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會吃會玩的人,才能過好這一生

2021-02-19 十點視頻

點擊查看十點與蔡瀾的對話

踏歌江湖行,美食盡囊中。

作者 / 蘇沫

十點視頻原創

人的一生究竟為什麼而活?

 

有人說是功名利祿加身,這世間的美好大多有金錢的味道,有錢才算見過這世界的繁華和美麗。

 

有人說是柴米油鹽圍繞,風花雪月在時光裡細熬慢燉,到最後仍有人願意陪你立黃昏、問你粥可溫。

 

對於蔡瀾來說,吃得好一點,睡得好一點,多玩玩,不羨慕別人,不聽管束,多儲蓄人生經驗,人生就已經死而無憾。

蔡瀾是誰?

有人說是蔡瀾是美食家,因為他是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節目總顧問,曾為香港多家餐廳撰寫點評,有「食神」之稱。

 

有人說蔡瀾是作家,因為他曾出版過上百本書,是香港《明報》的撰稿人,在香港的各大報刊雜誌隨處可見蔡瀾的文字。

 

有人說蔡瀾是製片人,因為他做過四十多年電影監製,為上個世紀香港電影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

 

有人說蔡瀾是主持人,因為他主持的《今夜不設防》曾創下高於70%收視率的記錄,bbc甚至專門為此拍攝專題片。

 

還有人說蔡瀾是才子,因為他與寫武俠的金庸、寫歌詞的黃沾、寫科幻的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而蔡瀾自己卻說:「我就是個老不正經的小混混而已。」

蔡瀾曾多次否定才子的說法:「金庸先生不應該跟我們三個調皮搗蛋的人放在一起,他是一代宗師,我很尊重他。」

 

金庸卻這樣評價蔡瀾:「蔡瀾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能以輕鬆活潑的心態對待人生,尤其是對人生中的失落或遭遇處之泰然,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縈於懷,一笑置之。「置之」不太容易,再加上「一笑」,那是更加不容易了。

 

蔡瀾這一生,真的是痛痛快快地活過。

 

蔡瀾在新加坡長大,幼年時他曾隨著父親逃難,一路上滿目瘡痍的情景讓年少的他明白:「人生短短幾十年,都是一剎那的事情,希望自己能快樂一點。」

 

年輕時的蔡瀾覺得賺錢是一件很庸俗的事情,至少不夠藝術,所以他始終追尋著自己的內心,把生活過得很有趣。

 

拍電影之餘,他會去酒廠參觀,細細品味不同木桶釀出的酒有什麼不同。

 

閒暇時,他會一時興起,就拿起畫筆去學畫畫,拿起刻刀去研究纂刻。

因為帶爸媽去餐廳吃飯要等位,他就在專欄裡拼命往食物方面去寫,後來無論去哪裡吃飯都有位置。

 

很多人覺得他這是玩物喪志,蔡瀾卻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只有玩,才能得到心理平衡。下棋、種花、養金魚都不必花太多錢,見識多一點總是好的,這不是玩物喪志,而是玩物養志。

後來有一天,蔡瀾開始想買最貴的視聽器材,想穿最好的衣服,他才開始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的欲望。

 

為什麼要抵抗自己的欲望呢?乾脆就投降算了。

 

蔡瀾覺得逃避並沒有什麼不好,如果逃避可以解決困擾,那就儘管去,有些事情,過後會它們自動解決。

 

蔡瀾開始去世界各地旅行,然後將遊歷見聞寫進專欄,並且通過經營「暴暴茶」體驗到了做生意的樂趣。

 

蔡瀾就像一個老頑童一樣,受不了平穩人生的沉悶,決定活得有趣,這樣才會覺得人生真好玩。

 

蔡瀾年輕時喝威士忌,後來去了香港開始喝白蘭地,其實他覺得最喜歡的酒,是和朋友一起喝的酒,什麼酒都好。

 

金庸在發病前,生活中的一大樂事就是和蔡瀾一起喝威士忌聊天。

 

那個時候,金庸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蔡瀾就是「踏歌江湖行,美食盡囊中」。

 

蔡瀾曾經參與了整個香港電影的輝煌時代,但從此以後,電影就是他的一個大玩具,有玩具的時候,能玩的時候,就當玩具來玩玩,之後就是吃喝玩樂。

 

文藝範的蔡瀾徹底變成了一個享樂主義者,活著的目標就是要坦坦蕩蕩過好這一生。

 

蔡瀾走遍了世界,也吃遍了世界。

 

很多人對蔡瀾的印象就是:會吃,懂喝,能玩。

 

那是因為他研究了大半生的人生意義,最後發現答案還是吃吃喝喝


因為「蔡瀾」聽起來像「菜籃」,也就是買菜的籃子,所以他的一生註定要吃吃喝喝。

 

他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清晨菜市場,菜市場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在晨曦中,蔡瀾背上那個金黃和尚袋,悠閒地從家裡走到菜市場,運動十五分鐘,熙熙攘攘的人群裡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新鮮的水果、蔬菜、雞鴨魚肉像是有撫慰心靈的魔力。

這邊拿一點綠油油的生菜,那邊挑幾塊嫩嫩的豆腐,再抓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如果有幸碰到生猛海鮮,那一定是如獲至寶。

 

空空的袋子滿了,心也踏實了。

 

回到家裡,再把菜細細去處理,做出一道道美味來,幸福來得剛剛好。

 

蔡瀾覺得,做菜是消除寂寞最好的方法。一個人要吃東西的時候,千萬別刻薄自己,做餐好吃的東西一定要慢慢享受,生活才會充實。

 

蔡瀾走遍天下,吃遍天下,卻還是會輕易被美食誘惑,只要沒吃過的東西就想去試,他的夫人說:「如果想毒死蔡瀾,給他點吃的就行。」

蔡瀾曾說過:「愛吃的人,享受食物的人,大多是個性開朗的,他們不管在金錢上還是感情上,的確值得交往。

 

開懷大嚼的人,時間都花在食物上了,哪有心機去害人。

 

蔡瀾是電影人、美食家、作家,很多人問他:「你究竟想做什麼?」

 

蔡瀾說:「我只想做一個人,這並不容易。做人就是努力別看他人臉色,也不必要給別人臉色看,人與人之間要有一份互相的尊重。所以我不管對方是什麼職業,是老是少,我都尊重。」

 

前不久,微博給蔡瀾頒了一個「十年最具影響力人物」獎,蔡瀾是位緊跟時尚的達人,微博粉絲達到一千多萬,而且定期和粉絲互動,語言幽默,儼然段子手。

他告訴粉絲什麼酒最烈,什麼茶最好,什麼樣的感情最真,很多語言看似隨意,卻隱藏著通透的人生智慧。

 

蔡瀾給了年輕人三條忠告:守時守諾言、對老一輩好、對年輕一輩愛惜。

 

最簡單的東西就是最重要的,這三條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做到。

蔡瀾說:「別小看吃吃喝喝,想把它們玩好也不容易,做任何事情,都要想著把它做好。一直想著做好,一直想著把自己的生活改善,一直想著把自己的精神方面提高,就要努力再努力。」

 

願每個人都能像蔡瀾那樣,如紅酒般越老越醇。

 

睡起宛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

 

一切看開、放下,人生豁達開朗,那該有多好!

作者:蘇沫,不爭不搶不強求,種花種草寫文章,一手抱娃一手寫心。微信:SUMO0913。本文為十點視頻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summerbai1993

點這裡加入我們!

簡歷、作品請發至 hr@sdiread.com

點個在看?你最好看 ⬇️

相關焦點

  • 蔡瀾:人生的意義,就是吃好、睡好、玩好
    來源: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知乎上有人問:怎樣的生活狀態是最理想的?
  • 在香港,沒人比蔡瀾還會玩
    如今的蔡瀾,是新潮的老頑童,他對新科技敏感好學,電子產品會買最新款,平時還會熬夜追劇。每逢新年期間,蔡瀾先生會打開自己的微博評論與網友互動,很多年輕人在線求教情感問題、工作問題,蔡瀾會一一解答,被贊風趣幽默,簡單透徹。
  • 蔡瀾【死前必吃】菜單 北京餐廳也上榜
    身為美食家,他毫不掩飾對於「吃」的熱情。蔡瀾,1941年出生於新加坡,祖籍廣東潮州,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的美稱。網上廣為流傳蔡瀾先生寫的《死前必吃清單》,看過的人都驚訝於世間的美食如此之多,更會「羨慕嫉妒恨」蔡瀾先生嘗過這麼多人間珍饈。
  • 蔡瀾 「死前必吃」清單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吃吃喝喝」,心聲如是,這位出生於新加波、居住在香港、澳門戶籍的廣州潮汕人對吃的講究可見一斑。金庸這樣評蔡瀾:論風流多藝我不如蔡瀾,他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最早從給《壹周刊》寫餐廳批評開始,蔡瀾從不白吃白喝,也不只褒不貶,壞的就說壞,反而讓讀者喜歡。蔡瀾筆下有豪華飯店,也有地邊小攤,美食的質感透過筆端散發:「為什麼讀者說我的文字引人垂涎?
  • 蔡瀾《不如任性過生活》:玩物?喪志?一點都不,不玩對不起自己
    0101人生就是吃吃喝喝蔡瀾先生把人生定義為:人生就是吃吃喝喝。他喜歡吃,但嘴絕不刁,如果出門吃東西,多走幾步能找到更好的,他絕對肯花功夫。有的餐廳老闆讓他讚美他們的食物,他通常會說:我吃過更好的。他的朋友說他:你真會吃東西!他回答:不,我不懂得吃,我只會比較!他喜歡喝茶,但他討厭那些所謂的「中國茶道」,「你聞,我聞,阿貓阿狗聞。聞的時候禁不住噴幾口氣。那個聞杯有多少細菌,有多髒,你知道不知道」?讓人忍俊不禁。固定的手勢還不算,口中念念有詞,說來說去都是一泡什麼,二泡什麼,三泡什麼的陳腔濫語。好好的一個女子,變得俗不可耐。
  • 蔡瀾開店:排隊一生難忘的越南粉
    果然後天來之前,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要知道,在我的認知裡蔡瀾推薦,大部分必屬渣品何況蔡瀾親自出品我都打好吐槽底稿並在心裡跟蔡爺爺誠摯道歉100遍了結果,深圳海岸城這家店雖然「一生難忘的越南粉」最多只能算願景但從價格出品,是可以吃一吃的
  • 蔡瀾 | 「死前必吃」清單
    BEFORE YOU DIE》,死前必遊一千地的書,引起我寫這篇死前必食的散文。藻類可食衝繩島的水雲,會長壽,衝繩島人皆高齡,有此為證,用醋醃製得好的話,很美味。太多鹽死鹹,太少鹽會腐壞。天下只有五六個伊朗人會醃製。吃魚子醬,非吃伊朗的不可,俄國的不可相信。但也只有在伏爾加河畔,才能吃到生的,鹽自己加,一大口一大口的吃,人生享受,止於此。
  • 蔡瀾:《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的「死前必吃」清單
    愛吃的人就算只有五十年懂得欣賞,那把每天吃的菜統統加起來,得出的結果也會是個天文數字。網上不都流行一句話麼,叫做「自古以來,喜歡就是給買好吃的。」所以,在有生之年,怎樣才能吃到美食便是一個大問題。近日,《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蔡瀾先生就發表專欄文章,數盡天下美食,寫成「死前必吃」清單。
  • 役物而不要役於物 ——蔡瀾
    到自己三十的階段,就說六十方老,古來稀了,還自圓其說:「人老心不老」。哈哈,人生真滑稽。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是好的,所以不必罵年輕人無知,也別嫌老者固執。一切靜觀自得,得個笑字。——蔡瀾我們年輕的時候,嫉惡如仇。 這當然是青年人最好的好處,他們天真,不受世俗汙染,喜歡就喜歡,討厭就討厭,沒有中間路線。年紀漸大,好與壞模糊了許多,這也不是短處,只是人生另一個階段。
  • 蔡瀾妻子:愛他,就陪他一起吃
    方瓊文曾是電影監製,工作能力極強,也很聰明,但不算太漂亮,可做出來的菜很漂亮,尤其是她能用別人不要的下腳料做出美味佳餚。  好比豬肺捆,就是豬肺外面包的那層膜,有肉,有筋,還有軟骨。這東西幾乎沒人吃,但經方瓊文精心烹飪後就變成了絕品美味,無論是拿來炒還是做撈飯,嚼起來美味一層層綻放,肉的厚實、筋的筋道、軟骨的脆爽,既層次分明又雜糅融合。
  •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蔡瀾的身份可不只是美食家。到書店尋覓蔡瀾的著作,電影、遊記、人物、人物、時尚、主持、笑話、人生哲學等等。五門八類,林林種種,花樣多的很。簡單瀏覽一遍,讓你不由得感嘆:」看來這老頭沒暴殄天物,好東西果然沒白吃!
  • 蔡瀾:我決定活得有趣
    每天清晨六點,蔡瀾起床,看電視、讀報紙、給金魚換水、侍奉花草,「一直不肯坐下來寫」,但只要坐下來,就文思如泉。有人質疑三十年出書逾二百本會不會有快銷的嫌疑,蔡瀾卻說自己寫作並不快,「800字的文章要改四遍」,寫完之後改一次,放起來第二天再改,傳真給報館,編輯改好後傳回來,再改。如此反覆。念書時,蔡瀾寫作是為了賺多點稿費,帶朋友去玩。
  • 蔡瀾:真誠做人最灑脫|蔡瀾|倪匡|黃霑|學做妙人|白光
    要是選擇吃「開口飯」,他的人生,肯定更要與眾不同了。玩票似的,他還真與蔡瀾、黃霑聯手主持過亞視的脫口秀節目,收視率很不錯。可惜,倪匡是個愛獨處的人,移民去了舊金山,閉門謝客。蔡瀾生於新加坡。年輕時,子承父業做影視監製。曾任邵氏公司駐日總經理,成龍早期主演的大部分電影,都請他做監製。蔡瀾不僅話多玩笑多,還是天生的美食家。那些幕後舞臺,哪裡容得下他。
  • 這一碗蔡瀾題字的海南雞飯,完爆我之前吃過的所有雞....
    「居然還有蔡瀾題字」「第二次來,絕對正宗」「無比驚喜的原汁原味新加坡味道」「海南雞完爆吃過的其他雞」天辣嚕連新加坡當地人一個星期都要吃兩次!還有大神蔡瀾的題字!立馬奔來深扒這家店~三種醬全蘸著吃才是真愛!
  • 《我決定活得有趣》如何讓生活過的有趣?蔡瀾的三點經驗就夠用了
    蔡瀾何許人也?提起蔡瀾這個人,第一印象就是中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節目總顧問,有著「食神」美譽的美食家。蔡瀾活得真實,初看第一章,嚴重懷疑他在教年輕人學壞,關於婚姻和男女觀念的觀點讓人無法苟同,也許是太超前,也許是蔡瀾先生活得超脫,活得超然物外,不再注重這方面,但是相當多的觀點是積極向上的,值得學習的哦。那麼我們如何讓自己活得有趣些?蔡瀾先生的那三點能夠讓我們活得有趣些呢?
  • 做一個真性情的蔡瀾
    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對,這就是蔡瀾。「我叫蔡瀾,聽起來像菜籃,買菜的籃子,所以一生註定得吃吃喝喝。現在擺個龍門陣,只談美食,不論政治。」——蔡瀾在微博上如此介紹自己。作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先生這些年頭銜頗多:作家、電影製片人、電影監製、旅行家、美食家、書法家、畫家、篆刻家、藝術品鑑賞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商人等。
  • 蔡瀾的生活哲學不只是「去麥當勞打工」
    從出世玩到老,沒有無聊的時候,對世界時刻充滿好奇心,蔡瀾是怎麼做到的呢?有些人想像中的美食家,好像非米其林不吃,非名貴食材不嘗,看了蔡瀾的寫食心得,會發現所謂的高級名貴,只是美食體驗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蔡瀾用心對待每一樣吃進嘴裡的東西,即使條件有限,也要盡力去改善,發揮對食材的想像力,讓美食既是享受,也是創造。
  • 學會放下,才能過好這一生
    文/墨然 都說這短短的一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個人若是計較太多,要的太多也是自我折磨,凡事看淡一點,才能更加擁抱幸福。 世上本來無一物,又何必惹塵埃呢。
  • 「食神」蔡瀾的點心店又出新品,過年一起吃!
    上榜大眾點評必吃榜的的蔡瀾港式點心,人氣與出品並重。難怪現在去蔡瀾的點心店都不是那麼容易有位置(圖是在下午的兩點半左右拍攝的,也還有不少人在等位)。聽說北上廣深開業即火爆,要排隊2-3 小時才能吃上!剛好得知蔡瀾點心除了新年新品,排隊再多也要去嘗嘗鮮!
  • 我和蔡瀾先生一起吃過的北京餐廳
    可惜這道菜不是菜單上有的,是要專門訂了羊的第三個胃以後才能做的菜。蔡先生為情憶草原在《壹周刊》上專門寫了兩期文章。用兩期文章介紹一家餐館,對蔡先生來說,也是非常少見的。後來蔡先生又去了3次情憶草原,第二次的三胃包肉沒做好,沒什麼湯汁,第三次做得非常好,比第一次的還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