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 複雜先天性心臟心房缺損體外循環直視下手術

2020-12-23 天眼新聞

4月28日上午,我院首例高科技、高質量的複雜先天性心臟心房缺損體外循環直視下手術正在緊張進行著,患者在心臟停跳、全身血液被體外循環機引流進行循環的情況下開展手術,手術歷時三小時取得圓滿成功,也標誌著我院心臟外科醫療技術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32歲患者潘某,15年前在省外某醫院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由於經濟困難,未能進一步治療。隨著年齡增長,他的活動耐量下降越來越明顯,表現為胸悶、氣短,經常感到疲憊不堪,無法進行較重的體力活。身體越來越不適的潘某於4月22日到我院就診,經心臟超聲檢查提示為,部分型肺靜脈異位引流、房間隔缺損,其右肺靜脈異位引流到右心房,房間隔缺損寬約19.9毫米,房水平左向右分流,肺動脈高壓(重度),醫生建議立即住院接受手術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約佔各種先天畸形的28%,指在人胚胎發育時期(懷孕初期一個月內) ,由於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結構異常,或出生後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在胎兒屬正常)的心臟疾病主要表現為,心功能不全紫紺以及發育不良等。除個別小的房間缺損在1歲前有自愈的機會,絕大多數需手術治療。在我國,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為0.7%-0.8%,目前,人們對先天性心臟病普遍缺乏科學認識,認為先天性心臟病屬不治之症,延誤了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病情發展到晚期嚴重威脅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該名患者病情出乎專家的預料,心臟房間隔缺損19.9毫米,正常連接到左心房的右肺靜脈異常連接到了右心房,並且肺動脈壓力很高,達到重度,右心房異常擴大,病情非常嚴重。對此醫院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以楊勇靈書記為組長,張鎮副院長為副組長的專家團隊,包括心臟外科、麻醉科手術室、重症醫學科(ICU)、心內科、超聲醫學科、設備科、採購科等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手術病人術前、術中、術後管理及相關手術設備、器械的準備工作。因為這臺心臟手術涉及到我院首次在體外循環基礎上開展,院領導組織召開多次協調會議及術前病情討論會,黔東南州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楊勇靈、院長張鄭平對手術提出了嚴格要求,要求舉全院之力,確保手術成功。為確保手術得以成功開展,4月24日,專家團隊在對患者全面檢查確診後,認真討論病情,制定了詳細的手術實施方案,對術前、術中、術後可能遇到的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及討論。

4月28日上午10時開始,經手術團隊醫師三個小時的手術,患者部分型肺靜脈異位引流矯正+房間隔缺損修補+卵圓孔未閉修補手術獲得成功開展,僅術前就準備了近三個小時,副院長張鎮積極協調,親自現場指導。手術能順利完成最重要環節是通過動靜脈插管,把病人體內的血液全部引流到體外循環機,用體外循環機代替人的心肺功能,使患者的心臟完全停止跳動,才能切開心臟進行手術,在這過程中,任何細微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造成致命的危險。手術過程中,主刀醫生楊秀華注意力高度集中、精心操作,心臟是最重要的位置,任何一絲一毫的偏差和不慎都會導致術後嚴重併發症。在手術團隊的通力配合下,手術非常順利,截止4月30日下午,患者恢復情況良好。

據我院心臟外科專家介紹,為開展此類手術,黔東南州人民醫院重點投入1000餘萬元購買了德國STOKET S5型體外循環機、高端心臟專用超聲設備、高端麻醉機及專用手術器械,並在心臟外科、麻醉科手術室、超聲醫學、重症醫學選派8名業務骨幹組成心臟外科團隊赴上海心臟專科醫院進修學習心臟外科技術。

此外,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有手術治療與介入治療兩種方法,介入治療在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早已開展,且發展成熟,每年開展心血管介入手術1000多臺(次),此次心臟直視下手術在黔東南州人民醫院的成功開展,為黔東南州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使州內需要進行治療的心臟病患者,無論是介入還是外科手術治療,在黔東南州人民醫院就能實現,省去了長途跋涉的辛苦,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為患者爭取了寶貴的診治時間。在此特別感謝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專家團隊的指導。

圖 文:楊曉涓 楊秀華

編 輯:楊曉涓

審 核:艾 軍 劉亞麗

相關焦點

  • 【技術創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成功實施一例在非體外循環支持下的...
    【技術創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成功實施一例在非體外循環支持下的「彎刀症候群」糾治手術 2020-12-21 1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不再是難題
    本網訊(記者 侯伶俐 通訊員 胡琦)心臟手術曾經是外科醫生最難以逾越的鴻溝,而體外循環技術的臨床應用已有半個多世紀,為心臟外科創造了一個無血的手術環境,打破了「心臟是外科醫生最後禁區」的魔咒。自2012年以來,孝感市中心醫院心胸外科開展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150餘例,截至目前所有手術病人已順利出院。 體外循環是利用一系列特殊人工裝置將回心靜脈血引流到體外,經人工方法進行氣體交換,調節溫度和過濾後,輸回體內動脈系統的生命支持技術。
  • 歷時近7小時,金鄉縣人民醫院口腔科成功開展首例高難度「換臉術」
    7月4日,金鄉縣人民醫院口腔科開展首例「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左前臂皮瓣轉移修復術」,成功為一名因車禍導致口角、上下唇、面頰部組織全層缺損患者完成修復,既達到了較好的美容效果,又提高了患者預後生活質量。此手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我院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左前臂游離皮瓣轉移修復的技術空白,為更多此類急症患者「舊貌換新顏」。
  • 寧夏專家成功完成區內首例深低溫體外循環下肺動脈血栓內膜剝脫術
    近日,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手術室,由胸心外科韓育寧主任、蘇金林主任聯合完成一例複雜的深低溫體外循環下肺動脈血栓內膜剝脫術,在體外循環下將28歲的張穎(化名)體溫下降至18℃的深低溫後,成功在低流量灌注或停循環下將肺動脈血栓內膜從血管內完整剝離出來。
  • 漢川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近日,漢川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腺外科成功開展了首例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填補了漢川市在此技術上的空白。解剖複雜、切除器官多、消化道重建複雜……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腔鏡外科最大而又最複雜的手術。因此這項微創手術又被譽為橫亙在腹腔鏡外科醫師面前的「珠穆朗瑪峰」。
  • 江西省人民醫院開展全省首例一站式微創介入手術解決聯合瓣膜病變
    5月22日,江西省人民醫院心內科洪浪教授團隊聯合大血管外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超聲診斷科和CT影像等組成多學科合作團隊,為一位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合併重度二尖瓣狹窄患者施行了全省首例經皮二尖瓣球囊擴張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PBMV+TAVI)。
  • 淮安市洪澤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ICD植入術
    2020-12-11 22:15:39 來源: 中國江蘇網 舉報   近日,淮安市洪澤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在科主任王軍帶領下成功開展首例
  • 縣醫院成功開展首例唇顎裂手術
    6月10日,我院成功為一名兩歲半的先天性唇顎裂患兒進行唇顎裂修補手術。這是在我縣區首次開展的唇顎裂修補手術,標誌著我院在口腔頜面唇顎裂修補及面部整形手術治療領域正式跨出了一步。唇顎裂是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不僅嚴重影響面部美觀,還因口、鼻腔相通,直接影響進食、說話等,是影響發育、健康、交流等多種生活障礙的先天性疾病,唇顎裂修補手術是改變一個人一生的重要舉措,是每一位家長的真心期盼。我院手術患兒於6月5日入院,經過各項術前準備後,於10日進行手術。手術由甘肅省人民醫院頜面外科劉瑞敏主任的指導下順利完成。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肺動脈閉鎖合併室間隔缺損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三):肺動脈閉鎖合併室間隔缺損.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20, 27(4):401-407. doi: 10.7507/1007-4848.202002040正  文肺動脈閉鎖合併室間隔缺損(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A/VSD)是一類較為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畸形。
  •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游離大網膜乳房重建手術
    近日,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管甲狀腺乳腺外科成功為一例乳腺癌患者實施該院首例乳腺癌保乳根治+腋窩淋巴結清掃+游離大網膜整形修復術。查閱相關文獻,廣東省暫無開展游離大網膜乳房重建手術的報導。該術式的成功開展,標誌著該院乳腺外科乳房重建技術的全面性與顯微技術的成熟。
  • 我院開展首例新生兒先天性喉囊腫切除術
    我院開展首例新生兒先天性喉囊腫切除術 2021-01-15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桂林市人民醫院:小住幾天、瓣膜置換,心臟中心連續完成兩例TAVI手術
    原來,一周前,市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團隊聯合麻醉、重症醫學科、超聲、放射等多個科室,採用主動脈瓣生物瓣植入術(TAVI術),為包括老蘇在內的兩位高齡心臟瓣膜病患者完成了微創瓣膜置換。這是該院在今年8月開展桂林首例TAVI術後,又邁出的重要一步。
  • 廣東省人民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
    由於新冠疫情的蔓延,今年各地人員的交流和活動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疾病尤其是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並不會因疫情而減少。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餘學清拍板:「絕不放棄任何一名病患者!」在不違反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下,5名澳門危重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獲跨境轉運到省醫,完成手術矯治,康復出院。 「我開心得難以言說。
  • 第四軍醫學大學西京醫院心臟外科副教授徐學增簡介
    徐學增,現任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胸腔鏡組組長。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客座教授,蘭州醫學院一附院客座教授,北京煤炭總醫院首席特聘專家等多家教學醫科大學客座教授。從事胸心外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17年,2005年在德國心臟中心翁教授進修嬰幼兒心臟外科和冠狀動脈外科,對於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疾病及心臟疾病的微創外科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參與微創專業組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胸壁打孔非體外循環房間隔缺損封堵術、體外循環胸壁打孔胸腔鏡下治療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胸腔鏡輔助下治療風溼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胸腔鏡輔助下治療複雜先天性心臟病。
  • ...南京江北人民醫院萬峰心臟團隊成功完成一例重症微創非體外循環...
    11月27日,家住南京大廠的小武(化名),帶著笑容從ICU轉回普通病房,這是他接受非體外循環心臟不停跳搭橋手術後的第三天,目前狀態良好,已經可以流暢對話和自主飲食。這是自11月21日,法國外科學院外籍院士萬峰工作站落戶德馭醫療所屬南京江北人民醫院以來的第一例手術,也是同濟大學東方心臟集團專科醫聯體暨長三角心肺救援聯盟——南京江北分中心救治的第一例患者。
  • 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完成一例複雜心臟瓣膜手術
    駐馬店網訊 近日,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成功為47歲心臟瓣膜重度狹窄患者實施心臟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換術+主動脈瓣置換術+三尖瓣成形手術,成功解除其了「心」腹大患,術後患者康復良好,順利出院。在詳細評估患者病變特點的情況下並周密布署手術方案,心外專家決定做出了正中開胸、阻斷血液循環、體外循環下切開心臟,病變心臟瓣膜切除、人工瓣膜植入的手術方案。經過充分準備,11月24日,心胸外科主任韓舟帶領兩名助手,成功為該患者實施了心臟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換術+主動脈瓣置換術+三尖瓣成形手術,換瓣過程平穩順利,手術成功,恢復了心臟的正常功能。
  • 1.5公斤嚴重先天性心臟病早產兒在新華醫院救治成功
    琪琪是從台州千裡轉運來到上海的,她是個極低體重早產兒,不僅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還伴有呼吸衰竭、腎功能衰竭、消化道大出血、氣腹……在父母信任的鼓勵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圍產期先天性心臟病多學科救治團隊經過近一個月搶救及手術,琪琪這兩天終於穩定下來,回到了正常生長的軌道之中。
  • 河南首例!河南省人民醫院成功完成機器人引導下創傷骨科高難度複雜...
    大象新聞·河南廣播電視臺交通事業部記者 張園 通訊員 崔冰心11月5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主任劉濤及其團隊成功完成我省首例「天璣」機器人引導下合併骶骨骨折骨盆骨折手術,這意味著我省人工智慧在醫學臨床領域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將為更多患者提供精準醫療。
  • 【運城首例】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運城市首例雙鏡聯合手術
    近日,市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經內鏡逆行胰膽造影取石術,實現了一次麻醉同時完成兩個手術。這也是人民醫院首次開展雙鏡聯合微創手術。目前為止,為全運城市首例,標誌著市人民醫院微創手術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 梅州市人民醫院 成功開展全市首例減重代謝手術
    近日,梅州市人民醫院胃腸外一科成功為一名體重超重的男子完成了我市首例腹腔鏡下袖狀胃切除術,填補了梅州市外科手術治療肥胖症的空白,標誌著梅州市人民醫院在減重代謝外科領域邁出新的步伐。 ■超重男子預計減重70公斤 患者李先生36歲,身高174cm,體重151kg,腹圍140cm,BMI 50.1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