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例!河南省人民醫院成功完成機器人引導下創傷骨科高難度複雜...

2021-01-08 湘湘帶你看社會

大象新聞·河南廣播電視臺交通事業部記者 張園 通訊員 崔冰心

11月5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主任劉濤及其團隊成功完成我省首例「天璣」機器人引導下合併骶骨骨折骨盆骨折手術,這意味著我省人工智慧在醫學臨床領域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將為更多患者提供精準醫療。

患者張先生今年49歲,一周前不慎從3米高處墜落。劉濤主任及其團隊接診後。為張先生進行了詳細的傷情評估。CT顯示,張先生骨盆多發骨折並骶骨骨折,這在創傷骨科中,是十分棘手的情況。

劉濤主任介紹,骨盆及骶骨骨折一直是臨床治療的難點和重點,其解剖位置深,周圍毗鄰血管、神經走向很是複雜,較差的手術視野也很容易造成周圍重要組織被誤傷。此外,傳統治療採取內固定技術,需要廣泛切開剝離軟組織,手術切口長達20釐米以上,出血量達3000ml甚至10000ml,手術時長要8-10個小時,大切口不僅增加了周圍血管神經損傷及感染的風險,還會影響後期患者的康復時間。

不僅如此,為了確保置釘位置的準確,病人還需要反覆C臂透視查看置釘位置,X線暴露次數較多,也會對患者身體造成一定損害。

正因為這種種原因,骨盆及骶骨骨折被業界公認為是創傷骨科中難度很高的手術,很多醫生望而卻步。

劉濤主任團隊經過討論,決定大膽創新,採用最新技術,在目前骨科領域較為先進的機器人「天璣」的導航下,為患者施行骨盆骨折復位通道螺釘聯合鋼板內固定手術,這也是我省首次應用「天璣」機器人完成的骨盆B型骨折S1、S2骶髂螺釘及前柱微創內固定手術。

術中,骨科機器人機械臂完美解決了傳統骨科手術「看不見、打不準、拿不穩」三大難題,讓骨科手術更快更完美。本次手術耗時約30分鐘。劉濤主任通過精準定位及機器人機械臂精確運動,規劃螺釘方向及長度,避開髖臼關節面及盆腔內重要臟器、大血管,復位骶髂關節後,準確地將兩枚長度85毫米的空心螺釘置入骶髂關節,然後又利用機器人導航,成功快速固定了其他骨折部位,順利完成骨盆骨折微創內固定手術。

手術切口約1釐米、出血量僅有50毫升,這對於骨盆及骶骨骨折的患者來說,創傷如此微小令人驚嘆。小創傷也將極大減輕患者痛苦,加速康復。

能大膽創新,拓展手術領域,挑戰手術難度,離不開劉濤主任團隊成熟的手術技術和成功經驗。劉濤主任從醫20餘年,在骨科創傷治療方面經驗豐富,在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下,劉濤主任又大膽將機器人「請」進手術室,經驗與科技相結合,為患者提供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多次開展「天璣」機器人引導下的骨科手術,讓高科技成為醫生的得力助手,突破人類邊界,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精準的治療。其間,誕生了一例全國首例和兩例全省首例。

劉濤主任介紹,骨科手術機器人是推動精準、微創手術發展的核心智能裝備,能夠從視覺、觸覺上為醫生的決策和操作提供充分支持。它的廣泛應用成功,將打開了創傷治療的新局面,不斷提高我省精準診療能力,也讓更多患者能夠享受科技福利。

【來源:河南交通廣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成功完成 江蘇省首例高難度右上肺袖狀切除
    在當地醫院檢查,診斷為右上肺中心型肺鱗狀細胞癌、肺氣腫。多家醫院都認為手術風險太大,建議他採用非手術的姑息治療。聽說江蘇省腫瘤醫院胸外科許林教授做過很多創新的高難度手術,他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慕名求醫,希望能夠手術切掉腫瘤解除痛苦。 許林教授和助手李明主任醫師詳細評估了張先生的情況,很不樂觀。
  • 媒體聚焦|上海長徵醫院: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完成高難度腎動脈瘤切除術
    近日,上海長徵醫院泌尿外科王林輝教授團隊,成功完成一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腎動脈瘤切除、體內血管原位吻合重建手術,安全「除爆」。中新社、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媒體對這一手術進行了報導。藉助手術機器人使得微創下完整切除動脈瘤並原位血管重建吻合得以實現,進而避免了離體腎工作檯手術聯合自體腎移植等術式給患者帶來的巨大創傷。「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擁有三維放大的手術視野、自由靈活的仿真機械手以及濾除顫抖的機械模式,讓這一類高難度手術達到了創傷小、恢復快、腎功能保護佳、併發症少等療效。
  • 首例!這家醫院再次完成高難度心臟手術
    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贛州市立醫院)完成首例全腔鏡下二尖瓣瓣膜置換術8月4日,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贛州市立醫院)在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黃煥雷主任主刀下完成首例全腔鏡下二尖瓣瓣膜置換術,手術取得成功,患者恢復良好。
  • 車禍患者骨盆多處骨折,創傷骨科創建「螺釘通道」幫其康復
    11月21日,巴彥淖爾市醫院創傷骨科自主完成首例骨盆骨折閉合復位通道螺釘內固定術。據了解,這是創傷骨科自1993年建科以來首次獨立完成該術式,在技術突破方面具有實質性意義。11月14日,中旗56歲的王女士遭遇意外車禍,危急之下,救護車送至烏拉特中旗人民醫院,經CT、X光等檢查確認,患者恥坐骨、骶骨、腰椎等多處骨盆骨折。為進一步治療,隨即前往巴彥淖爾市醫院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就診。
  • 淄博市第七人民醫院:晉升三級骨科醫院,續寫發展新華章
    針對骨科學科特點和病人需求,並保證人力資源利用的最優化,本著成熟一個、獨立一個的原則,醫院將整個骨科細分為脊柱外科、關節外科、手外科、足踝外科、創傷骨科、骨科康復科、骨內科等院內亞專科,分科之細在淄博市內首屈一指。
  • 瀋陽積水潭醫院引進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
    近日,瀋陽積水潭醫院引進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成功完成多例手術。包括小兒骨科團隊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完成7歲男孩下肢肢體延長術;脊柱外科團隊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完成椎弓根釘植入術;脊柱外科團隊在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完成TLIF(腰椎板減壓、椎間盤切除,椎弓根釘內固定、椎間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術)。
  • 廣安區人民醫院完成首例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周圍感染翻修術
    四川新聞網消息(李欣蔚 顧崢榮)近日,廣安區人民醫院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專家的指導下,完成首例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周圍感染翻修術,填補了本區域內技術空白,具有重大意義。今年67歲的女性患者李某,家住廣安區東嶽鄉。
  • 歷時近7小時,金鄉縣人民醫院口腔科成功開展首例高難度「換臉術」
    7月4日,金鄉縣人民醫院口腔科開展首例「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左前臂皮瓣轉移修復術」,成功為一名因車禍導致口角、上下唇、面頰部組織全層缺損患者完成修復,既達到了較好的美容效果,又提高了患者預後生活質量。此手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我院口腔頜面部組織缺損左前臂游離皮瓣轉移修復的技術空白,為更多此類急症患者「舊貌換新顏」。
  • 【運城首例】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運城市首例雙鏡聯合手術
    近日,市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經內鏡逆行胰膽造影取石術,實現了一次麻醉同時完成兩個手術。這也是人民醫院首次開展雙鏡聯合微創手術。目前為止,為全運城市首例,標誌著市人民醫院微創手術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 【文化地標】首批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文化地標出爐啦~第12站:骨科...
    骨科勞模創新工作室六院骨科在科室學科帶頭人張長青教授的帶領下,在股骨頭壞死的修復、富血小板血漿(PRP)規範化治療、顯微修復重建、創傷骨科等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及巨大的成就。科室在臨床診療、科研、教學、人才培養方面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 漢川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近日,漢川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腺外科成功開展了首例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填補了漢川市在此技術上的空白。解剖複雜、切除器官多、消化道重建複雜……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腔鏡外科最大而又最複雜的手術。因此這項微創手術又被譽為橫亙在腹腔鏡外科醫師面前的「珠穆朗瑪峰」。
  • 36氪首發|專注於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鑫君特」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36氪獲悉,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生產企業深圳市鑫君特智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君特)已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晨興創投領投,原投資人弘暉資本跟投,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此前,鑫君特曾獲得華熙國際、弘暉資本、茂榕投資、中關村協同基金等多家投資機構的投資。
  • 梅花香自苦寒來——記醫院骨科C區、數字醫學中心暨智能醫療機器人...
    2018年初在醫院建立了「數字醫學中心暨智能醫療機器人實驗室」,在醫院實驗空間緊缺的條件下協調出100M2的機器人實驗操作間,同時在科研經費上予以支持,多方面實施「綠色通道」。2018年底張元智團隊與上海逸動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發了自治區首個骨科手術機器人AIOOR(All-In-One Orthopaedic Robot),也是國內第一臺無遮擋骨科手術機器人,AIOOR因為其特有的前沿影像系統及軟體開發,不需要另外購置手術室配套CT設備,無需在術前進行手術規劃,在術中10分鐘內就可以完成規劃,同由於工具端的無遮擋和可細微調整
  • 劉華水:引領骨科革命的「機器人醫生」
    院長劉士懂(右)與劉華水(左)共同完成第一臺機器人手術。劉華水(左)與李蘭娟院士合影劉華水(右)與全國骨科主委張英澤院士合影。劉華水與骨科機器人  8月19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主辦的2020年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暨第12屆「中國醫師獎」頒獎大會在京召開。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創傷骨二科主任劉華水作為全市衛健系統唯一入選醫師,受邀參會並領獎。  說起劉華水,總有繞不開的話題—骨科機器人。
  • 西安大興醫院骨科完成複雜翻修反肩關節置換術
    患者多方求治,以期改善肩關節功能,於2020年8月10日來西安大興 醫院就診,尋求進一步治療。基於患者的複雜病情,王延軍主任請西京醫院吳堯平教授會診,共同為患者制定了個性化、科學的診療方案,確定最佳的治療方式為反肩關節置換,吳堯平教授將之定義為肩關節複雜翻修反肩置換術(TMRSA)。
  • 南陽7家縣人民醫院(中心醫院)完成「二級甲等」醫院評審
    南陽7家縣人民醫院(中心醫院)完成「二級甲等」醫院評審河南經濟報記者張治中 周美嬌 通訊員舒建12月10日,南陽市召開召開2020年重點民生實事系列新聞發布會,市衛健委、市醫療保障局、市財政局等單位領導介紹推動縣區人民醫院提質升級工作情況
  •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順利完成我省首例「內鏡下胃固有肌層病變...
    人民網蘭州6月29日電 近日,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科室協作、勇闖禁區,大膽對ESD術式改進和創新,在我省首次成功開展胃固有肌層病變內鏡全層剝離術,引起業界廣泛關注。省二院消化科在甘肅省消化內鏡副主任委員、醫院副院長、首席專家張錦華主任醫師的帶領下,在普外科高寧主任和王繼醫師腹腔鏡協助下,於6月10日下午成功完成了我省首例 「胃固有肌層病變內鏡全層剝離術」。
  • 柴桑區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術
    (通訊員:張慧敏 恆雲)5月8日,柴桑區人民醫院為一位72歲女性患者順利實施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術,穿刺置管定位精確,過程可視化,術後患者恢復良好。這是醫院成功開展的首例心包穿刺引流手術,是繼心血管內科藥物球囊介入無植入術後,再次填補了我院及柴桑區醫療系統在此項技術上的空白。
  • 速讀長三角 :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上海復旦兒科完成國內首例兒童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近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瑞金醫院強強聯手完成一場「心尖之舞」,成功救治一名川崎病患兒,實施國內首例兒童「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
  • 元化智能宣布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用於骨科手術機器人臨床試驗
    本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公司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的臨床試驗,以及公司其他後續產品的研發等。據公開信息,元化智能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專注於醫療手術機器人、稠密人群服務機器人、以及場景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型科技企業。元化智能目前的核心產品是一款全骨科手術輔助機器人系統——骨聖元化全骨科手術輔助機器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