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世界上的老人百分之九十都無條件地關愛孩子,老人在孩子面前會拋下一切的負面情緒。
當然,這主要出現於有親緣關係的祖孫輩之間。
那麼,有沒有一段非親祖孫情的存在呢?
案例
電影《我們倆》:
女主人公是一名在北京求學的女大學生,在北京居無定所。
有一天她住進了一座四合院落,其中的一位房東是一位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太太。
老太太起先對於這個女學生摳摳搜搜,開出的房租也很高,還時不時想方設法對女學生的水電等費用增收租金,女學生雖然對老太太十分厭惡,但迫於生活壓力只好繼續租住在這裡。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後,兩人之後逐漸構建了良好的關係,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勝似親人。
一、解析電影中非親的祖孫情
1、是一段需要感情培養的情感
世界上任何一段感情都需要培養,特別是沒有親緣關係的感情。
電影中的女主角和老太太起先也並不是像結尾那樣的相互不舍,相互關愛,而是一種明顯的租賃關係。
房東是老太太,租客是女學生,而且這個房東還唯利是圖,不斷地想辦法來從女學生上掙到更多的便宜。
但是,這樣的糟糕情況通過一定時間內兩人的相互交流了解,最終被培養成了一段美麗動人的祖孫情感。
這就是培養過程的力量。
2、是老人心理上的慰藉需要
這樣的非親祖孫請能夠建立,和老人自身的因空巢而孤寂的內心是息息相關的。
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寂寞在家很久,身邊也沒有兒女和朋友陪伴,自然非常孤獨,雖然看到女學生時一開始特別吝嗇,但實際上她的內心深處還是很希望有個人陪伴自己,至少說說話。
這是老人的心理慰藉需要,有這樣的渴望陪伴的欲望才加速了這段感情的誕生。
3、是女孩渴望溫暖的訴求
女孩,一個人在京城闖蕩求學,身邊沒有親人,自然是無依無靠的。
女孩的心中,雖然一開始對老太十分厭惡,但實際上她也是很希望在這個城市裡有一個人能夠帶給她關愛和溫暖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太太充當了這一個完美的角色。
沒有女孩對溫暖的訴求渴望,也便沒有女孩想要與老人產生感情聯絡的動力和欲望了,因為女孩的心理也需要一個溫暖,哪怕是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
二、當代空巢老人的困境
1、精神上的孤獨
一個老人能夠得到的最好收穫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統領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蒙田
老人在一定的年齡上,最需要的不是金山銀山,也不是豪車豪宅,也許只是一個陪伴罷了。
而空巢老人,正是缺乏這樣的他人陪伴,兒女常年在外,朋友也很少,他們自然會感到十分空虛,進而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孤獨。
這樣的孤獨,十分強烈,和令人窒息。
2、對外人情感的不信任
電影中的老太太和女學生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是這樣不信任的典型表現。
這很大程度是源於老太太的錯誤,老太太由於常年空巢在家,加上沒有人陪伴,從而很容易產生對於他人的不信任和抗拒的感情。
這樣的不信任,體現於處處提防外人,處處想著怎麼樣拒絕給外人付出,甚至處處想著怎麼從外人手裡獲取自己的一點便宜。
這樣的不信任,是負面的情緒,但更是出於一種無奈和可憐。
3、對自身未來的發愁
人老自多愁,水深難急流。——唐·李端
老人,也應該有自己的未來,老人同樣也會有自己的未來期許。
哪一個老人不希望自己的老年能夠有親人在自己的身邊?哪一個老人不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夠和老伴攜手到老?哪一個老人不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夠見證各個子女成家立業?
而空巢老人面臨的,是對自己未來的巨大愁苦。
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不知道自己將來會以什麼樣的孤獨的方式死去,不知道他們的未來裡還會不會感受到溫暖。
三、淺談如何關愛空巢老人?
1、兒女該如何關愛老一輩?
1)、常回家看看
兒女最應該做的,和歌詞裡一樣,就是常回家看看。
不一定要你回家看老人多久,但至少人要出現,至少要坐下來和老人吃一頓飯,在很多時候老人希望的並不是能天天見到自己的子女,而是子女能夠出現在自己的身邊至少盡到一定的陪伴義務。
你哪怕回家帶老人出去公園溜溜彎,哪怕只是和老人坐下來吃一頓飯,或者一起看一部電視劇,都是很有份量的。
2)、線上交流
現在的通訊發展得很快,即使相隔再遠,子女再忙抽不開身,與老人的交流也並不是一個大問題。
現在很多老人也會使用微信等通訊工具了,你時不時地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問候,哪怕只有隻言片語的線上問候都是對老人心裡的巨大安慰。
把你刷朋友圈的世界,抽一分鐘給老人,也許並不是一個不可達成的目標吧。
線上問候老人的缺乏不是因為你沒空,大部分人都是一定程度上的閒人,每個人在一天中都至少擁有一個小時的玩手機時間,其中抽幾分鐘給老人或許也是自己該做的有意義的事情。
3)、注重重要節日
平常你沒有回來對於老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很難受的事情,但如果你在重大的節假日缺席的話就會嚴重傷透老人的心。
老人家最希望的就是,在新春之夜,中秋之夜,重陽佳節這節日裡和子女坐在一張桌上,吃一頓年夜飯,賞一次月亮,做一次簡單的交流。
請你在重要佳節的至少其中一個,無論你身在何方,買一張動車票,買一張飛機票,回到你的親人身邊。
2、老人自己應該如何關愛自己?
1)、突破傳統家庭觀念影響
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康德《實踐理性批判》
現在很多空巢老人會感到孤獨無助,一定程度上還是因為中國傳統觀念的束縛。
在中國傳統觀念裡,強調一家的團團圓圓是不可缺少的,老人沒有子女守護在身邊是不可想像的,古時候一家四世同堂的普遍性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但是蘇軾也說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現在不可能每個家庭都像傳統中描寫的那樣完美,老人和小輩一直住在一起不離不棄是不現實的,這是對小一輩的束縛也是對老人的綁架。老人應該儘量減少依賴,對子女的依賴,要注意不要太被傳統給束縛了手腳和心智。
2)、擴展新的人際關係
空巢老人的孤獨還可以通過拓展人際關係來解決,沒有子女的陪伴也不應該成為老人沒有人陪的理由。
老人可以經常去出席一些社區活動,經常去老年社區走走看看,說不定就能碰到與自己情況類似的同齡老人做個伴。
3)、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老人也一樣有權利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老人在空虛寂寞的時候,不妨把自己的注意力多花一點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上,或者去嘗試發覺。
下下棋,養養花,種種菜,也是一種居家的清新美好。
綜上,空巢老人在當下主要面臨的困境是精神上的孤獨,對外界的不信任以及對未來的壓抑愁苦。
空巢老人應該得到一定的關愛,這不單單需要身為子女輩的我們採取行動,也需要空巢老人採取一定的"自救"。
結語
符合空巢老人的定義的老人,並不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完全可以通過我們的關愛,以及自身的改變來逐漸擺脫空巢老人面臨的種種困境。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老人的感受越來越被大家所忽視,請大家重視起來,給老人一個安享晚年的機會。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情感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