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中國家庭最大的焦慮

2021-02-08 中國新聞網


如果說空巢是這個時代的趨勢,那生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更要擁有堅定的英雄主義,適應所有的改變。


作者:爐叔

來源:圍爐夜讀(ID:weiluyedu_)


上個周末,隔壁年輕夫婦的小兒子晨晨跑來家裡玩,不知怎麼,突然哭了起來,把我嚇得不輕。

「爸爸媽媽好忙,我好想他們陪我去動物園。」晨晨抽抽搭搭地說。

那天晚上,這句話和孩子的眼淚在我腦海盤旋好久。

空巢,似乎成了這個時代所有人最真實的寫照。

來源:中國新聞網 攝影:嘟嘟


什麼是空巢?巢中無鳥。後來延伸為子女離開後,父母獨自在家的寂寞狀態。

但近些年來,空巢已不僅僅針對於老人。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陷入空巢,甚至一些外表陽光看起來無憂無慮的孩子,都處於空巢——他們不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就在身邊,但他們依舊孤獨。

課業繁重、競爭激烈以及未來的迷茫,他們的困難並不少,他們的生活也不輕鬆。

但家長都太忙碌,每天要面對數不清的工作和應酬,僅有的時間又大多被用來關心孩子是否吃飽穿暖,作業是否完成。極少數人會意識到自己的孩子,需要精神關懷。

「孩子還小,能懂什麼?」這是為人父母最常說的話。

甜甜原本和其他孩子一樣,是個普通的初中生,唯一不同的是她有著關係緊張的父母。

她的家長爭吵時從不避諱「年幼無知」的女兒,甚至會把糟糕的婚姻怪罪在甜甜身上。

久而久之,小女孩的精神狀態越發糟糕,老師打來電話詢問,父母竟說一切正常,沒有提及婚變。

2017年2月15日早上,她的父母決定離婚,並且責罵了成績嚴重下滑的甜甜。

當天晚上年僅14歲的甜甜從小區高層跳下,當場身亡。

「爸爸媽媽沒有了我,肯定能幸福。」這是甜甜留在日記裡的最後一句話。

看起來孩子成長的花園甘霖不斷,實際上一片荒蕪。而我們所認為的年幼無知,其實也只是自欺欺人。

來源:中國新聞網 攝影:嘟嘟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聯合曾發布公告,身處變遷速度加快的社會,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大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生養之恩,生與養同樣重要。在關心孩子的時候,更要注意他們的心理和情緒,耐心交流。

誠然孩子所遇到的困難和我們的經歷相比,只能算是小事。

但正是這種年歲所給予的優越感,使我們都忘記了單純稚嫩的孩子還不足以獨自處理好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既躁動不安又極度的脆弱敏感,有時候父母一句無心的話,對他們來講就是毀天滅地的災難。

對孩子加強心理上的陪伴和引導溝通,避免精神空巢,才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福氣。


如今90後禿頂了,油膩了,已經到該成家立業的年紀,卻依舊奮鬥在外,空巢一人。

有讀者曾說起過自己的故事,她剛畢業就獨自來到廣東,在製造業做海外銷售,走南闖北。

上個月她跳槽轉行,新公司催著她儘快入職,但老東家一直拖著不肯放人。

一直到報到截至前一天所有手續才辦妥,她上午離職,下午就帶著家當顛簸3個小時從廣州奔赴深圳,在計程車上睡著又驚醒,獨自將2個大行李箱搬上6樓的合租房裡。

等收拾好東西,她聽到隔壁有夫妻正在做飯,熱鬧得不亦樂乎,在外打拼五年沒有流過一滴淚的她竟埋在被子裡失聲痛哭。

「出門在外對家庭的渴望和焦慮空前強烈,但沒有人會白白養著你,只能自己艱難走下去。」她用這樣一句話做了總結。



空巢父母,是這個時代的縮影。

據全國老齡辦的數據統計顯示,中國有一半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空巢和獨居老人已經接近一個億,到2030年,將會達到驚人的2個億。

忘記了是哪個周末,我去看望住在幾條街外的母親。

碰到了鄰居張阿姨,才知道我母親幾天前在樓下散步的時候不慎摔倒,躺在地上遲遲動不了身,直到有人路過才把她摻回家。後來母親挨個叮囑身邊的朋友,千萬別把她摔倒的事情告訴我。

我總自認為理性、很有自控力,那天卻在鄰居面前潸然淚下。

我總自認為母親身體健康,自然會長命百歲。

但做人必須要面對一個現實——意外永遠是突如其來,今天她在你面前無恙,或許明天就從你的生命裡抽身而去。


「獨居之殤」已不再是一家之悲,而是一個現實和沉重的社會難題。

子女們,請你們教會父母使用現代科技,比如微信和智慧型手機,已經老去的家長必然很難一次學會,請像當年他們教你識字那樣認真耐心。

在家人面前,多重複幾次,多打幾個電話,多聽他們嘮叨幾句,總是件好事。

而父母們,既然子女紛紛前往大城市,或者出國留學,那麼試著主動走出去吧,與這個時代融合,不要一味依靠兒女。

如今的獨生子女肩負重擔,如此的壓力之下,只有社會、子女、父母三方努力,才能逐步解決空巢父母的難題。

空巢父母需要的不只是經常問候,還需要我們所有人與社會的關心和愛護。


這是一個物質極度豐富的時代,也是一個精神極易空虛的時代。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塔·米勒曾說:「對世間的一切事物報以虛無的態度其實是輕鬆的,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

所有人終究是孤獨的,如何才能擺脫?

首先得學會正視它,孤獨並不可恥,懼怕孤獨也不可恥,可恥的是那些刻意嘲笑孤獨的人。

其次,就是努力給身邊的人,多一些關愛。

孩子的精神空巢,需要的是家長的耐心和時間。

外出奮鬥者的空巢,需要的是學會獨處和直面生活的勇氣。

而父母老人的空巢,需要的是來自社會各方的包容和關懷。

如果說空巢是這個時代的趨勢,那生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更要擁有堅定的英雄主義,適應所有的改變。

不論如何,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一定會的!

作者:爐叔

原標題:《空巢,中國家庭最大的焦慮》

編輯:楊碩

相關焦點

  • 空巢青年是每個孤獨的靈魂
    然而就跟某些「病症」的群體低齡化的趨勢一樣,空巢群體也納入了年輕人,形成了「空巢青年」。在那些主動被命名的年輕人眼中,「空巢青年」重點在「空巢」二字,要的就是像「空巢老人」一樣獨坐窗前看夕陽的悽苦和悲情。他們憐惜自己「只有siri陪聊天」,感慨自己「無人問我粥可溫」,用各種生動而敏感的細節開著比慘大會。
  • 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禍不單行」在中國式家庭的體現就是,當孩子擁有一個缺席的父親的同時,老天還會給他一個焦慮的媽媽。當丈夫主動或被動的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但現在婚姻的不穩定使母親對於婚姻的依賴、對於丈夫的依賴減弱了,此消彼長,於是母親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丈夫繼續被往外推。母親認為安全感要從孩子身上獲得,畢竟這是血緣關係,是牢靠的、最安全的。
  • 豆瓣評分8.9,這部黑馬紀錄片:揭露出中國式空巢老人的愛與怕
    父母子女的相遇就是上天賜予的最大緣分,想起來可能會哭,也可能會笑,也一定都會離開,漸行漸遠,不必刻意去追。因為父母大都希望子女天高地闊任你飛,而子女也希冀父母長命百歲。曾幾何時,孩子越飛越遠,父母卻仍然堅守自己築好的一方鳥巢,等著孩子飛累了,還有家可歸。
  • 你是空巢青年嗎?
    空巢青年不再是一種標籤,應該說它是一種生活態度。那些受教育程度高、家庭經濟實力較好,對婚姻持中立或保守觀點的30歲以下的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於選擇獨居。「孤獨等級」體驗者約見蘇妙的當天,她遲到了10分鐘,拖著行李箱剛從機場趕過來。
  • 你是不是空巢青年? 你可以住空巢,但不能心孤獨
    --阿桑《葉子》● ● ● 你是不是空巢青年    你可以住空巢,但不能心孤獨曾幾何時,「空巢」這兩個字之後跟的對象,不是父母,就是老人。然而就跟某些「病症」的群體低齡化的趨勢一樣,空巢群體也納入了年輕人,形成了「空巢青年」。空巢青年,大多指離開家鄉和父母、在大城市租房獨居的單身年輕人。近年來形容年輕人的前綴越來越豐富:從早先不說自己有點什麼毛病好像就不合群似的——比如強迫症,輕微抑鬱症等——到現在的空巢青年,無一不反映出了當代青年人複雜的心理變化和周圍環境的變化。
  • 孩子們去留學了,空巢父母怎麼辦?
    電視劇《小別離》中,把中學生朵朵送出國留學後,朵朵的媽媽在晚上跟老公這樣說,「我真的好懷念那個時候,朵朵小時候,在我懷裡邊……」隨著出國留學的普遍化,這種典型的分離焦慮在「留學空巢家庭」中越來越嚴重。以前我們總說「空巢老人」,但隨著留學低齡化的加劇,許多中年家長不得不提前面臨「空巢」狀態,空巢期也變得無比漫長。在關心留學生國外生活適應性的同時,留守家長在「小別離」後的心理問題也需要更多關注。
  • 空巢、獨居老人生活中會面臨諸多不便,吃飯就是最大問題
    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以此看來,中國人口老齡化已經到來並進一步加劇。我國早期實行了計劃生育,現在的家庭結構基本上是「四二一」家庭,即4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狀態。
  • 中國電信保定分公司「裝維小哥」馳援空巢老人
    裝維員執行服務規範張雪兵是中國電信保定分公司的一名智慧家庭工程師,入職多年,初心未改,堅持「用戶至上用戶服務」的服務理念全心全意服務廣大電信用戶。前些日子,他協助空巢老人解決燃眉之急的暖心之舉在同事間廣泛傳揚。
  • 獨居青年超7700萬,「空巢生活」究竟是孤獨還是自由?
    豆小紅也認為由於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享天倫、共團圓」的家文化,長期獨居會使人產生社會疏離感。據人民智庫發布的《「空巢青年」心態特點與生存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空巢青年」的社會關係比其他群體更為疏遠。當問及「您有多少關係親密、可以得到支持和幫助的朋友」時,回答「一個也沒有」和「1-2個」的「空巢青年」佔比59.7%,高於非「空巢青年」6個百分點。在遇到煩惱時,「空巢青年」向他人求助的頻率也比非「空巢青年」低一些。
  • 五月天成空巢青年最愛 《成都》登年度空巢之歌
    ­  五四青年節到來前夕,阿里巴巴發布了一份「中國空巢青年圖鑑」,通過單身、20-39歲、生活在異地等維度找到5000萬不同程度的「空巢青年」,並就他們的行為偏好進行了分析。在音樂表現一項,「空巢青年」在蝦米上的聽歌偏好出賣了他們。­  五月天,一舉成為「空巢青年」最常聽的歌手,而陳奕迅、林宥嘉、田馥甄則緊隨其後。
  • 教育焦慮,是怎麼讓每個家庭「高燒」不退,「炎症」增加的
    導讀(本文2121個字,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近些年來,中國教育日益成為每個家庭頭疼的事情、焦慮的事情以及情緒化的事情,可以說嚴重影響了國人的幸福指數,更造成了重大民生問題和民生矛盾的焦點。更制約了中國人口增長率的發展。
  • 王源準備出國了,又牽動了萬千「空巢父母」的心吶!
    臨近春節,本是一家團圓的幸福日子,卻總能讓留學家庭暗自傷懷!兒子、女兒不在家,空巢父母該怎麼辦?!電視劇《小別離》中,把中學生朵朵送出國留學後,朵朵的媽媽在晚上跟老公這樣說,「我真的好懷念那個時候,朵朵小時候,在我懷裡邊……」隨著出國留學的普遍化,這種典型的分離焦慮在「留學空巢家庭」中越來越嚴重。
  • 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
    一個典型的家庭生命周期可以劃分為以下六個階段:形成、擴展、穩定、收縮、空巢與解體六個階段。每個階段的起始與結束通常以相應人口(丈夫或妻子)事件發生時的均值年齡或中值年齡來表示,家庭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的時間長度等於結束與起始均值或中值年齡之差。
  • 【調查】關愛空巢獨居老人
    金平區暖陽婚姻家庭諮詢中心的志願者們就已率先行動起來,他們在汕頭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資助下,來到金平區金廈街道梅翠社區,開展了關愛空巢老人的服務項目。在每一位老人家中,志願者耐心地了解老人的健康狀況,詢問老人的生活需求。老人的鄰居說,志願者的到來讓大家都感受到溫暖。
  • 警惕家庭育兒焦慮製造「童年恐慌」
    報補習班,考好學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種種育兒焦慮成為諸多中國家長的真實寫照。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上,多位教育界專家、老師和家長展開了一場關於「消除中國家庭育兒焦慮」的教育討論。有專家提出,父母的恐慌和焦慮導致兒童「童年恐慌」現象幾十年來不斷增多,家庭教育走入了學校化、知識化的誤區,家庭變成了學校,家長變成了老師,背離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主要任務。
  • 《包寶寶》:從孩子出生到成長,4個階段解析父母的「分離焦慮」
    一部具有濃厚中國風的動畫短片《包寶寶》不僅在國內備受喜愛,而且在國際舞臺上也獲得了不少獎項,其中一個還是第9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作為皮克斯歷史上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動畫短片,《包寶寶》是由一名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導演,而這名導演力圖用這部短片來反應中國家庭的現狀以及中國家庭中的教育問題。
  • 日本的空巢文化與獨居青年,不僅孤獨而且生活無望
    空巢,一般用來指老人,用來指那些兒女不在身邊,常年獨守空房房的老年人,因為子女忙於工作,或者忙於事業,家庭瑣事,最終老人每天只能獨自一個人默默的與空房為伴,也就是所謂的「空巢老人」。
  • 《我家那小子》:空巢青年問題多
    憑藉《我是歌手》被中國觀眾認識的韓國歌手黃致列,在錄製《我獨自生活》時事業剛剛起步。節目中,他在首爾租便宜的閣樓房,為省錢不開暖氣。因為外出工作,粉絲送的橘子堆在家中直到發黴。節目恰好記錄了黃致列來中國參加《我是歌手》,人氣逐漸上升的過程。已經進入第六個年頭的《我獨自生活》依然是韓國的高人氣綜藝。在韓國蓋洛普民調機構的調查中,這檔綜藝連續4個月蟬聯最受觀眾喜愛的電視節目。
  • 58歲徐錦江崩潰大哭背後,我卻看到了2億空巢老人的心酸
    接下來,他就開啟了「奪命連環call」,不斷打電話給兒子徐菲,要求他給自己解決問題: 先是問兒子的行蹤,又撒嬌自己沒飯吃,順便表達對兒子出走的不滿,甚至打電話給兒子問他戴了什麼顏色的帽子 據不完全統計
  • 這部非典型家庭劇,初嘗是夫妻失和的苦酒,再品是專治焦慮的良藥
    沒錯,這部劇說的就是生活、工作如山重壓下的家庭焦慮,以及如何走出焦慮的故事。焦慮是真焦慮。他的努力漸漸無效,家庭變故馬上就要燃爆...這裡我們要說一下,過去40年的中國是一趟高速列車,不僅經濟總量急劇增加,社會觀念也快速嬗變。就家庭關係來說,無論是傳統的「男外女內」,還是新型的「女強男弱」,乃至更加理想化的「男女共治」,都還沒能找到最和諧的運轉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