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暑期就快要結束,在這整個夏天看到的最多的關於孩子安全的新聞報導,就是關於遊泳溺水,可以稱為是孩子的「頭號殺手」。那怎麼才能有效避免孩子溺水,萬一孩子溺水有什麼急救措施呢?最重要的是家長真的會分辨孩子溺水時的表現嗎?
提起溺水,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電視劇裡演的,人在水中不斷掙扎呼救,認為這樣的激烈表現才是孩子溺水的危險信號,其實這是最大的認知誤區。有多條新聞事件報導,都是在人員眾多的遊泳池,孩子溺水身亡多時都未曾被周圍人發現,大人們都表示並沒有察覺孩子有什麼異常。所以孩子溺水並不是就會「掙扎撲騰」,別被電視劇騙了,危險都是悄無聲息的。
一、孩子溺水時都有什麼表現?
1、很安靜,並不會大聲呼救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溺水時最大的誤區就是,一定是會在水中激烈撲騰,大聲呼救的,事實上很多大人就算是體能比小孩子好太多,也依舊不會在溺水時有過於激烈的表現。這些都是電視劇裡並不科學的誇張呈現,在孩子溺水時,是說不出話的,說話就必須要呼吸,但在孩子溺水狀態中,頭部不斷在水面下沉上浮,嘴巴呼吸換氣都很困難,更沒有時間來得及呼救。
2、身體呈直立狀態,不會大幅度擺手撲騰
很多孩子在溺亡時沒有被周圍人察覺,就是因為整個身體呈現的狀態並不是緊張掙扎的,在別人眼中,就像是孩子在自行玩耍。由於溺水時人的自救意識,會首先照顧到呼吸系統,為了嘴巴可以露出水面呼吸,孩子會把手臂向前伸或是伸向兩側向下壓,並不會大幅度擺手撲騰。很少人知道孩子溺水時是站立在水中的,就像是在試圖上一個階梯,30秒後就會沉入水中,如果等躺在水面,那就已經晚了。
3、眼神渙散呈半閉狀態,孩子頭部可能前傾
孩子溺水之後大腦缺氧,是意識模糊的,大人頭部成後仰姿勢,小孩可能會前傾。當孩子保持這樣的姿勢時,常被誤認為自己在潛水玩,不被重視,其實仔細看就能發現孩子的眼神渙散,目光呆滯。在身體遇到溺水這樣的危險時,會儘可能保存體力只留下呼吸系統運作,所以在碰到孩子這樣的狀態時,一定要上前察看或詢問。
二、孩子溺水的「黃金救援時間」
孩子沉水前的30秒
溺水是在一個非常短暫的時間內就能產生的現象,從孩子有溺水的可能到真的發生溺水可能都不到一分鐘,所以留給家長的時間也非常的短暫且寶貴。在孩子真正溺水前,人體本身有一個自我保護機制,為了呼吸會盡力把嘴巴露出水面,可是在水面上浮動也只能持續20到30秒,如果不被及時發現,就會慢慢沉入水中。所以一旦孩子出現了溺水的特徵,在沉水之前的30秒,家長就要及時把孩子從水中救上來。
溺水後的救命5分鐘
在孩子溺水之後,由於嗆水窒息,意識呈昏迷狀態,為避免進一步造成嚴重後果,孩子溺水後的5分鐘被稱為「黃金救援時間」。如果孩子停止呼吸時間過長,有可能造成腦死亡,很多臨床經驗表明,在5分鐘內對溺水人員進行救治生還的機率可達50%以上,但超過了6分鐘,這種機率就大大下降。10分鐘以上的,腦死亡的機率是百分百,也就是植物人狀態。
三、如何在孩子溺水後採取正確的急救措施?
首先撥打120急救電話
不管身邊有沒有急救人員,或者家長是否了解急救操作知識,第一個步驟一定要先打120。專業的醫生救治人員短時間內就算無法達到,也能迅速跟進孩子的進一步治療,不耽誤病情發展。
家長要抓好5分鐘黃金救援,採取急救措施
1、清理口鼻,幫助孩子呼吸暢通
把孩子救出水面後,使其頭朝下或歪向一側,清理口鼻的水或汙物,然後連續拍打孩子的背部及後肩部,確保孩子的舌頭沒有向後堵住呼吸道,幫助孩子正常呼吸。如果沒有清理口鼻腔內的水,之後直接進行人工呼吸反而是錯誤的操作,加重孩子嗆水。
2、人工呼吸及心肺復甦
當孩子處於昏迷狀態,沒有明顯呼吸時,要及時採取人工呼吸,待孩子恢復正常呼吸後,要保持側臥,保證溫暖,等待救援。在對孩子心臟檢查時發現沒有正常的心跳,脈搏微弱,就要立即心肺復甦,持續到孩子心跳恢復或者醫護人員到達。
關於預防孩子溺水的防護措施
無論是把孩子放在人數眾多的泳池還是一些開放性水域裡,家長一定要緊跟孩子身邊看護,畢竟溺水就是一眨眼的事,過程發生很快。不要以為遊泳圈就是萬能的,畢竟不是專業的漂浮裝備,隨時會有漏氣之類的意外發生,任何設備都比不上家長的親自監護。當孩子發生溺水時,家長要仔細觀察,稍有不對及時察看詢問,不要以僥倖之心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