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播客「文藝復興」,明年會出圈嗎?

2020-12-24 騰訊網

本文經公眾號毒眸授權轉載

ID:DomoreDumou

作者:夏曉茜 符瓊尹

編輯:何潤萱

播客,這種略顯古老的音頻媒介正在經歷一場「文藝復興」。

作為一種可供下載的聚合音頻文件,播客基於網際網路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簡易信息聚合)等技術發布,而國內則將Podcast直譯為 「播客」,這個詞來源於蘋果的iPod和廣播 (Broadcasting)的結合。

主動上場做播客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在今年,中文播客有了一次小爆發。據《第一財經》援引行業網站ListenNotes的數據,截至9月初,國內已有近1.3萬檔播客節目,而在2020年4月底,這個數字只是1萬出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與此同時,更多的播客平臺也漸次出現。今年3月,即刻團隊開發的泛用型播客客戶端「小宇宙」開始內測;9月,快手又推出了一款播客APP皮艇。

網際網路大廠也紛紛探索長音頻賽道,4月,騰訊音樂娛樂推出酷我暢聽APP,6月,字節跳動上線了番茄暢聽APP。

但即便有這麼多入局者,無論是從滲透率和大眾認知來說,播客在當下仍然是一個小眾市場。

據七麥數據,小宇宙近半年在iPhone的總下載量約10萬餘次,在11月19日的免費音樂APP榜單中排第48位;在喜馬拉雅平臺裡,有聲書、廣播劇等內容佔據主流,播客仍是小賽道。

圖片來源:七麥數據

據普華永道2018年的調研,國內每月收聽有聲書、中文播客、知識付費內容的用戶達到1.5億,這之中有聲書和知識付費行業也遠比播客成熟。

而與之相伴的問題就是商業化——個尚不夠充分成熟的內容市場,先進來的人可能未必是盆滿缽滿,而是危機與風險並存。

多位採訪對象告訴毒眸,播客還是很一個很早期的市場,甚至還不能稱之為一個行業。願意做播客,且還在大力投入精力和時間的團隊,看好的是未來的發展空間。

圖片來源:聲動活潑官網

聲動活潑聯合創始人、《矽谷早知道》的主播丁教告訴毒眸,「明後年再去討論它,一定有些不一樣的內容了。」

知識青年「為愛發電」

據蘋果Podcast公布的2019年度最佳中文播客,《日談公園》《到海外去》《故事FM》《無業游民》《混童話廣播》《剩餘價值SurplusValue》《博物志》位列其中。

而在編輯推薦、年度新播客等榜單中,還出現了《Page Seven》《二後生脫口秀》《極客情報站》《36氪新商業觀察》。

知乎用戶「facert」抓取了蘋果Podcast 上的中文播客,篩選出人氣Top100的播客,評分在4分以上的播客包括《聲行漫步》《聲東擊西》等。

上述播客主要集中在泛文化、脫口秀、商業資訊領域,不少主理人是專業媒體出身。

不難發現,頭部播客製作人幾乎都來「知識分子」圈層,這一點和十多年前,中文播客剛剛興起並無差異。把這個圈子基本串起來,就會發現那句「播客圈都是近親繁殖」所言非虛。

國內最早的播客出現在2004年,帶有明顯的文藝風格。

糖蒜廣播就是當時的代表,2004年,出於職業背景和興趣,資深音樂從業者Demone和朋友Stanley創辦糖蒜廣播,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從分享音樂開始,逐漸覆蓋到了汽車、街舞、塗鴉等亞文化和潮流圈層。

糖蒜旗下開設的部分節目

當時,糖蒜廣播聚集到了一群足夠先鋒的青年創作節目,他們率先推出了《神州脫口秀》,後更名《糖蒜脫口秀》。

2012年,糖蒜團隊創立《糖蒜女子脫口秀》,這在當時屬於"開風氣之先"的內容品類。2013年,糖蒜打造了一檔新節目《天糖電影苑》,以電影評論、主播觀點碰撞為亮點。

因為內容和用戶群體足夠有趣、潮流,糖蒜甚至成了基努·李維斯來到中國之後,宣傳電影《太極俠》的少數幾家媒體之一,這次錄製電臺的經歷被基努·李維斯稱為「最舒服的一次訪談」。

基努·李維斯和糖蒜團隊錄製節目

(圖片來源:糖蒜公眾號)

不僅是自身火了,糖蒜對行業更大的貢獻在於"試錯"和"指引",深深影響了早期播客行業的發展。

很多人受到糖蒜的啟發,做起了中文播客,如知名遊戲媒體"機核",就是在糖蒜影響下做起了自己的播客《Gadio》。

2013年,聽了多期糖蒜、壞蛋調頻等好友做的播客後,相徵也琢磨起了自己做播客這件事兒。當時,相徵經常和朋友聊天,音樂、哲學、生活,話題幾乎無所不包,後來在朋友賀愉的提議下,相徵就拉上幾位好友,做了播客《大內密談》。

由於其在音樂圈的熟稔地位,找過老狼、張楚、丁薇等諸多音樂人錄節目,不談套路,講究真實。

《大內密談》節目截圖

相徵曾說,「我不是說我是一個多好的採訪者或者對談者,但我會用比較笨拙,甚至耍賴的方法,非要把嘉賓的嘴撬開一點不可。」不少音樂人最好的對談就這樣留在了大內。

比如今年1月,木馬樂隊主唱謝強參與錄製的一期節目,就被其粉絲認為是其最深入的訪談之一。時至今日,在蘋果Podcast歷年頒獎中,《大內密談》多次獲得最佳播客、最受歡迎播客第一名。

2016年,曾是《大內密談》聯合創始人的李志明,和朋友「小夥子」(馮廣健)創辦了《日談公園》。目前,《日談公園》在喜馬拉雅收聽量達1.23億次,是喜馬拉雅平臺上泛文化類播客TOP1。

除了聊動漫、電影、旅行等話題,也會涉及一些商業話題,2018年Wework中國區負責人就來錄過一期節目。

《日談公園》節目截圖

而除了早期受糖蒜影響的這一波人外,另外的一些知識分子們也開始不約而同地嘗試播客這種形式。

2007年開始聽播客、也曾經在外媒工作的寇愛哲,於2016年創建了個人播客《愛哲電臺》,2017年接受大象公會邀請,創立了播客《故事FM》,這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敘事型播客之一。

《故事FM》精選故事

2018年初,從媒體離職一年多的前文化記者程衍樑,在對美國播客行業進行深入研究後,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投入的領域,拉上朋友楊一,做起了泛文化播客《忽左忽右》。

回到開頭的那個問題,為什麼知識分子和播客具有如此高的親和性?

這或許是因為聲音本身就具有公共性,而播客剛好通過耳機重建外在世界,達成一種「私密的公共性」,滿足知識群體的情感焦慮與價值觀認同的訴求。

除此之外,騰訊研究院的文章也指出,在當下環境裡,播客的內容效率無論對於生產者,還是聽眾來說都是更高的

一方面,長音頻比圖文生產的容錯率更高,比視頻生產的成本低;另一方面,具備伴隨性特質的播客,讓長內容的攝入不再需要全身心投入,降低了用戶的消費成本。

《津津樂道》主播朱峰就在節目中提到,四年前他開始做播客的原因之一,就是微博圖文已經不能滿足他好好講完一件事情的需求,剛好播客的用戶有耐心聽完這樣的長內容。

小宇宙負責人Kyth做客播客《三五環》時說:「視覺可能是最主要的注意力的集中的場所,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手機上,它有一塊屏,上面展示的東西是你注意力集中最多的地方,我們所有人都在搶這塊屏,這塊屏就是徹底的紅海了。是不是有可能有一些注意力場景在這塊屏以外?」

播客不是電臺

如果你從未使用過播客,那麼用電臺邏輯來理解它就會容易得多。

兩者都同時具有公共和私密屬性,和聽眾之間具有一定的親近感。從上文提及的頭部播客們不難看出,播客的「知識分子含量」更高,討論的話題門檻較高,而電臺因其頻率覆蓋全國,場景更豐富,需要更為通俗。

但對於製作播客的人來說,卻有一些比電臺時代更難的問題。

電臺的形態更接近於「語音直播」。跟播客相比,一期電臺節目在開始前需要準備的文字材料並不多;如果有播出事故,可以用播放音樂或者進廣告的方式緩解尷尬。

電臺形態也更強調互動性,比如有的電臺主要接收聽眾來信、答覆生活疑問。此前上過微博熱搜的一檔節目《葉文有話說》,主播葉文就被稱為「東北上空最狠的聲音」,以「快準狠」幫聽眾解答情感困惑而出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播客如果沒有預先準備好話題議程、主播沒有控場能力,結果可能是慘烈的。

比如,有的訪談類播客,幾位主播和嘉賓的內容分配不均,一位主播可能連續講了40分鐘,其他人沒有發揮的空間,此時播客就成了單向發揮,而失去了交流、碰撞的意義。

敘事類播客的製作難度就更大了。寇愛哲告訴毒眸,《故事FM》有一部分講述者屬於自主報名,但報名素人可能不是該話題的最佳講述者,表達效果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也這就造成不少廢片,得重新尋找講述人。

對電臺這樣的「直播」形態來說,錄製結束就意味著內容已完成,而對播客來說,還有後期精剪的環節。

除了《忽左忽右》,JustPod旗下還出品了《杯弓舌癮》《不合時宜》等節目,每期節目時長大約一小時,後期剪輯大約需要6-7小時。

JustPod旗下原創節目

李志明則告訴毒眸,《日談公園》一期節目的剪輯時長從6-10小時不等,在公司成立的前幾年,他剪輯播客的場景讓人意想不到:在飛機上、在輪船上、在家人的病床外邊……「沒辦法,前期都是我們自己播自己剪,一周更新兩期,不這樣都剪不完。」

「就像你看完《樂隊的夏天》覺得很好,你並不會說『我也來做一檔綜藝』。今天大家覺得播客很接近文字,是因為只有談話類播客,但其實還有敘事類播客,像NPR(National Public Radio,即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簡稱)做過的,那些純粹紀錄片式、綜藝節目式、甚至美劇式的播客。未來大家對播客的(類電視工業的)感覺會越來越明顯。」程衍樑告訴毒眸。

這樣「接近電視工業」的製作難度,便會在播客想要持續性生產時,成為必須要跨過的一道門檻。如今,絕大部分播客生產者依然是UGC,效率和專業度都不及當年電臺的PGC模式。

「七個半月。」相徵告訴毒眸,這是絕大部分新播客,甚至90%以上的播客從創辦到關停的時間周期。

圖片來源:相徵個人微博

相徵解釋道,「一方面,進行到這裡的時候,自己的儲備和身邊人的儲備已經幾乎用盡;另一方面,在這個時間段,當沒有累積到足夠的聽眾數時,你感受不到做播客獲得的心理層面的鼓勵,所以就做不下去了。」

而轉型成為PGC的進程中,原本烏託邦式的想像就不夠用了。

2014年,糖蒜開始嘗試註冊公司,要進行版權的整合以及清算,以及股份的分配。不少核心成員因此離開,而糖蒜仍堅定地成立了公司。

「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資金上,歷經了十年這個節點,你必須要向下一步的更正規化進行轉變。如果沒有轉變,有可能你就錯過這個機會了。」Demone告訴毒眸。

做到一定程度後,選擇「全職」還是「兼職」會是播客的一個發展節點。即使對於尚未「全職」的播客而言,商業化和正規化都會成為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從2019年5月才開始更新的影視評論播客《展開講講》,曾被選為2019年蘋果熱門新播客,目前在小宇宙上有18071人關注。

《展開講講》的創始人之一洞姐告訴毒眸,在進行到第7個月的時候,一次廣告問詢,也讓許多此前沒注意過的問題浮上水面。

「接廣告還涉及非常多具體的問題,比如說你接到廣告投放,對方給你打錢,如果他不能接受你是個人帳戶,你要不要開一個公司,方便開發票,甚至說你的Logo設計和名稱,要不要去註冊一個商標,但是註冊商標也不能是自然人,還是得開公司,就又繞回來了。 」洞姐說。

恰飯,或許不是下一個微信公眾號

和當年公眾號崛起時一樣,播客有著很多令人振奮的想像空間:依靠粉絲規模和粘性,可以實現廣告植入、內容付費、產品營銷等變現方式。

其不同的是,公眾號僅出生兩年,其商業模式、規章制度、後臺分析工具已經成型。既有新榜這樣的數據公司,也有135、秀米等排版工具;而頭部大號也早已被驗證有充分的商業想像力。

2015年,財經作家吳曉波、經緯中國合伙人曹國熊聯合成立了獅享家新媒體基金,迅速投資了「十點讀書」「靈魂有香氣的女子」「餐飲老闆內參」等公號,金額合計達到數千萬元;同年10月,「羅輯思維」宣布完成B輪融資,投後帳號估值13.2億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荔枝播客上線,小眾「播客」大眾化時代來了嗎?
    僅僅是中國音頻第一股的頭銜,在荔枝播客App上架各大應用商店的第一時間,就帶來了圈裡和圈外許多的關注度。美國播客初創公司動輒就融資數千萬美元,反觀中國的播客們還普遍掙扎在溫飽線上。過去的十年,荔枝、喜馬拉雅、蜻蜓FM把在線音頻市場做大,也重塑了這門「生意」的商業邏輯,後兩者帶動了知識付費,荔枝獨以UGC內容脫穎而出,漫長的音頻戰事中,小眾的播客在夾縫中緩慢成長。
  • 中文播客迷思:小眾烏託邦還是新的流量窪地?
    2、在過去幾個月裡,播客的用戶數據有了提升,但在網際網路公司競爭激烈的賽道裡,播客是一個從未被提上檯面的小眾內容。3、在短視頻、直播、綜藝八卦充斥視聽時,播客成為了一群人的心靈避難所,他們有深層次的精神需求、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即使中文播客遠未到破圈、爆發的時刻。
  • 焦點分析|網易雲音樂、QQ音樂試水播客,大平臺能破解小眾市場的...
    2020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推出播客App酷我暢聽、閱文集團推出閱文聽書、字節跳動推出番茄暢聽、快手則孵化出皮艇,巨頭入局讓一向平靜的播客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熱鬧。隨著QQ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在近期試水播客功能,兩大音樂平臺的入局更是為今年熱鬧的播客市場增添了新的看點。
  • 小眾播客的大市場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網際網路製造出了更多價值和觀點的混沌地域,人們生活在一片迷霧森林之中——既看不見對方,也看不清自己,大家害怕被集體吞噬,也恐懼無人聆聽,播客能夠提供的就是穿越迷霧的真實和尋求共鳴的陪伴。
  • 小眾播客,音樂平臺的新戰場?
    播客這個曾經小眾的行業,在今年突然成了網際網路巨頭們都想插一腳的香餑餑。一切源於「小宇宙」這隻鯰魚,3月底,由即刻團隊出品的泛用型播客客戶端小宇宙App上架公測,迅速受到大批用戶歡迎,有消息稱目前其在泛用播客客戶端中的市場份額已與蘋果「播客」客戶端相當。8月,經過了「合同事件」的喜馬拉雅正式將「播客」設為獨立頻道,並調整了與播客主的單期付費分成比例。
  • 中文播客元年:2021,告別「近親繁殖」
    2016年是知識付費元年,2021年該輪到播客了。同溫層的小眾內容播客圈內有一種說法叫做「近親繁殖」,《隨機波動》就是「近親繁殖」的結果。在小宇宙App,《隨機波動》是首個訂閱量超過5萬的播客節目,另一檔「破5」的節目是隔壁友臺《忽左忽右》。截自微博@小宇宙播客App這兩檔播客頗有些淵源。
  • QQ音樂內測播客功能,小眾領域再迎巨頭參賽
    儘管此前在播客領域的表現並沒有那麼美好,但隨著時代的變化,播客再次展現出了出相應的潛力,並成功又一次地吸引了騰訊的注意。據日前的相關爆料信息顯示,新版QQ音樂首頁正在進行大幅更新,其頂部標籤欄在 「推薦」、「音樂館」,以及 「電臺」等固有項目外,將新增 「播客」入口,用來推薦播客的相關內容,並且這一新版也已經開啟灰度測試。
  • 2020年,播客們盈利了嗎?
    這就是中文播客,它有一批非常忠實的聽眾,幾乎每期都會完整聽完,這在快時代看起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藍盈瑩的努力被汙名化了嗎?」「年輕人為什麼不快樂?」「星座是偽科學嗎?」「租房如何不踩坑?」「乘風破浪的迪士尼」等,城市青年所關注的各種議題,幾乎都有播客討論過。究竟是什麼人在聽播客?播客存在十餘年為什麼一直被平臺邊緣化?播客能否盈利?小眾播客如何才能破圈?
  • 全職做播客,能養活自己嗎?
    ,這種略顯古老的音頻媒介正在經歷一場「文藝復興」。但即便有這麼多入局者,無論是從滲透率和大眾認知來說,播客在當下仍然是一個小眾市場。據七麥數據,小宇宙近半年在iPhone的總下載量約10萬餘次,在11月19日的免費音樂APP榜單中排第48位;在喜馬拉雅平臺裡,有聲書、廣播劇等內容佔據主流,播客仍是小賽道。
  • 2020年,播客們盈利了嗎?-虎嗅網
    這就是中文播客,它有一批非常忠實的聽眾,幾乎每期都會完整聽完,這在快時代看起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藍盈瑩的努力被汙名化了嗎?」「年輕人為什麼不快樂?」「星座是偽科學嗎?」「租房如何不踩坑?」「乘風破浪的迪士尼」等,城市青年所關注的各種議題,幾乎都有播客討論過。究竟是什麼人在聽播客?播客存在十餘年為什麼一直被平臺邊緣化?
  • 2021年,播客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沒有傳播優勢的播客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文|寧缺媒體吹風、平臺搶人、音頻平臺跑馬圈地,播客這陣風來勢洶洶。就像當初追捧微信公眾號、鼓吹短視頻創業一樣,如今播客也吸引了很多內容生產者入局。但是,沒有傳播優勢的播客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播客在國內如何?十五年前,"播客"的概念就已經被提出。在普遍的認知中,播客是將言之有物、自帶風格的討論持續記錄下來,以音頻形式通過網際網路傳播。
  • 外來的播客怎麼念好中國經?
    而另一檔主打音樂、娛樂類內容的老牌中文播客《大內密談》,在2019年時,每期節目已有超過 300 萬的播放量。即便如此,中文播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是小眾圈層的自嗨,「圍牆」之外鮮有人知。這背後很大的原因可能在於沒有一檔讓中文播客真正「出圈」的節目。
  • 中文播客何時走出「隱秘的角落」?
    這種合作又會使得研究本身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偏見,從而無法準確反映播客產業的整體圖景。這樣的環境中,將"播客"視為一個單獨的媒介無法成為市場共識,其自身價值難以得到體現。一檔中文播客通常在多個音頻平臺和網易雲音樂等泛用型客戶端進行分發,其結果是播客往往與其他有聲書、知識付費等音頻內容混為一談,播客的價值就在中國近幾年知識付費的熱浪中被淹沒。
  • 小眾領域迎來巨頭,QQ 音樂開始內測播客功能
    對於大部分國內用戶來說,播客一詞顯得那麼遙遠,甚至國內市場做播客的網際網路公司並沒有太大聲音。據品玩消息,國內最大的音樂應用 QQ 音樂正在測試一個包含播客內容的全新版本。  報導指出,新版本的 QQ 音樂首頁進行了大幅度更新,頂部標籤欄在 「推薦」、「音樂館」和 「電臺」固有頁面外,將新增一個 「播客」入口,用來推薦中文播客內容,新版本計劃於今日開啟灰度測試。
  • 中文播客何以走向春天?
    就是這樣一個小眾的領域,在小宇宙之後突然被推到大眾的目光下。 今年10月,快手推出了播客節目收聽客戶端皮艇App;音頻巨頭喜馬拉雅上線喜馬播客頻道、雲剪輯工具;網易雲音樂也在最新版本中將播客入口提到了更顯眼的位置;緊接著,QQ音樂宣布與小宇宙達成合作,並給予播客權重最高的一級入口。
  • 職場話題/2021年,播客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沒有傳播優勢的播客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媒體吹風、平臺搶人、音頻平臺跑馬圈地,播客這陣風來勢洶洶。就像當初追捧微信公眾號、鼓吹短視頻創業一樣,如今播客也吸引了很多內容生產者入局。但是,沒有傳播優勢的播客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 小眾領域終於迎來巨頭入場,繼網易雲之後QQ音樂也將入場播客
    消費電子(cechoice)原創作者 |Reali播客這一詞相信對於大多數國內用戶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而如果你恰好是或者曾經是一個iPhone用戶的話,也許在你的手機的內置應用中看過一個叫做播客的App。
  • 網易雲音樂、QQ音樂試水播客,大平臺能破變現難題麼?
    音樂流媒體這一兩年來都熱衷於討論「長音頻」,原因是以音樂為代表的短音頻,在用戶增長方面已經呈現出了明顯的天花板,音樂平臺的用戶規模雖然仍在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隨著用戶滲透率的進一步提高,行業增長紅利的消退,對於平臺來說,想要持續性實現用戶增長只會越來越吃力。即便是國內唯一上市的音樂流媒體平臺騰訊音樂,也難以通過讓用戶為音樂本身買單獲取可觀收入。
  • 哈裡王子夫婦籤約Spotify,跨界當主播 | 播客圈 012
    Audible的播客激勵計劃近日,只要你符合要求,audible將會幫助你讓更多聽到你的聲音。參與者將有機會獲得1萬美金的資助。來源:https://www.audible.com/ep/podcast-development-program品玩獲悉:QQ音樂正在研發測試一個新版本,該版本最大的變化在於其將突出播客內容。QQ音樂將對「寸土寸金」的「首頁」界面進行更新,頂部tab在「推薦」、「音樂館」和「電臺」之外,會新增一個「播客」入口,用來推薦中文播客內容。
  • 全職做播客,能養活自己嗎?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播客,這種略顯古老的音頻媒介正在經歷一場「文藝復興」。 作為一種可供下載的聚合音頻文件,播客基於網際網路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簡易信息聚合)等技術發布,而國內則將Podcast直譯為 「播客」,這個詞來源於蘋果的iPod和廣播 (Broadcasting)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