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電影派
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觀影生活
電影派
Vol.1018
今天派爺後知後覺發現一個新詞:「空巢青年」。
專指這樣一類人——
獨居,單身,離開父母,獨自租房。
他們大多遠離家鄉,一個人在遙遠的城市打拼。
和「蟻族」不同的是;
空巢青年除了居住條件普通,更缺乏情感上的寄託。
爺概括一下——
空蕩的「狗窩」裡,只住著你這一條孤獨的單身狗。
派爺的膝蓋上都是被扎穿的窟窿。
空巢青年這一路走得並不容易。
他們大多從義務教育,好不容易混到高等教育;
混得有好有壞,磕磕絆絆,偶爾彷徨。
與父母相隔千裡,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自由」。
然而回到家,打開燈,才發現——
照亮的只有空無一人的冰冷的房間。
比起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而言,空巢青年實在算不上什麼弱勢群體。
孤獨是切實的,說出來卻是矯情的。
還好,總算有人把鏡頭對準空巢青年的生活——
不看都不知道,自己原來這麼慘。
《我的房間》(2017)
空巢青年的生活拍出來,什麼樣?
這部百分百還原的日劇告訴我們——
首先,很無聊;
其次,窮。
這部日劇拍的都是日常生活,屬於「日常番」。
空巢青年生活唯一的主題,就是——
沒。有。主。題。
它絕比是史上最省錢的電視劇。
從頭到尾只有一個演員,一個場景。
這要怎麼演?
靠「腦洞」,靠哲學。
人物:男主鍵山;
地點:他的家,他的房間。
參演配角:房間裡的家具,男主的幻想。
改編自同名漫畫。
觀看這部劇,必須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
建議像派爺一樣,把自己代入男主鍵山的視角。
試著想像一個悠閒的周末;
男主(你)作為一隻單身狗,從自己的「狗窩」裡醒來。
一個人,無拘無束,想怎麼浪就怎麼狼。
真是完美的一天。
不過美好的日子裡,總有那麼幾件事煞風景:
一,給教授的報告還沒寫。
趕論文的婊婊們膝蓋疼不疼。
二,他放洗碗布的盒子的黏膠鬆了。
強迫症十級。
三,想要追求的小姐姐,怎麼開口約她呢?
這也是串聯本劇的主線。
在鍵山的內心,對寫報告這件正事充滿抗拒。
越抗拒A,就越在意B和C。
他的注意力不斷被轉移到廚房掉下來的那個盒子上。
想盡辦法把盒子粘回牆上。
還給自己找好了藉口:
不粘好它,我怎麼能安心寫報告?
盒子怎麼才能不掉下來?鍵山得出結論,要施加足夠的壓力。
這又給他的撩妹生涯以啟發。
鍵山決定給小姐姐「壓力」,說約就約。
然而,一心多用的人,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
小姐姐有事拒絕約會;
好不容易粘牢的盒子再次掉下來;
報告一個字都沒動筆。
雖然派爺已經離開校園多年,依然感到了深深的嘲諷。
這一刻我們都是鍵山。
這部「日常番」,和日本動漫的「泡麵番」異曲同工。
一集動畫看完,泡麵剛剛好。
內容瑣碎,搞笑,平易近人,槽點滿滿。
類似的作品,有一部代表作就叫《日常》。
比如這一幕,吃便當要用最好吃的東西來結束。
觀眾眼睜睜看著一截香腸的悲慘命運。
一邊笑出豬叫;
一邊因為感同身受,其「喪」無比。
讓人只想大喊一聲——
這踏馬就是平時那個倒黴的我啊!
出門撞樹,喝涼水塞牙,蹲個馬桶都能被捲紙砸。
每一個空巢青年,都經歷過一段自帶黴運Buff的過往。
墨菲定律就針對我們。
鍵山作為空巢青年的代言人,可以說是相當稱職了。
自帶中二氣息,腦洞大開。
他腦海裡的聲音具象化,通過擬人化的家具表現出來——
孤獨到只能跟家具聊天,真是慘不忍睹。
讓派爺回想起《重慶森林》的梁朝偉。
誰能想到,英俊如偉仔,失戀後也曾是個空巢青年。
孤獨到了極點,抓著一塊肥皂自言自語:
你知不知道你瘦了?以前你胖嘟嘟的,你看你現在都扁了,何苦來的呢。
追不到小姐姐的鍵山也差不多,在房間裡手舞足蹈,自導自演。
離群索居的空巢青年,一個個都是戲精。
用逗比開解孤獨,用演戲麻痺神經。
雖然,這場戲唱得再動情,終究是場獨角戲。
但學會自娛自樂,才能在「空巢」裡頑強地生活下去。
派爺怎麼看,這部《我的房間》也不像一部電視劇;
作為20分鐘一集的深夜劇,的確是一部「泡麵番」。
更像是在照鏡子。
或者是一封倡議書——
真的沒人發起「關愛空巢青年」公益行動嗎!
| 往期精彩 | 好劇 | 好片 | 好不做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