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薦【舌尖上的夫妻】蔡瀾的婚姻故事……

2021-02-16 讀者

讀者ID:duzheweixin

【編者按】《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蔡瀾,他的愛吃、懂吃、愛美女、有才,世人皆知,但他的婚姻故事卻無人知曉。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在吃這件事上,蔡瀾與太太方瓊文是心有靈犀的。

方瓊文曾是電影監製,工作能力極強,也很聰明,但不算太漂亮,並不符合蔡瀾對美女的要求。雖然人不美,可做出來的菜美,尤其是她能用別人不要的下腳料做出美味佳餚。

好比豬肺捆,就是豬肺外面包的那層膜,有肉,有筋,還有軟骨。這東西幾乎沒人吃,但經方瓊文精心烹飪後就變成了絕品美味,無論是拿來炒還是做撈飯,嚼起來美味一層層綻放,肉的厚實、筋的筋道、軟骨的脆爽,既層次分明又雜糅融合。蔡瀾嘗過後驚嘆:「天下至美。」

還有豬頸肉,因為淋巴結多,大多數人都不吃。方瓊文用柳葉小刀細細地將淋巴剔除乾淨,用剩下的豬頸肉入饌。單是這一種材料,方瓊文就能做出泰式醬汁烤、炭燒、花椒八角香葉燜、沙茶水煮等幾十種菜式。吃過後,蔡瀾徹底折服:「那種鮮嫩又有彈性的口感,絕對可以在豬身上的數十個取肉部位中排名第一。」

不過,方瓊文不是主婦型太太,雖然廚藝佳,但想讓她下廚,也不容易。天氣好、心情好、身體好、原材料也好,她才有興趣露上一手。更有趣的是,蔡瀾越想吃什麼,她就越不做什麼——明明念叨著石斑,端上桌的卻是炒花枝;當他幾乎忘了石斑時,她忽然就會端上一盤蒸得撩人肺腑的大石斑來……蔡瀾吃了半輩子美食,也認識了不少名廚大師,卻沒見過架子比太太還大的。想吃的時候,她不一定願意做,偶爾做了也不是最惦記的,等到不抱希望時,忽然又來了驚喜。他說,太太不像是在做菜,倒像是在調情。

蔡瀾說,方瓊文絕非賢惠型太太,他也永遠沒有享受過那種在家當大爺的待遇。好比有天早晨他犯了懶病,吩咐方瓊文為他做一頓早餐送到床上吃,方瓊文回答:「那你去廚房睡覺好了。」

蔡瀾指揮不動太太,但太太能指揮動他。有一次,方瓊文打算將一根金華火腿剔成火腿絲,這是很費時費力的活兒。蔡瀾袖手旁觀,篤定地等著太太來向他求援,沒想到方瓊文完全無視他,瞧他一眼道:「你忙你的去吧,這件事你做不動,你老了。」為了證明自己一點兒都不老,蔡瀾挽起袖子就上手了。等到火腿全部變成火腿絲後,他才覺得這事兒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原來自己中了激將計。

蔡瀾說,他跟太太始終處於這樣一種不大和諧的生活狀態,可是一旦離開香港去國外沒幾天,他就會不由自主地惦記她,不僅惦記她的菜,還惦記她的人。

在家時,蔡瀾每天的行程如出一轍,尤其是每天早晨,一定是跟太太一起活動。

背著那個標誌性的金黃和尚袋,挽著太太準時出現在九龍城街市三樓的樂園茶餐廳。這家茶餐廳是方瓊文發現的,當初推薦給蔡瀾的理由是——這家的茶點直接從廚房送到餐桌,不像別家那樣先從廚房交給傳菜員,再由傳菜員交給服務員,最後由服務員端上桌。她說,食物剛出鍋時味道最好,但經歷了一傳二傳三傳的程序後,溫度就會變,味道也會受影響。

方瓊文還特別欣賞樂園門口沒有站著一排接待人員,就餐時也沒有服務員不停地來換餐碟,她說這才像吃飯,吃真正好吃的東西,根本不需要這麼殷勤的服務,吃東西,講究的是味道,不是排場。

這話讓蔡瀾心有戚戚焉,他也特別反感那些餐桌上的繁文縟節,稱之為暴發戶式的虛榮。比方他從不吃魚翅撈飯,他說那是典型的炫富。但凡光顧新餐廳,他必點一道菜——雞蛋。他覺得,山珍海味一般人練習的機會不多,但能把全世界共通的雞蛋做得花樣百出,才能看出大師傅的廚藝。樂園,恰恰就是能將最普通的茶點做成美味的地方。

早茶一般是方瓊文點,蒸籠食碟會點上七八樣,因為她知道蔡瀾每天早上吃得最多,而他的腸胃也習慣了這種進食方式,偶爾早茶少了一籠蝦餃,到了上午11點鐘他就會餓得發暈。蔡瀾說,沒幾個人能像太太這樣對他的消化系統瞭若指掌,什麼時候吃、該吃多少、吃得不對後果如何,太太心中一清二楚。

夫妻倆吃早茶時,方瓊文會多要一個盆,裡面是滾水。吃之前她會在盆裡先洗洗餐具,不是擔心餐具不夠衛生,而是她有餐前暖碗暖杯的習慣。她總覺得,用熱水燙燙杯盤碗盞,吃起來也是暖暖的,對腸胃算是一種保護。

早茶之後便是逛菜市場。夫妻倆是九龍城的老住客,對這裡的菜市場不僅熟悉,而且情有獨鍾。在九龍城菜市場有兩個大人物——蔡瀾和周潤發。周潤發喜歡沒事在菜市場溜達,經常和菜販合影;蔡瀾則喜歡在這裡買菜,給沒有招牌的菜販免費寫招牌。

蔡瀾一邊看菜,一邊跟太太看自己手書的招牌,格外有趣。比方有家原來叫「陶記鮮果」的水果店就換了一塊他寫的橫匾「生果後宮麗三千」,因為這家店的水果品種實在多,就連三角形的西瓜都有得賣,他覺得不給人家寫一塊與眾不同的招牌簡直過意不去。招牌是蔡瀾寫的,但名字是方瓊文的創意。

蔡瀾和太太買的菜一般不會多,一把生菜、幾塊豆腐、一條魚……但在碰上有格外生猛的海鮮時,他們也絕不錯過機會。比方遇到一隻活蹦亂跳的大龍蝦,兩人會如獲至寶地拎回家,也不管是不是該做飯的時間,進門就動手。蔡瀾在爐子上鋪張錫紙,將蝦頭卸下斬成兩半,放在錫紙上面,撒些鹽慢火烤,再用剪刀把蝦肉取出後橫切薄片,扔進水中,即捲成花朵狀,然後將辣椒、芹菜和冬菇剁碎,紅綠黑地放在花朵狀的蝦肉中間當花心,最後倒點醬油、加點芥末。太太將蝦殼加了豆腐、芥菜和兩片姜,滾湯。

這樣的一蝦三吃,專業廚師做半小時足矣,但夫妻倆喜歡慢慢地做。兩個人一起動手,花一個多小時。蔡瀾以前做菜屬於快手,但總被太太詬病。她說,做菜是消磨時間的最好方法,尤其是在做一道自己很想吃的菜時,一定要慢慢享受這個過程,每個步驟都要考究,就像一篇起承轉合的好文章。

用茶匙吃蝦腦、蝦膏、刺身和湯,外加一瓶好香檳和貝多芬音樂陪伴,哪怕剛剛是上午10點,距離飽足的早茶還不到兩個小時,夫妻倆依然胃口大開、興味盎然——真正的美食,能讓人在不餓的時候產生飢餓感。

蔡瀾說,很多人結婚之後就開始期待對方的轉變,同時也改變自己去適應對方,這種變化其實是不應該的。因為如果兩人都改變成一個跟以前完全不同的人的話,那麼你已經不是對這個人做過了承諾,那麼,就可以離婚了。

從結婚到現在,方瓊文幾乎沒有變過,當年什麼脾氣,現在還是什麼性格。蔡瀾說,這才是一種比較好的婚姻狀態。他們倆之所以能安然相處幾十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方瓊文對蔡瀾是一種粗放式的管理,或者說,根本不管。

蔡瀾曾經很羨慕金庸有個比他小29歲的太太林樂怡,金庸似乎對此也頗為得意,無論去哪裡都愛帶著太太。可一次飯局之後,蔡瀾再也不羨慕他了。林樂怡對金庸的飲食監管得滴水不漏:海鮮不能吃,怕痛風;豬肉不能吃,擔心血脂高;濃醬不能沾,會影響血黏度;豆腐不能吃,血酸濃度會增高……一頓飯下來,金庸能吃的只是一份白灼青菜,可憐巴巴的。至於餐桌上的美酒,更是與金庸無緣;飯後一支煙,想都別想。蔡瀾很怕跟金庸一起吃飯,看著對方目光灼灼地盯著那些想吃而不能吃的美食,他頓生憐意,還覺得自己落筷如雨極有犯罪感。

反觀自家太太,對於他吃什么喝什麼抽什麼,絕不幹涉。或許吃的東西喝的東西不是那麼健康,但那種無拘無束暢快淋漓的好心情始終存在。蔡瀾說:「抽菸傷肺、喝酒傷肝、吃肉傷胃,可是,不抽菸不喝酒不吃肉,傷心!只要吃得開心,人就會快樂,身體自然會健康、會好起來。」

蔡瀾跟太太平時互不幹涉,偶爾想套個近乎,很容易——不必買這買那當禮物製造驚喜,他下廚做個皇帝蟹,或者太太親手做個鱸魚羹,然後開上一瓶好酒,一頓美味足以讓兩人和平共處好幾天。

如果兩人都有下廚的興致,那就更棒了。先去樂園喝早茶,然後去逛九龍城菜市場,各自計劃好要做的菜,回家後各忙各的,忙完之後餐桌上見。規模夠大可以宴客的話,會叫幾個朋友來赴家宴。方瓊文有好酒量,比起自稱酒喝得太多、血型是XO型的蔡瀾毫不遜色。無論是白蘭地、茅臺、清酒還是黑啤,她都不在話下。

銀婚紀念日,應一幫朋友的要求,夫妻倆舉辦了一個小小的儀式。朋友們起鬨讓蔡瀾說說太太的優點,蔡瀾用7個字總結:「會做,愛吃,不管我。」

隨著年齡的增長,夫妻之間少了些較勁,多了些默契與扶攜。蔡瀾腳受了傷,太太用輪椅推著他去吃早茶、買菜、赴約。餐桌上,太太會用眼神提醒他不要吃牛肉、海鮮之類對傷口不利的東西,但最後允許他用豬油澆在麵條上當主食。以前太太從不管他的衣著,現在似乎比較注意了。蔡瀾經常系的那條鮮花領帶,上面怒放的鮮花就是太太親手繪製的,紅花配白髮,效果非常棒。

蔡瀾曾專門寫了一篇《慶幸自己沒有兒女》,陳述不要孩子的理由。沒有孩子,方瓊文略覺遺憾,但也不勉強。她說,嫁了這麼個愛吃的男人,那就陪他一起吃;嫁了這麼個不想要孩子的男人,那就陪他一起老。 

(林 陽摘自《家庭之友》2013年第8期)

喜歡這邊文章,記得分享到朋友圈哦~~~~

相關焦點

  • 蔡瀾:《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的「死前必吃」清單
    《舌尖》總顧問蔡瀾的「死前必吃」清單人生做的事,恐怕沒有比吃來得更多。
  • 「食神」蔡瀾都在推薦的潮州菜
    蔡瀾,與金庸、黃沾、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稱,中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特邀蔡瀾作為節目總顧問。 店鋪位置非常偏,在各大點評網站上也沒有太多的推薦和點評,聽說如果不是當地人帶路,很少能找到他們家店。 一進門就被店內牆壁上滿屏的明星合影照片給驚到了!
  • 這些美食家蔡瀾推薦過的美食你怎能錯過?(上)
    作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性格灑脫,他說他叫蔡瀾(跟"菜籃"諧音),所以天生就是要吃吃喝喝的.大家津津樂道的《舌尖上的中國》,蔡瀾擔任的是總顧問,足見蔡瀾的影響力了,能入他法眼的零食自然不會錯了.下面就跟鼠鼠一起來看看這些好吃的零食都有哪些吧!
  • 蔡瀾點亮舌尖上的美學人生:美食和人生總是有著完美的契合點
    饃不油不酥,但脆軟層次分明,從牙齒到舌尖,過渡得很流暢。一邊吃一邊感慨,每種食物和吃法只有在自己的發源地才最對味,無論保鮮技術再先進,物流再通達,都難以保留和傳遞出完整的味和道。就像粽子是肉是豆,豆花是甜是鹹的爭論一樣,煎餅果子夾了香腸就是邪教,北方的腸粉攤得再薄也不是粵味。
  • 蔡瀾妻子:愛他,就陪他一起吃
  • 「食神」蔡瀾直播首秀,推薦的一本書,道盡了「妙人」的秘密
    今晚七點過後,有生系列的list裡又會增加一個新的項目,「食神」蔡瀾竟然出現在直播間與大家見面。作為「香港四大才子」還健在的兩位之一(另一位是倪匡),已年近八旬的蔡瀾完全沒有顯出老態來,他依舊像個老頑童般與網友互動,而且妙語頻出,他出書上綜藝,雖然身體上已經是個老人,但精神狀態上,他就像個年輕人般有活力,而且這份活力還有智慧所在。
  • 食神蔡瀾親自推薦的14種零食,某寶即將淪陷 榜單
    蔡瀾,美食界指標性人物。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曾任《舌尖上的中國》節目總顧問。
  • 他與金庸倪匡黃霑並列香江四才子,逼問張國榮初夜,指導《舌尖上的中國》...蔡瀾,真名士自風流
    他還參與指導了《舌尖上的中國》~當然,這麼風趣幽默又有才華可不是一天修煉成的,仔細回顧一下蔡瀾的人生履歷,就能明白人生在世所有的隨性都是依附於實力!1941年8月18日,蔡瀾出生於新加坡。雖然不是社會名流,但蔡瀾一家的人設也是bling bling的。
  •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如今黃沾、金庸先後作古,「香港四大才子」只剩下了兩個,倪業已封筆,唯有蔡瀾風光依舊,出書,代言,開飯館,上節目,做顧問……忙得不亦樂乎,也賺得盆滿缽滿。 蔡瀾似乎沒有什麼代表作,不過,也不妨礙這小老頭快樂似神仙。
  • 蔡瀾人設「崩塌」:有些人表面上是美食家,沒想到背地裡竟然是這樣的「老不正經」!
    在吃上能玩出花樣兒的人都值得尊敬,會吃,會玩,還敢玩兒的人,更是業界神話,妥妥兒的優秀生活家。蔡瀾就是這樣一個好玩的人。 吃是蔡先生的老本行,他是《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新周刊年度生活家,有「食神」之稱。 自打年輕時,他就是愛吃,會吃,也格外懂吃。 他愛吃豬油,吃麵的時候一定要用豬油來拌,面會變得油光鋥亮,香味格外濃烈。 但吃豬油會變胖,蔡先生又說了:豬油撈飯比身材更重要。
  • 在香港,沒人比蔡瀾還會玩
    」在香港,蔡瀾的文章在各大報刊雜誌幾乎隨處可見,許多餐廳以張貼蔡瀾的合照和評語為榮,還喜歡在菜單上標出「蔡瀾推薦」四個字來引導顧客。,八九十年代,他一口氣監製了20多部風靡全亞洲的經典動作電影,一舉成為香港的金牌監製;從1980年代起,他便開始寫作美食專欄,至今出版超過200本書,在香港是家喻戶曉的「食神」,也是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的總顧問。
  • 諮詢蔡瀾出場費,請聯絡蔡瀾經紀人助理經紀公司星冠國際
    中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特邀蔡瀾作為節目總顧問。與金庸、黃沾、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稱。蔡瀾個人簡介蔡瀾,美食家 1955年,在新加坡《南洋商報》上發表了第一篇影評《瘋人院》,從此一發不可收拾。1957年,蔡瀾擔任了邵氏電影公司的駐日經理。
  • 打開味蕾 蔡瀾推薦 一般遊客找不到10大地道香港味道
    以下內容發布自「玩途」地球媒體戰略集團添加:hitour_cc,獲知更多美食家蔡瀾先生說,食物,不用昂貴奢侈,重在舌尖味蕾感覺
  • 像蔡瀾那樣生活,有趣自在,瀟灑從容
    蔡瀾作為美食家,不僅能吃會吃,還會做各種美食,他常年在外尋找美食,活得灑脫又自在,中國很有名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曾特邀蔡瀾作為節目總顧問,可見他的影響力非同一般。金庸曾這樣評價他:「蔡瀾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率真瀟灑而能以輕鬆活潑的心態對待人生,尤其是對人生的失落或不愉快的遭遇處之泰然,若無其事。
  • 蔡瀾:萬千風味,都是人生
    《舌尖上的中國》,蔡瀾是這檔爆熱節目的總顧問。但很少有人知道,蔡瀾先生是寫影評出道的,1955年他在新加坡《南洋商報》上發表了第一篇影評《瘋人院》,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90年代,黃沾、蔡瀾、倪匡曾合作主持的電視節目《今夜不設防》創造了香港同時段電視節目的收視紀錄。
  • 玩家蔡瀾 | 封面人物
    在蔡瀾眾多頭銜中,電影人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卻是他故事的開始。雙目微張,紅光滿面,只是頭髮全白,以前手杖給倪匡用,現在自己也用上了。年齡並未消減蔡瀾對電影的興趣。他平均一天看一部。採訪前一晚,他還在Netflix上看劇集到深夜。最近看了《羅馬》,他拍手叫好。「導演阿方索·卡隆很聰明,通常導演拿獎以後,總要在大製作上下功夫。但他沒有,他跑回家鄉,用這麼多製作費拍一部小故事,呈現他的童年,又把這個小故事放大。
  • 深水埗劉森記:蔡瀾、米其林和舌尖上都贊過,這家60年雲吞麵店真好吃啊
    斷斷續續,吃過不少雲吞麵店,也看過背後的小故事,發現在香港,那些值得一去的雲吞麵老店,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小攤販延續經營下來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 6 集秘境,曾講述過,香港一家有 60 多年歷史,一代又一代,傳承古老雲吞麵味道的美食故事。■ 劉森記的面,最出名的手工竹升面,和面用新鮮鴨蛋,不加一滴水,保證麵條爽口彈牙,竹升壓打,面韌勁十足。
  • 蔡瀾重點推薦的「澳門老字號美食」!不去對不起自己啊!
    蔡瀾推薦的超過50年歷史的甜品店,甜品愛好者的必去!蔡瀾的摯愛推薦,大受食客好評的小吃店之一!店家把新鮮食材擺在桌上,現挑現煮~招牌的魚蛋、芝心丸、海膽丸、墨魚丸、牛雜等都值得嘗試!蔡瀾推薦的澳門「老字號」麵店,在澳門的麵食餐廳中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 做一個真性情的蔡瀾
    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對,這就是蔡瀾。「我叫蔡瀾,聽起來像菜籃,買菜的籃子,所以一生註定得吃吃喝喝。現在擺個龍門陣,只談美食,不論政治。」——蔡瀾在微博上如此介紹自己。作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先生這些年頭銜頗多:作家、電影製片人、電影監製、旅行家、美食家、書法家、畫家、篆刻家、藝術品鑑賞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商人等。
  • 役物而不要役於物 ——蔡瀾
    永遠不要放鬆對錢的控制,永遠不要在對錢的問題上聽之認之。這東西雖然俗,卻能夠透過它,看清許多表面上美好的東西。——蔡瀾生活圈子小,並不代表孤陋寡聞。凡是自吹自擂的人,一定自信心不強。——蔡瀾想做的不能隨便做,不想做的儘量不要做——蔡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