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情懷電影之警匪片」重塑電影記憶 致敬港風時代

2020-12-03 榮思影視留學

警匪片,是提到港風電影,無論如何也不能忽視的一個類型。在上世紀80,90年代,可謂是香港警匪片的鼎盛時期,井噴式的佳作群湧而出,一時間,影響之大,不可計量。


吳宇森兄弟情誼重千金的《英雄本色》,到真正迎來中興盛世的銀河映像系列電影,再到難以逾越的巔峰之作《無間道》,香港警匪片不止承載了一個電影類型片的興衰印跡,更呈現了一座城市、一個小型社會的現實變遷。



經歷過盛世之景後對比當下,周遭都會「質疑」香港警匪片似乎走進了窄巷。雖然近幾年的香港每年都保持一定數量的產出,但口碑與影響力卻大不如前,劇情僵硬程式化,主創團隊年齡斷層嚴重,以及其他諸多原因導致我們再未看到轟動佳作。這也就不難體會很多老粉經常「憶往昔」翻看回味曾經那些記憶中的片段…


本期,榮思就帶您一起回顧港風警匪片的那些崢嶸歲月,重溯我們年少時期盼「熱血人生」的精神食糧。


提及早期的香港警匪片,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但事實上,香港警匪片最早成型於 20 世紀 50—60 年代的「偵探片」。



20 世紀 70 年代後期,隨著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出現,警匪片也在敘事技巧和電影技法上有了明顯突破。20 世紀 80 年代,喜劇作為香港電影的主要娛樂元素,也開始滲透進警匪片這一類型。


香港警匪片真正躋身香港電影的主流並形成氣候,還要歸功於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之後成龍和吳宇森的警匪片。從《A 計劃》到《警察故事》,成龍警匪片率先將動作片融入進去,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個性與新潮。



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1》,在榮思看來不僅是他個人的人生轉折,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裡程碑作品。電影的英雄豪氣熱血傳神,也塑造了一個時代性的經典人物——小馬哥。當年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打破香港票房紀錄,真正做到了市場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細數新式港式警匪片的經典之最,那在榮思看來一定非《無間道》莫屬。


《無間道》是寰亞電影發行公司於2002年出品的一部警匪片,由劉偉強、麥兆輝執導,劉德華、梁朝偉、黃秋生、曾志偉等主演。該片講述的兩個身份混亂的男人分別為警方和黑社會的臥底,經過一場激烈的角鬥,他們決心要尋回自己的故事。



本部作品更是斬獲大獎無數2003年,該片獲得了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等獎項,梁朝偉憑藉該片獲得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最佳男主角獎等獎項。



《無間道》系列電影無疑是近現代警匪片中豐碑式的佳作。拋出傳統簡單依靠明星堆積羅列造勢,它的成功更在於新與突破。這部電影並不像其他的香港警匪片那樣只依靠英雄出場,而是以精妙的劇情、瀟灑利落的鏡頭剪輯來感染觀眾,用跌宕起伏的情節來表現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



此外這部影片表現了複雜的警匪關係,但又不僅限於彼此間的爾虞我詐,特別是陳永仁最終悲情的殉職,使《無間道》走出了一般警匪影片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大圓滿模式。



導演的良苦用心還表現在很多其他電影技術的應用上,比如影片不時的回播劉建明目送陳永仁離開警校那一幕,用他們人生錯位的起點,推動故事的發展,不可否認這是很聰明的方法。


《使徒行者》也算是一部新式警匪片的佼佼者代表之一。這裡的「警」是披著「匪」的外衣,除了動作戲之外,又增加了心理戰。而且還給少爺(古天樂飾)加上了hacker的身份,來了一個臥底反串的戲碼。



讓榮思最為動容的另一點是這部電影的感情戲。


丁小嘉與Qsir(吳鎮宇飾)的愛情、少爺與文文及丁小嘉與歡喜哥的親情、阿藍(張家輝飾)與少爺的友情甚至還有阿藍與歡喜哥的同事情,簡直是情誼滿滿!其中最重的還是兄弟情。黑幫講義氣是一直以來的設定,但是警察跟匪徒講義氣,最終贏得匪徒的真心倒是少有,而在《使徒行者》中,警匪兄弟情是這部電影感情戲的主線。



從《A計劃》到《英雄本色》,這是縈繞在無數時下人童年的記憶。或許時下會有人說,香港警匪片之於今天,儘管警匪動作片數量龐大,但套路老舊,不免有「老菜新做」之意。



但在榮思看來,新生代導演逐漸嶄露頭腳,《無人區》的導演崔斯韋、《潛行狙擊》的導演關皓月等諸多才華橫溢的青年導演們以豐富的創造力和飽滿的情懷,打磨優秀作品,在技術的創新、情感的表達、商業性與藝術性的平衡間不懈探索,創造著口碑票房的佳績。


榮思國際藝術留學~


所以我認為,香港警匪片從未沒落,只是換一種方式涅槃,待浴火重生之時,必將重振雄輝。而榮思也相信,這樣的日子不會太遠,我翹首以待。

相關焦點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25周年:評選香港十部最佳電影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由1995年舉辦第一屆開始,至今已是第二十五屆,一直強調以影評人的專業角度進行評審,通過具透明度的理性討論,配合投票的形式
  • 《使徒行者2》《掃毒2》《追龍2》,香港電影只剩下警匪片?
    無論從哪個方面上看,它們都無法和《無間道》比較,遑論巔峰時代的香港電影了。可仔細一看,《寒戰》後的香港警匪片,好歹是終於走出了《無間道》的陰影。所以,2012年《寒戰》至今,相信一直會延續到2022年,它就是《無間道》的後時代。2012年《寒戰》後時代,確定了現在和未來的香港警匪片,甚至香港商業大片的主流方向。
  • 回顧香港電影的警匪片發展歷程
    提到香港電影人們往往就會想到功夫片和喜劇片,然而實際上香港電影的警匪片也是在輝煌年代中的一顆明星。1986年,一部名為《英雄本色》的香港警匪片在上映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該片使香港警匪片擺脫了動作喜劇片的附庸形式,確立了警匪片的類型程式,並使其成為主打類型。
  • 致敬香港電影曾經的情懷與輝煌,期盼香港電影可以重新揚帆起航
    ,電影質量也是層次不齊的,可是總體來說香港那時候的電影給我的感覺是題材類型多樣,有動作片、言情片、故事片、鬼片等等,大小明星也都在努力拍戲,那個時代的香港電影真的是比大陸的電影市場要熱鬧太多了。這一代導演他們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也有自己的電影夢想,更有電影情懷,所以正是他們的電影理念持續把香港電影推向了繁榮。他們許多人還是優秀的編劇,這也為劇情的把握和演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得那個時候的電影脈絡清晰,情節起伏有嚼頭。
  • 有一種情懷叫香港警匪電影
    原標題:有一種情懷叫香港警匪電影   今年暑期檔,內地影視市場略顯寡淡。不過,在一片波瀾不驚中,兩部香港片《使徒行者》、《寒戰2》橫空出世,以摧枯拉朽之勢狂攬票房。
  • 從警匪片到周星馳無釐頭喜劇,盤點最具港味的香港電影!
    ↓吳宇森導演和發哥周潤發合作的《槍神》,裡頭充滿吳式暴力美學風格,是熱愛看香港警匪片不可錯過的一部電影~↓奠定成龍武打巨星地位的《警察故事》,不只許多影迷心中的No.1,更拍了多達5部的續集作品。↓在充滿驚險動作的電影中,成龍可都是自己來,幾乎沒有用替身演出!
  • 《特警新人類》主演重聚,可惜香港電影再沒「新人類」
    懷舊、致敬是近年金像獎的主題,去年有新藝城七君子重聚、古惑仔同框。論影響力,《特警新人類》遠不如《古惑仔》系列,但值得注意的是,《特警新人類》這部警匪片在當時暗示,並且日後也證實了香港電影崛起了一批「新人類」。
  • 「拆彈專家2」重現香港警匪片魅力華仔遊走黑與白
    不過跨年檔推出的劉德華新作「拆彈專家2」,將場面噱頭與角色鋪陳縝密融合,維持高度娛樂性之餘亦反映社會現況,令觀眾看得感動、滿足,好口碑帶動賣座氣勢上揚。香港影壇曾是舉世公認最會拍警匪片,不是指場面比好萊塢更大,而是結合在地文化、藉由演員表現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人感同身受,使劇力倍增,不僅僅是提供聲光娛樂的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
  • 《寒戰2》:引爆香港警匪片3.0時代的第二彈 小強聊電影
    電影是最能反映時代的一種藝術形式,香港警匪片也隨著香港社會的不斷發展而呈現出越來越不一樣的氣質。我們回憶一下一路看過來的香港警匪片,稍加歸納便可以很簡單粗暴的總結出三個具有典型特點的時代。香港警匪片1.0時代:警就是警,匪就是匪這個時代當然就是香港電影的黃金10年(上世紀80—90年代),此時的警匪片就是講警察抓壞蛋或者是警察跟看似壞蛋的好人一起抓壞蛋,故事比較簡單,人物性格鮮明,好人壞人基本都寫在臉上。
  • 電影《難以置信》上映 時代記憶戳中觀眾情懷
    原標題:電影《難以置信》上映 時代記憶戳中觀眾情懷   由深圳市華圳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北京通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宣傳的青春文藝電影《難以置信》已於2019年4月11日全國上映。
  • 《無雙》香港電影的精心之作
    本報訊(記者 楊麗萍)港式警匪題材電影《無雙》既有傳統香港警匪片的愛恨情仇、熱血動作,也有現代社會快節奏的時代特色,是香港電影近年來難得一見的精心之作。加上影片對老式香港犯罪題材敘事上的創新,頗具格調的畫面和音樂處理,用細膩的文戲推動劇情發展,都勾起了不少觀眾對香港電影的昔日情懷。
  • 香港導演陳木勝去世?留下了香港電影這個「爛攤子」
    2、香港情懷大片這個對於香港電影情懷的翻炒,那就體現在方方面面了。尤其是周星馳《新喜劇之王》等,這種香港喜劇電影的情懷。再到《澳門風雲》系列,這種「賭片」等等的情懷。原因就是香港和內地方方面面都有不同,香港導演從香港電影巔峰時代而來。絕大多數人帶著先進的傲慢,似乎缺乏對內地各種精神的了解。這樣本身也沒啥問題,畢竟不能適應就淘汰了。
  • 「情懷粉」吳亦凡搶先上身,Champion x 《馬力歐》暗藏了多少「回憶殺」?
    藝術家 Ron English 曾以其標誌性手法,打造 Mario Grin 擺件;香港 Art Toy 單位 Fools Paradise,基於馬力歐形象,以經典電影《Léon》為靈感進行再創作,而這些單品,均是玩家們眼中的「潮玩神物」。
  • 武俠片如何表現香港人集體記憶?——《武俠電影與香港現代性》
    高速的都市—工業現代化不單改變了香港日常生活的感官經驗,同時帶來了深遠的社會和意識形態影響。我在這裡舉一個例子說明:正如我先前已稍有提及,高速的工業發展緊連著一種新的資本主義主體性,這主體性的出現根本地重塑香港人的自我認知,同時重塑人們如何在社會、政治和文化的論述中想像和建構香港的身份認同。
  • 是《無間道》害了香港電影,還是偷懶害了香港電影?
    看了剛上映的《使徒行者》,又因為兩部電影之間很強的關聯想起了《無間道》。《無間道》曾經是香港電影的救世之作,也是當之無愧的一座裡程碑,尤其對警匪類型來說,《無間道》的出現,從題材、故事、風格上,都徹底改寫了香港警匪片。
  • 一年6部電影霸屏,香港警匪片進入中老年時代
    必須要面對的是,眼下,大部分香港電影警匪片開始走入僵硬的程式化。首當其衝的就是主創團隊年齡斷層嚴重。在《犯罪現場》這部電影裡,除了2019年霸屏一整年的古天樂,觀眾看到的也幾乎全是宣萱、張繼聰、李燦森、薛凱琪、譚耀文等港片老面孔。
  • 香港電影:徐克與他的「武俠情懷」
    影片以不同尋常的敘事手法及別樣精湛的武打場面開啟了香港電影的新浪潮運動。然而,徐克的江湖情懷,早在其影視處女作中便鋒芒畢露。縱觀徐克近四十年擔任導演與監製的六十餘部電影作品,江湖情懷貫穿於他創作生涯的探索與發展,融合與立異,回勇與飛躍三個階段。
  • 留下了香港電影這個「爛攤子」
    2、香港情懷大片這個對於香港電影情懷的,那就體現在方方面面了。從黃百鳴《家有喜事》,劉鎮偉《大話西遊3》。尤其是周星馳《新喜劇之王》等,這種香港喜劇電影的情懷。再到《澳門風雲》系列,這種「賭片」等等的情懷。當然,那種夾雜香港電影情懷的商業大片,可以說是不計其數。這一套,在2017年後差不多就失靈了。
  • 【電影評析】《無雙》:香港電影時代空白的一次填補!
    多元創新的類型雜糅香港警匪片一直是一種很有活力的類型,它將強盜片、動作片、黑幫片、驚險片、偵探片中的敘事特徵融合發展,匯集多種類型元素滲入其中,形成具有多種風格的類型電影。觀眾處在觀影娛樂時代,需要在一部電影中獲得多種心理滿足,麥莊兩位導演深諳這一商業電影創作規律,並在進行類型融合的基礎上,通過創新思維來製造新效果。
  • 從這部影片裡我們仿佛又看到當年香港黑幫電影的一代風韻 電影紅人
    黑幫電影是港產片的經典類型,從吳宇森的《英雄本色》至今,香港電影中的江湖歷經了一部沉浮錄。《樹大招風》是英雄遲暮的故事,不同於以往同類型片,電影對人物個性塑造的關注度遠大過於槍戰、動作戲。幾分落魄、一點無常,雖然當初的江湖世界早已隨時代不在,但電影本身卻讓觀眾看見了時代裹挾之外香港電影留下來的本土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