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蔡瀾
由『生活美學社』發布
臺南菜
從餘姚回來,第二天就飛高雄,一路吃,吃到臺中,三天之內數頓臺灣美食,方返港。
下飛機已是中午十二點,就在機場附近的一間客家菜館,叫了客家人最拿手的【三封】,那是島把苦瓜、冬瓜和大白菜同肉汁燉個軟熟的菜,異常美味。
接下來是臺灣研究出來的鯽魚,手掌般大,胖嘟嘟地,肚中充滿魚春,足足有整條魚一半那麼多,紅燒來吃。問餐廳這種魚是否有季節,回答說已一年從頭到尾都有供應,而且保證每一尾都有那麼多春。把這種魚引進到香港,用上海人的蔥爆做法,一定有大把客人搶來吃。
對其它菜都精採,我反而欣賞最後一道的菜籽油麵。做法最為簡單,把麵條淥熟,加菜籽油和醬油膏來拌,幹撈食之。如沒有菜籽油,麻油亦行。麵條很圓很細,有咬頭,不是軟綿綿的,最奇怪是每一條單獨,不黏在一起,真神奇。
「是不是餐廳自製?侍者笑說是買最普通的【統一】牌好勁道天禧面線。即刻請司機停在超市購買,一包最少能做三四碗面,價錢便宜得令人發笑。
飯後直奔臺南,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凡是愛吃之人一定會愛臺南,大街小巷都開有食肆,多間百年老店,也都集中在這裡。
最只可惜臺南沒有機場,從香港去只能有兩個選擇,臺中距離臺南兩個小時,還是從高雄去一個多小時方便一點。
放下行李就去大吃【度小月】的擔仔麵,到【黑橋牌】去買臺式香腸和肉鬆,還有在安平的【周氏蝦卷】,都是又經典有地道的美食。這三家人全由小店變為大企業,發祥於臺南。還有一家叫【赤崁】的也很出色,更有全臺最佳食肆【阿霞飯店】,去了不可錯過。
擔仔麵
擔仔麵大概是臺南最廣為人知的美食了。百多年前的漁民在漁獲淡季為了持續生計,挑著根扁擔走街串巷叫賣麵條,這也是「擔仔麵」名字的由來。除了著名的度小月和洪芋頭,臺南街頭巷尾其實還隱藏著許多地道好食的擔仔麵。坐落於西門圓環旁的這家不起眼小店,用餐環境真可謂簡陋,但入夜時分人頭攢動,店家的法寶是灶上久久熬燉噴香竄鼻的肉臊香味。坐在低矮古灶旁的師傅利索地抓面、下面、起面、灑肉臊汁、配菜,動作迅速利索。面送至桌前,捧起小碗聞一下那誘人香氣,味蕾打開,再喝一口湯,感受混合著蒜香和醋酸的鮮蝦高湯之美味。小小的啟動儀式後,就可以爽快淋漓地吃下整碗油麵,連甜蝦、香菜、豆芽都不捨得放過。擔仔麵分量都很小,兩下三口就可以吃完,是最好的消夜補給品之一。
肉粽
肉粽獨特的香氣,自清同治十一年始,已香飄一百四十載。招牌的精製八寶肉粽餡料豐富到令人驚嘆:鹹蛋黃、慄子、乾貝、扁魚酥、後腿瘦肉、肉臊、蝦米、鮑魚、花菇、扁豆酥、魷魚、櫻花蝦共嵌在粽子中,體格巨大,重達十四兩,是真材實料有內涵的。店家選用的是臺灣頂級的長糯米,新米舊米按自家的秘方比例混合,舊米的粘和新米的軟很好地平衡,粒粒剔透分明,食來煙韌軟Q 而富有米香。而包製的竹葉,更是考究地用上兩片桂竹葉和一片麻竹葉。麻竹葉在裡層防止糯米粘連在竹葉上,桂竹葉耐煮不易破可封存香氣。雙手一層層掀開竹葉,蓬勃的米香肉香竹葉香飄散開來,用傳統的竹叉一口口食用,超有懷舊feel。
蚵仔煎
從廈門、泉州到臺北、臺南,一路下來蚵仔煎吃過不少,而要說原產地,廣為流傳的說法就在臺南的安平,始於鄭成功的兵營。安平古堡周圍多的是蚵仔煎小店,這家古堡蚵仔煎最悠久,有五十年的歷史了。蚵仔煎現點現做,大廚在特製的大煎盤上倒入蚵仔、地瓜粉、豆芽、小白菜,打個鴨蛋而棄用雞蛋,煎時就聞到蛋香焦香飄飄。這盤蚵仔煎無以次充好的太白粉,粉漿質地厚薄正好。又多的是個大肥美的新鮮蚵仔,外表酥脆,咬來又有蔬菜的爽脆清甜,配上紅色的酸甜汁醬,不油不膩可吃上一大份。怪不得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也是林語堂大師的至愛。
蝦仁飯
這碗小小的蝦仁飯,歷史可以追溯至日據時代,滿滿的蝦仁鋪在米飯上,身形是日式的,神髓卻是臺式的。臺南靠海,附近海域盛產火燒蝦。小店就將每日新鮮捕撈的火燒蝦去腸剝出蝦仁,用蔥段大火爆香。米飯則用蝦油柴魚高湯煨,有點類似西班牙海鮮飯的手法,需要不停攪拌才能讓米飯吸飽湯汁的鮮甜,這種古法的炊煮做法也令米飯有陣陣炭火香。吃起來鮮美的蝦仁和溫潤的米飯伴著高湯的甜美和豬油香,平凡的食材造就不平凡的味道。配一碗鴨蛋湯更是地道的臺南吃法,湯是蝦油柴魚高湯,鴨蛋更是以蝦殼餵食的鴨子所產下,是蝦仁飯的絕佳搭配。這麼小小一碗相貌平平的飯和湯還引得人排長隊,原來自有厲害之處。
平豆花
多年歷史的豆花店,是遊客和臺南本地人來安平的必訪食肆,也是「臺南十大排隊小吃」之一。豆花這種小食看著簡單,其實做起來並不容易。黃豆選得好,粒粒飽滿碩大平滑,水中浸泡一夜後,還要磨漿過濾,再加鹽滷後凝固成豆花。吃起來格外順滑軟綿,泛著豆香。最近一直有豆花「南甜北鹹」誰對誰錯的爭論,上海人吃得多的是加了蝦米海苔醬油的鹹豆花,其實廣州香港臺灣人的豆花更多是當作糖水來吃,根本沒有所謂的對錯嘛。這裡的甜豆花是加了紅糖的,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紅豆、綠豆、珍珠、薑汁等。
春卷
永樂市場四大天王,除了富盛號碗,還有金得的春卷。這兒的春卷有別於上海人的油炸春卷或者廈門派的大鍋煮餡料,而是類似泉州的潤餅,分開炒餡料,再包入餅皮中。春卷皮用中筋麵粉製作,手勢要夠快使其絕對不能焦掉,泛著天然的麥白色,它貌似普通卻是很考驗店家的功力。餡料也在檔口一字排開十幾盤,高麗菜、豆乾條、皇帝豆、蒜苗、五花肉、香菜、蝦仁、細蛋皮、香菜種種,口水已經都要滴下來。包製時又要加入花生粉和砂糖,讓滋味更加甜美豐富。包好後用高溫平底鍋略微煎香,食來外層幹酥香脆,餡料爽口滋味繁複。金得也是半世紀的名店,代表著府城古早味的手法。
蝦仁肉圓
由屏東肉圓變化來的蝦仁肉圓,真可謂是更精益求精的美味升級。不同於傳統肉圓用的肉丁,蝦仁肉圓裡則是肉臊加蝦仁。之前因去得晚早早售罄所以錯過了蝦仁肉圓的名店茂雄和友誠,今次去了同樣聞名的許家,永樂市場走過去其實不遠。一大蒸籠的蝦仁肉圓在大火上蒸二十分鐘就大功告成,咬開就可吃到濃香馥鬱的肉臊香以及口感鮮美的火燒蝦蝦仁。半透明的皮則薄軟Q 滑,米香四溢。最講究的還是蘸汁,家家有自己的獨門秘方。有用蝦仁絞碎熬煮的,也有加了一些香料的,總之都是秘而不宣的一級機密,但讓食客飽了大大的口福呢。
蝨目魚粥
蝨目魚是臺灣產量最高的養殖魚,所以蝨目魚丸大抵是臺南街頭最常見的小食了。阿憨鹹粥的蝨目魚粥是本次吃喝遊樂的重點。有別於廣東粥的綿密香滑,臺南的粥是很古風的「半粥」煮法。米粒在魚骨熬製的高湯裡煮軟,透明卻未等爆腰糜爛即撈起,湯呈乳白色卻沒有米漿的滲入,看起來類似於泡飯。嘗了蝨目魚肚粥,湯底鮮美,米粒香甜吸盡湯汁,大片的蝨目魚肚油脂豐潤,粥底更藏著多粒新鮮的蚵仔,再加根油條,在蒜頭酥的點睛提味下,立即就吃個碗朝天。配一份彈牙鮮美的蝨目魚皮,肥厚的魚皮蘸少許醬油膏,這種甜味是很討上海人喜歡的。我愛食魚,所以更要去得早,就能吃到新鮮量少的白灼魚腸。店家已營業六十年,憑著這簡單用心的好味道,相信會永續下去。
美食會繼續下去!
文 蔡瀾 | 圖 網絡 | 編輯 海慧
本期編輯:
海慧,美學愛好者、碼字的人也是畫畫的人。享受平淡生活中的小確幸,並期待與更多人分享。微信ID:wenhaihui98
君羊,景觀設計師。受「生活美學」四字吸引,崇尚以培養興趣愛好為興趣愛好,現階段力求培養一個好自己。微信ID:weixin_498873540
-End-
(歡迎轉載· 轉載請標明轉自公眾號「生活美學社」)
美學投稿郵箱:aesthetics2015@163.com
品茗 • 修心 • 慢生活
衣食住行 ┃ 琴棋書畫 ┃ 線下沙龍 ┃ 美學之旅
長按識別以下二維碼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君羊·釋芃木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