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尋味香港」《我們的師父》GSG迎打工挑戰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24日電 湖南衛視正在熱播的紀實性文化品格傳承節目《我們的師父》本周六晚十點將迎來全新的拜師之旅。

GSG拜師團將拜見作家、電影監製、電視節目製作人、美食家、商人多種身份裡自由轉換的當代老頑童蔡瀾。

徒弟們拜見師父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先去餐廳打工。而師父蔡瀾也給徒弟們提出要求,讓大家在四小時內完成五萬營業額的任務。初來乍到的徒弟們,為了完成這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也是絞盡腦汁。

節目劇照。節目方供圖

挑戰營業額先過三關

據導演組透露,在見到師父蔡瀾之後,GSG就立馬嘗到了師父店裡的招牌「網紅越南粉」。一碗「能夠喝出三種味道」的湯才剛剛喝完,蔡瀾就直接甩出史上最難挑戰——在餐廳打工,還大手一揮定下了五萬塊的營業額要求。

作為徒弟們中唯一有過餐飲行業經驗的劉宇寧,無疑是GSG中的「王者」。上崗之前,劉宇寧也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大家分析了在餐廳工作有哪些步驟,為大家分好了工,大張偉劉宇寧負責迎賓招待,於曉光董思成負責點菜下單。

最先遇到問題的是小師弟董思成,面對下單的機器,不懂操作的小師弟一度束手無策。而隨著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湧入店內,徒弟們又遇到了語言不通的窘境,需要不停在英語、粵語、普通話等多種語言之間來回切換,這也讓徒弟們有些傻了眼。

面對接踵而來的突發狀況,人生不熟的徒弟們該如何應對?

節目劇照。節目方供圖

給師父拍廣告

在GSG主觀視角下拍到的VLOG,也在新一站拜見新師父中開發出了新玩法——給師父拍廣告。

導演組介紹,為更好地了解師父,徒弟團特意讀了一本師父寫的書,還萌生了為師父製作一部「薦書」vlog短片的想法。

建議一經提出,便得到了師父的認可,除了負責vlog的視頻監製之外,蔡瀾還多了一個新身份——演員。

在大張偉的指揮下,師兄弟也統統「為了藝術獻身」,大哥於曉光成了徒弟中的新「團欺」,被導演調侃「帶著泳鏡像忍者神龜」不說,還成了小師弟董思成的布景「苦力」。

不過最終憑藉著「浴缸變魚池」的精彩戲份,於曉光也喜提「中華漂浮王」的新稱號。有了師父蔡瀾這位金牌監製的加入,GSG第一次自編自導自演的VLOG大片,過程雖然狀況百出,卻堅持到最後完成了拍攝,也讓師父十分滿意。

節目劇照。節目方供圖

帶有「媽媽味道」的菜

不少人都知道,蔡瀾「會吃」也「愛吃」,但他對奢侈的山珍海味並不感興趣。

他認為最有人間煙火氣的才是好食材。在本期節目中,蔡瀾將再一次將自己最鍾愛的「九龍城菜場」繼續安利給GSG。

本期節目中,在菜市挑完食材之後,蔡瀾帶著四位徒弟前往朋友的廚房,讓大家在灶火前各顯神通,做一道帶有「媽媽味道」的菜一起分享。

徒弟們也不約而同地用雞肉、雞蛋做食材,做成了「一雞多吃」的全雞宴。於曉光的「蜂蜜炒蛋」、大張偉的「炸雞」、劉宇寧的「紅燒雞塊」、董思成的「可樂雞翅」,每道菜中都有徒弟們對於親情的回憶。最後連師父也小露一手,做了一道炒雞蛋。

導演組透露,「技校廚王」劉宇寧的一道紅燒雞塊雖然贏得了眾師兄弟的點讚,但在師父心目中,真正做出美食味道的卻另有其人。

究竟哪一道菜才是師父眼中最有特色的呢?代表徒弟四種成長記憶的家常菜端上桌,每一道菜式中又藏著徒弟們哪些「背後的故事」?

更多精彩,關注湖南衛視本周六(5月25日)22:00《我們的師父》。(完)

相關焦點

  • 曾diss重慶火鍋不用心的「食神」蔡瀾《我們的師父》收徒,贊香港...
    05-20 16:53:22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我們的師父》裡,大張偉、劉宇寧等組成的「GSG」男團,剛剛結束了跟師父張凱麗的「童年之旅」。根據節目組給出的拜師新線索——一雙精美的「筷子」,他們前往拜師路的第五站,在香港重新集結。
  • 《我們的師父》節目中劉宇寧、大張偉受益匪淺,師父們身懷絕技,都...
    gsg組合為老師的女兒過生日。 陳衝老師的經典名言:思想不能迂腐,永遠保持一顆好奇之心! 徒弟們又去拜訪蔡瀾老師,蔡瀾老師首先讓於曉光、大張偉、劉宇寧、董思成在自己的飯店打工。要求他們在四個小時內完成五萬元的營業額。
  • 《尋味東莞》賈樟柯和周浩都拍過的這個城市,還有美食的秘密
    這些地名,巴黎、曼哈頓、香港、東京,浪漫到不足為奇……但如果我們換一座城市名,比如——東莞,你會想到什麼?在紀錄片導演周浩的處女作《厚街》裡,東莞作為珠三角地區以製造業崛起的新興城市,眾生態盡顯,厚街出租房裡外來打工人口群居,孩子出生,世俗又深沉的愛情,迷惘和觀望的打工男女,統統被周浩用攝影機記錄了下來。
  •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1963年,22歲的蔡瀾定居香港,任邵氏製作經理。從中可以看出蔡瀾老於世故、圓滑處事的一面。在拍電影的同時,蔡瀾也開始多方位發展。在當時,「香港四大才子」的名頭已經在香港傳播開來。這四個才華橫溢的男人知名度不亞於當年如日中天的四大天王。
  • 蔡瀾推薦的裹蒸粽、有桂味的荔枝果凍、還有搶了楊枝甘露C位的糖水……端午,跟著周到君「尋味東莞」
    蔡瀾推介過的道滘裹蒸粽端午即將到來,周到君先推薦東莞獨有的三種時令佳品。東莞因生長在鹹淡水區域的一種水草——莞草而得名,東莞人因地制宜,拿它來綑紮粽子,便成裹蒸粽。▲莞草裹蒸粽上品非道滘粽莫屬(道滘為東莞水鄉片區的一個鎮),還被老饕蔡瀾推介過。
  • 在香港,沒人比蔡瀾還會玩
    」在香港,蔡瀾的文章在各大報刊雜誌幾乎隨處可見,許多餐廳以張貼蔡瀾的合照和評語為榮,還喜歡在菜單上標出「蔡瀾推薦」四個字來引導顧客。,八九十年代,他一口氣監製了20多部風靡全亞洲的經典動作電影,一舉成為香港的金牌監製;從1980年代起,他便開始寫作美食專欄,至今出版超過200本書,在香港是家喻戶曉的「食神」,也是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的總顧問。
  • 玩家蔡瀾 | 封面人物
    前南斯拉夫、法國、澳洲諸國,蔡瀾先後涉足。成龍的戲一般一部拍一年,蔡瀾得以在這些地方生活。他最愛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到了當地,工作人員總會讓我們看到風景最優美的地方,跑遍許多普通人不去的角落。辛苦是辛苦,但和走馬觀花的觀光完全兩樣。」蔡瀾在嘉禾做到公司副總裁,直到1997年創始人之一何冠昌離世,他徹底告別電影行業。
  • 40年香港影壇傳奇蔡瀾:世間唯有美食與愛情不可辜負
    風月片很賺錢,但畢竟擦色情的邊,輿論大罵邵逸夫敗壞公序良俗,邵逸夫此時搬出國際標準,說歐美要過分多了,就說色情和暴力吧,假如他們十二分,我也就三四分,只是我們不習慣而已。」黃霑安慰倪匡,出去玩講笑話還要花錢,不如我們開一檔節目講笑話賺錢!於是,被稱為「香港三大才子」的蔡瀾、黃霑、倪匡便做了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訪問過包括周潤發、成龍、張國榮等在內的諸多超級巨星。
  • 蔡瀾的生活哲學不只是「去麥當勞打工」
    說到蔡瀾,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一個笑眯眯的老頑童,整天在微博上插科打諢,時不時爆出點金句,是個網紅老頭兒。貴為香港四大才子的蔡瀾年過80,也沒有退隱的想法,而是保持少年心性,豬油照吃,舞照跳,威士忌喝得臉紅紅,有空就和網友吹吹水
  •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黃沾和蔡瀾
    香港四大才子指的是香港四名出色文人,分別為金庸、倪匡、黃沾和蔡瀾,四人各有所長,而且均為好友,也是腹中飽有文學之輩,因而合稱香港四大才子。四人中,黃沾已因癌病於2004年逝世,當時是一件轟動香港的大事。四大才子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是香港文化的一個縮影,是一段富有傳奇色彩的裡程碑。在我們談及香港文化的時候,希望我們的腦際隨時可以想起:寫流行曲的沾叔與寫科幻的倪匡、寫美食的蔡瀾和寫武俠的金庸,他們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 《我們的師父》「GSG」拜師團反差大?董思成「太漂亮」遭「嫉妒」
    湖南衛視二季度力推的紀實性文化品格傳承節目《我們的師父》日前播出了前兩期,在拿下同時段收視第一好成績的同時,網上也引發全民話題討論。拜師路上收穫成長和友情「GSG」師兄弟性格反差萌首站拜師牛犇播出後,《我們的師父》中的「GSG」拜師團首度在媒體面前集結。師兄弟一同經歷了同吃同住的特殊旅程,對彼此的認識了解更多,同時也結下了深厚友情。大張偉劉宇寧更率先組成「魚尾兄弟」,節目中的師兄弟成為音樂上的好搭檔。
  • 探秘蔡瀾的香港美食地圖
    享有「亞洲美食之都」的香港,在區區1000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上卻匯集了近10000多家的餐館,可見香港人對於飲食的重視和依賴
  • 香港最快活的男人蔡瀾:人生最有趣的是吃吃喝喝和傳宗接代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是電影發展的黃金時代,當時的香港電影製作需要考慮兩個鐵律:一是快,二是賺錢,完全的市場導向,創造了打退好萊塢的奇蹟。回香港定居的蔡瀾,年紀輕輕已然混成電影圈「老炮」。當時,被嘉禾傾力按照「李小龍」接班人栽培的成龍,脾氣忒硬,與古惑仔結了仇,嘉禾老闆何冠昌找到蔡瀾,希望把成龍帶出香港。
  • 「食神」蔡瀾都在推薦的潮州菜
    在香港shopping的時間總是過得非常快,晚餐怎麼解決成了一個問題,沒有WIFI,只好在附近用眼睛GPS導航,發現一家正宗的潮州菜,為何說它正宗
  • 九龍城*蔡瀾:香港精神就是,拼命掙錢拼命吃!
    九龍城蔡瀾:香港精神就是拼命掙錢拼命吃!「蔡瀾推薦的香港十大餐廳」「探秘蔡瀾香港美食地圖」……從香港自由行火起來之後,蔡瀾這位食評家就被內地遊客當做了香港美食的代言人,各種版本的「蔡瀾榜單」更成為旅行者的搵食聖經,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蔡瀾還曾是香港有名的電影人。
  • 《我們的師父》:極度舒適的「高級滿足感」
    我們要從同質化的節目中,把觀眾遭到窒息的觀感救出來,為他們帶來久違的滿足。觀眾需要更高級的快樂,而《我們的師父》擁有一種最易為觀眾帶來滿足感的方式。知識普及的獲得感,與人生分享的共情感相加,讓觀眾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更多」。《我們的師父》在嘉賓配置上,顯然走的是臺網兼顧的路子。
  • 男人都有一個夢想:成為蔡瀾
    香港電影的影迷應該對他不陌生,很多賣座一時的電影都有「蔡瀾監製」的烙印。 說起來,生於新加坡的蔡瀾,其實是個「影二代」。那會兒,父親蔡文玄跟隨邵逸夫兄弟,到邵氏電影南洋分公司鋪排東南亞院線,蔡瀾一出生就泡在戲院裡,小小年紀觀影無數。
  • 香港食家蔡瀾「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但中國千年古縣龍川「八寶魚生」保證食到你「舔舔脷」
    內容核心提示:香港食家蔡瀾「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但中國千年古縣龍川「八寶魚生」保證食到你「舔舔脷」! 香港食家蔡瀾 因為之前有看過蔡瀾先生的書籍,先生對日本的生活有著深入獨到的了解,可以說得上是權威,所以當時我也就把文章轉過來收藏了。  香港食家蔡瀾「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
  • 「吃貨」蔡瀾,憑什麼和金庸、黃霑、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喜歡美食的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蔡瀾的名字。作為《舌尖上的中國》的總顧問,他從寫美食專欄、出書、主持美食節目,到前不久發表的《死前必吃清單》,字字透出豁達的人生態度。 01.香港四大才子:人生第一任務,就是吃吃喝喝 蔡瀾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 蔡瀾的「死前必食」清單
    編者按:《活著,就要盡興》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全新隨筆集,說美食,談美人,尋味世界,快意人生。蔡瀾的人生哲學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便是幸福。要煩惱,也要等明天再煩惱。在書店看到一本叫1000 Places to See Before You Die(《死前必遊一千地》)的書,引起我寫這篇《死前必食》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