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匪片,是提到港風電影,無論如何也不能忽視的一個類型。在上世紀80,90年代,可謂是香港警匪片的鼎盛時期,井噴式的佳作群湧而出,一時間,影響之大,不可計量。
從吳宇森兄弟情誼重千金的《英雄本色》,到真正迎來中興盛世的銀河映像系列電影,再到難以逾越的巔峰之作《無間道》,香港警匪片不止承載了一個電影類型片的興衰印跡,更呈現了一座城市、一個小型社會的現實變遷。
經歷過盛世之景後對比當下,周遭都會「質疑」香港警匪片似乎走進了窄巷。雖然近幾年的香港每年都保持一定數量的產出,但口碑與影響力卻大不如前,劇情僵硬程式化,主創團隊年齡斷層嚴重,以及其他諸多原因導致我們再未看到轟動佳作。這也就不難體會很多老粉經常「憶往昔」翻看回味曾經那些記憶中的片段…
本期,榮思就帶您一起回顧港風警匪片的那些崢嶸歲月,重溯我們年少時期盼「熱血人生」的精神食糧。
提及早期的香港警匪片,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但事實上,香港警匪片最早成型於 20 世紀 50—60 年代的「偵探片」。
20 世紀 70 年代後期,隨著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出現,警匪片也在敘事技巧和電影技法上有了明顯突破。20 世紀 80 年代,喜劇作為香港電影的主要娛樂元素,也開始滲透進警匪片這一類型。
香港警匪片真正躋身香港電影的主流並形成氣候,還要歸功於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之後成龍和吳宇森的警匪片。從《A 計劃》到《警察故事》,成龍警匪片率先將動作片融入進去,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個性與新潮。
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1》,在榮思看來不僅是他個人的人生轉折,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裡程碑作品。電影的英雄豪氣熱血傳神,也塑造了一個時代性的經典人物——小馬哥。當年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打破香港票房紀錄,真正做到了市場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細數新式港式警匪片的經典之最,那在榮思看來一定非《無間道》莫屬。
《無間道》是寰亞電影發行公司於2002年出品的一部警匪片,由劉偉強、麥兆輝執導,劉德華、梁朝偉、黃秋生、曾志偉等主演。該片講述的兩個身份混亂的男人分別為警方和黑社會的臥底,經過一場激烈的角鬥,他們決心要尋回自己的故事。
本部作品更是斬獲大獎無數2003年,該片獲得了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等獎項,梁朝偉憑藉該片獲得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最佳男主角獎等獎項。
《無間道》系列電影無疑是近現代警匪片中豐碑式的佳作。拋出傳統簡單依靠明星堆積羅列造勢,它的成功更在於新與突破。這部電影並不像其他的香港警匪片那樣只依靠英雄出場,而是以精妙的劇情、瀟灑利落的鏡頭剪輯來感染觀眾,用跌宕起伏的情節來表現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
此外這部影片表現了複雜的警匪關係,但又不僅限於彼此間的爾虞我詐,特別是陳永仁最終悲情的殉職,使《無間道》走出了一般警匪影片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大圓滿模式。
導演的良苦用心還表現在很多其他電影技術的應用上,比如影片不時的回播劉建明目送陳永仁離開警校那一幕,用他們人生錯位的起點,推動故事的發展,不可否認這是很聰明的方法。
《使徒行者》也算是一部新式警匪片的佼佼者代表之一。這裡的「警」是披著「匪」的外衣,除了動作戲之外,又增加了心理戰。而且還給少爺(古天樂飾)加上了hacker的身份,來了一個臥底反串的戲碼。
讓榮思最為動容的另一點是這部電影的感情戲。
丁小嘉與Qsir(吳鎮宇飾)的愛情、少爺與文文及丁小嘉與歡喜哥的親情、阿藍(張家輝飾)與少爺的友情甚至還有阿藍與歡喜哥的同事情,簡直是情誼滿滿!其中最重的還是兄弟情。黑幫講義氣是一直以來的設定,但是警察跟匪徒講義氣,最終贏得匪徒的真心倒是少有,而在《使徒行者》中,警匪兄弟情是這部電影感情戲的主線。
從《A計劃》到《英雄本色》,這是縈繞在無數時下人童年的記憶。或許時下會有人說,香港警匪片之於今天,儘管警匪動作片數量龐大,但套路老舊,不免有「老菜新做」之意。
但在榮思看來,新生代導演逐漸嶄露頭腳,《無人區》的導演崔斯韋、《潛行狙擊》的導演關皓月等諸多才華橫溢的青年導演們以豐富的創造力和飽滿的情懷,打磨優秀作品,在技術的創新、情感的表達、商業性與藝術性的平衡間不懈探索,創造著口碑票房的佳績。
榮思國際藝術留學~
所以我認為,香港警匪片從未沒落,只是換一種方式涅槃,待浴火重生之時,必將重振雄輝。而榮思也相信,這樣的日子不會太遠,我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