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電影告訴我們,我們也只是這地球上的一小部分

2020-11-19 向錢進呀

本年度世界地球日將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為了感受地球和自然母親的力量,在這裡小編推薦幾部經典的地球和自然題材的經典電影。

一、不善待地球的後果,災難類電影3部。

《後天》

人類無節制的開發活動加劇了溫室效應,最後造成氣候異變,地球陷入第二次冰河世紀。丹尼斯·奎德扮演研究氣候變化的美國科學家傑克,2002年在南極探險時,他遇上了冰川大面積崩塌的險狀。(這件事確實在現實中發生了),他根據觀察和研究史前氣候的規律,提出全球氣溫變暖導致極地冰川融化,冰川作為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庫會稀釋北大西洋暖流(鹽水),最終會導致氣溫極端低下,地球將再次進入冰河時候的假設。結果,這個預言變成了現實,龍捲風、海嘯和暴風雪接踵而至,人類陷入了一場空前的末日浩劫。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我們只是地球上的一類生命體,當過度透支環境,所造成的極端後果,是我們無法控制和承受的。倡導低碳生活,杜絕浪費,減少環境汙染是人和自然和諧共存的基礎。

後天

《2012世界末日》

《2012世界末日》

根據瑪雅文明的記載,人類的歷史將定格於2012年。預言中說,到目前為止,地球已經過了四個「太陽紀」。每一紀結束,地球都會上演一出驚心動魄的毀滅慘劇。2012年將是第五個「太陽紀」結束的時候,12月21日末日將會到來。

電影《2012》中,末日來臨的當天。太陽活動異常,地球內部的能量平衡系統面臨崩潰,瑪雅人的預言即將實現,人類將遭遇滅頂之災。各國政府已經聯手開始秘密製造方舟,希望能躲過這一浩劫。

以寫科幻小說謀生的傑克遜(約翰·庫薩克 John Cusack 飾)在帶孩子們到黃石公園渡周末時發生一連串怪事,而且遇到了神經兮兮的查理(伍迪·哈裡森 Woody Harrelson 飾),查理告訴他世界末日即將來臨。伴隨著火山爆發,強烈地震以及海嘯,傑克遜帶領自己的家人駕駛一架臨時租來的飛機衝出被死神陰霾瞬間籠罩的城市上空,開始尋找查理口中各國政府正在聯合秘密製造的方舟。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傑克遜一家來到方舟製造基地,但方舟有限的容納數量引發前所未有的恐慌。最終,僅存的人們用互愛和對生命的尊重渡過了難關。

在這個地球上,我們能成為高智慧生物,彼此互愛和對生命對尊重才是我們得以維繫發展的根本吧。

《龍捲風》

《龍捲風》

美國60年代,一場恐怖的龍捲風暴襲擊了喬.哈汀一家,喬的父親為了保護家人而被風暴捲走。幼年的經歷促使喬長大後成了一名專業研究龍捲風的氣象專家比爾也曾經是追逐龍捲風的氣象專家。

在喬的追風隊中,喬告訴他他以前設計的龍捲風探測儀「多羅茜」已經製造成功了;比爾十分高興,終於決定再一次追風。在喬和比爾與龍捲風的交鋒中,兩隻「多羅茜」由於設計不全面而報廢;而美麗莎卻因無法忍受這種驚險、動蕩的生活而與比爾分手,她認為喬更適合他。又一個大型龍捲風襲來……

這部電影講述了氣象科學家為了解地球,探求自然的奧秘所做的部分工作,通過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展現了這些科學家的工作。

二、地球和自然生物和諧共存,地球和地球生物高分影片5部。

《地球脈動》

地球脈動

從南極到北極,從赤道到寒帶,從浩瀚海洋到荒涼大漠,形態各異的地球生物展現在鏡頭之下,帶來一場無與倫比的饕餮盛宴。《地球脈動2》首次採用4K超高清攝像頭拍攝,攝製組歷經117次行程,走遍40個不同國家,拍攝日長達2089天,製作周期長達三年。歷盡艱辛只為給觀眾還原最真實的自然,每一幀都美到不願意錯過。

《藍色星球2》

《藍色星球2》

時隔16年,《藍色星球2》再度回歸,講述深海之下的傳奇故事。在長達5年的拍攝過程中,歷經125次探險,踏上39個國家,足跡幾乎遍布世界。從各大海岸到黑暗的海洋深處,網羅各處美景,以令人嘆為觀止的畫面讓觀眾領略到海洋的魅力,徹底顛覆你對大海之下生命的理解。

《冰凍星球》

《冰凍星球》

冰凍星球以季節為主線,記錄地球兩極生物一年四季中的各個場景,真實地再現了逐漸溶解的兩極以及生活在這的各種生物,景象蔚為壯觀,令人叫絕。攝製組採用能在低溫狀態下工作的特殊儀器,耗時五年才捕捉到了珍貴的畫面,甚至還拍到了鯨魚遷徙的過程,每一幀都讓人目不轉睛。

《納勒迪:一隻小象的故事》

《納勒迪:一隻小象的故事》

在人類起源地非洲大陸上,每天都有故事發生。這是一頭被人類偷獵活動所影響的小象的故事,溫情而感人。目前整個非洲大陸上,非洲象以每15分鐘一頭的速度被偷獵者捕食,小象的母親去世後,小象的命運揪住了我們每個觀眾的內心。

我們不僅要善待自然,更要善待這個星球上的所有生命。

《植物也瘋狂》

《納勒迪:一隻小象的故事》

這也是世界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配音之作,

大自然無奇不有,植物也來玩謀殺?

別看來它們只是花花草草,它們可都是狠角色!

植物怎麼來誘捕並殺死獵物?我們一起來感受地球上那些奇妙的不被我們所了解的植物那些事吧!

三、關於地球和不同地域文化的電影4部

《極地》

《納勒迪:一隻小象的故事》

在地球的最高峰下面,住著西藏人。這是一部記錄西藏人文史詩的紀錄片,每集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展現西藏人民的日常生活,講述西藏的人文傳承。展現西藏壯麗風光的同時,捕捉了人民生活的種種細節,透過那些可愛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真諦,一幅史詩般的高原生活畫卷徐徐展開。

《主廚的餐桌》

《主廚的餐桌》

由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出品的《主廚的餐桌》自2015年播出第一季起就大受好評,2017年已推出第三季。新一季講述了分別來自韓國、莫斯科、紐約、柏林、秘魯、洛杉磯六位主廚與食物不可不說的故事。這部紀錄片並不是僅僅是有關美食,還關於信念、堅持與創造,更有關於我們人類善於利用地球給我們提供的這些物資進行再創造的過程,了解主廚的背後那一份對食物的熱愛,敬重地球母親對人類食物的饋贈。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地球幾億年發展,站在歷史千年的維度來看地球的變化。不得不看這部人文類影片。河西走廊從歷史上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河西走廊出發,講述了從漢代到新中國,河西走廊與中原王朝息息相關的發展脈絡。從張騫出使西域、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敦煌貿易,再現了河西走廊充滿傳奇色彩的發展歷程。這部紀錄片以極佳的場景再現,富有韻味的臺詞,配合巧妙的故事構思,處處彰顯河西走廊的千年文化底蘊。

《貪嘴義大利》

《貪嘴義大利》

老爺爺加大叔的可愛組合帶你走進義大利人的美食世界,比起花哨炫技類型的紀錄片,《貪嘴義大利》更充滿生活氣息。兩位義大利國寶級大廚,一路開著租來的車帶你走遍義大利各個角落,尋覓童年的味道,欣賞美食的同時,還能感受義大利的文化氛圍。感受地球另一面的飲食文化。

四、最後的真誠推薦,人與自然互動的終極規則

《物種起源理論的形成:達爾文與華萊士的奇幻漂流記》

物種起源理論的形成:

人類是怎麼在自然進化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進化論」是怎麼一步一步形成的,我們就能更好的理解我們所在的地球和我們的自然了。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引發的思考,原來這才是這部電影想告訴我們的!
    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的新家園……小編看完的第一感受是,宇宙萬物,浩瀚星河,人類渺小如斯。然而,這就是《流浪地球》講述的全部嗎?並不是。下面這些這才是這部電影想告訴我們的!這部電影留給我們最特別的意義是在觀影過後我們不禁的思考:人類一定要等到需要去流浪才願意去拯救我們的地球家園嗎?
  • 《流浪地球》這4點缺陷,告訴我們中國缺什麼樣的科幻電影
    恰巧是它的缺陷,更激發了我們對科幻電影、乃至中國電影的反思。在【姑娘】我看來,《流浪地球》的這4點缺陷,正好為我們指明了中國科幻電影類型的4個未來發展方向。 1.電影中有一處播報透露出的細節是轉入地下城後存活的人類只有35億。人類現在總人口70億,在太陽帶來的災難中死了一半。從劉啟姥爺,韓子昂臨終前的回憶片段可以看出,當時地球因為潮汐引力過大,爆發了洪水。
  • 《流浪地球》你真的看的只是電影未曾反思過我們的地球嗎!
    票房位居春節檔第一是有原因的影迷小夥伴們大家好,相信很多朋友都在春節回家與親朋好友看個電影,那麼今年的賀歲檔《流浪地球》票房口碑超級好,吳京真的是賺的盆滿缽滿,演員陣容也算還可以,雖然主角是年輕一代的人,但是通過自己精湛的演技收穫了大多的認可,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科幻片真的是很落後,沒有那個團體願意花大手筆去放在特效上,據小編了解漫威的科幻片,都是上萬個工作人員一幀一幀的修改處理的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 《流浪地球》告訴我們:拯救地球離不開這個黑科技
    作為國產科幻電影的劃時代之作,《流浪地球》以精良的特效和宏大的場景讓人驚嘆。而其中一段"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的警示語也成了網絡金句。同時伴隨著這句警示語,《流浪地球》中的重型運載車無疑也是出鏡率最高的道具了。
  • 《流浪地球》火了!電影中的這些科學奧秘,我們可以這樣講給孩子!
    這部由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歷時4年與觀眾見面。為了打造這部科幻電影,劇組做了大量的功課,整部電影對太空、航天、機械等有著豐富的表現。很多人看完電影後表示,不相信這是中國拍的。很多人看完後依然意猶未盡。
  • 中國史詩級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帶給我們的不只是視覺上的衝擊
    這是地球歷史上最大的危機。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將迅速老化和膨脹,地球將被吞沒。人類竭盡全力拯救家園,無數人挺身而出。九死一生的冒險和人性的終極拷問也已經上演。《流浪地球》是一部國產科幻片,它有著巨大的魔力,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走進電影院。
  • 電影《第九區》告訴我們的什麼是人性,而不是提防外星球的侵略
    相信如果喜歡科幻片的人一定看過,裡面講的是一個主角他感染了病毒,然後傳染給他的家人,導致他家人都全部換上了這個病毒,當然這個時候電影中會出現一個政府的一個特工來清理這些人。這部電影也不例外,政府馬上來清理這些中了病毒的人,想要抓他們去做實驗。而且不管他們的死活想直接抓回去做實驗。通過這個事情,其實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有的政府部門是沒有考慮到人民的利益,直接傷害我們的民眾,也反映了人性的一個醜陋。
  • 【世界地球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這一切都像是在提醒我們,要更加愛護、保護我們的地球了。今天我們迎來了第51個世界地球日在這一天裡我們似乎比平常更加重視這顆星球一點4.22 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起源於二十世紀70年代,是一場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草根節日。
  • 從太空看地球:這是屬於我們的「藍地球」
    在圍繞地球的2597次飛行過程當中,哈德菲爾德拍攝了四萬五千多張照片。一開始只是漫無目地隨便拍攝,拍得越多越好。但是慢慢地,我開始嘗試製訂一些拍攝目標和拍攝計劃,就像計劃性捕獵的獵人那樣。
  • NASA科學家:外星人可能來過地球,只是我們沒認出來
    地球文明僅誕生於一萬年前,現代科技出現於500年前。但是它的迅速發展,讓我們無法預測1000年後的社會面貌。比人類文明古老幾億到幾十億年的智慧文明是什麼?我們不能用貧乏的想像力去推測。科倫坡諾教授指出,以SETI(搜尋地外文明)為代表的科學家在尋找地外智能文明的蹤跡時,往往會陷入幾個典型的誤區,導致之前的努力一無所獲。
  • 這組鏡頭告訴你有地球多美!
    這一切都像是在提醒我們,要更加愛護、保護我們的地球了。攝影:AMIVITALE,NAT GEO IMAGECOLLECTION在肯亞北部的Loisaba原野上,可愛的小長頸鹿正在從一棵樹上吃草,長頸鹿的主要食物來源是金合歡葉,這是大多數其他食草動物無法到達的高度。
  • 《流浪地球》之後,我們期待的不止有《三體》
    自《流浪地球》上映之後,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就此被打開。雖然《上海堡壘》帶來了小意外,但是大家對科幻題材的熱忱並沒有因此熄滅。郭帆更是憑藉《流浪地球》一片,拿下了第32屆金雞獎最佳影片,以及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可謂是大贏家。
  • 《流浪地球》之後,我們期待的不止有《三體》
    雖然《上海堡壘》帶來了小意外,但是大家對科幻題材的熱忱並沒有因此熄滅。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2》正在籌備中;田曉鵬挑起了《三體》大梁;和郭帆合作過《李獻計歷險記》的導演李陽也帶來了新作《從21世紀安全撤離》;以及陳思誠導演新作《外太空的莫扎特》,這些作品無一例外都是科幻題材。
  • 我們是地球的小衛士,保護家園人人有責.
    郭紫萱 8歲《地球小衛士》▼我們熱愛我們的地球,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地球不受到危害,愛護我們的家園。「最好的教育在路上」——華彩美術星,暢遊帝國城!(一)郵寄原稿:①參賽作品需在作品背後右下角用鉛筆標註序號+學生姓名+年齡+作品名稱。②集體參賽請組織老師將作品的信息按組別依次填寫在參賽登記表上,序號順序可依次排列。
  • 被稱為「行星捕手」,它如何幫助我們找到新地球?
    仰望璀璨的星空,廣袤的銀河系也只是宇宙一角。在地球之外,我們有可能尋找到另一個宜居的星球。通過凌星觀測,克卜勒成為行星獵手,為我們捕獲海量的數據。在太陽系尋找新地球可能嗎?應該用哪些辦法尋找新地球?適合生命存在的地方需要有哪些條件?行星探索的新角度又是什麼?
  • 地球,我們的家園,你真的了解嗎?
    地球是一個既不是特別大,也不是特別小的星球。但它是我們的母星,是所有生命的所在地,也是可以觀測到整個宇宙的地方。 質量和密度 物體的質量告訴我們它其中包含了多少物質。在1735年,數學家皮埃爾·布格估算了地球的質量。
  • 【電影福利】《地球:神奇的一天》上映了,我們請你去看電影
    年出品的電影《地球》獲得全球1億票房……闊別10年、跨越22個國家、歷時3年……作為中英電影合拍協議的第一部中英合拍電影……《地球》的續集——《地球:神奇的一天》來了……8月1日,《地球:神奇的一天》在北京進行了全球首映。
  • 如果地球生病了,我們還能去哪?
    2020年開場,蝗災、暴風雪、山洪、冰川融化……一系列環境問題讓我們應接不暇,在思索人與自然平衡關係的同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地球生病了,我們還能去哪兒?《流浪地球》電影臺詞截圖宇宙之大,難道人類沒有第二個容身之處嗎?
  • 我們感知不到的那部分宇宙對我們的意義
    如現在我們猜測的暗物質、暗能量,和接近於清楚物理機理的「量子糾纏」等。有些猜測,最終有可能被證偽,有些可能被證實。被證實的就可以進入人類技術層面,被人類進一步有效利用。③這部分有些可能是微觀層面的,人類可能永遠不能知曉。例如超三維空間等。有些是宏觀上的,如宇宙的膨脹速度大於我們追蹤觀察的速度,那膨脹速度臨界值之外的宇宙部分,我們將永遠無法觀察。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的一股清流
    一部電影能做到這一點就足夠了。往小了說,這是中國電影的一股清流;往大了說,在2019年春節,被這部電影掃過的神州大地,或許會變得更加理性、更加清澈、更加秩序、更加文明。在我看來,這恰恰是小說《流浪地球》最具魅力的部分,也恰恰是電影《流浪地球》最缺失的部分。一般認為,史上第一部科幻電影是梅裡愛的《月球旅行記》(1902),這部短到只有十多分鐘的短片,居然改編自兩位科幻小說鼻祖的三部代表作品,它們分別是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和H·G·威爾斯的《最先登上月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