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柴桑區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術

2020-12-28 柴桑區融媒體中心

(通訊員:張慧敏 恆雲)5月8日,柴桑區人民醫院為一位72歲女性患者順利實施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術,穿刺置管定位精確,過程可視化,術後患者恢復良好。這是醫院成功開展的首例心包穿刺引流手術,是繼心血管內科藥物球囊介入無植入術後,再次填補了我院及柴桑區醫療系統在此項技術上的空白。

患者3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內科治療,因活動後胸悶、氣逼入我院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內科主任吳明華結合心臟彩超及胸部CT診斷為大量心包積液。由於大量心包積液造成其心臟舒張功能減低,血氧低,活動耐力明顯下降,生活質量較差,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吳主任組織全科醫生進行充分的討論,決定為患者行心包穿刺引流術,以明確積液性質及緩解患者症狀。由於該穿刺術危險係數較高,操作不當患者可出現嚴重心律失常、氣血胸、肝臟損傷或猝死。在制定細緻、周全的手術治療方案後,5月8日下午,在專家指導下由吳明華主任帶領科室醫師在心電監護及X線透視定位下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術,成功抽出淡黃色心包積液約100毫升,並給予置管持續引流。術後患者症狀得到明顯緩解,無併發症。

據悉,心包穿刺術的開展對急、慢性心包炎的診斷與治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心臟壓塞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心包穿刺引流屬於高風險、高難度的侵入性操作,在「三甲醫院」亦屬較難的操作。我院首例心包穿刺引流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柴桑區人民醫院心血管疾病治療技術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必將為柴桑區心血管患者帶來新的福音。

來源:柴桑區人民醫院

相關焦點

  • 【運城首例】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運城市首例雙鏡聯合手術
    近日,市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經內鏡逆行胰膽造影取石術,實現了一次麻醉同時完成兩個手術。這也是人民醫院首次開展雙鏡聯合微創手術。目前為止,為全運城市首例,標誌著市人民醫院微創手術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 我院成功獨立開展多例經皮經肝膽道引流術(PTCD)
    由超聲科主任都超帶領的團隊在肝膽外科主任解方哲、醫生陳坤鵬的密切配合下,在超聲實時、定位引導下實施了肝內膽管(患者內徑僅4mm)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PTCD),手術順利完成,目前患者狀況良好。超聲科與肝膽外科聯合開展經皮經肝膽道引流術(PTCD)及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PTGD),已經開展多例,技術成熟,定位準確,創口小,費用低,以最小的創傷為患者解決痛苦。
  • 南昌大學二附院在江西完成首例三腔腸管盲插置入術
    中新網江西新聞9月8日電(熊芳婷 凌顏 萬林) 近日,南昌大學二附院腸內營養小組為一名老年腦梗昏迷患者成功實施三腔腸管置管,這也是江西省內首次成功實施三腔腸管盲插置入術
  • 陽江市完成首例支氣管鏡下「安全T管」置入術
    15日,記者從市人民醫院了解到,該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在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專家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我市首例支氣管鏡下「安全T管」置入術,讓嚴重氣道狹窄患者在「家門口」完成高難度手術。據醫生介紹,患者梁女士因患鼻咽癌排痰困難,做了氣管切開術。
  • 銅川市首例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在人民醫院完成
    近日,銅川市人民醫院南院神經外科陳玉宏醫療團隊成功為一位頸動脈重度狹窄患者實施了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為全市首例。該手術的完成,標誌著銅川市人民醫院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領域又取得了新突破,為地區腦卒中患者的預防開闢了新途徑。
  • 新泰市中醫醫院超聲介入項目啟動
    與山東省立醫院超聲診療專家梁波教授及其團隊正式聯姻,「梁波教授工作室」落戶醫院。自此,梁波教授及團隊將於每周二來醫院開展介入診療技術,新泰患者足不出市即可享受到省級知名專家的同質化醫療服務,並享受優惠的醫保報銷政策,帶給全市廣大患者和群眾實實在在的健康福祉。
  • 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壽光市人民醫院醫生利用介入栓塞術成功治療
    近日,壽光市人民醫院利用PTVE技術成功挽救一名大量嘔血、生命垂危患者生命。這是該院完成的首例門脈系統疾病介入手術「經皮經門靜脈胃冠狀靜脈栓塞術(PTVE)」,標誌著該院這項技術走在了壽光市前列,也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病人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 ...開展首例立體定向微創穿刺顱內血腫清除術,成功治療一腦出血...
    近日,開陽縣中西醫結合醫院腦病科成功開展首例立體定向微創穿刺顱內血腫清除術,成功治療一腦出血患者。    11月25日,一名53歲的男性患者孔某,因「突發左側肢體無力3+小時」求診於開陽縣中西醫結合醫院。
  • 不開刀取結石—沅陵縣人民醫院完成首例ERCP+EST手術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娟 曹佳)近日,沅陵縣人民醫院肝膽外科、胃腸鏡室、微創介入導管室通力合作,成功完成首例ERCP+EST微創手術。該手術是在消化內鏡檢查基礎上延伸的一種,利用內鏡逆行造影取出膽總管結石的微創手術,具有不開刀、手術時間短,病人恢復快等特點。
  • 心血管內科 | 完成重慶市第一臺心包穿刺後行心外膜室性早搏消融術
    對於此類病例,常見的應對措施一般是穿刺動脈進入到與右室流出道鄰近的左室流出道內進行消融,往往也可獲得成功。傅彪博士認真觀察監測屏幕上仍在滾動出現的室早圖形,其室早的形態更接近於游離壁起源,結合此前在北京安貞醫院進修學習的經驗,判斷此起源點不會位於左室流出道側,於是避免了穿刺動脈所增加的風險。
  •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手術步入「機器人時代」
    7月31日,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完成了全市首臺神經外科機器人手術,標誌著濟南市神經外科手術邁入精準智能「機器人新時代」。機器人「參與」,挑戰生命禁區大腦,被醫學界稱為「生命的禁區」,神經外科醫生堪比「禁區的舞者」。要想在「禁區」裡「動刀子」,可是難度極高的精細活。然而,正是有了神經外科機器人的輔助,讓許多不可能變為可能。
  • 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完成首例「無損傷處女膜宮腔鏡手術」
    通訊員 崔秀娟 王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冬梅近日,在手術室、超聲科等科室的積極協助下,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婦一科崔秀娟主任醫師團隊順利完成該院首例「無損傷處女膜宮腔鏡手術」治療「陰道斜隔症候群「。
  • 澧縣人民醫院完成首例「甲狀腺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術」
    澧縣人民醫院功能科醫生在手術近日,澧縣人民醫院功能科首次在集團總院駐澧縣人民醫院超聲專家隆雯靜教授的指導下,獨立開展了「甲狀腺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新技術。杜阿姨,今年55歲,因「甲狀腺病變結節」到澧縣人民醫院複查。患者的甲狀腺上長了一個大小約2釐米左右的結節,經彩超證實為實質性低回聲結節,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回聲不均,結節略向包膜外突出,超聲表現傾向為惡性甲狀腺結節。知道這樣的結果後,杜阿姨憂心忡忡、寢食難安。
  • 江西省人民醫院開展全省首例一站式微創介入手術解決聯合瓣膜病變
    5月22日,江西省人民醫院心內科洪浪教授團隊聯合大血管外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超聲診斷科和CT影像等組成多學科合作團隊,為一位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合併重度二尖瓣狹窄患者施行了全省首例經皮二尖瓣球囊擴張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PBMV+TAVI)。
  • 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腎內科成功完成首例人工血管內瘻成行術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通訊員 陳紅雲 張海燕)近日,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腎內科成功完成該院首例人工血管動靜脈內瘻成形術,標誌著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邁上新的臺階。51歲的羅女士,8年前被確診出患尿毒症,在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進行血液透析。
  • 「心包穿刺」一穿即可?沒那麼簡單,視頻+圖文詳解操作流程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PCI後出現大量心包積液、穿刺不成功誤入右心室的病例報導,穿刺針穿刺失敗,動用了豬尾導管才算搞定。於是想起自己在心內科做見習醫師時主管的一名患者,PCI術後3天,在出院前夕出現心包填塞,緊急心包穿刺時出現心跳驟停後復甦不成功死亡。一直忘不了老太太慘白的臉,心有餘悸。
  • 世界首例頸內靜脈穿刺反向封堵術獲成功
    西安新聞網訊 在心房進行卵圓孔反向封堵手術就像倒著走路或開車玩「倒庫」一樣……近日,西安交通大學一附院結構性心臟病科張玉順手術團隊歷時五小時,成功實施了全球首例頸內靜脈穿刺反向完成經導管卵圓孔未閉合併房間隔膨出瘤封堵術獲得成功,創造了一項新的奇蹟!
  • 高青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肝血管瘤介入栓塞術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魯中網12月22日訊(記者 荊睿 嶽維碩 通訊員 鞏樹林)近日,高青縣人民醫院腫瘤科在DSA下成功完成一例肝血管瘤介入栓塞術。  患者彭女士,55歲,7年前因肝血管瘤曾行手術治療,1月前來高青縣人民醫院查體,肝膽胰脾MRI檢查,再次發現多發肝血管瘤,最大者約7.5x5.0cm。患者拒絕再次開刀治療。入住該院腫瘤科後,決定給予DSA引導下介入栓塞術。  應用博來黴素破壞血管內皮,並給予碘化油堵塞供應血管。手術順利,患者無明顯併發症,術後第2天恢復正常生活,患者住院5天痊癒出院。
  • 州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 複雜先天性心臟心房缺損體外循環直視下手術
    4月28日上午,我院首例高科技、高質量的複雜先天性心臟心房缺損體外循環直視下手術正在緊張進行著,患者在心臟停跳、全身血液被體外循環機引流進行循環的情況下開展手術,手術歷時三小時取得圓滿成功,也標誌著我院心臟外科醫療技術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 平醫人的2020——醫療新技術突飛猛進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全人類的公共衛生安全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醫療事業被推到社會的前沿。平果市人民醫院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奮戰抗疫一線,治癒百色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派五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為抗擊疫情奉獻平醫人力量。2020年,也是平果市人民醫院醫療技術跨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