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空巢青年:看看你自己有多慘

2021-01-08 電影派

點擊關注電影派

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觀影生活

電影派

Vol.1018

今天派爺後知後覺發現一個新詞:「空巢青年」。

專指這樣一類人——

獨居,單身,離開父母,獨自租房。

他們大多遠離家鄉,一個人在遙遠的城市打拼。

和「蟻族」不同的是;

空巢青年除了居住條件普通,更缺乏情感上的寄託。

爺概括一下——

空蕩的「狗窩」裡,只住著你這一條孤獨的單身狗。

派爺的膝蓋上都是被扎穿的窟窿。

空巢青年這一路走得並不容易。

他們大多從義務教育,好不容易混到高等教育;

混得有好有壞,磕磕絆絆,偶爾彷徨。

與父母相隔千裡,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自由」。

然而回到家,打開燈,才發現——

照亮的只有空無一人的冰冷的房間。

比起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而言,空巢青年實在算不上什麼弱勢群體。

孤獨是切實的,說出來卻是矯情的。

還好,總算有人把鏡頭對準空巢青年的生活——

不看都不知道,自己原來這麼慘。

《我的房間》(2017)

空巢青年的生活拍出來,什麼樣?

這部百分百還原的日劇告訴我們——

首先,很無聊;

其次,窮。

這部日劇拍的都是日常生活,屬於「日常番」。

空巢青年生活唯一的主題,就是——

沒。有。主。題。

它絕比是史上最省錢的電視劇。

從頭到尾只有一個演員,一個場景。

這要怎麼演?

靠「腦洞」,靠哲學。

人物:男主鍵山;

地點:他的家,他的房間。

參演配角:房間裡的家具,男主的幻想。

改編自同名漫畫。

觀看這部劇,必須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

建議像派爺一樣,把自己代入男主鍵山的視角。

試著想像一個悠閒的周末;

男主(你)作為一隻單身狗,從自己的「狗窩」裡醒來。

一個人,無拘無束,想怎麼浪就怎麼狼。

真是完美的一天。

不過美好的日子裡,總有那麼幾件事煞風景:

一,給教授的報告還沒寫。

趕論文的婊婊們膝蓋疼不疼。

二,他放洗碗布的盒子的黏膠鬆了。

強迫症十級。

三,想要追求的小姐姐,怎麼開口約她呢?

這也是串聯本劇的主線。

在鍵山的內心,對寫報告這件正事充滿抗拒。

越抗拒A,就越在意B和C。

他的注意力不斷被轉移到廚房掉下來的那個盒子上。

想盡辦法把盒子粘回牆上。

還給自己找好了藉口:

不粘好它,我怎麼能安心寫報告?

盒子怎麼才能不掉下來?鍵山得出結論,要施加足夠的壓力。

這又給他的撩妹生涯以啟發。

鍵山決定給小姐姐「壓力」,說約就約。

然而,一心多用的人,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

小姐姐有事拒絕約會;

好不容易粘牢的盒子再次掉下來;

報告一個字都沒動筆。

雖然派爺已經離開校園多年,依然感到了深深的嘲諷。

這一刻我們都是鍵山。

這部「日常番」,和日本動漫的「泡麵番」異曲同工。

一集動畫看完,泡麵剛剛好。

內容瑣碎,搞笑,平易近人,槽點滿滿。

類似的作品,有一部代表作就叫《日常》。

比如這一幕,吃便當要用最好吃的東西來結束。

觀眾眼睜睜看著一截香腸的悲慘命運。

一邊笑出豬叫;

一邊因為感同身受,其「喪」無比。

讓人只想大喊一聲——

這踏馬就是平時那個倒黴的我啊!

出門撞樹,喝涼水塞牙,蹲個馬桶都能被捲紙砸。

每一個空巢青年,都經歷過一段自帶黴運Buff的過往。

墨菲定律就針對我們。

鍵山作為空巢青年的代言人,可以說是相當稱職了。

自帶中二氣息,腦洞大開。

他腦海裡的聲音具象化,通過擬人化的家具表現出來——

孤獨到只能跟家具聊天,真是慘不忍睹。

讓派爺回想起《重慶森林》的梁朝偉。

誰能想到,英俊如偉仔,失戀後也曾是個空巢青年。

孤獨到了極點,抓著一塊肥皂自言自語:

你知不知道你瘦了?以前你胖嘟嘟的,你看你現在都扁了,何苦來的呢。

追不到小姐姐的鍵山也差不多,在房間裡手舞足蹈,自導自演。

離群索居的空巢青年,一個個都是戲精。

用逗比開解孤獨,用演戲麻痺神經。

雖然,這場戲唱得再動情,終究是場獨角戲。

但學會自娛自樂,才能在「空巢」裡頑強地生活下去。

派爺怎麼看,這部《我的房間》也不像一部電視劇;

作為20分鐘一集的深夜劇,的確是一部「泡麵番」。

更像是在照鏡子。

或者是一封倡議書——

真的沒人發起「關愛空巢青年」公益行動嗎!

| 往期精彩 | 好劇 | 好片 | 好不做作 |

相關焦點

  • 你是不是空巢青年? 你可以住空巢,但不能心孤獨
    --阿桑《葉子》● ● ● 你是不是空巢青年    你可以住空巢,但不能心孤獨曾幾何時,「空巢」這兩個字之後跟的對象,不是父母,就是老人。租房,面積較小,一般不超過20平米;有室友但不熟悉。曾有居家煮飯、健康生活的宏圖大志,但最終以便利店和外賣為首選。長時間在各電子設備間無縫切換,易作息失調。而根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問卷調查,64.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託(57.9%)和居住條件差(57.8%)被認為是他們面臨的兩大困境。
  • 《我家那小子》:空巢青年問題多
    該節目豆瓣評分為9分,有網友評論道:「這個綜藝有毒,時不時我就帶入了自己的生活,並且跟著他們哭笑。」《我家那小子》播出後,網上有人指出節目疑似抄襲《我家的熊孩子》。據新京報Fun娛樂報導,兩檔節目在主題、形式、攝影棚布置等方面都有相同點。
  • 你是空巢青年嗎?
    國家民政局的一項統計顯示,目前國內有超過5800萬人過著「一個人的生活」,除去中老年的獨居形態外,未婚狀態下,20~39歲的獨居青年達到2000萬,如此龐大的空巢數據,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我們正在學習單身,並由此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電影《她》劇照對於「空巢青年」的普遍畫像:一個人遠離故鄉,在大城市中打拼,並一直是獨居狀態。
  • 空巢青年,提高生活品質的8件小事
    我倒覺得,空巢青年沒有那麼慘。自由和孤獨就好像是一張紙的兩面,正面看是自由,反面就是孤獨。有自由就會有孤獨。換個角度看,年輕的時候,空巢,也是一種幸福的體驗。「空巢青年」是一個社會群體,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既然是你自己的選擇,完全沒必要自怨自艾,誰也無法預見自己的生活將變成什麼樣,唯有希望每位空巢青年都能好好生活。
  • 空巢青年是每個孤獨的靈魂
    然而就跟某些「病症」的群體低齡化的趨勢一樣,空巢群體也納入了年輕人,形成了「空巢青年」。在那些主動被命名的年輕人眼中,「空巢青年」重點在「空巢」二字,要的就是像「空巢老人」一樣獨坐窗前看夕陽的悽苦和悲情。他們憐惜自己「只有siri陪聊天」,感慨自己「無人問我粥可溫」,用各種生動而敏感的細節開著比慘大會。
  • 當代空巢青年的100種死法
    空巢青年除了面對孤獨,還有「孤獨死」我分明覺得自己是這個城市多餘的人有句話說,一個人活到最後,要死兩次。第二次是社會意義上的死亡,與你有關的朋友、親人甚至同事,都已經忘記你的存在。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雖然還活著,卻面臨著「孤獨死」的窘境。 曾經有句話說,城市越大,人越渺小越孤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中,就算是媒體上的驚天新聞,也會在兩三天內被其他信息掩蓋。 折射到一個人身上便是:從早高峰的地鐵下來,足夠虛脫半個小時。
  • 五月天成空巢青年最愛 《成都》登年度空巢之歌
    ­  五四青年節到來前夕,阿里巴巴發布了一份「中國空巢青年圖鑑」,通過單身、20-39歲、生活在異地等維度找到5000萬不同程度的「空巢青年」,並就他們的行為偏好進行了分析。在音樂表現一項,「空巢青年」在蝦米上的聽歌偏好出賣了他們。­  五月天,一舉成為「空巢青年」最常聽的歌手,而陳奕迅、林宥嘉、田馥甄則緊隨其後。
  • 日本的空巢文化與獨居青年,不僅孤獨而且生活無望
    那些空巢青年,還有那些頹廢無望的獨居生活 日本的空巢青年,究竟有多少,據最新的一項數據表示,已經高達幾百萬,而這個比例已經佔到日本總人口數量的
  • 獨居青年超7700萬,「空巢生活」究竟是孤獨還是自由?
    據人民智庫發布的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空巢青年」是主動選擇獨居,其中,因「想有自己的隱私空間」而選擇獨居的佔比47.5%,因「自己的生活作息和別人不同,不想受到他人影響」而獨居的佔比39.2%。選擇「一個人生活很方便」和「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單純地想體驗獨自生活」的「空巢青年」分別佔比33.5%和32.2%。
  • 你也是7700萬獨居青年中的一員嗎? | 為什麼說每個年輕人都應經歷一段「空巢」時期
    前陣子,我們在《人物》上看到一篇關於空巢青年的文章。你可能很難想像,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已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獨居,這個群體被大家稱為「空巢青年」。 可以說,只有在自治的狀態下,人們才能夠形成穩定的自我認知,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不依附於他人存在,並有能力努力達到一種自己真正追求的幸福生活。 最後,人們還需要在空巢階段找到自己的身份,實現自我身份認同。
  • 吃播:「空巢青年」的一劑良藥
    吃播:「空巢青年」的一劑良藥  文/《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楊智傑   發於2020.8.03總第958期《中國新聞周刊》  王琳面前擺了將近20個餐碟,裝著糯米雞、口水雞、燉肘子、大豬蹄、一大份烤鴨、梭邊魚、荷葉雞、牛排飯、鍋包肉、肉餅等17份菜。
  • 《枕上書》帝君開啟無賴模式追妻 戀愛中的天庭空巢老人都是中二青年
    《枕上書》帝君開啟無賴模式追妻 戀愛中的天庭空巢老人都是中二青年時間:2020-03-01 13: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枕上書》帝君開啟無賴模式追妻 戀愛中的天庭空巢老人都是中二青年 涼涼天意瀲灩一身花色~ 兩年前青丘大齡剩女白淺和九重天夜華太子,譜寫了一曲盪氣迴腸的戀愛詩史
  • 昔日有志青年,今朝空巢社畜
    於是乎,就盼望自己可以快點長大,想像長大之後的自己是多麼的風光無限。如今,盼望已久的長大來了,而想要的生活卻還遠遠不見蹤影。長大之後的我們,沒有轟轟烈烈、甜如蜜糖的愛情,也沒有錦衣玉食的生活,更加沒有小燕子、永琪、紫薇和爾康他們的詩和遠方。有的只是所謂的「996」「空巢青年」「社畜」「打工人」「啃老族」「過勞死」等等。青春是擁有時不知道它是什麼,失去時才知道它是什麼。
  • 正在北上廣興起的約「素炮」,是空巢青年的精神交流
    「你怎麼了?」查過之後,小張忍不住問了女孩一句。女孩告訴小張,女孩來自農村,隻身一人在上海拼搏。每天,她一個人上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逛街。每次她看到第二個半價咖啡和奶茶活動,都特別渴望有人陪著她。但她又不想做不負責任的事情,但她又渴望有個人能來陪她安慰她。近日她在網上看了好過個約素P的故事,所以她也想試試。
  • 社會姐顧佳,空巢青年曼妮,便利貼女孩曉芹,誰受社會毒打最深?
    社會的毒打,並不會因為你是30歲的女人而對你手下留情。社會姐顧佳《三十而已》裡,三十歲的顧佳,看起來是個幸福的全職太太。她老公創立的煙花設計公司剛在市場站穩腳跟,家有天真可愛的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有保姆幫忙打理生活,剛搬入新豪宅。
  • 空巢青年&美食綜藝:官能滿足+情感療愈
    據不完全統計,從《拜託了冰箱》到《十二道鋒味》,搭上國內美食綜藝列車的節目有17+之多,霸屏力度不減。「崽啊,學著點!」MC有多重要?或許比「廚子」更要緊關注「在哪兒吃」之外,「什麼人吃/做」也成就了一大新式節目塑造方向。
  • 你好,向上青年
    願你可以多去體驗, 帶著年輕的衝勁去做喜歡的事, 過好每一天, 享受年輕給你帶來的一次次感動,在熱淚盈眶之前, 做好擁有最大可能的自己。
  • 【調查】關愛空巢獨居老人
    這些志願者,本身就是心理諮詢師,他們也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從心理健康方面入手,向老年人普及心理健康常識,教老人怎麼和別人溝通,怎麼樣釋放情緒,緩解心理壓力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離家後的老年夫婦,而獨居老人不僅子女離家,而且喪偶。志願者指出,無論獨居老人還是空巢老人,如果長期得不到子女的關愛,找不到溝通交流的對象,那就很容易產生孤獨感。
  •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數千萬中國「空巢青年」在為它們買單-虎嗅網
    近年來,以貓狗為主的寵物們在城市居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不僅養貓、養狗的人數開始增多,甚至還催生出一批貓狗網紅,雲養狗、雲養貓的概念也開始盛行,能擁有一隻屬於自己的寵物已成為許多都市人的「夢想」。
  • 「家有兒女」:陪空巢老人聊聊天
    「代理兒女」上門看望九旬空巢老人。 趙婉姝 攝空巢、孤寡老人因缺少兒女陪伴難享天倫之樂,如何讓他們晚年生活過得幸福,空巢不空心?南關區民康街道園東路社區開啟「家有兒女」公益微創項目,推出「陪聊」服務,通過「代理兒女」上門陪伴,讓老人們感受到家有兒女的快樂與溫暖。近日,「代理兒女」社區網格長郭玉娟來到空巢老人李秀燕的家中,一進門,65歲的李秀燕老人就熱情地拉著郭玉娟的手,主動介紹近期的生活、身體等情況。李秀燕老人告訴記者,獨生女遠嫁外地,「今年因疫情原因一直沒回來,我這心裡空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