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之所以殺掉上官婉兒,主要是因為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關係密切,李隆基怕她兩個人聯手自己更加難對付。再加上李隆基本來就對唐朝這時期的女性掌握大權並且左右朝政很反感,李隆基為了減少競爭對手也要除之而後快。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複姓上官,小字婉兒,由於在唐中宗李顯時被封為昭容(後宮嬪妃),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陝州)人,祖籍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唐代女官、詩人、皇妃。
上官婉兒的出身還是比較高的,其祖上都是做過官的,祖父為唐高宗時期的宰相上官儀。和很多的名人一樣,上官婉兒出生之前也有一些神奇的事情發生。據說出生之前,上官婉兒的母親鄭氏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巨人給她了一桿秤,並且對她說:「持此稱量天下士」。鄭氏以為生下的一定是男孩,可是沒想到生下的卻是女孩,很失望。上官婉兒很小的時候,母親鄭氏疑惑的問上官婉兒:「你真能稱量天下士嗎?」沒想到上官婉兒真的咿咿呀呀的回應,母親鄭氏很驚奇就悉心的調教她。沒想到的是真可以稱量天下士。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替高宗李治起草廢武則天的詔書,但是後來武則天質問李治,李治軟弱把廢后這件事推到了上官儀身上。上官儀可以說是為李治背了黑鍋,並且和兒子上官庭芝一同被武則天處死。這時候上官婉兒剛出生沒多久,可能由於是女孩武則天網開一面沒有處死上官婉兒,把上官婉兒和母親鄭氏發配宮中為奴。為奴期間,鄭氏悉心調教上官婉兒,就這樣上官婉兒博覽群書,出口成章,不光會做詩而且聰敏異常,做事井井有條。
儀鳳二年(677年),武則天聽說有一個出口成章的小姑娘,於是召見了上官婉兒。武則天還出題考了上官婉兒,結果當然是武則天被上官婉兒的才情折服,武則天當即免去她奴婢的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武則天稱帝後,很多詔書都是出自上官婉兒之手。但是這時候的上官婉兒充其量只能算武則天的秘書,並沒有多大的政治能量。
據《景龍文館記》說上官婉兒從通天元年(696年)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舊唐書》則是說從聖歷年(公元698年)開始幫助武則天參議政務。由此可見上官婉兒應該是在武則天晚年的時候,才開始有一定的權勢,當然武則天肯定也防備著她,畢竟殺過婉兒的祖、父。
上官婉兒在跟隨武則天的時間裡正史記載很少,也就是說她應該很少參與政治。而野史關於她的記載多為和這個那個的情郎私通,當然很多都是沒有依據的。
上官婉兒在武則天時代政治影響還不是太大,等到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等大臣發動了神龍政變後,武則天被趕下皇位,太子李顯繼位,上官婉兒才開始真正的成為唐朝政治的風雲人物。唐中宗復闢後,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受中宗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並且婉兒不光讓中宗滿意,而且還和中宗的夫人韋後關係很好。
據《舊唐書》中記載上官婉兒與韋皇后、安樂公主亦多往來,屢次勸說韋皇后行武則天的故事。並且還把武三思推薦給中宗,中宗為了對抗神龍政變時的張柬之等大臣,開始重用武三思。後來韋後等人利用武三思把神龍政變的五位大臣貶殺,並且婉兒還經常在詔令中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韋後和婉兒等人權勢越來越大,中宗李顯懦弱,太子李重俊由於不是韋後的兒子,所以很怕她們廢了自己太子之位,改立韋後女兒安樂公主。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終於忍受不了韋後等人的欺負,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發動政變。先殺武三思等人,然後又到上官婉兒住處敲門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嚇得逃到了唐中宗和韋皇后住處,並且說:「太子起兵了,想要殺了皇上和皇后登基」。李顯和韋皇后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到玄武門躲避,並且發兵保衛玄武門,後來李重俊兵敗被手下殺死。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初二日,李顯突然駕崩(一說被韋後毒死),朝政大權盡落韋氏之手。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相王李旦輔政,韋皇后為皇太后攝政,以平衡各方勢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韋溫更改詔書,勸韋後效仿武則天。在這個時候相王李旦的兒子李隆基覺得不能坐以待斃的看著韋後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所以和姑姑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之變。韋後和安樂公主被殺害,其黨羽全部除去,當然這次政變李隆基比較狠,殺了不少冤枉的人。
當李隆基率兵到上官婉兒的住處時,婉兒竟然領宮女開門掌燈迎接,並且把她和太平公主起草的詔書給李隆基的謀士劉幽求看,以證明自己是和李唐站在一起的。劉幽求觀看了詔書向李隆基求情,李隆基說:「此婢妖淫,瀆亂宮闈,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遂殺了上官婉兒。太平公主知道後,很傷心,派人去弔祭,並出錢五百匹絹。
唐隆之變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逼迫李顯兒子李重茂退位,由相王李旦繼位,李隆基由於發動政變有功所以被立為皇太子。李隆基又和太平公主發生了矛盾,李隆基勝利處死了太平公主,從此唐朝的朝政才走向正軌,李隆基繼位後,改年號為開元,開始了勵精圖治的歷史,唐朝也走向了鼎盛的開元盛世。
那麼為什麼李隆基一定要殺了上官婉兒呢?按《舊唐書》裡面的記載,上官婉兒禍亂宮闈,淫亂弄權,死有餘辜。曾有人認為上官婉兒之死是受到了韋後的牽連,因為她與韋氏關係密切而被李隆基所殺。然而2013年出土於陝西鹹陽的上官婉兒墓誌卻否定了這一說法,這個墓誌上竟然說明上官婉兒曾經勸誡中宗不要立皇太女(也就是安樂公主),要把皇位傳給太子。
換句話說上官婉兒並不是一直依靠韋後,可能最早的時候是依靠韋後,但是後來隨著韋後的做法讓上官婉兒看不慣。所以上官婉兒才會向中宗進言反對立皇太女。根據後來婉兒和太平公主起草的詔書,婉兒確實是想歸政李唐的。同時也說明,太平公主和婉兒的關係這時候很密切,這也印證了史書中說婉兒後來又依附於太平公主。
而且上官婉兒的墓志銘對她的評價很高,其中的主要信息就是上官婉兒是忠於中宗和李唐江山的。和《舊唐書》完全不一樣,這就說明上官婉兒在當時的評價要高於後世人的評價。唯一的一種可能就是李隆基改了史書,把上官婉兒寫成了一個淫亂之人,並且還把她寫成韋後的死黨,這樣李隆基殺她就屬於正義之舉了。
綜合上面這些信息,楚風覺得上官婉兒之所以被李隆基除掉,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那就是李隆基應該知道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關係密切,並且看到她們兩個人起草的詔書,更加說明了她們兩個是一心的。李隆基肯定是怕日後兩人聯手,對自己不利,因為當時的風氣就是女人也可以掌權,兩個精明的才女聯合確實威力巨大,李隆基為了自己也要殺掉上官婉兒。
第二,對於上官婉兒這種女人掌權的情況,李隆基是很反感的。當年李隆基的母親就是因為有人向武則天誣陷被武則天處死,後來李隆基又被武則天軟禁了好多年,所以從小他就討厭這些女人惑亂朝綱,處死上官婉兒可以防止再出現女人惑亂朝綱。
第三,上官婉兒這樣優秀,保不齊李隆基的父親李旦也被她迷惑,如果李旦萬一也被她迷惑。對於李隆基是很被動的。
第四,雖然上官婉兒是站在李唐的一方,但是她起草的詔書是立李重茂為帝,這樣的話對李隆基並不是太有利。
第五,上官婉兒能力太過出眾,其忍耐性和意志力是很強的,她身負血海深仇卻在武則天身邊一呆幾十年,這種城府深得讓人害怕。這樣一個有很高才能,且權謀手段高超的人,存在就是一個潛在的危險。
第六,上官婉兒雖然和韋後劃清了界限,可是她曾經畢竟也是韋後陣營的人,肯定幹過一些不好的事情,李隆基處死她也可以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綜上所述,李隆基殺上官婉兒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正是因為殺了上官婉兒的好處遠遠大於壞處,所以李隆基才會在手下謀士求情的時候堅定的處死了上官婉兒。雖然李隆基處死了上官婉兒,但是由於當時太平公主的勢力還是比較強大的,所以對於上官婉兒死後還是以很高的規格下葬。這也是為什麼上官婉兒沒有和韋後等人一樣被砍頭示眾。
總評:上官婉兒是唐朝時期比較有爭議的女性,有人說她奉承權貴、淫亂宮闈,但是也有人說她才華橫溢,巾幗不讓鬚眉,被稱為「巾幗宰相」。但是有時候歷史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上官婉兒在當時的文人評價是很高的,至於後人史書說她私生活混亂,並沒有拿的出手的證據,再說這樣私生活混亂的人在沒有避孕措施的古代竟然沒有其懷孕的記錄,不得不讓人覺得驚訝。其實楚風覺得上官婉兒是中國歷史上的奇女子,她的文學才能和政治才能都有很高的造詣,這在男權為主導的封建社會是難能可貴的。當然這也得益於上官婉兒生在了唐朝這樣一個開放的朝代,同時也遇到了她的伯樂武則天。或許我們現在了解的上官婉兒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上官婉兒,但是她的才氣真是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