皇位的韋後集團徹底消滅。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核心成員都在「唐隆政變」中被殺,唐朝頂級的政治女性僅剩太平公主一人。
  • 李成器為何將太子之位讓給李隆基,李隆基為何要殺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唐高宗時的朝廷重臣上官儀的孫女,14歲時因聰慧善文為一代女皇武則天的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如日中天,在當時的政壇、文壇都擁有顯要地位,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即後來的唐玄宗起兵發動「唐隆政變」,上官婉兒與韋後同時被殺。
  •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為何被斬首?
    更為關鍵的是,婉兒從小便跟母親在大唐的掖庭充當宮女,有一個有宮女的母親,上官婉兒是如何煉成這一身才華的呢?關鍵之一是基因好。上官婉兒出身不一般,祖父上官儀是唐高宗李治時期的宰相,上官儀任宰相之時,正逢武則天政治野心顯露之時,久而久之,李治對自己的老婆心生不滿,有了廢掉武則天的想法,但是廢后沒有名正言順的理由。
  • 蒙曼評上官婉兒:唐朝宮廷女性 也風流也難當
    關於上官婉兒的評價歷史上對上官婉兒評價褒貶不一。究竟怎樣的描述才是對她相對客觀的定位呢?蒙曼:上官婉兒是唐代(包括)武周時代著名的才女和政治人物,為文壇的繁榮做出過巨大貢獻。但是,受制於環境和個人氣質,婉兒政治立場搖擺,沒有固定的價值觀,因此,算不上優秀的政治家。
  • 上官婉兒被殺真相,四十多歲卻依舊不甘寂寞,被後世唾棄
    上官婉兒本是名門出身,卻變成了奴才,人生的起落不要太大。為奴期間,出身書香門第的母親也沒有落下對上官婉兒的培養。據說上官婉兒四五歲就能出口成章,她的才華傳到了武則天的耳朵裡。最後上官婉兒用才華徵服了武則天,武則天決定免除了她的奴籍,還讓她掌管詔書,這個決定改變了上官婉兒的一生。 上官婉兒就這樣跟著武則天,在武則天登基之後,她的權力也變得越來越大。
  • 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來自上官婉兒墓的秘密
    首先,我要解釋的是,我們之所以沒有將這座墓葬命名為「唐上官婉兒墓」,是因為墓誌序文中沒有名諱,只說「婕妤姓上官」,「婉兒」是兩唐書本傳中記載的上官昭容的名,墓誌是第一手材料,出自當時的人之手,是上官昭容死後兩個月之內所做,從歷史材料的選擇性上講,墓誌文要比後代人編纂的史書可採信程度更高。
  • 唐玄宗為上官婉兒出詩集 揭秘才女的另一個身份
    堪憐詠絮才,唐玄宗為她出詩集   上官家族的詩才基因到了上官婉兒這一代,依舊那麼璀璨輝煌。據記載,上官婉兒14歲時就能依題做詩,須臾即成,而且文意通暢,辭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於是武則天龍顏大悅,將她帶在身邊。上官婉兒的才華,令她擺脫了「罪奴」的悲慘境遇,卻又在踏進宮廷的同時,走上了一條更為兇險的不歸路。
  • 李隆基為什麼要殺唐朝第一才女上官婉兒?甚至不惜篡改歷史
    如果上官婉兒真的是韋後一黨,唐朝歷史上就會出現安樂公主這個中國第二女皇帝——而且還是名正言順繼位的女皇帝,而不是以玩女人丟半個江山出名的唐玄宗!為什麼上官婉兒要三番四次、甚至不惜以死阻止安樂公主成為皇太女呢?
  • 李隆基為何執意殺掉了上官婉兒?
    而武則天的身邊也聚集了一批女性政治家,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兒媳韋皇后,身邊的近臣上官婉兒都是權力欲望極強的女性政客。而這三個人都在武則天死後的權力爭奪中落敗,並且全部都被誅殺。這當中上官婉兒的死確實有些冤枉,但是只要涉及到了政治就不能夠以常理來判斷。上官婉兒死於李隆基發動的政變之中,和韋後一道被殺。
  • 上官婉兒墓地被發現,挖開後心涼了,為何會遭遇破壞至屍骨無存?
    上官婉兒,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文獻記載,上官婉兒深受武則天的喜愛,視其為左膀右臂。唐中宗時期,上官婉兒被封為昭容,權力更甚,有著「巾幗宰相」之稱。
  • 【考古】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
    首先,我要解釋的是,我們之所以沒有將這座墓葬命名為「唐上官婉兒墓」,是因為墓誌序文中沒有名諱,只說「婕妤姓上官」,「婉兒」是兩唐書本傳中記載的上官昭容的名,墓誌是第一手材料,出自當時的人之手,是上官昭容死後兩個月之內所做,從歷史材料的選擇性上講,墓誌文要比後代人編纂的史書可採信程度更高。也許「婉兒」只是上官昭容的乳名,她襁褓喪父,和母親同被沒入掖庭為奴,沒有正式名、字也是可以理解的。
  • 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兒是怎麼死的? 真相羞於啟齒
    陸令萱曾被北齊後主高緯封為「女侍中」,但這個「女侍中」仍然是內廷的官職,不同於廟堂上的侍中,只是內廷儀式性的女官,並沒有宰相的權力。上官婉兒墓誌上說十三歲為「才人」,後來又為女皇武則天掌管詔命,稱為「內舍人」,類似於女皇的秘書。
  • 李隆基在政變奪權時,為何執意殺掉已經投降的上官婉兒?
    ,之後她向韋皇后推薦武三思,而此人十分英武,連續殺害了幾個不支持韋皇后的大臣,之後上官婉兒與武三思私通,並且一直推崇武家,而這一點遭到了太子李重俊的反對,於是開始打壓上官婉兒,並且在景龍元年的時候,李重俊準備殺掉上官婉兒和武三思,他帶領這大將軍殺到武三思的家中,在武三思被刺殺後,上官婉兒為了保命便跑到皇宮對韋皇后說太子要造反,最終太子被殺,上官婉兒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 李隆基為什麼一定要殺上官婉兒?因為不殺她李隆基就很難當上皇帝
    這時候上官婉兒剛出生沒多久,可能由於是女孩武則天網開一面沒有處死上官婉兒,把上官婉兒和母親鄭氏發配宮中為奴。為奴期間,鄭氏悉心調教上官婉兒,就這樣上官婉兒博覽群書,出口成章,不光會做詩而且聰敏異常,做事井井有條。儀鳳二年(677年),武則天聽說有一個出口成章的小姑娘,於是召見了上官婉兒。
  • 《王者榮耀》覺醒之戰上官婉兒怎麼出裝 覺醒之戰上官婉兒出裝攻略
    上官婉兒在王者榮耀的覺醒之戰中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厲害的角色了,只要選到快樂就不能放過,這個英雄的裝備搭配也是很有考究的,因為輸出高,位移多,這樣就能很靈活,那麼大家知道... 王者榮耀覺醒之戰上官婉兒怎麼出裝?
  • 陝西發現上官婉兒墓,出土史料讓人難以直視,專家:真是水性楊花
    然而在邊塞生活的日子裡,作為奴隸的他們並沒有放棄希望,在母親精心的培養下,上官婉兒竟然成為了一個熟讀詩書、明達吏事、聰敏異常的姑娘。這也為其日後的政治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元707年7月,太子李重俊聯合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發動政變,殺武三思,又準備搜捕上官婉兒,然而上官婉兒早已得知消息,跑到唐中宗和韋後處告狀,說太子謀反,準備殺掉皇帝篡權奪位,唐中宗大怒,派人圍剿李重俊,最終李重俊兵敗被殺,上官婉兒躲過一劫。
  • 稱量天下的女相,上官婉兒
    發奮圖強的婉兒在自己十四歲的時候,憑藉自身出眾的文採迎來了人生第一個轉機。略帶諷刺的是賜予她這次轉機的人正是她不共戴天的仇人武則天。當仇人成為自己的伯樂,婉兒應該何去何從?這對婉兒來說是一個沒有選擇餘地的選擇,因為一個卑微的宮婢根本就沒有抗拒女皇的能力,更加沒有憎恨女皇的資本。想要改變自己現在卑賤的命運,洗去家族曾經的屈辱,婉兒所能做的只有攀附武則天這棵大樹。
  •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兩位奇女子之間心心相惜的姐妹情誼
    在傳統的史料上,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沒有任何交集,直到上官婉兒墓志銘的出土,才發現這兩位奇女子之間也有著心心相惜的姐妹情誼。墓誌是指放在墓裡刻有死者生平事跡的石刻,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蓋,下層為底,底部刻有墓志銘。墓志銘又由「序」和「銘」兩個部分組成。
  • 宮心計2深宮計殷柔是誰 元玥姐姐和上官婉兒關係揭秘
    還有網友猜測,《宮心計2深宮計》中殷柔的原型人物會不會是上官婉兒。據了解,歷史上的上官婉兒是西漢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孫三代的後裔。  上官婉兒一生跌宕起伏,與武后、中宗相始終。其門第高貴,卻身世坎坷。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
  •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的面首崔湜曾密謀毒死玄宗,玄宗得知後令其自盡
    但是崔湜並不滿足於此,為了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他先後依附於武三思、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甚至成為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的面首。當然這樣的崔湜也並沒有什麼好的結果,在李隆基賜死了姑姑太平公主之後,崔湜也被流放嶺南,進而被賜死,結束了他豐富多彩但並不光彩的一生。當時的他不過才43歲。 崔湜最初的官職並不大,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升任從七品下的殿中侍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