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倆》的現實反思:一段非親的祖孫情,淺談對空巢老人的關注

2021-01-07 胡小姐的OK繃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世界上的老人百分之九十都無條件地關愛孩子,老人在孩子面前會拋下一切的負面情緒。

當然,這主要出現於有親緣關係的祖孫輩之間。

那麼,有沒有一段非親祖孫情的存在呢?

案例

電影《我們倆》:

女主人公是一名在北京求學的女大學生,在北京居無定所。

有一天她住進了一座四合院落,其中的一位房東是一位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太太。

老太太起先對於這個女學生摳摳搜搜,開出的房租也很高,還時不時想方設法對女學生的水電等費用增收租金,女學生雖然對老太太十分厭惡,但迫於生活壓力只好繼續租住在這裡。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後,兩人之後逐漸構建了良好的關係,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勝似親人。

一、解析電影中非親的祖孫情

1、是一段需要感情培養的情感

世界上任何一段感情都需要培養,特別是沒有親緣關係的感情。

電影中的女主角和老太太起先也並不是像結尾那樣的相互不舍,相互關愛,而是一種明顯的租賃關係。

房東是老太太,租客是女學生,而且這個房東還唯利是圖,不斷地想辦法來從女學生上掙到更多的便宜。

但是,這樣的糟糕情況通過一定時間內兩人的相互交流了解,最終被培養成了一段美麗動人的祖孫情感。

這就是培養過程的力量。

2、是老人心理上的慰藉需要

這樣的非親祖孫請能夠建立,和老人自身的因空巢而孤寂的內心是息息相關的。

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寂寞在家很久,身邊也沒有兒女和朋友陪伴,自然非常孤獨,雖然看到女學生時一開始特別吝嗇,但實際上她的內心深處還是很希望有個人陪伴自己,至少說說話。

這是老人的心理慰藉需要,有這樣的渴望陪伴的欲望才加速了這段感情的誕生。

3、是女孩渴望溫暖的訴求

女孩,一個人在京城闖蕩求學,身邊沒有親人,自然是無依無靠的。

女孩的心中,雖然一開始對老太十分厭惡,但實際上她也是很希望在這個城市裡有一個人能夠帶給她關愛和溫暖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太太充當了這一個完美的角色。

沒有女孩對溫暖的訴求渴望,也便沒有女孩想要與老人產生感情聯絡的動力和欲望了,因為女孩的心理也需要一個溫暖,哪怕是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

二、當代空巢老人的困境

1、精神上的孤獨

一個老人能夠得到的最好收穫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統領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蒙田

老人在一定的年齡上,最需要的不是金山銀山,也不是豪車豪宅,也許只是一個陪伴罷了。

而空巢老人,正是缺乏這樣的他人陪伴,兒女常年在外,朋友也很少,他們自然會感到十分空虛,進而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孤獨。

這樣的孤獨,十分強烈,和令人窒息。

2、對外人情感的不信任

電影中的老太太和女學生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是這樣不信任的典型表現。

這很大程度是源於老太太的錯誤,老太太由於常年空巢在家,加上沒有人陪伴,從而很容易產生對於他人的不信任和抗拒的感情。

這樣的不信任,體現於處處提防外人,處處想著怎麼樣拒絕給外人付出,甚至處處想著怎麼從外人手裡獲取自己的一點便宜。

這樣的不信任,是負面的情緒,但更是出於一種無奈和可憐。

3、對自身未來的發愁

人老自多愁,水深難急流。——唐·李端

老人,也應該有自己的未來,老人同樣也會有自己的未來期許。

哪一個老人不希望自己的老年能夠有親人在自己的身邊?哪一個老人不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夠和老伴攜手到老?哪一個老人不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夠見證各個子女成家立業?

而空巢老人面臨的,是對自己未來的巨大愁苦。

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不知道自己將來會以什麼樣的孤獨的方式死去,不知道他們的未來裡還會不會感受到溫暖。

三、淺談如何關愛空巢老人?

1、兒女該如何關愛老一輩?

1)、常回家看看

兒女最應該做的,和歌詞裡一樣,就是常回家看看。

不一定要你回家看老人多久,但至少人要出現,至少要坐下來和老人吃一頓飯,在很多時候老人希望的並不是能天天見到自己的子女,而是子女能夠出現在自己的身邊至少盡到一定的陪伴義務。

你哪怕回家帶老人出去公園溜溜彎,哪怕只是和老人坐下來吃一頓飯,或者一起看一部電視劇,都是很有份量的。

2)、線上交流

現在的通訊發展得很快,即使相隔再遠,子女再忙抽不開身,與老人的交流也並不是一個大問題。

現在很多老人也會使用微信等通訊工具了,你時不時地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問候,哪怕只有隻言片語的線上問候都是對老人心裡的巨大安慰。

把你刷朋友圈的世界,抽一分鐘給老人,也許並不是一個不可達成的目標吧。

線上問候老人的缺乏不是因為你沒空,大部分人都是一定程度上的閒人,每個人在一天中都至少擁有一個小時的玩手機時間,其中抽幾分鐘給老人或許也是自己該做的有意義的事情。

3)、注重重要節日

平常你沒有回來對於老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很難受的事情,但如果你在重大的節假日缺席的話就會嚴重傷透老人的心。

老人家最希望的就是,在新春之夜,中秋之夜,重陽佳節這節日裡和子女坐在一張桌上,吃一頓年夜飯,賞一次月亮,做一次簡單的交流。

請你在重要佳節的至少其中一個,無論你身在何方,買一張動車票,買一張飛機票,回到你的親人身邊。

2、老人自己應該如何關愛自己?

1)、突破傳統家庭觀念影響

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康德《實踐理性批判》

現在很多空巢老人會感到孤獨無助,一定程度上還是因為中國傳統觀念的束縛。

在中國傳統觀念裡,強調一家的團團圓圓是不可缺少的,老人沒有子女守護在身邊是不可想像的,古時候一家四世同堂的普遍性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但是蘇軾也說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現在不可能每個家庭都像傳統中描寫的那樣完美,老人和小輩一直住在一起不離不棄是不現實的,這是對小一輩的束縛也是對老人的綁架。老人應該儘量減少依賴,對子女的依賴,要注意不要太被傳統給束縛了手腳和心智。

2)、擴展新的人際關係

空巢老人的孤獨還可以通過拓展人際關係來解決,沒有子女的陪伴也不應該成為老人沒有人陪的理由。

老人可以經常去出席一些社區活動,經常去老年社區走走看看,說不定就能碰到與自己情況類似的同齡老人做個伴。

3)、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老人也一樣有權利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老人在空虛寂寞的時候,不妨把自己的注意力多花一點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上,或者去嘗試發覺。

下下棋,養養花,種種菜,也是一種居家的清新美好。

綜上,空巢老人在當下主要面臨的困境是精神上的孤獨,對外界的不信任以及對未來的壓抑愁苦。

空巢老人應該得到一定的關愛,這不單單需要身為子女輩的我們採取行動,也需要空巢老人採取一定的"自救"。

結語

符合空巢老人的定義的老人,並不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完全可以通過我們的關愛,以及自身的改變來逐漸擺脫空巢老人面臨的種種困境。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老人的感受越來越被大家所忽視,請大家重視起來,給老人一個安享晚年的機會。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情感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我們倆》一個空巢老人能熬得過冬天,卻熬不過孤單
    這雖然是電影《我們倆》的開場畫面,但在那個年代,現實生活中確實不乏這樣的場景。一個是裹在軍大衣裡的小馬,一個是風燭殘年的老太太,這一老一小,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她們的身份就陌生人變成了房東和租客。孤苦伶仃的老太太讓人心生憐憫,臉被凍得通紅的小馬同樣讓人感到憐惜,可就是這樣一對可憐人也是互相看不起,小馬認為老太太太摳太能算計,老太太眼裡的小馬不過是一個窮學生而已,實在沒什麼了不起。
  • 《初到東京》接棒《我們倆》 再現樸實祖孫情
    網易娛樂3月29日報導 講述中日年輕人關係的催淚情感大戲《初到東京》正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影片中不僅集結了秦昊、中泉英雄、田原、張鈞甯幾位中日臺的優秀年輕演員,同時,導演蔣欽民還請到了日本殿堂級的演員倍賞千惠子,出演一位圍棋高手五十嵐婆婆,很多觀眾和影評人在看過影片後表示,此片是《我們倆》之後,又一部講述祖孫情的經典之作。
  • 豆瓣8.7,空巢老人與女大學生相處的國產感人電影《我們倆》推薦!
    現在的農村往往因為大多數年輕人為了養家餬口而遠離家鄉外出打工,留下了一大片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是人都會感到孤獨,空巢老人會更甚,下面來推薦一部關於一個空巢老人與一個女大學生之間相處的感人電影
  • 淺談電影《我們倆》孤單與陪伴的話題,很多人總是能說卻不會做
    《我們倆》這部電影上映於2005年,由中國女導演馬儷文指導,在金雞獎、日本東京電影節等國內外舞臺上都大受好評。電影《我們倆》的故事內容比較簡單,人物關係構成和技術手段的使用也不複雜,但電影卻深刻的反映出現實社會中的問題,表現了比較強烈的現實意義。原本以為電影是很苦情的,沒想到卻是一個讓人會心一笑然後又發人深省的作品。
  • 《我們倆》:一部高分國產影片,一老一小兩個人物打動了無數人
    我將從影片的敘述方式、情感表達,現實意義三個方面入手,深度分析電影《我們倆》的魅力和溫情。一、敘述方式:巧妙利用時間線,空間線,將一個簡單的故事拍攝得一波三折,催人淚下電影《我們倆》的背景是21世紀的北京,胡同和四合院是當時最有代表性的建築。影片表達的主題是關於空巢老人的孤獨,導演馬儷文將北京胡同的四合院作為一個點,讓故事以這個點來散發。
  • 【調查】關愛空巢獨居老人
    金平區暖陽婚姻家庭諮詢中心的志願者們就已率先行動起來,他們在汕頭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資助下,來到金平區金廈街道梅翠社區,開展了關愛空巢老人的服務項目。在每一位老人家中,志願者耐心地了解老人的健康狀況,詢問老人的生活需求。老人的鄰居說,志願者的到來讓大家都感受到溫暖。
  • 祖孫情
    祖孫情歡迎回憶、歡迎賜稿 深情筆憶、共同分享 在我和我們一家緬懷姥娘的同時
  • 陪伴讓空巢老人「巢」空心不空
    陪伴讓空巢老人「巢」空心不空時間:2020-11-10 14:25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最近,上海多起老人獨自在家去世的事件讓人唏噓不已,其反映的是略帶沉重的養老話題,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快,獨居、孤寡的空巢老人數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獨居老人的安全問題也逐漸暴露在大眾視野。
  • 從南京空巢老人遺書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去年,南京一名在家死亡兩個多月的81歲空巢老人因鄰居聞到屍體腐爛味道才被發現,讓人很是吃驚。這個消息公布後輿論譁然,紛紛指責老人兒女沒有孝心,罵聲一片。
  • 江西新餘:「敲門嫂」敲開空巢老人心扉
    因為這一支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每天主動去敲社區空巢、獨居老人的門,問聲好,嘮嘮嗑,幫助老人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敲敲門,成為社區的一個治理方法,更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文情懷。  「敲」開老人孤寂的心  這個特殊的「職業」,來源於新餘市新鋼街道含笑社區。
  • 大柵欄空巢老人有了「報修助理」
    不僅是劉勝格,很多上歲數的老人,打電話都犯怵。有輸錯號碼的,有打進去佔線的,有打了無人接聽的,兩三回折騰下來,就不想再打了。而對於維修師傅來說,每個電話都能第一時間接聽到也不現實,「每天接的報修電話有好幾十個,入戶檢修的時候不能隨時看手機。所以,老人打電話佔線或者無人接聽的情況,很有可能發生。」周長芬說。
  • 58歲徐錦江崩潰大哭背後,我卻看到了2億空巢老人的心酸
    去農村錄節目時,徐錦江幾度崩潰淚奔,他不會做飯,不會生火,甚至不知該如何與別人打交道: 我一個人簡直生活不下去了。我也不合群,不夠堅強,我什麼也不會,太沒用了。       而他剛剛失去了老伴,內心處於惶恐不安的狀態,於是他只能用盡手段吸引孩子們的注意,以緩解自己生活中的巨大空白。 他本身又被老伴壓抑了多年,老伴去世後,他如同脫韁的野馬,隱忍多年的東西一下全都噴湧了出來,只是失去了方向。
  • 豆瓣8.4分《孫子從美國來》:中國空巢老人和美國留守兒童的故事
    在他的巧妙安排下,我們在影片中能看到很多東西:有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有祖孫兩人的打鬧溫情,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現狀,有中國農村空巢老人的寂寞孤獨,有陝西風土人情的細節展現等等。這是一部誠意滿滿的國產小成本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傾向斥巨資打造所謂大片的時候,依舊有不少電影人願意著眼於生活,著眼於小處,花費心血去「雕琢」一個好的作品獻給大家。不得不說,這是我們的幸事。
  • 空巢老人誰來管?外賣員送餐發現老人離世,淚崩自責:我來太晚了
    鄰居聽到後趕來,發現獨居老人已經暈倒在了浴室,小哥報了警,並且引導了救護車,但於事無補,老人已經去世了。小哥瞬間淚崩,自責道:"如果我能來早一點,是不是就不會這樣?"他表示那一瞬間聯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並呼籲社會多關愛空巢老人,雖然工作很重要,但是父母更重要。據了解,外賣是老人的家人給他點的,因為住得太遠,打電話還沒有人接聽,就想通過外賣小哥看看老人有沒有事。
  • 《孫子從美國來》:比父母更愛我們的是父母的父母
    生活習慣不同,文化差異,語言不通讓爺孫倆在農村的小院裡上演了一幕幕喜劇,二十幾天的相處讓他們從一開始的刀兵相見變成依依不捨,讓人感受到了一股濃濃的祖孫情。此外,洋孫子到來時的熱鬧與幸福和孫子離開後楊老獨自空回憶形成鮮明對比,不禁讓人引發對當代留守和空巢老人的思考。這部電影沒有明顯的特效處理,樸實無華,但平凡之處方顯真。
  • 《空巢》: 一個女人的24小時 和她整個的一生
    薛憶溈的《空巢》是一部頗具現實意義的作品,然而其意義又並不僅僅在於現實。深圳《晶報》從七月十八日開始,用長達四十三天的時間,每天以一個八開整版的篇幅連載這部作品,恐怕是同時創下了紙媒和文學的紀錄,其影響可想而知。
  • 影帝韓三明來德州拍微電影 關注空巢老人留守兒童
    據悉,「韓三明公益微電影」將圍繞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環境保護三大主題展開。首部微電影《奶奶》以一個普通德州家庭為背景,講述一個「城裡」「城外」的故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在農村老家照顧孫子,在城裡打工的兒子媳婦卻要將孩子接走,由此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電影從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入手,呼籲社會關注空巢老人,關注留守兒童。
  • 「家有兒女」:陪空巢老人聊聊天
    「代理兒女」上門看望九旬空巢老人。 趙婉姝 攝空巢、孤寡老人因缺少兒女陪伴難享天倫之樂,如何讓他們晚年生活過得幸福,空巢不空心?南關區民康街道園東路社區開啟「家有兒女」公益微創項目,推出「陪聊」服務,通過「代理兒女」上門陪伴,讓老人們感受到家有兒女的快樂與溫暖。近日,「代理兒女」社區網格長郭玉娟來到空巢老人李秀燕的家中,一進門,65歲的李秀燕老人就熱情地拉著郭玉娟的手,主動介紹近期的生活、身體等情況。李秀燕老人告訴記者,獨生女遠嫁外地,「今年因疫情原因一直沒回來,我這心裡空落落的。
  • 《傳承》之祖孫情
    ,於是起身向病房外走去「以前,你怎麼鬧都無所謂,這次,老爺子也是急火攻心,你也長大了,應該懂點事兒了,快進去看看你爺爺吧」袁麗君向蕭晨說道蕭晨微微頷首,徑直走向老人身邊老人滿頭白髮面色蒼白,顯然是被這個孫子氣的不輕,蕭晨看著面前的老爺子,眼眶瞬間紅了,哽咽著問道「身體好些了嗎,你生病了怎麼也不告訴我一聲呢」「告訴你個小犢子有啥用,你還能給我治?
  • 《知否》演繹別樣的人間真情——祖孫情
    同時孫輩也給爺爺奶奶帶來了無盡的歡聲笑語,讓老人享受到含飴弄孫的快樂。時隔一年再刷《知否》,我依然能感受到編劇的良苦用心,以及對生活的思考,對人間真情的讚美,尤其是對祖孫情的含蓄表達。盛老太太與明蘭超越血緣的祖孫情盛老太太在盛家算是孤家寡人一個,她與家裡所有人都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有的只是相互扶持與照應。母親死後,明蘭與老太太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