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蔡瀾:香港精神就是,拼命掙錢拼命吃!

2021-02-06 旅行家雜誌

九龍城

蔡瀾:香港精神就是拼命掙錢拼命吃!

到香港一定要走進傳統市場,

當地人打成一片,

感受香港人心中的炊煙升起

「蔡瀾推薦的香港十大餐廳」「探秘蔡瀾香港美食地圖」……從香港自由行火起來之後,蔡瀾這位食評家就被內地遊客當做了香港美食的代言人,各種版本的「蔡瀾榜單」更成為旅行者的搵食聖經,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蔡瀾還曾是香港有名的電影人。蔡瀾本人並不介意,他說,吃飯在香港被稱作 「醫肚」,本就是大過天的。

「旅行最大的樂趣,不僅是看風景,更在於所到一處,看當地人怎麼生活。」蔡瀾的食單裡鮮少有華麗的鮑參翅肚,更多是街邊小吃、傳統小店。因太過出名,一看到蔡先生光顧,店家總是拉著合影。那麼多合影的店,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好吃?「這個簡單,看照片裡我笑沒笑就知道嘍。」

直到現在,蔡瀾仍每日撰寫一篇文章,多是他與食肆、與店家、與老朋友的故事,每間推薦的酒樓也各具特色。但問到他最愛的一家,答案出乎意料,不是任何一家食肆,而是香港最傳統的菜市場——中環嘉鹹街、結志街、卑利街交匯的嘉鹹街市集,有150多年歷史,隨意一個角落都能說出時代的變遷;喜歡熱鬧,就去九龍城、深水埗、灣仔寶靈頓道、北角春秧街的市集準沒錯;舊灣仔街市、西港城的傳統市集,還保留著舊時風貌,移民時期的建築非常迷人。正如蔡瀾先生所說,到香港一定要走進傳統市場,和當地人打成一片,從挑選新鮮的食材開始,感受香港人心中那份炊煙升起的故鄉情。

如果向內地遊客推薦香港值得去的地方,您會推薦哪裡?

九龍城。我是九龍城的老住客,見證了這裡從城寨變成公園,但是不變的是美食,九龍城的菜市很好的,世界各地的材料都能買到。現在的九龍城,主要是兩大菜系,潮汕菜和泰國菜,尤其是泰國菜,全香港最好的都在這裡了。在香港時,九龍市政大廈內部的早茶是我和太太經常去的,也經常會心血來潮給人家題匾。最有趣的是原來有家叫「陶記鮮果」的水果店,我給他換了一塊橫匾「生果後宮麗三千」,這裡水果品種實在多,招牌是我寫的,名字是太太的創意。


蛇王芬

吳煋姿×保持傳統,就是保持麻煩

保持傳統,就是保持麻煩。

為什麼老客人都覺得蛇王芬有家的感覺?

因為只有給家裡人做飯,

才會不怕麻煩,

用最好的料,最下功夫,最用心

蛇羹是粵菜獨有的,香港專賣蛇羹的店都叫「蛇王」,足有上百個之多。其中歷史最長的當屬位於中環閣麟街的蛇王芬。1895年吳家第一代便在南海熬製蛇羹,1940年代,他們開始推著木頭車沿街叫賣蛇羹蛇湯,1989年終於在中環開起了鋪頭。「我們只是小生意。」蛇王芬第三代老闆吳永先生的妻子吳太坐在收銀臺裡謙虛地說。雖然現在的老闆、吳太的女兒吳煋姿早已獨當一面,吳太仍會每天坐在店裡迎來送往,這樣才覺得踏實。收銀臺上還擺放著吳煋姿撰寫的《家常便飯蛇王芬》,已再版了兩次。翻閱其中的內容,店內招牌菜做法傾囊相授,但每日仍高朋滿座,足見店家的底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最蓬勃時,金融界有個有趣的現象,股市做好那天,人們就會來這裡吃飯,生意多到停不下手。

這裡的蛇羹一般要用五種蛇,還要不怕麻煩先用果皮、火腿熬好湯底,再加上蛇肉、配料,陳皮絲要選用15年以上的,薑絲是用水衝了7天的,最後再加入香料才算製成。吳煋姿說,保持傳統,就是保持麻煩。只有給家裡人做飯,才會不怕麻煩,用最好的料,最用心。所以在這裡才能吃到家的味道。這裡也是香港少有的既有蛇羹也有炒菜、煲仔飯的粵菜飯館,頭牌美食就是臘腸潤腸,香港美食家蔡瀾曾大讚這裡的腸皮脆,說「一咬即爆」。


深水埗

麥桂培×草根社區的七十二家房客

吳宇森說,在這裡,

他曾跟流浪地痞打架,

流著血回家,

母親沒做孟母三遷,

父親平和如昔地教導他做人要有風骨、有承擔

對人心存有愛,不能有恨

作為擁有香港最多基層人群的大社區,深水埗呈現著香港生活最市井的一面,少見西服革履的中產,也鮮有外國人扎堆的洋氣餐廳。人們偏愛那些老鋪,像是專賣玩具的福榮街、舊家電一條街鴨寮街,從不缺客人。

開在這裡的餐廳也多是平民化的,就像我們造訪的添好運點心專賣店,便號稱是全世界最便宜的米其林餐廳。3個招牌酥皮叉燒包不過20元港幣,這在中環連碗粥都買不到。54歲的老闆麥桂培,人稱「培哥」,深水埗是他最喜歡的地方。

培哥告訴我們,這裡匯聚了這麼多草根,是因這裡有大片政府公屋。在香港,很多人都是「屋邨仔」,想了解培哥說的這段歷史,美荷樓是不得不去的。1954年興建的首批徙置大廈, 每座樓高6層,最初是為了用來安置1953年12月25日石硤尾大火中失去家園的5.8萬名災民,也是香港公屋政策的開端。現在這座香港僅存的H型大廈經過活化,變身為青年公寓、四十一冰室和美荷樓生活館。美荷樓生活館免費對外開放,裡面不但收集了40多段口述史,還重現了公屋內的情景: 供320人公用的廁所、長什麼樣;每戶僅有15平方米,家家戶戶的雙層床上都要住一家七八口人……這些家具擺設並非道具,而是來自牛拆遷居民的捐贈。大導演吳宇森也曾是這裡的居民,在2013年美荷樓活化計劃啟動時,他還特意寫下這樣一段話:「在這裡,我們曾露宿街頭,一家人拿著碗筷等待救濟,等著入住徙置區。在這裡,我曾跟流浪地痞打架,流著血回家,母親沒做孟母三遷,父親平和如昔地教導我做人要有風骨,有承擔,對人心存有愛,不能有恨。」 

從美荷樓走出來,附近的新公屋正在建設中,而這一帶的公屋全部以「美」字開頭,美益樓、美盛樓、美賢樓、美彩樓……「美」 的生活還在延續。

 


美都餐室

黃醒芬×老街坊與新面孔的對話

這裡曾經龍蛇混雜,

但也保留了最多老建築、老店鋪

加之近些年藝術社區概念的引入,

若想體味一個古早味的香港,

油麻地是不二之選。

但凡熱衷港劇的人,對油麻地警署都不會陌生,所有警局外觀都是在這座1922年建成的愛德華式建築外拍攝的,以至於有人吐槽香港只有一間警署。而這座建築所在的社區也被旁觀者臆想成一個龍蛇混雜的「江湖」。1950年代,大批內地人湧入香港,油麻地變成為九龍城寨、調景嶺之外的第三大平民區,這裡的上海街也與上海無關,皆因當年偷渡客由海上岸而得名。這裡曾經龍蛇混雜,但也保留了最多的老建築、老店鋪,加之近些年藝術社區概念的引入,想體味一個古早味的香港,油麻地是不二之選。

曾在《九龍冰室》《酒店風雲》《廟街媽兄弟》等一眾影視作品中出現的美都餐室就是油麻地的老街坊,見證了油麻地半個多世紀以來的變遷。這家老店自1950年開業至今仍保留著當年的裝潢。第二代老闆黃醒芬說,這些東西都好好用,像地磚是她父親當時挑選的,現在看還是很漂亮。除了一層的部分,人們進店便會直奔二樓,樓梯是那種窄窄長長的,怎麼看,都適合上演古惑仔狹路相逢的場面。這種二樓雅座在當年十分普遍,只是時間變遷,加之租金上漲,近年來不少冰室都已結業,美都便成為香港人和遊客共同抒發懷舊情緒的地方。美都二層有270度的黃藍環形窗,坐在窗邊,點一杯招牌凍鴛鴦或是紅豆冰,抬眼就能望見榕樹頭的街景和天后廟。天后廟對著四方碼頭,用來保佑艇家,榕樹頭則是三教九流的大笪地。導演關振偉曾給美都拍過一個紀錄片,名為《廟街龍門客棧》,名字起得恰如其分。

90後插畫家「飛天豬」大學時修習動畫專業,她從美學角度出發,用手中的畫筆記下了老店、老街的風貌,並出版聚焦10間香港當地老店的《老店風情畫》。

無論當年還是今天,天后廟都是油麻地的中心,周圍圍繞著各種消遣娛樂的地方,這些地方直到現在仍延續著以前的功能:廟街以前是九龍最著名的妓館街,現在是「平民夜總會」,來這裡總要邊吃一碗《食神》裡的「拿渣面」(雜碎面)邊聽粵劇折子戲Live才過癮;油麻地戲院是香港僅存的戰前戲院,從早期的粵劇到戰後的邵氏電影,這裡一直是人們消遣的好地方,現在它和旁邊的紅磚屋被活化成新型戲曲演藝場地,延續油麻地唱戲的地道文化。

油麻地並不抗拒藝術空間,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碩士學生策劃了「碧街節」,他們以碧街18號的實驗空間為基地,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包括野餐、遊街、遊戲等活動。上海街404號的「碧波押」則是另一個的社區藝術項目,同樣旨在打破老社區與藝術之間的壁壘,讓油麻地呈現出更多元的面貌。

END -

2017年7月刊

請移步我們的微店搶先預訂!

相關焦點

  • 在香港 | 周潤髮帶你吃遍九龍城的地道老店
    他的訪談從九龍城街市的逛吃逛吃開始。這裡沒什麼非去不可的著名景點,他帶著大家吃吃喝喝玩兒玩兒的一天,卻是實實在在的香港市民周潤發的一天。接下來,讓發哥帶我們深入探索九龍城這個寶地吧。九龍城街市香港九龍城衙前圍道102號關鍵詞:#買菜#第一站,就是九龍城街市。從「樂富」地鐵站出來,走15分鐘就到,iRent九龍城公寓也緊挨著九龍城街市。這片街道不會太寬也不會太窄,剛好留出一段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這裡你能看到生活的具體模樣。
  • 香港蔡瀾帶路!藏在九龍城街市裡的「樂園」
    蔡瀾之於香港,或許可以等同於廣州人和早茶,是一種不可分割的刻板印象。某集《魯豫有約》,蔡瀾先生帶魯豫來九龍城街市三樓熟食檔「樂園」吃早茶。蔡瀾說,除了面,最愛的就是米粉。在這位老饕看來,臺灣人的炒米粉應該是天下第一,而在香港茶餐廳中,做的比較好的,就屬「樂園」。
  •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食神」這個稱號或許就是他的代表作,除了蔡瀾,誰還更配稱作香港的「食神」呢?01曾經有人問蔡瀾為什麼做美食節目,蔡瀾就用招牌式的笑嘻嘻的態度回答:」因為名字嘍,『菜籃』嘛。「說的也對,『菜籃』是幹嘛用的?用來裝吃的嘛!
  • 香港美食掃街 | 1天150港幣從旺角吃到九龍城是什麼體驗?
    不過想吃黑豆花,賣完了。豆漿吃不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兩間店對比,個人更推薦深水埗店(之前裝修,兩周前已經開業了)。豆腐花吃不出什麼區別,但煎豆腐,深水埗店明顯更香,小食品種選擇也多。第 6 站 九龍城周邊看見不一樣的香港
  • 恕我直言,掙錢真不是靠拼命,學會這3點,掙錢並不難
    恕我直言,掙錢真不是靠拼命,學會這3點,掙錢並不難一個很扎心的問題想問問大家:掙錢到底有多難?在筆者看來,其實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困難。在我看來,還有比掙不到錢更糟心的事情,那就是自己拼命了、也努力了,但就是沒有成效,始終沒辦法達成目標。往往容易打擊自己的自信心,喪失鬥志,甚至自暴自棄,選擇認命。恕我直言,掙錢有的時候真的不是靠拼命,掙錢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關鍵看你用什麼樣的姿勢,又有什麼樣的思維。學會這3點,你會發現掙錢對你來說其實並不難。
  • 蔡瀾:拼命十三郎成龍
    編者按:《活著,就要盡興》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全新隨筆集,說美食,談美人,尋味世界,快意人生。蔡瀾的人生哲學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便是幸福。要煩惱,也要等明天再煩惱。我們在南斯拉夫拍《龍兄虎弟》的外景,已經拍了三個星期的戲。
  • 蔡瀾妻子:愛他,就陪他一起吃
    在吃這件事上,蔡瀾與太太方瓊文是心有靈犀的。  方瓊文曾是電影監製,工作能力極強,也很聰明,但不算太漂亮,可做出來的菜很漂亮,尤其是她能用別人不要的下腳料做出美味佳餚。  好比豬肺捆,就是豬肺外面包的那層膜,有肉,有筋,還有軟骨。
  • 父母為了我更好地讀書,拼命加班掙錢,心疼父母怎麼辦?
    父母為了我更好地讀書,拼命加班掙錢,心疼父母怎麼辦?個人感覺如果真的心疼父母的話,你就應該更好地把書讀好,讓自己學有所成回報社會,等父母老了好好地孝敬他們。我國憲法規定,父母有撫養未成年子女的義務,他們拼命掙錢就是想給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因為在父母的心裡,孩子永遠都是最棒的,都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他們傾盡所有無私奉獻著自己。對孩子賦予了厚望。
  • 為什麼人到中年還在拼命掙錢?50歲大叔含淚道出實情
    究竟是什麼逼迫他們拼命掙錢呢?一、企業的股東制註定了中年人要拼命掙錢員工終日忙碌是公司的本性決定的。股東資本主義的興起,確立了股東至上的文化,以及如下信念:公司的主要義務是為擁有股份的人帶去最大的回報。
  • 【城記】九龍城,香港最有人情味的城區
    查小欣  香港著名傳媒人、主持人、作家香港傳媒文化的代表人物,以對香港娛樂圈的權威報導、深度剖析
  • 生活中拼命掙錢卻不花,人人極度崇尚節儉生活,會有不良後果嗎?
    說到生活每個人每天都要用不同形式度過,有人喜歡拼命掙錢拼命花錢,有人喜歡拼命掙錢認死理的存錢,掙錢的意義在哪裡呢!究竟是我們的生活拼命掙錢花好,還是拼命掙錢存起來好呢!其實只要合理的花錢就是最正確的,不能拼命掙錢卻不捨得花錢,也不能拼命花錢也不去掙錢,生活中應該是要節儉些,至少在自己掙不到很多錢的時候,更要合理地安排自己掙到的錢。假設我們的生活變成這樣,大家都是很自覺的極度節儉,每天只要吃飽就行了,不管是鹹菜配饅頭,還是麵條加青菜,只要不餓到自己了,就把掙到錢全部存起來,你認為這樣的習慣好嗎?
  • 男人都有一個夢想:成為蔡瀾
    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調度能力,蔡瀾爭分奪秒,搶時間,佔資源,製作出《快餐車》《龍兄虎弟》《福星高照》《城市獵人》《霹靂火》《一個好人》《重案組》等賣座動作電影,成為香港電影金牌監製——現在看來,成龍還得感謝他。 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拍什麼都賣錢。蔡瀾心水很清,明白這個夢工廠的一切無不以商業利益為重,電影監製需要為投資人負責,他當然尊重商業的法則。
  • 蔡瀾:會吃會玩的人,才能過好這一生
    有人說是蔡瀾是美食家,因為他是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節目總顧問,曾為香港多家餐廳撰寫點評,有「食神」之稱。 有人說蔡瀾是作家,因為他曾出版過上百本書,是香港《明報》的撰稿人,在香港的各大報刊雜誌隨處可見蔡瀾的文字。 有人說蔡瀾是製片人,因為他做過四十多年電影監製,為上個世紀香港電影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
  • 曾diss重慶火鍋不用心的「食神」蔡瀾《我們的師父》收徒,贊香港...
    上遊新聞記者從節目組獲悉,等待著徒弟們的新師父,正是美食界的代表人物、「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同時有著國寶級「食神」稱號的老頑童——蔡瀾。這個把「吃」作為一件「講究事兒」的生活家,憑藉著自己傳奇般的經歷影響著幾代人的生活態度。在接下來的節目裡,GSG將同蔡老先生深入繁華大都市的街頭巷尾,感受人間煙火氣,品嘗舌尖上的香港。
  • 她是同母異父的大姐,攢錢供鄧超上大學,患癌後鄧超拼命掙錢相救
    關注我,帶你看娛圈秘聞,吃最熟的瓜!她是同母異父的大姐,攢錢供鄧超上大學,患癌後鄧超拼命掙錢相救從他之前拼命賺錢為姐姐籌集醫藥費這一事,就可以看出他的心善和知恩圖報。或許很多人都只知道鄧超暖心,負責人的形象,卻不知他小時和如今是有著天壤之別。
  • 她是鄧超同母異父的大姐,攢錢供他上學,患癌後鄧超拼命掙錢相救
    她是鄧超同母異父的大姐,攢錢供他上學,患癌後鄧超拼命掙錢相救鄧超為了給大姐治病,還拼命拍戲掙錢。姐弟情深感動無數人。1979年,鄧超出生於江西南昌,他是重組家庭中的生下孩子。在學校與同學惹事後,回到家中就是被父親一頓暴打。
  • 香港 | 九龍城菜市場裡的傳奇人生
    而中國有名的菜市場,九龍城街市一定榜上有名,這裡是港片的取景地,從市民到大牌明星都是常客。狗仔隊沒有什麼料好挖的時候,總喜歡到九龍城拍一拍劉青雲、周潤發又買了哪些私家食材。有次,一個傭人姐姐來店買豬肉煲粥,吳老闆給了她一塊靚豬軟骨,沒想到第二日蔡瀾和傭人一起買豬肉,連連稱讚,之後十幾年都來幫襯,還贈送書畫。
  • 彭于晏:自律和拼命,成就了我
    自律和拼命努力,足可以成就一個人,讓其灰暗的世界裡變得五彩斑斕。自律人生:沒事早點睡,有空多掙錢優秀的人不一定都是自律的,但自律的人通常都會比較優秀。很多時候,你不自律,往往就會做不好,成為一個loser,比如說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想要減肥,但總是管不住嘴,邁不開腿。結果就是體重一直沒減,再也見不到曾經那個玉樹臨風,身輕如燕的自己,還一次次與人打賭,輸了不少頓飯。所以,今天這篇文章也是寫出來激勵自己的。曾經看過這麼一句話:好的人生,就是有能力掙錢,還有命花錢。
  • 從影半個世紀,成龍還在拼命
    這大概就是在這個浮躁的年代極其稀缺的專業精神吧。 讓他同時獲得第5屆金像獎最佳導演和影帝提名的《警察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根據該片監製蔡瀾筆下所述,剛從東京宣傳《龍的心》回到南斯拉夫拍攝地的成龍迫不及待就投入工作,而且是高難度的跳牆戲。
  • 玩家蔡瀾 | 封面人物
    篆刻是蔡瀾的眾多興趣之一,與書法、畫畫等一同陪他度過了人生為數不多的灰暗日子,那段日子大部分存在於他從事電影監製時期。蔡瀾做了40年電影監製,從沒封鎖過整座城市,政府也不允許。他經歷過的最大場面是,九龍城寨要拆的時候,他向政府申請,往九龍城寨裡放了40部機器,買了幾噸炸彈放在裡面,邊炸邊拍,直到因飛機經過不得不停止。這些畫面用在了成龍主演的影片《重案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