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是每個孤獨的靈魂

2021-02-13 中北材料學院團委

喜歡材料君麼

維基百科對空巢症候群(Empty Nest Syndrome)的解釋是,當孩子第一次離開家,比如獨自生活或是去上大學後,父母所產生的悲傷和孤獨的感覺。然而就跟某些「病症」的群體低齡化的趨勢一樣,空巢群體也納入了年輕人,形成了「空巢青年」。

在那些主動被命名的年輕人眼中,「空巢青年」重點在「空巢」二字,要的就是像「空巢老人」一樣獨坐窗前看夕陽的悽苦和悲情。他們憐惜自己「只有siri陪聊天」,感慨自己「無人問我粥可溫」,用各種生動而敏感的細節開著比慘大會。

在那些樂於為「空巢青年」畫像的媒體眼中,他們是「北漂」「南漂」「蟻族」的後裔,「單身狗」的近親,住著 18 平米的房子,養著視若親屬的貓狗,每天為湊滿外賣起送費而發愁。他們是消費大軍,也是社會潰瘍。

靈魂的孤獨才是致命的痛,除了單位和家的兩點一線,哪裡還能容下一個孤獨的靈魂呢?

我們不願意回家面對冷冷清清的房間和不帶半點溫度的雙人床,不願意永遠只能在手機裡對伴侶說「我愛你」。打敗我們的不是生活的壓力,而是無家可歸。沒有底氣的愛情帶給了我們深不見底的孤獨。孤獨,是城市裡每一位空巢青年的病。

這種被放大的孤獨感,或者說「空巢感」背後,不是我們常常以為的「矯情」,而是焦慮,缺乏歸屬和認同的焦慮。年輕人大多需要從他者的認同中找尋自我,而「空巢」這一概念所帶來的便是一種即刻而具體的群體認同感。

他們吃東西是這樣的:

「沒有吃早餐的習慣,自己來不及做。」

「即使吃也基本來自便利店,如果忘記買早飯第二天就餓著。」

「每次買菜都算好一周的量,最後因為懶得做壞掉一半。」

「如果只買一頓的,買青菜的時候會聽到小販說:再拿一點,你那還不夠 1 塊錢。」

「水果一次就買一個兩個,被水果店老闆嫌棄。」

「如果用家庭份的電飯鍋煮飯,一頓飯需要米就都蓋不滿鍋底。」

「很容易做多,最後基本要倒掉一半。」

「食量湊不滿想吃的店的起送費,點一次能吃三頓。」

「把便利店當食堂,因為都是在一個人吃便當一點也不會覺得尷尬,而且覺得便當飯糰比外賣口味品質都好點。」

「買了很多方便食品,多半都會因為忘記吃掉過期,然後再買,如此循環。」

「看劇是吃飯時的標配,但如果過於專注看劇,會不知不覺吃下正常食量的數倍。」

住是這樣的:

喜歡在公司待到很晚,理由是,回去也沒啥事;

下班以後熱切盼望有人組個局什麼的,不然就生拉硬拽找個人陪自己吃飯;甚至可能會感到,深夜晚歸時燈火輝煌的全家「才是我家」;

妝不大會化,衣服也不大會挑,但網絡、燈和水管什麼的,修得不錯;

碰到蟑螂鼠蟻第一反應不是大叫,反正叫也沒人幫忙只能硬著頭皮處理;

沒網購沒叫外賣卻有人敲門,沒點膽量連貓眼都不敢看;

不管是出門丟垃圾收快遞還是買吃的,當門在你身後咔嗒一聲輕輕合上的時候你就意識到大事不妙,然而一切都來不及了……

喜歡這樣花錢:

雖然租不起大房間,但空巢青年非常看重出租屋的格調,他們更青睞清爽的宜家風軟裝,並且會自主購買如裝飾畫、植物等提升生活品質的小物。

相對更在意內衣和居家衣物的舒適度,會希望獲知優衣庫、Muji 之外能買到材質親膚設計簡潔的居家服的購買選擇。

大型廚具不實用,他們願意為小型電飯鍋、單杯咖啡機、三明治機、小號烤箱買帳,多花點錢也可以,前提是好用。

對外賣的需求是,提供能夠達到起送價的分量小但菜品豐富的單人套餐。

「第二杯半價」式促銷雖然會給單獨出行的空巢青年帶來暴擊傷害,但如果能提供第二杯寄存服務他們會視之為福音,並且提升對品牌的好感度。

很容易因為無人約束作息混亂,所以他們對能夠提供 24 小時服務的便利店非常依賴。

無論線上線下的超市,都熱衷於推出大容量多份銷售的日用品家庭裝,空巢青年想要獲得優惠就不得不承受「買一次一年都用不完,不喜歡還捨不得丟了換新的「的結果。

「我有故事和酒,但沒有那個聽故事的人。」

「能陪我說話的,只有貓狗和siri。」

「叫醒我的不是鬧鐘也不是夢想,而是快遞員。」

「一間出租屋,就裝著我全部的行李和夢想。」

「留守兒童,空巢青年,孤寡老人,我這一輩子要體驗的三種狀態。」

知乎上有空巢青年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

吃飯是件很麻煩的事情。自己做吧,一頓飯的米還蓋不住電飯煲的鍋底。叫外賣吧,湊不齊起送的量,叫一次要吃三頓。

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時睡著了,醒來的時候一切如舊,沒有人給我蓋被子,沒有人給我關電視……

無論是出門倒垃圾,或者是買吃的,每次聽到身後門「咔擦」關上的聲音,而自己又沒帶鑰匙的時候,就特別絕望。

每天下班,從燈火輝煌的CBD回到城中村漆黑冷清出租屋,第一時間是打開電視或者電腦,一定要弄出點聲響,不然寂寞得發慌。

過年回家,媽媽要我留一個緊急聯繫人,在萬一聯繫不上我的時候可以聯繫他,翻遍腦海裡所有的記憶,居然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名字。

我時常會想,如果有一天我死在了出租屋裡,可能沒有人會知道。除了來催房租的房東.

孤獨可以是一劑良藥,讓你變成想都不敢想的自己,或許打磨自己的過程會很痛,但是雲開日出時,你一定會感謝曾經和孤獨愉快相處的自己。

當然孤獨也是一劑毒藥,它腐蝕人們的靈魂,用自由擊垮人的意志,讓人們不斷尋找解決孤獨的辦法,可是終其一生才發現,原來這世界本就和別人無關,一生不過也就是和自己在奔跑。

每個人都必須經歷一段孤獨迷茫的日子,這是生活給我們設置的小關卡。

Good luck!

編輯:鄧倩

審核:曹榮榮

往期精彩

企鵝要「吃雞」啦!

只願你被這世界溫柔相待

微材訪||教育體罰,孰是孰非?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雙十一」1分鐘突破一億元的優衣庫,在咱們高分子材料界有什麼黑科技?

相關焦點

  • 你是不是空巢青年? 你可以住空巢,但不能心孤獨
    --阿桑《葉子》● ● ● 你是不是空巢青年    你可以住空巢,但不能心孤獨曾幾何時,「空巢」這兩個字之後跟的對象,不是父母,就是老人。維基百科對空巢症候群(Empty Nest Syndrome)的解釋是,當孩子第一次離開家,比如獨自生活或是去上大學後,父母所產生的悲傷和孤獨的感覺。然而就跟某些「病症」的群體低齡化的趨勢一樣,空巢群體也納入了年輕人,形成了「空巢青年」。空巢青年,大多指離開家鄉和父母、在大城市租房獨居的單身年輕人。
  • 你是空巢青年嗎?
    「空巢青年」一詞,脫胎於「空巢老人」——身邊沒有老伴和兒女的照顧,缺乏和外界的交流,孤獨終老。
  • 獨居青年超7700萬,「空巢生活」究竟是孤獨還是自由?
    為自由選擇獨居,但也渴望愛情和婚姻獨居青年的另一個說法是「空巢青年」,「空巢」的字面意思為「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在現實中,空巢更多是指子女長大後因工作或者結婚需要離開父母,留下老人獨自生活的現象。
  • 日本的空巢文化與獨居青年,不僅孤獨而且生活無望
    那些空巢青年,還有那些頹廢無望的獨居生活 日本的空巢青年,究竟有多少,據最新的一項數據表示,已經高達幾百萬,而這個比例已經佔到日本總人口數量的
  • 當代空巢青年的100種死法
    這便是部分「空巢青年」的真實寫照。「空巢青年」(empty-nest youths)這個詞是由「空巢老人」演變而來,指的是生活在大城市,與父母及親人分居,單身且獨自租房的的年輕人。這涉及一個社會群體和一種生活狀態,狹義的「空巢青年」特指年齡介於20到35歲、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工作、遠離親人、獨自居住的單身年輕人,即為工作打拼在大城市流動的單身獨居青年。
  • 《我家那小子》:空巢青年問題多
    有網友評論:「在這個節目中可以看到各種職業、各種生活方式的獨居人類,本以為一個人的生活會很孤獨,但看完之後才發現,一個人照樣可以過得很精彩。」2016年,韓國SBS電視臺也關注起獨居人群。他們推出的電視綜藝《我家的熊孩子》,在記錄單身獨居明星的生活外,加入了明星母親觀察孩子日常生活的環節。
  • 空巢青年,提高生活品質的8件小事
    提高生活質量的10件小事作者:霍輝(富書專欄作者),轉載請加微信fushujs臨近畢業季,「空巢青年」這個詞突然間又火了起來。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父母不在身邊,有固定的住所和收入,朋友不是很多,獨居、單身。
  • 你好,空巢青年:看看你自己有多慘
    和「蟻族」不同的是;空巢青年除了居住條件普通,更缺乏情感上的寄託。爺概括一下——空蕩的「狗窩」裡,只住著你這一條孤獨的單身狗。派爺的膝蓋上都是被扎穿的窟窿。空巢青年這一路走得並不容易。他們大多從義務教育,好不容易混到高等教育;混得有好有壞,磕磕絆絆,偶爾彷徨。
  • 五月天成空巢青年最愛 《成都》登年度空巢之歌
    ­  五四青年節到來前夕,阿里巴巴發布了一份「中國空巢青年圖鑑」,通過單身、20-39歲、生活在異地等維度找到5000萬不同程度的「空巢青年」,並就他們的行為偏好進行了分析。在音樂表現一項,「空巢青年」在蝦米上的聽歌偏好出賣了他們。­  五月天,一舉成為「空巢青年」最常聽的歌手,而陳奕迅、林宥嘉、田馥甄則緊隨其後。
  • 你也是7700萬獨居青年中的一員嗎? | 為什麼說每個年輕人都應經歷一段「空巢」時期
    前陣子,我們在《人物》上看到一篇關於空巢青年的文章。你可能很難想像,根據民政部發布的《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已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獨居,這個群體被大家稱為「空巢青年」。 孤獨是空巢青年們的普遍感受。根據中國青年日報社會調查中心在2016年進行的調查顯示,當代空巢青年經歷的所有困難中,佔比最高的一項就是「缺乏情感支持」(57.9%)。 除了孤獨,沒有人照顧也是一個逃不開的現實難題。尤其是在發生一些意外的、緊急的情況時,一個人生活的弊端就會顯露無疑。
  • 昔日有志青年,今朝空巢社畜
    擁有一副漂亮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收穫刻骨銘心的愛情。於是乎,就盼望自己可以快點長大,想像長大之後的自己是多麼的風光無限。如今,盼望已久的長大來了,而想要的生活卻還遠遠不見蹤影。長大之後的我們,沒有轟轟烈烈、甜如蜜糖的愛情,也沒有錦衣玉食的生活,更加沒有小燕子、永琪、紫薇和爾康他們的詩和遠方。有的只是所謂的「996」「空巢青年」「社畜」「打工人」「啃老族」「過勞死」等等。
  • 吃播:「空巢青年」的一劑良藥
    吃播:「空巢青年」的一劑良藥  文/《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楊智傑   發於2020.8.03總第958期《中國新聞周刊》  王琳面前擺了將近20個餐碟,裝著糯米雞、口水雞、燉肘子、大豬蹄、一大份烤鴨、梭邊魚、荷葉雞、牛排飯、鍋包肉、肉餅等17份菜。
  • 正在北上廣興起的約「素炮」,是空巢青年的精神交流
    像女孩這樣的單身青年,隻身在北上廣這些城市,也被稱為「空巢青年」。空巢青年們衣著考究,工作體面,心態時尚,但下班後或周末獨居時,他們所熟悉的只有貓、狗和手機。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廚房用具,但他們總是叫外賣;他們交友軟體裡有上千個好友,但收不到一條問候。為了排解寂寞,做了各種荒唐的事情:為火龍果摘籽,在家看恐怖電影,盯著手錶看第二輪,一遍又一遍地刷網上的動態。
  • 今天也是被孤獨「綁架」的一天!
    恰逢雙十二,作為一名資深「空巢青年」,我默默的打開淘寶,為我那隻名為「單身狗」的貓咪屯上貓糧。同時,點了一份肯德基外賣,開啟了美好的一天。今天,我的名字還是叫「孤獨」。「孤獨經濟」的興起,催生了國內許許多多主打「一人食」的餐廳,例如呷浦呷浦、爭鮮、禾綠迴轉壽司、六丁一人食燒鍋等,精緻美觀的小隔間,在飯館嘈雜的環境中,構建出一個半封閉的獨立空間,給願意出門吃飯的空巢青年創造了優雅的用餐環境,針對空巢青年這個群體,越來越多的餐廳都推出單人卡座和單人套餐,一個人吃飯的消費方式,逐漸成為了餐飲行業新的細分領域。
  • 《枕上書》帝君開啟無賴模式追妻 戀愛中的天庭空巢老人都是中二青年
    《枕上書》帝君開啟無賴模式追妻 戀愛中的天庭空巢老人都是中二青年時間:2020-03-01 13: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枕上書》帝君開啟無賴模式追妻 戀愛中的天庭空巢老人都是中二青年 涼涼天意瀲灩一身花色~ 兩年前青丘大齡剩女白淺和九重天夜華太子,譜寫了一曲盪氣迴腸的戀愛詩史
  • 老人的孤獨,誰來讀懂
    家家都可能面臨老齡社會的一系列問題,「空巢」老人的生活現狀也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近年來湧現出一批關注老齡社會的文學作品,其中,小說家弋舟的長篇非虛構作品《空巢:我在這世上太孤獨》比較亮眼。《空巢:我在這世上太孤獨》,作者:弋舟,出版單位: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年4月弋舟的早期作品《錦瑟》和《平行》,都曾試圖探討「老去」對於人生的意義。
  • 瓏梨派,獨孤青年的烏託邦!
    瓏梨派,獨孤青年的烏託邦!) 在中國,單身人口有2.4億,相當於英國、法國和德國人口的總和。而在這2.4億的人口中,有7700萬的青年過著獨居的生活,這群青年被稱為——空巢青年。
  •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因為你的孤獨能成就一系列「一個人的經濟」
    在我國,目前有一類群體在瘋狂成長,外界命名為「空巢青年」,我們百科了其含義,是指與父母親人分居、單身且獨自租房的年輕人。「空巢青年」與」蝸居」等名詞一樣,伴隨著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和人口遷移而誕生,是國家城市化進程中的必然現象。
  • 空巢,中國家庭最大的焦慮
    如果說空巢是這個時代的趨勢,那生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更要擁有堅定的英雄主義,適應所有的改變。
  • 《我們倆》的現實反思:一段非親的祖孫情,淺談對空巢老人的關注
    2、是老人心理上的慰藉需要這樣的非親祖孫請能夠建立,和老人自身的因空巢而孤寂的內心是息息相關的。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寂寞在家很久,身邊也沒有兒女和朋友陪伴,自然非常孤獨,雖然看到女學生時一開始特別吝嗇,但實際上她的內心深處還是很希望有個人陪伴自己,至少說說話。這是老人的心理慰藉需要,有這樣的渴望陪伴的欲望才加速了這段感情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