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這個曾經小眾的行業,在今年突然成了網際網路巨頭們都想插一腳的香餑餑。
一切源於「小宇宙」這隻鯰魚,3月底,由即刻團隊出品的泛用型播客客戶端小宇宙App上架公測,迅速受到大批用戶歡迎,有消息稱目前其在泛用播客客戶端中的市場份額已與蘋果「播客」客戶端相當。8月,經過了「合同事件」的喜馬拉雅正式將「播客」設為獨立頻道,並調整了與播客主的單期付費分成比例。9月,有媒體爆出快手正在內測一款播客App「皮艇」,該產品已於11月正式上線。此外據品玩了解,蜻蜓FM也正在開發一款播客App。
作為音頻內容的一個分類,播客的價值正在得到發掘。而在所有發掘者中,音樂平臺的入場最值得玩味。
11月底,網易雲音樂上線全新的8.0版本,底部新增「播客」一級菜單,同時就播客推出了與歌單類似的「播單」功能。
12月中旬,QQ音樂在內測新版首頁新增了「播客」頂部tab,與原先的「電臺」並列,QQ音樂將與小宇宙App深度合作共同運營「播客」板塊,小宇宙也在該板塊有品牌露出。
QQ音樂內測新增的播客tab此外,兩者也都在新版中為播客用戶設計了更易操作的播放器,並正在計劃或已經推出了相關內容生產者扶持計劃。
「音樂和播客還是挺強關聯的,大家也都比較能夠接受在音樂平臺裡有播客這樣的一個分類。」播客《日談公園》COO李樂告訴品玩。同作為以聲音為媒介的內容形式,音樂和播客具備最基本的共同點,加之音樂和播客都具有的陪伴感、情感向的屬性,也讓音樂平臺用戶比起音頻平臺用戶來,更容易接受播客的存在,這些給音樂平臺發展播客提供了前提。
中國音樂平臺間的競爭一向火藥味十足,這次又幾乎同時展現出對播客的興趣。幾年前還在版權的戰場上打得不可開交的音樂平臺,會把播客當做下一個高地去爭搶嗎?
播客在音樂平臺:從邊緣到被重視
表面上看,音樂平臺近期才展開對播客的布局,但其實從很早開始,播客就已經在音樂平臺生根。
播客在中國剛興起時,已經開始有播客主在音樂平臺上傳節目。李樂向品玩回憶,2010年她曾在QQ音樂聽到過三角龍電臺(中國最早的一批播客之一)。「那會聽播客的渠道非常窄,有的就只是Podcast、豆瓣電臺、QQ音樂、微博或者像 『鄰居的耳朵』這樣的獨立網站,網易雲音樂、喜馬拉雅、蜻蜓FM這些平臺還都沒有出現。」
早期渠道的稀缺性使得QQ音樂這樣的音樂平臺聚集了一批播客。當時絕大多數播客都是「為愛發電」,沒有太多賺錢的考量,他們選擇音樂平臺的想法也很簡單:希望有一個播節目的地方,能讓更多人聽到。
2013年,網易雲音樂以黑馬的姿態出現在中國音樂市場,接著吸引了許多播客入駐。網易雲音樂成為不少播客「發家」的地方——其強項在於社區氛圍和算法,而播客又非常依賴與聽眾的互動,一些即便是沒有平臺支持的播客也因此依靠自然流量積累了自己的第一批粉絲。網易雲音樂在隨後幾年也籤約過一批獨家播客節目,曾有播客主告訴品玩,籤約獨家給的稿費是其選擇留在網易雲音樂重要原因。
更早在音樂以外尋找內容抓手的網易雲音樂至少證明了一點,音樂平臺也具有容納播客的環境與條件。但即便如此,過去播客在音樂平臺的地位始終邊緣。
這最直接地表現在功能上。此前播客不論是在哪家音樂平臺,都是與歌曲共享播放器,前進/倒退15秒和倍速播放等等更適合播客的播放功能一直未被提上日程;也有播客主向品玩抱怨QQ音樂中主播頁的節目展示邏輯,是以每檔節目的創建時間而非更新時間排序(類似於音樂人頁按照發行時間排序的專輯),這就導致一些非季播的持續更新節目無法及時被聽眾找到。
此外,儘管音樂平臺們都在App內增加了「電臺」入口,也多少對其中內容提供過支持,但作為該板塊內容形態之一的播客,卻始終是附屬存在,尚未被提升到戰略高度。
今年早前QQ音樂彈屏向用戶推薦播客專區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最近新版本的上線,各家開始對播客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視。
在給品玩的回覆中,QQ音樂總經理胡琛表示,「QQ音樂會將 『播客』作為未來發展長音頻業務的重要戰略之一,並在 『用心做內容、分發內容』和 『扶持內容生產者』等方面重點投入。」網易雲音樂方面也表示,播客將會得到產品功能和運營措施等方面的更多支持。
發展播客:音樂平臺的命中注定
比起音頻平臺,聽眾和播客主似乎都對音樂平臺青睞有加。
「由於平臺原本的主營業務不同,以音樂為角度開始了解播客,和以其他品類的音頻內容為角度開始了解播客,用戶感受會不同。」小宇宙App產品負責人kyth向品玩分析。
喜馬拉雅等音頻平臺上的首頁推薦內容長期以有聲書、廣播劇、相聲評書和知識付費等為主,聽慣了有聲書、廣播劇的用戶不一定能接受播客這樣的內容;而以播放音樂為主的音樂平臺相對來說更加輕量,而且音樂的受眾基礎更大,與播客用戶重合的可能性也更大。
《日談公園》COO李樂也向品玩表達了相似的觀點,「聽書、聽相聲或聽課的人不見得知道聽播客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而且習慣聽知識付費音頻的人可能會對音頻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認識,比如說你要給我講多少乾貨,我才要聽之類的。」相比音頻平臺,李樂表示《日談公園》跟音樂平臺的合作更為順暢,「包括他們(音頻平臺)的人,也不見得很理解播客是什麼,有時候合作起來甚至會有一些溝通上的困難。」
李樂說,選擇與音樂平臺合作的另一個考慮是,《日談公園》是一檔有「音樂基因」的播客,創始人李志明有音樂行業從業背景,經常會在節目中聊音樂話題。
《日談公園》在小宇宙App的主頁如果說音樂平臺是聽眾和播客主自然的選擇,那麼音樂平臺選擇播客則出於更加實際的考量。
2020年的播客行業的確比過去更熱鬧了。根據Listen Notes的統計,2020年產生了更多的中文播客節目,比2018年2019年總和的兩倍還多;播客聽眾也大幅增加,僅Spotify 2020年度盤點聽播客的用戶就相較於2019年同比增長了108%。
去年宣布將音頻作為戰略方向的國外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為同行發展播客做了榜樣——去年第四季度,Spotify的財報成為「迄今為止淨增值最高的一個季度」,其中播客業務實現了「指數級增長」,同比增長 200%。有明顯數據分析結果表明,播客對Spotify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些數據讓音樂平臺意識到,播客真正的價值被低估了。
對於國內音樂平臺來說,也是時候去尋找除音樂外的下一個內容抓手。版權大戰落幕,國內音樂平臺格局已定,網際網路競爭走向存量市場,不論哪家平臺都要在搶佔用戶時間上花更多心思。相比於只有幾分鐘的歌曲,短則半小時、長則兩小時的播客,能給平臺帶來天然時長,好處顯而易見。
播客也代表了潛在的商業機會。「品牌方尋找廣告渠道其實也走到了一個瓶頸。」李樂告訴品玩。以往品牌方廣告主更傾向在視頻或圖文內容做投放,但如今圖文內容影響力下降,視頻內容也越做越短,最終導致廣告效果有限。
QQ音樂總經理胡琛同樣表示,「當下的社會,內容創作者眾多,內容形式豐富,尤其以 『文字』內容和 『看』內容為主,而 『聽』內容其實門檻更低,是更大的場景。」
「音頻尤其是播客對於品牌方來說是一個新的廣告陣地。」李樂說。隨著播客聽眾數量的增長,在播客投放廣告也變得有利可圖,甚至能夠收穫更好的宣傳效果——播客具有陪伴屬性,聽眾忠誠,有更長的生命周期,因此廣告植入效果也會比視頻或圖文更加深入。據品玩了解,當前頭部播客的廣告合作報價仍遠低於圖文和視頻大號,對品牌方來說能起到「花小錢辦大事」的效果,有著很高的性價比。
音樂平臺發展播客,自然也不會放棄利用播客宣傳平臺上的音樂內容。網易雲音樂在推出播客tab的同時,也宣布了將通過「Music+Talk」打造全新宣發模式,加強播客與唱片公司、音樂人的深度聯動。在給品玩的回覆中,網易雲音樂表示音樂播客將是其播客業務接下來的重點之一,
不過QQ音樂總經理胡琛也表示,其播客內容將不局限於與音樂相關的話題或品類,「對於播客業務,我們希望內容的創作更多地交給發布者去發揮……播客內容其實非常豐富,QQ音樂也希望能捲入更多不同風格的創作者,吸引更多元的內容進入,保持播客的純粹,為聽眾提供更專業的播客內容服務。」
夏天未至,但播客的價值在被感知
音樂平臺之間對播客資源的爭奪似乎將不可避免,但離這一天的到來可能還要些許時日。
儘管都採用了「播客」這個名稱,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對播客的理解卻存在分歧。網易雲音樂認為,Podcast一詞本來就是在線網絡音頻的統稱,而在此前的本土化過程中,播客更多地被用在了狹義的脫口秀、聊天節目等內容上,「我們希望賦予播客原本就有的更廣義的內涵」。因此在8.0版本的呈現中,播客板塊同時包含了有聲書、廣播劇、情感電臺、助眠電臺和聲音直播等等內容和功能。
網易雲音樂播客板塊界面網易雲音樂向品玩表示,之所以啟用「播客」這一名稱,更多是為了適應年輕人的喜好,「年輕人可接觸的傳統意義中的 『電臺』形態正在逐漸消解,我們希望為用戶提供一種適合年輕人的潮流、有趣的聲音玩法。我們期待更多新生代都能用聲音去表達自己,人人都可以是播客er。」
QQ音樂則表示現階段不希望將「播客」與「電臺」混為一談,兩者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我們認為這個前提和共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該生態能夠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QQ音樂的理解裡,播客是用戶可訂閱的原創語言系列節目,節目通常會對特定話題熱點或一些生活日常展開討論,其特點是具有豐富的內容及自然親和的溝通形式。這解釋了QQ音樂為什麼會在新版內測中將「電臺」和「播客」作為並列模塊設置。
QQ音樂「播客」頁與「電臺」頁對比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對播客內涵理解的不同,很可能導致兩家播客發展思路的不同。
而在一些從業者看來,並不是所有的播客都適合在音樂平臺發展。「音樂用戶會比較接受主題是泛娛樂、泛文化的比較接地氣的播客節目,閒聊類和情感類居多。」李樂告訴品玩,而一些諸如財經類的過於「幹」、過於「重」的播客節目,則可能不太會被音樂用戶接受,「大部分用戶會有這樣的想法:我進一個音樂App,就是想要聽聽歌,舒緩一下心情或者開心一下,誰要聽這麼沉重的東西。」
在小宇宙App產品負責人kyth的理解中,播客也應該是一種「有溫度」的媒介,能給聽眾帶來陪伴感,「聽播客的時候不太會有 『沒法做別的事情』的感受,甚至有些播客的聽眾養成了邊聽播客邊打掃衛生的習慣。」這種理解上的一致某種程度上構成了小宇宙App和QQ音樂合作的前提。
網易雲音樂向品玩所說的「音樂、情感品類一直是網易雲音樂播客內容的常青樹」,也側證了音樂平臺更適合的播客發展類型。網易雲音樂也表示,未來仍然會把這兩者作為播客發展的主要方向。
在如何發展播客業務的問題上,不論是QQ音樂還是網易雲音樂,都仍處在觀望和探索嘗試階段,目前也尚未出現如中視頻平臺間激烈的大規模「搶人」現象。「現在的播客市場還太小,比起爭奪第一名來說,把市場做大要重要得多,這需要更多行業力量的加入。」kyth表示。
對於音樂平臺來說,發展播客業務也依然是一件要去衡量投入產出比的事情。「播客內容不像音樂,比如周杰倫的歌,受眾規模就擺在那裡,目前播客和音樂內容比起來還是很小的一部分,」李樂說,「所以平臺可能也要考慮到底要在播客上去花多少錢,還沒有到全力發力的階段。」
不過面對品玩提出的「播客究竟是音樂平臺們一時追逐的風口,還是會持續推進下去的事?」這個問題,受訪者們都還是給出了樂觀預測。儘管播客的夏天還未到來,播客的價值正在切切實實被平臺們感知到。
「如果播客的價值確實是被低估的、有很大潛力的,我想這個市場就會值得一直耕耘下去。」kyth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