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別讓謠言成為製造恐慌的工具!

2020-12-23 澎湃新聞

2020年12月6日,成都市郫都區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省市區各級政府迅速組織,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全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核酸檢測、現場管控等工作。

12月8日,成都市又公布新增3例確診病例活動的軌跡,由於確診患者趙某的活動軌跡牽涉多家酒吧、電影院等公眾場所,「成都確診病例孫女」詞條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個人基本信息被公之於眾,引發廣泛關注。不僅如此,其中一張為「四川成都新冠確診患者、20歲女子趙某身穿白色上衣,坐在車內」的照片(實際上並非確診患者趙某),被廣泛發布在各大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發布該照片時都配以了調侃或侮辱性質的評論。

自郫都區有確診病例以後,一時間網絡上「成都將視情況採取措施,不排除實施封城」、「成都確診女孩朋友圈截圖」等謠言四起,使得本就因為疫情處於緊張狀態的人們,更加恐慌焦慮。

回想2020年年初,因聽信「動物會傳播新冠病毒」謠言有人從高樓拋下自己的寵物,「網購雞用雙黃連」,甚至連雙黃蓮蓉月餅都被搶購一空等等鬧劇,不難發現在面對新冠疫情這種突發的大型公眾衛生事件時,人們常因處於應激狀態產生一系列非理性行為,聽信一些來源不明的信息,加劇焦慮恐慌心理,出現惡性循環。

新冠病毒的高威脅性和不可控性導致民眾擔心自己被感染的恐慌迅速升高,引起了一系列高應激下過激行為反應。

在心理學中,應激(stress)是指在個體層面上原有身心內穩態受到衝擊,引發一系列生理與心理非特異性反應,往往伴隨高度緊張與焦慮等行為特徵。在應激條件下個體的心理生理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在面對應激事件時,機體交感神經系統首先做出快速響應,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發熱,出汗等狀態。這一狀態持續時間較短,通常是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之間。

在生理反應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我們的心理層面的反應,個體通常處於高警覺狀態,出現對刺激的過度反應,產生焦慮緊張等情緒。短時間的適度應激反應可以提高機體免疫,減小外界傷害,但是長時間處於應激狀態下,反而會影響甚至降低機體免疫功能,導致應激障礙。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安全感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人們總是嘗試通過各種方式減緩不安,獲得安全感。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突發的新型傳染疾病,其病理、病源體、傳染性等的確定都還需要大量的研究,嚴重威脅了人的生命健康,在這樣的形勢下,個體感覺自身可能被侵害,安全感受到嚴重威脅,進而產生緊張、焦慮、沮喪、不安等系列情緒反應,常處於心理應激狀態。

很多人就表現非理性行為,如每日無數次消毒;在家也時刻帶著口罩;見人就躲,心生懷疑,不信任;身體稍有不適便懷疑被感染,不停測體溫等,這些過度的應激反應導致的應激障礙使民眾心理不安全感加劇,恐慌感受升級,妨礙個體準確地認識、分析和考察自己所處的環境,變得過度敏感和多疑,從而影響自己對疫情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控和網絡信息的真偽判斷。很多謠言就是利用這一點,對不實信息進行散播。

謠言是指一些未經證實卻被廣為傳播的信息,其內容具有不確定性並同時暗示環境中可能存在潛在的威脅,加劇人們對環境的警覺。 謠言產生的原因有很多,最典型的心理機制有以下幾種:

1. 尋找事情的合理解釋

謠言有時能為周圍環境中令人費解的現象提供更廣泛的解釋,從而在使周圍世界變得可理解的過程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有時傳播謠言的動機只是為自己的情緒找一個「合理」解釋,繼而假定他人有某種行為,這種心理稱為互補投射。 從自身經驗出發的習慣,也是造謠且信謠群體的重要特質。

2. 釋放壓力

謠言能夠提供一種排解緊張情緒的口頭髮洩途徑。它們通常能為這些情緒的存在做辯解,而如果直接面對這些情緒,當事者也許難以接受,受傳者在聽到某一無法接受的消息時,需要有一個排解的出口,否則便無法承受心理壓力。所以,「謠言總是在表現人們的恐懼、希望和期待,這些感情又希望有別人分擔」。

3. 洩憤

此次疫情給成都大部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部分人群存在一定的不滿情緒,得不到有效的排解與疏導,一旦碰到合適的導火索,便會發洩出來,例如此次確診女孩趙某遭到網絡人肉搜索。

4. 尋求滿足

溝通是人類交往的基本構成,也是社會心理形成的基礎。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信息的溝通與交換,誰能在這個過程中佔據主動,誰就可能在人際關係中獲利。從新聞角度看,謠言一方面可以牽動大家敏感的神經,另一方面因其模糊性特點更能吸引大家的關注和好奇。在這種情景下,人們傳播謠言可以獲得一種人際溝通的滿足感。卡普費雷曾把謠言的溝通與說服功能概況為人際交往功能,因為謠言既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又是說服別人的催化劑。

在疫情的擴散過程中,謠言迅速傳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01

恐慌是謠言傳播的心理機制之一

面對此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人們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緊張、焦慮、無助等心理反應,進一步可能演變為哄搶等非理性行為,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恐慌」。

《心理學辭典》中指出:恐慌是在個體的社會生活或生存受到威脅的情境下產生的情緒反應,它是以想像的或實際的危險源泉為目標的。 由此可見,恐慌情緒是人的基本情緒反應,是人們在面對危險事件時的本能反應。但是謠言和受眾恐慌心理相互聯繫,謠言會讓受眾產生恐慌心理,相反,傳播者也會利用受眾恐慌心理髮布謠言信息。

從謠言信息的傳播特徵和社會情境來看,謠言引發受眾恐慌心理的個體影響因素不僅包括受眾自身的性別、年齡、知識層次,而且謠言引發恐慌與謠言本身的信息特徵有著密切的聯繫,如謠言信息的模糊性、技術性語言運用等;除此之外,受眾對謠言的認知情況、群體環境也會對其自身產生恐慌心理具體一定影響。

02

從眾心理

所謂從眾是在群體壓力下,個體自覺、不自覺地以某種群體規範或多數人的意見為準則,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為的現象。 這種從眾心理可能會使一個極小的事件在很短時間內聚集起成千上萬人,從而聚集起巨大的社會能量。此次成都確診女孩被網絡人肉搜索事件中,許多人並沒有多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核實,而是人云亦云,因為大多人的行為而改變了自己對事件的判斷。

03

好奇心理

心理學家將好奇心定義為個體對新異刺激的探究反應。 在突發性公共事件中,如果公眾無法通過權威渠道獲得值得信賴的消息,他們就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轉而尋找小道消息,這便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空間。

04

自我保護本能

突發公共事件由於事關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往往會激發人們自我保護的本能,並引發對信息的渴望。一旦大眾傳媒缺位,人們往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並立即做出應對準備,以此來尋求自我保護的實現。在地震、颱風、疫情等危機事件所引發的謠言傳播中,受眾認為這樣的消息對自己沒有多大影響,但常會出於自我保護的動機,通過求證他人而被謠言傳播中的信息所說服並產生相應的行為。

在信息化時代,每個人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傳播者。面對鋪天蓋地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相關信息,其中不乏有誇大、偏差言論,致使謠言遍地。

人們面對大量「查無實據」的信息,通常不經思考便把不當信息或謠言傳播給他人,甚至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信息重新編排改寫後繼續傳播,加之手機、網際網路的便捷性,短時間內,各種錯誤信息快速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本就對民眾的身心造成了較大影響,謠言四處傳播以及心理恐慌的形成會進一步加劇疫情帶來的危害,使危機事件進一步升級。因此,在面對疫情捲土重來,謠言四起的情況下,恢復可控感和安全感是應對恐慌最有效的舉措。這就需要我們做到:

1

關注權威科學信息

在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戰鬥中,政府是具有權威信息的主要來源,實時發布,全程透明可信。作為普通百姓,我們只需要關注權威科學信息。對於隻字片語,來源不明的信息不閱讀,不相信,不傳播。作為媒體、自媒體不要根據主觀臆斷和被自己的焦慮、恐慌情緒推動去傳播不確實的消息,謠言止於智者,事實才是智慧。

2

做好防護,我們就是安全的

病毒需要途徑來傳播,比如血液、糞便、飛沫和塵埃等。這次的冠狀病毒可以證實的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同時,它需要入口來侵入人體,比如呼吸道、眼睛黏膜。因此我們需要 戴好口罩,相信科學,減少出門,減少聚集,不恐慌、不鬆懈。做好疫情防控、配合疫情檢測。

3

調整心態,迎戰危機

事情不會一直這樣,一切都會好轉,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過程,需要科學的方法和步驟,2003年非典,2012年中東呼吸症候群,2014年的伊波拉,最初都是來勢洶洶,然而最終都銷聲匿跡。科學是一直進步的,社會的文明程度、人民的素質,政府的行政能力也一樣。面對這次的疫情,我們只會更加從容、有更多辦法、有更強的戰鬥力。隨著時間流逝,或早或晚,病毒會被擊敗。

4

及時給予、獲取心理支持

當人們遭遇困難、壓力和恐慌時,更需要親密關係的支持和滋養。通過各種方式,尤其是遠程網絡的方式,加強和家人,親朋好友的聯繫,對身邊的人給與積極主動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們生活在親善友愛的社會環境中,既能疏導負面情緒,也能通過積極的情緒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增強抗擊疾病的能力。

5

遵守規章制度

嚴格遵守與執行學校在疫情期間實施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這是每一個當代大學生應有的基本素養。這既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內容來源:交大心理

頭圖尾籤設計:姜日琪 蔣碩勻

本期編輯:交大新媒體中心 林美妤

交大戰疫

同心協力,共築防線!

優秀原創

我和我的學校丨成都有條交大路!

快樂其實很簡單,比如今天是晴天

今日立冬丨聽說,在交大也能看到雪山?加油!快樂上學人!隱秘的「交」落,你知道多少?

交大新聞

接續奮鬥!翟婉明院士再上新聞聯播

畢生積蓄捐贈母校!交大一網通辦,來啦!!15天,8項大獎!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疫情之下,別讓謠言成為製造恐慌的工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聽說根河驚現「無症狀感染者」,別讓謠言成為製造恐慌的工具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想必這句話大家都不會陌生 針對個別網民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 在網絡上發布、轉發不實信息 甚至惡意編造疫情謠言 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 男子捏造涉石家莊疫情謠言,試圖製造恐慌,警方第一時間將其拘留
    疫情期間人心惶惶,每個人的內心都是非常緊張的,楊某竟然編造虛假疫情信息,試圖製造恐慌。造謠疫情不實信息,被拘留6日1月6日,有網民在微信群中看到有人散播石家莊死了200多人的傳聞。網民對於這種不實傳播感到痛恨,並向保定網局進行舉報。民警第一時間鎖定造謠者楊某,並對其進行了處罰。自疫情爆發以來,每個人都擔憂著自己很有可能是下一個感染者。
  • 疫情謠言滿天飛!偵查假新聞你需要這些
    這種種利用謠言手段獲利的現象其實都是商家利用民眾的無知,製造恐慌來產生「恐慌性需求」,也讓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成為新一代「帶貨王」。但如果你想把企業長期經營下去,「發國難財」絕對是最壞的選擇。藉此機會在民眾面前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把企業的品牌深入到廣大民眾的心中,才是最佳選擇。有了正面的品牌形象,此後再做點什麼事,才不愁沒有客戶。謠言、假新聞、偽造的可怕遠遠不止於此,讓我們一起繼續探討。
  • 謠言、恐慌與法國大革命
    在這部著作中,他按時間順序追溯法國大革命時期謠言、恐慌的傳播路線,確定各種謠言的源頭。他發現,引發鄉村謠言的「源頭」大多非常平常,如一群牛在遠處揚起塵土,一群僧侶突然出現在森林……種種謠言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邪乎可怕,越邪乎可怕傳播速度越快,也就越來越信以為真。出於對災難即將來臨的恐慌,農民開始組織自己的武裝。革命前夕農民開始組織起武裝來,在革命發生時他們自然參與其中,日益成為一支重要的力量。
  • 疫情災難下的呼籲:請別再傳播謠言,僅騰訊就闢謠超100條
    作者 l 粥左羅來源 l 粥左羅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ID:shoujirym8754)疫情之下,謠言有無數篇10W+,03 許多謠言之所以甚囂塵上,並不是因為傳播者對謠言堅信不疑,而是由於謠言內容很有趣,是令人好奇和驚訝的事情,傳播它的人確信,在他向朋友圈子宣布這個新聞時,能製造很好的效果。很多謠言的傳播也是一種社交行為,大家覺得喜聞樂見。
  • 網警提醒:「疫」案說法,一起來打疫情謠言「預防針」!
    網警提醒:「疫」案說法,一起來打疫情謠言「預防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展牽動著每個人的心,社會各界紛紛投入抗擊疫情的行動中。但有一些網民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在網絡上發布、轉發不實信息,甚至製造傳播謠言,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 疫情社會學:治病毒,治謠言,更要治人心
    最近一系列文章我打算從這個角度探討大家當前最關心的、有關大規模傳染病疫情的相關問題,今天就先從「造謠與闢謠」談起。衝在最前線的醫生和科研人員們,可以算是在用「理科」的工具來解決問題;而我希望能從「文科」的角度,試圖提供一些有價值有參考性的信息。相信大家如果稍微關注一下比較下沉的微信群或是家裡長輩的朋友圈,就一定會對各種五花八門的謠言感到頭大。
  • 360手機衛士「疫情工具箱」上線,一站式解決大眾生活防疫問題
    你還在因疫情謠言惶恐麼,你還在為疫情期間的出行與就醫感到頭大麼?  2月5日,為幫助大眾用戶一站式解決疫情期間出現的全生活場景防疫問題,減輕疫情焦慮,360手機衛士「疫情工具箱-新冠肺炎工具大全」發布上線!
  • 疫情之下,不要讓個人隱私在網絡「裸奔」
    網傳信息是否屬實仍未確定的情況下,這張截圖就已開始瘋傳,讓網友展開了「聯想」,批評夾雜著謠言在網絡上傳播。不僅「趙姐」面臨著隱私洩露的問題,連風馬牛不相及的陌生人也受到牽連,一個湖南女生的照片被誤認為是「趙姐」,被熱傳之後,當事人報警。
  • 世界末日說製造社會恐慌
    「全能神」邪教成員通過極力散布謠言,宣揚「世界末日」等妖言邪說,製造社會恐慌氣氛。為誘使更多的人向「全能神」邪教尋求「庇護」,「全能神」邪教組織大肆散布「世界末日」謠言,稱「神再次道成肉身」是對人類的審判,只有相信「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神,才能得到拯救」,凡不信和抵擋的都將被「閃電」擊殺。
  • 「90後」網絡闢謠小分隊:粉碎謠言、消弭恐慌
    謠言滿天飛,真的受不了。」楊慧傑回復,「沒有。」樂子說,「我們開一個吧,我來開。」楊慧傑答,「好,求拉。」十五分鐘後,樂子建了一個名為「謠言粉碎機」的微信群,並在朋友圈裡公布了群二維碼,她寫下此群的宗旨:「不散播恐慌、收集謠言、粉碎謠言、跟蹤最新資訊。」
  • 海綿課堂 | 張濤:疫情中的謠言,你究竟信了幾個?
    疫情期間的網絡謠言對個體的影響主要集中在生活層面,如喝白酒、洗熱水澡、吃大蒜等可以預防新冠肺炎的荒謬言論。就社會秩序而言,有些謠言容易引起公眾情緒恐慌和外出搶購行為,增加疫情防控的成本和治理難度,如前一段時間,大批民眾凌晨上街搶購雙黃連的鬧劇。
  • 陰謀論和謠言傳播比病毒還快!西方利用疫情散播新「中國威脅論」
    令疫情雪上加霜的是,錯誤信息在網上傳播的速度比冠狀病毒在地上傳播的速度還要快。」他所指的「錯誤信息」,就是充斥在網絡上的各種陰謀論和謠言。這些毫無根據的「陰謀論」為疫情火上澆油,科學家們和世界衛生組織也相繼站出來駁斥。
  • 特約評論:抗疫時期 不能讓謠言跑在真相前面
    綜合分析,這些謠言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偽裝成疫情防控發布信息,對重大信息進行扭曲、訛傳,一些人打著科學的旗號傳播「偽科學」信息,使人們對當前的重要防控措施產生誤解,讓人們對防控走向出現誤判。當盲目的恐慌沸騰起來,一些人的理性和信心會蒸發無蹤。看到謠言廣為傳播,除了造謠者之外,恐怕「只有病毒感謝你」。
  • 「抗擊疫情 公安在行動」35人訓誡、2人拘留,大慶對散播疫情謠言者...
    繼一網民發布「大慶一攜帶新型冠狀病毒者潛逃」謠言被依法拘留後,我市又有一名女子因為散播疫情謠言被拘。1月27日17時許,網民潘某在微信工作群中發布虛假消息稱:我爸朋友家的孩子從武漢回來的,都高燒十多天了,過年的時候一家十多口人在一起過的。
  • 抗疫時期,究竟是誰在製造謠言?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因為這一年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疫情,時至今日,我們仍舊還受著新冠疫情的的影響,受疫情的影響,少部分居心叵測的人也在發著國難財,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審理了一起通過在網上散布新冠疫苗虛假消息從而騙取錢財的案件的案件。
  • 【以案釋法】青海1人因散播疫情謠言被依法查處
    疫情變化牽動人心,謠言的傳播擴散更會嚴重影響當前的疫情防控工作
  • 疫情中,那些來自民間的「謠言終結者」
    文檔部分目錄除了阿夏桑,很多人都在疫情爆發之後,主動加入各式各樣的志願團隊。他們遍布在國內和國外,還有人就在武漢當地,通過網絡完成了一場跨地域的信息接力。這些來自民間「謠言終結者」們每日接收數以萬計的新聞、資訊、傳聞、流言,提取出最權威和有用的信息,並傳遞到每一個關心疫情的老百姓手裡。
  • 文章頻道 - 造謠容易闢謠難,疫情之下每天都在上演「狼來了」
    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從廣東蔓延到全國,人們開始瘋搶板藍根、抗病毒口服液、白醋等「消毒產品」;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一條「碘鹽可以防核輻射」的消息引發了中國多地的恐慌性搶鹽。這些都和「雙黃連」一事如出一轍。 災難面前,很難談理智。人們將病毒的恐慌,轉移到對好消息的依賴之上,白醋、酒精、艾灸等都成為搜索榜上的高頻詞彙。
  • 蔡英文執政最會的是散布謊言和製造恐慌?
    蔡英文執政最會的是散布謊言和製造恐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其實這是改善良好關係最好機會,但是臺灣當局去藉機亂炒作臺灣加入世衛組織的話題,他們藉口臺灣人的衛生健康權而"以疫謀獨"。其實臺灣的衛生專家可以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的活動,而且他們又世界衛生組織分配的登錄帳號,可以及時的同世界衛生組織進行溝通交流,這次新型冠狀肺炎爆發後,臺灣的衛生專家也到武漢實地考察了解到了疫情的最新情況。所以民進黨的謊言是無法欺騙島內的民眾。