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家庭育兒焦慮製造「童年恐慌」

2020-12-21 中國經濟網

  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報補習班,考好學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種種育兒焦慮成為諸多中國家長的真實寫照。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上,多位教育界專家、老師和家長展開了一場關於「消除中國家庭育兒焦慮」的教育討論。有專家提出,父母的恐慌和焦慮導致兒童「童年恐慌」現象幾十年來不斷增多,家庭教育走入了學校化、知識化的誤區,家庭變成了學校,家長變成了老師,背離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主要任務。(12月16日《南方都市報》)

  所謂「童年恐慌」,是指兒童面對巨大的壓力,不能理解、不能承受時,產生一種較持久、較強烈的焦慮心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曾尖銳地指出,孩子越小越容易發生「童年恐慌」,相當多的兒童因考試或學業壓力而心情不好、鬱悶和煩躁,部分人因此自卑、厭學,還有少數人甚至對生活絕望。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自殺事件時有發生,其中學業壓力成為一大推手。6月,江蘇常州某小學女生繆可馨上完語文課後,突然翻越四層欄杆墜樓身亡;近日,四川瀘州某小區內,一小學生在留下字條後跳樓自殺,字條上寫著「我活得太累了」「我早已絕望」等字眼,令人心酸不已。公眾難免會問:孩子累死在起跑線誰的錯?

  坦率地說,孩子承受的學業壓力,既來自學校和老師,但更多地來自家長。學英語、做奧數、練書法,基礎功課門門緊湊;彈鋼琴、跳舞蹈、下圍棋,興趣才藝全面開花……這種不停給孩子「打雞血」的教育方式,在網絡上被調侃為「雞娃」。說到底,這是一些家長在用自己的夢想和期待,於焦慮中給孩子學業施加壓力。

  世間萬物皆有時節,孩子成長亦有其規律。教育之本是在知識積累的同時,注重孩子性格品質、行為習慣等綜合素質的培育,「拔苗助長」肯定種不出好莊稼。正如專家表示,家長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對孩子什麼階段培養什麼能力、什麼階段學什麼不學什麼缺乏認識,不知孩子的成長需求,也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因此,對於家長來說,一方面,要正視家庭教育焦慮對孩子「童年恐慌」帶來的嚴重危害,學會尊重和關愛孩子的內心世界,注重塑造和培育孩子的健康人格。另一方面,要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客觀看待孩子的缺點,注重發掘孩子的優勢,在尊重孩子獨立個性的基礎上,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教育路徑。越是在浮躁的環境下,家長們越要修煉自己的內心,樹立正確的家庭育兒觀,保持科學的教育定力。

  需要指出的是,家庭教育焦慮已經形成「劇場效應」,即看戲時前排起立,後排也不得不站起。紓解家庭教育焦慮,還需要政府、社會和學校共同發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如通過開辦家長學校等形式來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

(責任編輯:鄧浩)

相關焦點

  • 警惕「新型肺炎恐慌症」(內附焦慮自測題)
    比新型肺炎更容易傳播的,是新型肺炎「恐慌症」!點擊下面圖片,先來測一測你的焦慮程度。當前,我們除了防護疫情,心理健康的守護也不能忽視。當你身處於一個壓力性環境(新型肺炎疫情流行期間),就會在我們的大腦中牽引出一系列的身體反應,比如:失眠、記憶力下降、頭暈胸悶等。
  • 《虎媽貓爸》反映的是育兒焦慮
    心理解讀「慈母」變「虎媽」生活壓力改變了人們看待整個世界的心態,也改變了人們育兒的步伐。生活裡像劇中畢勝男這樣的「虎媽」可謂越來越多。他們的統一想法是「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正因如此,飽經生活壓力的「虎媽」們將孩子的前途恐懼化。
  • 達因伊可新攜手《嬰幼兒家庭養育學院》,一顆心助力新手父母育兒不焦慮
    育兒就像升級打怪,每一天都有未知的挑戰在等著自己,作為過來人的大J對此深有體會,女兒剛出生時一度病危,起初她非常焦慮,是信念讓她堅持了下來。她認為父母只有把自己的位子坐穩了,讓自己像容器一樣充盈,孩子的生命才有章可循。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新手媽媽朱丹的認可,她表示前瞻性會讓媽媽更從容,更有力量去養育孩子、指導孩子成長。
  • 教育焦慮,是怎麼讓每個家庭「高燒」不退,「炎症」增加的
    ,就會影響擇業;沒有了擇業優勢,就會影響就業;沒有了好的就業,就會影響下一代;……這種教育的篩選機制必然造成,普通家庭對教育的焦慮,其中就包括:對子女前途命運的焦慮,對孩子擇校的焦慮,上課外班、培訓班和補習班的焦慮,學習考試的焦慮,家庭教育經濟負擔的焦慮
  • 走出家庭教育的焦慮怪圈
    「有的家長積極加入各種群,希望找到「一招鮮」,找到「金科玉律」,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家庭教育分論壇上,有關中國家長教育焦慮的話題被頻頻提及,這種焦慮背後暴露的是什麼,以及如何消除這種焦慮,成為與會專家學者探討的主要議題。
  • 疫情之下,別讓謠言成為製造恐慌的工具!
    自郫都區有確診病例以後,一時間網絡上「成都將視情況採取措施,不排除實施封城」、「成都確診女孩朋友圈截圖」等謠言四起,使得本就因為疫情處於緊張狀態的人們,更加恐慌焦慮。回想2020年年初,因聽信「動物會傳播新冠病毒」謠言有人從高樓拋下自己的寵物,「網購雞用雙黃連」,甚至連雙黃蓮蓉月餅都被搶購一空等等鬧劇,不難發現在面對新冠疫情這種突發的大型公眾衛生事件時,人們常因處於應激狀態產生一系列非理性行為,聽信一些來源不明的信息,加劇焦慮恐慌心理
  • 從「訓練趴睡背後的父母育兒焦慮」談:基督徒如何應對信仰後新的...
    這種過分關注孩子的育兒焦慮,由於過早和過重的幹預孩子的成長過程,也容易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其實研究發現,這些表現明顯特徵的育兒焦慮的母親,其父母也有一定程度的育兒焦慮。正是在育兒焦慮的環境下成長,才造成了這些新生母親的育兒焦慮。這種育兒焦慮發生的原因,有社會背景,也有個人心理和性格因素。
  • 中國媽媽的現狀:面對自己的孩子,出現育兒焦慮,應該怎麼應對
    焦慮症就是我們現代文化的副產物,它是來自社會、家庭、更甚者是養育孩子方面。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雲曉評價說:今天的父母,比以往任何時代的父母都愛思考「如何去做好父母」這件事情。什麼是育兒焦慮?育兒焦慮多高發於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對於孩子的問題都是高度關注的,就比如媽媽總是會擔心我家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 豆瓣8.2分育兒經典《園丁與木匠》:放下焦慮,做「園丁型」父母
    《園丁與木匠》這本書,在豆瓣上一直保持著8.3的高分,也是我讀過最好的育兒類書籍之一。市面上有很多育兒書,所講述的理念各不相同,有些甚至互相矛盾。這些書常常讓我們這些家長越看越糊塗,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做。但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和實驗,告訴我們,養育孩子,完全不必這麼焦慮。
  • 聚焦韓國上流社會太太的育兒焦慮,這部劇火了
    丈夫說下輩子還要和她結婚,因為她生出了這麼優秀的兒子。然而一個雪夜,她開槍自殺了。隨後一家人也搬離了天空之城。 世惠不贊同丈夫的育兒方式,內心越來越著急,在李秀林的到來下,她壓抑已久的主見逐漸化作了行動。
  • 實用育兒經緩解新父母焦慮
    7月7日中午12:00,芒果TV成長智育類觀察脫口秀《童言有計2》第七期上線,節目運用「三維視角+多維討論」的方式,打開綜藝節目的實用型觀察新模式,並且在不同程度上緩解了許多家庭的「育兒焦慮」,引發許多有育兒困惑的父母和網友們的關注。很多家長感慨,「這些育兒經驗真是太實用了。」
  • 寶寶樹推直播綜藝《最強月嫂》 消解疫情期新媽育兒焦慮
    此外,每個家庭的情況和自身想法各異,坐月子的方式也有很多,去月子中心還是聘請月嫂到家裡,去婆家或者娘家等都是熱門討論話題,新冠疫情的到來更是讓本來就茫然的新手寶媽更加不知所措。寶寶樹作為深受寶媽信賴的專業母嬰平臺,聚集了從備孕、懷孕到育兒階段全孕齡的對「月嫂」「坐月子」等孕產期話題強關注的核心人群。
  • 缺席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叛逆的孩子:家庭的相處模式決定了孩子的模樣
    作者:佳言來源:薩提亞育兒(ID:satiryuer)上天給了你一個缺席的父親,就會贈送給你一個焦慮的母親,最終只會養育出一個失控的孩子。是啊,丈夫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母親則會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從丈夫身上抽離出來,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只能活在夾縫中喘息,最後變得叛逆和失控。
  • 高品質育兒節目《告訴世界我可以》教你育兒路上如何「避坑」
    面對這檔口碑受到大眾肯定的高品質育兒節目,很多親子家庭、婚育適齡人士都想更全面了解《告訴世界我可以》究竟都聊了哪些乾貨。二胎家庭,孩子之間矛盾重重如何化解?什麼年齡是分床睡的最佳時機?多大讓孩子獨立最恰當?什麼時候開始教育孩子擁有愛國情懷?是否需要強制孩子克服恐懼突破自我?孩子撒謊家長該如何應對?一系列育兒難題在節目中被提出並得到討論。
  • 一年小結:讀了60本書,2020年育兒書單,我最推薦這五本
    懷孕之後,就開始接觸育兒書,沒生娃之前,就入手了美國兒科學會的《育兒百科》,真的刷新了我養娃的認知。從此發現,養孩子真的是太難了,每年雙十一或者618總會投資育兒書,也算是趕上了照書養娃的潮流。今年看了這些書,感覺對養孩子幫助挺大。
  • 電影版家有兒女,童年的回憶,多少家庭的縮影
    電影版家有兒女,童年的回憶,多少家庭的縮影 電影版家有兒女,童年的回憶,多少家庭的縮影家有兒女當時是多少人的童年回憶啊,有多少家庭正在上演家有兒女。電影版家有兒女,童年的回憶,多少家庭的縮影在一個重組家庭中,能夠把大家的心慢慢的融合起來,組成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每個人都需要放下心中的芥蒂
  • 不瞞你說:處於焦慮中的人,大多會有這4個表現
    焦慮這種情緒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的一種情緒,只不過有的人能夠自我開解,有的人則鑽進了情緒的死胡同。生活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會遇見讓自己特別煩躁和焦慮的事,如果總是有這種不良情緒出現,就得警惕自己是否正處在焦慮狀態。
  • 100分父母丨溫馨:育兒焦慮是因為追求完美,要給孩子喘息的時間
    比起自己父母那一代人,國際視野和財商的培養是她尤為看重的,而在童年的關鍵期,要給孩子們打好基礎。 爸爸媽媽在育兒理念上達成一致,平等對話的家庭習慣就一直堅持了下來,而良好的對話和交流也成為解決問題的「好幫手」。比如今年疫情導致的「超長」假期,讓不少小朋友有點「開學綜合症」,開學之前,小胖有點不適應。 溫馨主動和他聊天,談起了自己的事,唉,放假這麼久,媽媽真有點不想上班了。
  • 吉娜胎教彈勃拉姆斯的《搖籃曲》,鋼琴家郎朗也有「育兒焦慮」
    郎朗袒露了「育兒焦慮」:沒想到!謝謝你提醒我,又讓我緊張了!「我覺得每個小孩都應該學鋼琴,當然不要有特別功利的想法,如果你不知道彈琴的樂趣,就開始瞎練,沒什麼意義,還是要讓孩子自然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再開始。」郎朗深諳音樂教育的真諦:快樂,無功利,讓孩子自己體會到彈琴的樂趣。鋼琴有88個琴鍵,音域寬廣,音色純淨,適合孩子音樂啟蒙,對腦部、手部和心理髮育都有良好益處。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 | 育兒
    有這樣一句話:母親是暖暖的人,像個太陽,她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亮堂堂的,暖和和的,空氣裡的溫度都要上升幾度。如果媽媽不開心,一家人吃飯的時候都是低氣壓。簡單來說,媽媽不高興,其他人也不會太開心,而孩子是受母親情緒影響最大的人。心理諮詢師賴佩霞曾說:當你的母親一輩子生活在哀傷痛苦當中,你敢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