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南,認真又貪婪地吃每一條魚 | 會玩

2021-02-13 南都周刊

臺灣人嘛,鬥嘴是很厲害的,所以我們常常在節目上看到臺灣「南北舌戰」。唯有說到美食,北部人沒啥意見。

文|圖 曾榛  編輯|KK

說得也奇怪,北部人嫌南部人落後、土氣,南部人嗆北部人傲慢自大,說來說去誰也不服氣。但唯有說到美食,尤其說到水產海鮮,任南部人如何誇口,北部人都沒啥意見。 

究竟是為什麼?



難搞又好吃的蝨目魚

究其原因,南部人是在太會吃了。就拿一條小小的蝨目魚來說,臺南人可以把它的頭、背、腹、鰭、尾、鱗、內臟統統吃掉,片甲不留。

在我30多年的閱歷中,認識到大概只有貓會如此認真而貪婪地對待一條魚。

然而臺南人祖祖輩輩都是如此對待蝨目魚的——魚頭醬燒、魚腹幹煎、魚鰭油炸、魚腸幹煎、魚皮煮粥、魚骨熬湯,刺多的魚背和魚尾打碎了做魚丸或魚羹,魚鱗則可以提煉膠原蛋白製成營養品或化妝品。

除了苦膽和魚鰓,小小的蝨目魚真是渾身都被「榨乾」了。然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好吃善烹的臺南人給蝨目魚每個部位都開發出好幾種吃法。 

▲《七股蝨目魚大豐收》  

圖片來自臺南東區崇明國小三年級學生 可惟 

這種物盡其用的吃法,從源頭講是出於節省——早年,多刺的蝨目魚雖是最廉價的水產,但對庶民階層來說依然精貴,自然絞盡腦汁充分利用;可在代代傳承中早已轉變為一種熱愛與激情,令臺南人為一尾小小的蝨目魚傾盡靈感與智慧。 

圍繞蝨目魚開發的小吃和零食多不勝數:

蝨目魚粥、面線、湯、羹、丸、餃子、香腸、便當,蝨目魚酥、魚鬆、魚乾,蝨目魚甚至被做成鳳梨酥和棒冰。

臺南街頭隨處可見各種蝨目魚餐館,每家各有絕活兒,但也附帶烹製其他蝨目魚料理,往往在一家店裡就能吃遍蝨目魚全身。我的「全身體驗」是在「阿堂鹹粥」完成的。


▲料多量足的蝨目魚綜合鹹粥算是鎮店之寶,裡面不但有蝨目魚肉、魚皮,還有土託魚、蚵仔、菜脯、油蔥酥、韭菜花……煮粥的高湯是用蝨目魚骨和其他小海鮮熬成,每顆米粒都吸飽湯汁。再加幾段酥脆的油條浸在粥裡是最經典的吃法。

這家60年老店是臺南最熱門的蝨目魚餐館之一,每天凌晨5點便開門,所有漁獲都是當日從漁港鮮活買進,現殺現做,不到中午便賣完收工。除了鹹粥,我們還點了醬煮魚頭、魚丸湯、幹煎魚腹,唯獨對魚腸有些猶豫。


「這吃起來腥嗎?」我弱弱地向一位正在吃煎魚腸的小夥子打聽。

「不會腥,很香的,來嘗嘗。」小夥子熱情地遞過來一雙筷子。我小心翼翼夾了一團,裡面除了腸,還有心、肝、肫,沾著胡椒鹽吃下,竟是滿口驚喜,不但不腥還又鮮又香。小夥子滿臉自豪地打開話匣:「我們臺南人從小吃蝨目魚長大,頓頓吃都不會膩,蝨目魚營養超好,所以臺南人比臺北人聰明……」

▲最讓我難忘的是幹煎魚腹,魚肉表面煎得金黃焦香,裡面卻嫩白多汁,魚腹中間的香濃的油脂入口即化,油漬漬的魚皮煎得細膩平整,一筷子戳下去竟如紙般薄脆。調料不過是最簡單的鹽和胡椒,卻格外鮮香迷人。

臺南人洪小姐告訴我,蝨目魚腹要煎得漂亮又美味是很難的,稍不注意魚皮便會破掉,或是被噴濺的魚油燙到。火候把握很微妙,太軟不香,太幹不鮮。因此煎蝨目魚肚成為臺南人考驗兒媳,培養女兒的重要項目。

「我媽從小就讓我站在爐子前學煎蝨目魚。」洪小姐說。 


▲蝨目魚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唯一的缺點就是刺多,全身共有222根又軟又密緊貼魚肉的小刺,處理起來極其麻煩。臺南的魚販對蝨目魚的構造了如指掌,操刀在魚身上一陣行雲流水的切割,多刺的部分就被剔除了,而且還能保持魚肉的整齊。

據說近年還開發出「無刺蝨目魚」,魚販如外科醫生般拿著手術剪麻利而準確地將蝨目魚身上的刺全部摘除,這樣處理一條魚就得十多分鐘。

生猛的水仙宮

但是呢,臺南人也確實很喜歡這種銀白色的美味佳餚。走進「水仙宮」這樣的傳統市場,蝨目魚攤總是最忙碌的:

一邊解剖分割除刺,一邊分類碼放售賣。處理妥當的魚頭、魚背、魚腹、魚尾、魚腸、魚皮、魚骨在冰臺上豪氣地碼成一堆堆的待客挑選。也有整條出售的,體型修長的蝨目魚披著銀光閃閃的細鱗,昂著精幹的小腦袋,翹著狹長分叉的尾鰭,躺得相當挺拔。這種「傲慢」的姿態意味著絕對新鮮。


▲臺南的主婦都很會挑選蝨目魚,而且魚攤通常都經營了好幾十年,魚販和主婦們處得就像朋友或鄰居,有難得野生好貨便會主動通知她們來買。 

從事了36年水產養殖業的葉勝南先生告訴我,蝨目魚原本都得下海捕撈,但隨著需求量劇增,如今已變為規模化養殖,野生的反而很罕見了。養殖分鹹水和淡水兩種,鹹水養殖的蝨目魚肉質更好,而淡水養殖的生長較快。

儘管蝨目魚並非只有臺南才有,但把蝨目魚處理得如此精工細作、花樣百出的卻只有臺南人。


▲水仙宮裡的大師傅們,每個都身藏百般技藝。

「蝨目魚對臺南人來說是集體的味蕾記憶,也是一種揮之不去的鄉愁。」臺南人葉小姐說。的確,許多在外地工作的臺南朋友都告訴我,他們時常會想念那種味道,回老家第一件事便是吃條蝨目魚解饞。



最鮮的,在高雄魚市

在一頓免費紅鱘大餐的誘惑下,高雄赫然於半途擠進了我們緊張的行程。但然而最大的驚喜並非美味紅鱘,而是各種歡樂的漁港。

吃罷紅鱘,友人介山驅車40分鐘把我們帶到了「蚵仔寮觀光魚市」。魚市緊鄰港口,一牆之隔的碼頭邊停滿了塗得花花綠綠的漁船。



下午三四點,清晨出海的漁船剛剛歸來,各種新上岸的漁獲一轉眼便分流進各個攤位之中。數百家魚攤將巨大的市場棚屋照得燈火通明,鋪滿碎冰的案臺上整齊碼放著長長短短、形態各異的海魚,那清澈、凸鼓的眼睛,光澤亮麗的魚皮,富有彈性的身軀全都無聲宣告著品質的鮮活。

攤位後,魚販們一邊吆喝著買賣,一邊手腳麻利地剝蛤蜊、剖分大魚,將到手的漁獲進一步處理精細。


▲充氣泵在裝滿海產的水箱中咕嘟著歡快的泡泡,藍腳的蝦、紅色花斑的蟹、乳白的八爪魚、淡紫的魷魚、青色的貝殼、黑色的海瓜子,全都活跳跳地招攬著顧客。

由於蚵仔寮是綜合港口,遠洋和近海捕撈的漁船都會在此上岸,因此漁獲種類極其豐富,隨便一個不起眼的攤位都能拿出十來個品種。整個市場更是偶上百種海鮮水產任你選擇。來得巧的話,還可以遇上新鮮上岸的漁獲拍賣,頗有點縮小版「築地市場」的意思。 

介山說,他小時候特別愛跟大人來魚市場,感覺這裡就像一個巨大的水族館,充滿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和色彩繽紛的魚類。最開心的是不僅有得看,還有得吃。市場周邊以及漁港旁的天后宮前總是散落著五花八門的小吃:土託魚羹、花枝丸、炸小卷、魚丸湯、類似海鮮拼盤的「黑白切」……


介山最愛烤魷魚:「一整隻肥肥的魷刷了鹹甜的醬汁去烤,肉厚厚的又鮮又彈,超過癮。」近年來市場內還發展起許多「代客料理」的海鮮排擋,你可以在魚販那裡選好海產現殺現宰,然後交由店家烹製,清蒸、煮湯、油炸、煎炒、紅燒……口味任選。

旁邊有幾桌人多的吃得相當豪氣,魚蝦蟹貝、煎炒烹炸擺得滿滿當當,還有臺灣啤酒佐餐。

一問價格,整餐下來竟不過兩三千臺幣。

 


周末、節假,甚至平時下班後,高雄、臺南的人都喜歡呼朋喚友、拖家帶口到漁港休閒、採購。洪小姐的親戚甚至自己買了小漁船停在港口,專供周末出海捕釣玩樂。捕得的漁獲再請代客料理做成豐富的一餐。

老饕們都去興達港

不過有趣的是,臺南的老饕們選擇的不是家門口的安平港,而是高雄興達港。葉先生告訴我,安平港周邊古籍很多,觀光客也多,但漁獲卻不如興達港豐富。且興達港漁船往返港口頻率更高,不必起個大早也能買到剛上岸的海鮮。

興達港魚市基本屬於自發形成,兩三百個攤位緊湊於一條臨海小街。漁船靠岸後,一些漁民家眷甚至會直接搬一筐魚,擺一塊砧板,在路邊現殺現賣。除了鮮貨,還有不少海鮮製品可選,各種蝦幹、魚鬆、魚脯、魚丸,還有傳說中的烏魚子。

不過,當地朋友提醒,春節前後才是吃烏魚子的最佳時節。競爭最激烈的當屬賣蝨目魚丸的,也是魚市內唯一有促銷員的店家。他們手提一袋剛出鍋的蝨目魚丸,熱乎乎地用牙籤插著,大顆大顆地遞給過往的路人,吆喝聲響徹整條街。

試吃一圈下來給我撐得不行。興達港的現炸海鮮特別有風味,柳葉魚、海蝦、一口蟹、魚卵、小卷、蚵仔等二十多種海鮮裹粉略炸後成堆擺出,可以任選多種組合。

選了粗壯的花枝腳、大魚卵、小螃蟹,店家稱重後將海鮮剪成容易入口的小段,投入油鍋炸酥,再放蒜粒、紅蔥頭、沙茶醬、辣椒熗炒,起鍋時加一大把九層塔,香得我口水直湧。


這裡有你關心的


去魚市場只能選擇自駕或打車。

從高雄(高鐵左營站)火車站出發打車到蚵仔寮不過100 臺幣;到興達港則從臺南市區出發更近,打車差不多200到 300 臺幣。

「阿堂鹹粥」每天營業時間是5 :00-11:00,清晨的6-8 點是尖峰時段,超過10 點部分熱門菜賣完。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一段728 號 。

去魚市場最好選擇清晨和傍晚,

因為那是漁船歸來的時段。

有港口的地方

一定會有媽祖廟,

保佑漁民出入平安,

收穫豐裕。

聽說這裡有魚吃?

點個讚再走吧。

END

公眾號:客運棧(ID:lifehotel)這是一個關於購吃住行的不常旅客棧,偶爾計劃,多數沒譜。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聯繫原公眾號。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復「小南」試試看哦~    

相關焦點

  • 在臺南,認真又貪婪地吃每一條魚 | eaT
    究其原因,南部人是在太會吃了。就拿一條小小的蝨目魚來說,臺南人可以把它的頭、背、腹、鰭、尾、鱗、內臟統統吃掉,片甲不留。在我30多年的閱歷中,認識到大概只有貓會如此認真而貪婪地對待一條魚。我小心翼翼夾了一團,裡面除了腸,還有心、肝、肫,沾著胡椒鹽吃下,竟是滿口驚喜,不但不腥還又鮮又香。小夥子滿臉自豪地打開話匣:「我們臺南人從小吃蝨目魚長大,頓頓吃都不會膩,蝨目魚營養超好,所以臺南人比臺北人聰明……」
  • 小小說:兩條魚打架,一條魚會受傷
    經營曾家魚塘的曾老夫婦都50多歲了,老兩口每天早起,在黑暗中貪婪地割換水,他們認為池塘裡的魚是寶貝,他們彼此都很在行,從不討價還價。我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生意比不上附近的孫家魚塘。藉助潰堤的教訓,兩家人專門在下遊修建了一條防漏溝,溝內布置了幾層巨型漁網,以確保堤防潰決時,水流過而不致魚失。天氣不好,雨越來越大了,池塘裡的水很快就溢出了警戒線並且一直在上升,水壩周圍的土壤已經脫落了,警察局的警察把兩家人疏散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離開後不久,一個巨大的聲音擊中了他們的神經-池塘坍塌,一切都結束了。
  • 作家推薦 臺南必吃老字號美食
    作家舒國治觀察臺南的飲食文化時曾提到:「臺南人只吃他認可的老字號。」那麼,來看看臺南人的推薦吧。我們邀請三位各有專業的臺南人:美食生活家葉怡蘭、民居謝宅主人謝文侃、人氣部落客鄭兆翔(肉魯),告訴我們:「身為臺南人,他們都去哪裡吃。」
  • 從臺南吃到臺北
    (為什麼一到過年時我就想說順口溜)臺 南度小月在北京、上海都有店,褒貶不一,不過臺南的老店是值得去吃一吃的感覺臺南店裡員工幹活時都挺認真每道菜都是小小一份,有點日式會席的意思,想吃地道的臺灣家常味,這是個好選擇
  • 衣食住行 蔡瀾:摯愛臺南菜
    接下來是臺灣研究出來的鯽魚,手掌般大,胖嘟嘟地,肚中充滿魚春,足足有整條魚一半那麼多,紅燒來吃。問餐廳這種魚是否有季節,回答說已一年從頭到尾都有供應,而且保證每一尾都有那麼多春。把這種魚引進到香港,用上海人的蔥爆做法,一定有大把客人搶來吃。對其它菜都精採,我反而欣賞最後一道的菜籽油麵。
  • 《美人魚》熱映 你還能平靜地注視一條魚的眼睛嗎?
    如果不採取行動,到2050年,海裡的塑料垃圾會比魚兒還要多。每年有超過800萬噸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這等於每分鐘有一輛垃圾車把載滿的垃圾倒入海洋。美國南加州近海水研究計劃的負責人指出:吃魚的人血液中的DDT含量比不經常吃魚的人高出五倍多!工業汙染物汞會通過空氣和水的傳播和食物鏈進入魚的身體。各種魚的體內都含有不同水平的汞,如果,你想要避免汞這種有毒的重金屬,還是不吃為妙。魚的血肉和脂肪都會攜帶相當高含量的化學殘留物,甚至要比他們生活的水域所含有的化學物質還高數千倍。
  • 左左右右臺南辦見面會 特地品嘗在地美食小吃
    左左右右臺南見面會。網易雲音樂官方下載地址網易娛樂8月25日報導 人氣紅不讓的超萌小小天后"左左右右"趁著放暑假舉辦籤名會與全臺的粉絲見面,繼上次去臺中造成萬人空巷的局面,這個禮拜天(8月23日)特別跑到有古都之稱的臺南舉辦見面會,從來沒去過臺南的左左右右,久聞臺南有好吃的小吃美食,再加上暑假已經接近尾聲,讓她們對於這次臺南之旅特別感到興奮
  • 《想見你》拍攝地,臺灣自由行,臺南一日遊攻略
    開個腦洞,如果宋威龍演李子維,會是什麼感覺?這兩天突然劇荒的我,只能想點這些有的沒的,來慰藉我從電視劇中走不出的「靈魂」。今天又整理出《想見你》的拍攝地,等解除疫情,馬上去「見他」。劇中,1998年的拍攝場景很多都是在古城臺南,給人的感覺清新、乾淨,是高中時期特有的青春樣。
  • 臺南美食之旅 從早吃到晚讓你讚不絕口
    之後,就可以大口大口爽快淋漓地吃下整碗油麵,連甜蝦、香菜、豆芽都不捨得放過。擔仔麵份量都很小,兩下三口就可以吃完,是最好的宵夜補給品之一。感受純樸滋味的同時,也可體會到飲食歷史沉澱下的豐厚底蘊。有別於廣東粥的綿密香滑,臺南的粥類似泡飯——米粒在魚骨熬製的高湯裡煮軟,透明卻未等爆腰糜爛即撈起,湯呈乳白色卻沒有米漿的滲入,是很古風的「半粥」煮法。嘗了蝨目魚肚粥,湯底鮮美滋味豐富,米粒香甜吸盡湯汁,大片的蝨目魚肚油脂豐潤,粥底更藏著多粒新鮮的蚵仔,再配根油條,在蒜頭酥的提味下,立即就吃個碗朝天。配一份彈牙鮮美的蝨目魚皮,肥厚的魚皮蘸少許醬油膏,這種甜味是很討上海人喜歡的。
  • 《想見你》裡的臺南,絕對不應該只是個打卡地
    漫步臺南市區你會發現到處是古蹟、廟宇,每一處的建築都在訴說著這座古城沉澱百年的情懷,但它古老而不失活力,在保留傳統的同時不斷有新生力量注入,就像是寄存老一輩精神的實體空間
  • 哪些觀賞魚只適合於在一個魚缸裡飼養一條魚,養多了又會怎樣?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大多數的觀賞魚都是以群居著稱,群居的習慣對於觀賞魚有效的躲避敵害會有很大的好處,不過那種情況大多數出現於自然環境中,而在家庭養殖的情況下,如果我們飼養的空間較小,對於一些較為兇猛的魚類來說,它們是容不得其他魚類存在的。
  • 別以為臺南只有牛肉湯!這些當地經典美食,沒吃過肯定會後悔
    一向有「美食之都」之稱,臺南人也對臺南小吃超極自豪!臺南小吃不僅美味,而且還超便宜,往往只要幾個銅板就可以換來味蕾的大大享受!以下就來盤點臺南六個經典必吃、必喝的超好評美食,來到臺南的你絕對不能錯過,不吃真的會後悔!
  • 【食品文化】臺南的老餐館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把食物做到極致
    覓食老店,見聞精神,吃在臺南就是一堂無所不在的實習課。自小生長在麻豆的李豫,印象最深刻的小吃記憶,要從阿港伯米苔目說起。「小時候爸媽禁止外食,我唯一能吃外面的機會,就是趁著周末清早偷騎爸爸的摩託車到街上去,才能吃些很當地的早餐。」
  • 舌尖上的臺南,當地人都愛吃的美食是這些!
    我們點了特製八寶肉粽,是我們平時吃的肉粽的兩倍大,裡面包有鮑魚、乾貝、花菇、魷魚、扁魚酥、櫻花蝦、鹹蛋黃、慄子、瘦肉、肉燥,包得扎紮實實,端上桌時散發著多層次的香氣,每一口都可以吃到粽葉的香味和各種食材混搭的口感,回味無窮。
  • 媳婦燉了一條魚,一波狠操作,讓她驚掉下巴……
    在這裡,老盤要認真回答你一句,不但魚牙能盤,只要你敢於善於開動腦筋,魚骨、魚刺、魚精石都能解鎖出新玩法!
  • 蔡瀾說這是世界上最貴的魚,只吃樹上野果,每公斤4000元
    不管是淡水魚還是海魚,都有價格昂貴的,也有價格很低的,今天我們來看看,在東南亞地區隱藏著一種魚,它的價格不輸於三文魚甚至是比最貴的三文魚還要貴。這種魚被稱為是「水中黃金」,美食家蔡瀾先生說它是世界上最貴的魚,每公斤4000元,它的中文名字叫做:「忘不了魚」,英文名字叫做:Empurau。
  • 深扒《想見你》美食&美景拍攝地,一起打卡臺南美食!
    鱔魚意面可是臺南必吃美食。臺灣很多地方都能吃到鱔魚意面,但每家店的做法不盡相同,大火炒制的鱔魚片飄出濃香的糖醋味,再和煮過的炸意面拌在一起,隔著屏幕都饞!李子維帶著小朋友時期的黃雨萱玩的這個碳火糖,也是一種臺南點心。
  • 陪媽媽遊臺灣----臺南篇
    2015年春天我自己曾經去過臺北玩了一周,這一次要把沒去過的臺南、臺東看看,既可以嘗嘗臺灣各地美食又完成環島之旅。下面我就用日記記錄一下這次環島遊的點滴。10月11日,我們終於出發了。一上飛機媽媽就很興奮,不停地向外面看,雖然前一天晚上沒怎麼睡。
  • Travel 在臺南的小日子(上)
    碗粿是我在臺南吃的第一樣東西  有點米糕的口感 然後有一些小肉塊 甜甜鹹鹹的口感(但是我真的欣賞無能hh)  有點粥塊的奇妙口感~~~我對蚵仔煎所有的印象都是從曾經很紅的《轉角遇到愛》開始的哈哈臺南古堡那邊的那家蚵仔煎真的是非常好吃 一點都不會腥 酸酸甜甜的口感 但是也有朋友說有吃到很腥的蚵仔煎 (所以大家儘量選擇推薦較多的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